【大紀元6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林巧蓉台北報導)

一場回顧19世紀至今,完整呈現台灣生態藝術歷程的「自然香頌∼臺灣生態藝術特展」,即日起於國立臺灣博物館隆重登場,展出期間至11月1日止,期盼透過畫作、攝影、雕塑和設計等生態藝術的展覽,國人對於推動臺灣生態保育工作有更多的關懷與重視。

文建會主任委員黃碧端親臨主持開幕典禮,頒贈感謝狀給提供珍貴展品展出的呂曉帆伉儷、林柏亭伉儷、及林讚標教授,他們分別提供呂鐵洲、林玉山大師、王仁禮先生的畫作供作展出。另外師大文化創藝產學中心副主任楊恩生教授還特別為該展開幕新繪「臺灣藍鵲」生態畫作乙幅,請黃碧端題字「生態藝術之美-臺灣藍鵲」後贈送文建會交由臺博館收藏。

黃碧端致詞時表示,臺灣生態藝術特展絕對值得來看。她說:「這些展覽不只是在描繪花草自然,其中有很多藝術家技巧的嘗試,也有很多他觀察時的一些思考層面,作品相對更加的豐富。特展橫貫了一兩百年的歷史,時代變遷下,可以在這麼好的一個場地觀察到不同的藝術型態,實在太好了。」

生態的變遷已是全球人類刻不容緩必須共同面對的嚴峻議題,生態學的研究讓我們意識到環境的破壞攸關人類的繁衍及生存,黃碧端希望,「自然香頌∼臺灣生態藝術特展」能使民眾瞭解未來人類永續發展的關鍵在於對生物多樣性的尊重,國人對於推動臺灣生態保育工作有更多的關懷與重視。

亞熱帶生態藝術協會理事長黃生表示,台灣環境問題的覺醒源自八十年代環保意識的抬頭、輿論和社會運動風起雲湧,敏銳的文學家藝術家意識到生態環境的破壞將會給台灣帶來萬劫不復的災難,因而相繼投入生態環境議題的創作,以生態環境為題材的藝術形式因而蓬勃發展。

策展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化創藝產學中心副主任楊恩生指出,「自然香頌─台灣生態藝術特展」將展出「萌芽期:台灣傳統的風俗描繪與西方探險者的博物 畫」、「成長期:日治殖民時期的初探到本土藝術家的實踐」、「成熟期:80年代生態保育浪潮對促成專業生態藝術的明確定位」3階段台灣生態藝術從萌芽、發展到茁壯的歷程。

開幕記者會結束,隨即開放觀眾免費參觀,今年五歲半的王小弟弟在媽媽的陪伴下很專注的看著現場的作品。媽媽接受採訪時表示,以藝術呈現台灣的生態環境,讓孩子接受這種美,比看僵硬的標本感覺好很多,這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