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 灣 水 彩 經 典 特 展

一、展覽時間:981129日起至981213日止

二、展覽地點:國立中正紀念堂23展廳

三、主辦單位: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化創藝產學中心

本次特展向多位收藏家及博物館借展,自石川欽一郎到目前為止,共三十位具歷史地位之水彩畫家139張經典作品,展期僅二個星期,此次展覽可說是台灣歷年來水彩類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不僅可以微觀各個時期水彩藝術的代表藝術家風格的形成與轉變,更可以宏觀臺灣水彩畫發展的軌跡。

此展皆是臺灣具時代指標性的水彩畫家,除了展出各時期代表作品之外,並藉由訪談或畫家親自撰述水彩故事(生平投入於水彩創作的歷程、風格的轉變等..),以歷史事件為縱軸,畫家藝術活動為橫軸,描繪出「美學」與「藝術」活動的面貌。希冀循著歷史脈絡,為臺灣紀錄及建構出完整地水彩創作藝術,並強化民眾對於水彩藝術的重視,凝聚臺灣水彩藝術的群體力量。

邀請畫家名單(依出生先後排序,共30)

石川欽一郎、倪蔣懷、藍蔭鼎、李澤藩、馬白水、胡笳、劉其偉、吳承硯、王藍、

蕭如松、席德進、沈國仁、舒曾祉、何文杞、鄧國清、李焜培、 陳甲上、李薦宏、

羅清雲、梁丹丰、簡嘉助、陳東元、謝明錩、洪東標、 楊恩生、黃銘祝、呂振光、

陳品華、黃進龍、簡忠威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全球資訊網》

        「臺灣水彩經典特展」訂於本(98)年11月29日下午2時30分在中正紀念堂2展廳開幕,將呈現各時代繽紛多彩的社會面貌與生命故事,不僅可以微觀各個時期水彩藝術的風格形成與轉變,更可以宏觀臺灣水彩畫發展的軌跡。 

       臺灣水彩繪畫不只是美學與藝術的表現,更存在於歷史的脈絡之中 ,本次特展焦點在臺灣水彩歷史、生活記憶發展的脈動,透過石川欽一郎、藍蔭鼎、李澤藩、馬白水、席德進、劉其偉、李焜培、陳東元、謝明錩、楊恩生等,三十位傑出且具時代意義的水彩畫家之經典畫作,讓觀展者能更深入了解水彩與臺灣文化上深厚的關係,更提供日後研究臺灣水彩藝術重要的文獻資料。 

       本次展覽由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化創藝產學中心共同合辦,展出畫作都是時代經典與璀璨的光陰記憶,畫家秉持著對水彩繪畫的專業與熱情,希望透過與這塊土地共同成長的水彩作品,讓民眾重溫那以往的歲月,如同穿越水彩藝術的時光隧道,找回屬於這片土地的藝術生命力。 

       本特展自本(98)年11月29日起至12月13日止展出,除了希望超越2008年「臺灣水彩百年大展」所帶來的悸動,更希望從文化的純淨之美出發,替臺灣繪畫藝術發展注入一股正面且具指標性的暖流,並透過水彩繪畫與水彩畫家共演的臺灣光陰故事,創造出下一個臺灣的經典、藝術的榮耀,歡迎愛好藝術人士踴躍蒞臨欣賞。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新聞發布單位:校園記者  侯順耀     日 期:2009-11-30

       《1111人力銀行大學  校園新聞》 發表日期:2009/11/30 下午 06:55:34  PO 文 者:侯順耀

影音》台灣水彩經典特展 重現亞洲水彩之島

【11/29校園記者侯順耀報導】為期兩週的「台灣水彩經典」特展29日於中正紀念堂開幕,精選30位畫家的139件代表作,展現水彩百年發展軌跡。這場水彩界的盛事,老中青輩畫家們一同前來共襄盛舉,從老師的老師到學生的學生,可說是六代同堂。

  繼去年台灣百年水彩大展之後,今年臺師大文化創藝產學中心再挑出各階段代表性畫家,由每位畫家提供三至四幅代表作,觀眾不僅可以看見畫家風格的轉變,還可縱觀台灣水彩百年發展全貌。

 

畫展剪綵。

記者侯順耀攝

水彩黃金時期的開路先鋒,陳東元。

記者侯順耀攝

  策展人王秀雄表示,最特別的地方在於,主辦單位邀請研究者與畫家本人,敘述他們的創作背景、繪畫觀點及未來展望,連同代表作品,一同收入畫冊,讓觀者能更深入瞭解畫家、水彩作品和時代的密切關係,更提供日後研究水彩藝術的重要文獻。

  這場水彩界的盛事,聚集了老中青輩畫家們共聚一堂,主辦人楊恩生笑稱,從老師的老師到學生的學生,可說是六代同堂。現場輩分最高的鄧國清表示,一方面他很肯定這場展覽的歷史價值,展出都是領一時風騷的作品,其中還有許多難得一見,像是馬白水、胡笳等前輩畫家的作品;另一方面,他越看越感傷,那些師生、好友們一同作畫的記憶仍歷歷在目,他們卻一個個先他而去。 

  1907年石川欽一郎將水彩帶入台灣,並教出了李澤藩、藍蔭鼎等世界級水彩畫家,從此水彩開始在台灣種下根基。戰後來台的馬白水、王藍、席德進等畫家,為台灣水彩渲染水墨技法,而後隨著一批歐美歸國的劉其偉等畫家加入,台灣水彩呈現多元風貌。

  70年代,中美斷交的困境,激起台灣全島對土地與家鄉的熱情,當時臺師大李焜培與劉文煒教授,帶領陳東元、陽恩生等學生,以一種照相寫實繪畫技巧,描繪台灣鄉土風情,引起畫壇熱烈迴響,畫家呂振光說,當時他感覺全台灣都在瘋水彩。從此師大不僅博得水彩王國的美名,也成就台灣水彩進入十五年的黃金時期。 

  面對前輩們創造的輝煌成就,入選畫展最年輕的畫家簡忠威說,好的前輩會吸引更多優秀新秀加入,他們啟發後輩新的認知,也成為後輩樂於挑戰的對象,這就是水彩世代的傳承。

展覽剪綵

展覽會場與家人朋友合影

陳東元參展作品》

1975     76X56CM    年貨

1975年榮獲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系展第一名

        這是台灣首次出現精細描繪的水彩作品,當時在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系展會場 上受到矚目讚賞,大家都很好奇新鮮,水彩竟然可以這樣畫,因此 轟動一時,成為學弟們學習的目標。

        台灣水彩黃 金時期便以此畫發表時間做為起始點。

1981    111X91CM    牧牛老農

入選第一屆日本上野美術館藝術創作獎

年紀老邁的農夫牽著辛苦耕耘後的水牛到原野食草,在傍晚和煦陽光照射下是那般溫馨,場面感人

1998    90X115CM    戲水圖

往昔台灣農村,牛被視為家庭的一份子,所以人畜之間的感情十分濃郁,每當孩童放學便牽著辛苦耕耘後的牛到溪裡戲水,水牛靜靜悠遊水中,牧童則相互嬉戲、捉泥鰍、拾河蜆是很常見的情景。

2001    115X120CM    克孜里亞紅岩山

維吾爾語「克孜里亞」,意為「紅崖」。山體紅中透紫,岩石多呈青綠、淡烏、鈷黃、深黛諸色,此山的奇景令人迷戀,晨光微露,紅岩山的顏色變得血紅,待曦光從雲際透出,紅岩山變成金黃,閃爍燦爛的令人睜不開眼睛,雲團隨之移動,山頭忽明忽暗,色彩亦忽金黃忽黛褚,真是霓虹多變的世界,美妙得無法以任何言詞形容。

《畫冊及展覽資料敘述有關陳東元藝術觀與藝術思想部份》

陳東元,一九五三年出生於風光明媚、氣象萬千的宜蘭縣翠峰湖山區,自小便受到湖光山色的影響,心靈深受氣象萬千的景色滋潤,養成喜歡與自然為伍,追逐雲彩的飄逸個性,少年遨遊於優美樸素的蘭陽平原上,所以筆下的鄉村景致和自然景觀,流露安詳寧謐的氣氛,彷彿聽到了大地的召喚,泥土的呼吸。

中學時期,住家四周皆與前輩水彩畫家藍蔭鼎描繪的景況一模一樣,竹林、農人農婦、牛隻、農舍、稻草堆、鴨群......都是生活裡耳熟能詳的熟悉景物,因此臨摩水彩畫家藍蔭鼎的作品成為美術課的重要活動,然後以此做基礎去描繪周遭農村的景致。

大學就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看到系裡畫水彩都以油畫方式塗抹,深感納悶。大二開始受業於徐寶琳(很女性的名字,其實是蒙古族的彪形大漢,民國七十多年英年早逝。)與李焜培兩位老師,徐寶琳老師嚴格要求歐洲傳統的重疊技法,想一改往昔師大美術系學子畫水彩時常在畫面上塗改描摹的惡習,畫水彩以油畫方式塗抹不但失去水彩明快生動的特質,更造成畫面晦澀,而重疊技法則讓畫面明快流暢、色彩亮麗,描繪對象物的質感可以表現淋漓盡致。李焜培老師蒐集資料,時常放映幻燈片讓學生欣賞,讓學生眼界更廣更深,提高學習的興趣以及提供探索的路線更多,他溫文儒雅的教學方式,從不要求學生要怎麼畫,不斷地鼓勵學生,讓學生沒有負擔隨意揮灑,可以在無拘束的領域裡優遊自在。 就在兩位老師鼓勵下,興趣信心大增,紮下深厚的基礎,在大學時便嶄露頭角,受到矚目讚賞,數幅水彩作品更是台灣首次出現精細描繪的風格,大家都很好奇新鮮,水彩竟然可以這樣畫,由是師大水彩畫給人耳目一新的面目,年輕同儕們即群起追擬,因此轟動一時,成為學弟們學習的目標,於是為師大水彩畫的高峰發展奠立了重要基礎,楊恩生、洪東標、黃銘祝、呂振光等都受到影響,演變成《水彩黃金時期》的旋風,也造成鄉土寫實繪畫的熱潮。

師大美術系李焜培教授曾說:『陳東元的作畫方法,首開師大和國內新風氣之先,許多後起的年青水彩畫家都從他的畫中體會出許多技巧與啟示,影響所及,形成了現今藝壇上不可忽視的一股新力量。陳東元以其過人的智慧和勇氣,在師大美展中作逼真的水彩畫,呈現嶄新畫面和氣象,使師生既驚訝議論又讚羨,其結果是獲致水彩首獎。學弟們競相效法,漸漸使其成為台灣細密描寫傾向的開山鼻祖。』前輩畫家李澤藩亦期許是一位新舊水彩畫家的承先啟後者。藍蔭鼎生前更誇讚有加,時時鼓勵:寧靜平和的畫風,猶如一泓清流,緩緩喚起人們對鄉土的眷戀,在台灣畫壇,已有不可抹煞的地位。

三十年前臺灣處處可見的農村景致、那份質樸純潔的心靈有幾人去關心,加以出身十分貧苦,因此辛勤耕耘之後的甜美收穫,美滿和諧的追求,善良純樸的人性,便是小時追求的目標,台灣農工階層一向都被忽視,翻遍所有以此為創作的題材,不論詩歌、文學、音樂、繪畫都很貧乏,以繪畫而論,那些前輩們或許都出身士紳、地主,從未體會貧農的苦處,所以從未有感動,自然不會以此為體材,也或許當時這些遍地到處都可以看到的庸俗場面,不值得入畫。大學時期時常靜思,若自己不投入,台灣土地或許再也沒有人能聞到祂的芬芳,孕育的所有一切再也沒有人能嘗到祂的甘甜,或許以此題材呈現時能喚醒對這土地的愛心。

加以大學時期,紐約新寫實主義風潮影響國內,美國魏斯(Andrew Wyeth)懷鄉寫實主義也適時引進臺灣,當然深受影響,甚至於被稱是影響最深的畫家。魏斯懷鄉寫實主義對我的影響是構圖取景與技法,不過骨子裡的感情與思維仍是純臺灣的。

       畫面隱含以台灣為中心的台灣精神與台灣價值,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將台灣牛刻苦耐勞、質樸愚駑、犧牲奉獻的精神刻劃得淋漓盡致,是台灣平民百姓數百年來只能默默耕耘卻無法享受、面對無情剝削只能無言承受、面對未來只能任人擺佈卻無法自己掌控的最佳寫照。因時際會造成轟動及影響 ,也被視為七十年代本土意識的代表畫家之一。

       表現內容始終堅持以溫馨的方式去追求「繁華落盡見真情」的真諦,遠離城市的塵囂與是非,所呈現的是一片純然的寧靜、和平與清雅,滿佈著生活的經驗與泥土的氣息,令人激賞。

       以「無爭」、「無求」的態度去達到生活單純,畫面呈現勤奮祥和的農村景致與美麗雄偉的自然景觀,讓心靈仿如「不食人間煙火」的桃花源世界,滌盡塵垢雜念,沉溺在藝術文化的氛圍裡。

       由於出生在雲霧飄渺的翠峰湖,生長環境的關係,「人間淨土」的理念始終是堅持的目標與原則,在未有曾污染的山林大地,潔淨的空氣可以讓數千公尺的高空白雲彷彿在眼前,伸手便可抓住放入口中;在碧如海,花如霞的草原上,蜂來蝶去,綻蕊舒芳,雪白的羊群在蠕動,微風攪動金草,翻起陣陣的漣漪。在潔淨無比的湖泊裡,恬靜地輕盪著微波,溫存地拂動著花浪,清澈得能映照天上飛霞及頂頂雪峰的身影。在花草瀰谷的森林中,勁風捲起的林濤聲,時而像金戈鐵馬的塵戰,時而如蕭笙笛的合鳴,時而像一瀉千里的巨川怒吼,時而如纏綿悅耳的燕語鶯聲。這是一個多美好的世界,不論自然景致或人性真情都是至真、至善、至美。毫不猶豫,選擇以此做為創作的新題材。

       「人間淨土」的境界不僅美麗的大地,無邪無垢的人心也包含在內,新疆的遊牧民族哈薩克的「祖先的遺產中一部分是留給客人的」;塔吉克人「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這都是人性善良純潔的最好寫照。台灣往昔質樸善良的農村鄉土民情亦復如是。

       潔淨的風光與人性,現今只有在風光明媚的偏遠地域才能尋覓,在那些地區感覺是互助互愛,沒有私心私慾,反而在文明發達的都市,看到的只是外表的名與利,當一切都以此去衡量時,焦慮、齷齪、猜忌、浮華、虛偽、市儈……,不免浮現,百弊叢生。

       小時幾次目睹叔叔伯伯被巨木輾過,血肉模擬,支離破碎的軀體,時時浮現眼前,父親在伐木工地被木材壓斷小腿,只能自己撕下沾滿泥垢髒兮兮的褲管充當硼帶紗布止血包紥的慘狀,至今記憶猶新。當看到畢加索分割扭曲的畫面,十足像幼時見到的血淋淋場面,那是足以幾日無法成眠的夢魘;因此辛勤耕耘之後的甜美收穫,美滿和諧的追求,善良純樸的人性,便是小時追求的目標,在藝術理念與創作方面,更秉持此一態度。

       工業發達使得週遭生活非常便利,商業經營慎密使得家居空前富庶,但富裕的環境讓人們不知道去尊重自然,只知去剝削去毀滅祂,山林巨木砍伐殆盡,土壤嚴重流失,光禿禿的山丘已不復見童年時的參天翠綠。物質的需求遠勝精神的修煉;生態環境的破壞、水土空氣的污染變成生活品質惡劣;吵雜擁擠的空間,讓人窒息而變得神經質;追名逐利使得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人與人之間的猜忌,讓人覺得孤立無助。

       藉質樸的農村、豪邁的遊牧民族為題材,禮讚善良人性,歌頌自然,學習先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態度,疼惜涓滴,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安定充實的理念深植心底,悲憫良善始終堅持著,努力著 。

       水彩是傳統繪畫裡最便宜的材料,選擇以此做為創作工具幾乎都沒有經濟負擔,而且攜帶方便是最佳的寫生工具,因此出現許多讓人嘆為觀止的作品,尤其最近30年台灣在技法上已經重大突破,呈現的作品連歐美國家都大為讚嘆,年輕學子曾風起雲湧投入水彩領域,可謂盛況空前。

任何事、物若有前景可以突破開創,便值得去追求,自然能吸引許多人投入,過程雖然艱辛但是回味無窮,競爭激烈,佳作不斷湧現,但一旦達到高峰,技術極度熟練無法突破只能停滯,無法讓自己甚或欣賞者感動,無法讓後繼有拓展開創的餘地,無法讓新進想要加入時,自然會沒落衰敗。畫家如果沒有挑戰性只能耽溺現狀,即使是已成名同樣會選擇放棄。

       台灣水彩目前最大的瓶頸應是技法過於純熟且單一化,只在既有的寫實框架裡打轉,幾乎沒有後繼者願意再去嘗試其他領域的表現方式,已經許久未見具有挑戰性的實驗作品,甚為可惜。

       已邁入21世紀,科技凌駕各領域,將人類以往認為不可思議的事物一一呈現在日常生活裡,電腦是人人日常必備的工具,網路虛擬世界將使人類視野改變,薄如紙片、可以捲曲的螢幕顯示器已經問世,驚人的奈米傳輸速度必會顛覆傳統繪圖媒材,再進一步研發,屆時只要攤開薄如紙片的螢幕顯示器,以手機傳輸方式,不需背負繁重的繪圖器材便能隨心所欲去繪製美的藝術世界。

       尤其薄如紙片的螢幕顯示器,其製作技術是將“R” “G” “B”三感光原料印刷在各種物品上,如此螢幕不僅可以捲曲甚至可以折疊放入口袋內,不僅傳輸快速且耗電微量,現在薄如名片的手機便是此種螢幕,如果電池、鍵盤同樣可以印刷,以觸 控、數位筆進行書寫或繪製,等到這些技術突破,大量生產,價格降低,和水彩畫紙、油畫麻布價格相差無幾時,傳統的水彩、油畫勢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大衝擊與考驗,這種新的創作方式鐵定顛覆許多做法與看法,甚至於影響到種種的日常生活,如裝潢、服飾、書籍、廣告、…….,值得觀察。

 

展覽畫冊

 

展覽導覽

 

展覽請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