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河流域素有「塞外江南」之稱,北大西洋及北極海氣流帶來充沛的雲雨,滋潤著這個豐腴的大地。「伊犁」在維吾爾語中為「溫潤、舒適」之意。伊犁河發源於天山,由特克斯河、鞏乃斯河、喀什河匯合而成,經伊犁谷地向西流入巴爾喀什湖。河水流量居全疆河流之冠。兩岸肥田沃野,雪峰爭巒,素有「穀倉」、「畜庫」、「天馬之鄉」的美稱。

伊犁河流域的草原牧區是屬哈薩克族放牧區,要進入探訪,非有熟悉哈薩克語言、民俗風情的人來擔任嚮導不可,努爾泰欣然地答應這份工作。

由伊寧巿出發,越過烏孫山,便望見無邊無際的昭蘇草原,這裡是世界兩大優質天然牧草場之一,自古是遊牧民族縱橫馳騁的天地,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地形險要。目前駐有重兵,嚴禁外賓進入。

特克斯河貫穿昭蘇草原,兩岸水草豐美,綠草如茵,只見無數牧民忙碌著放牧,哈薩克氈房星散在草原各處。昭蘇草原土壤肥沃,不需人工植肥,只要將草犁清,撒上種子即可等待收割,沿途金黃色的油菜田,結實累累的麥田、稻田錯落有致。放眼望去看不到邊際,天山主脈各峰聳入青天與之相襯托,真是美景盡收眼底。

努爾泰父祖輩在此地區是望族,負責徵稅財政,進入昭蘇縣城,首途先拜訪其父,他老人家年紀已超過七十餘歲,看起來仍非常硬朗,已退休閒賦在家,我能進入該地區,都是他老人家的協助。努爾泰兄弟姐妹多人,當他介紹家屬時,最小的弟弟才念小學,我向他父親翹起姆指,他父親露出爽朗的笑聲,仍謙虛地說,現在已經不行了,想年輕時,可以吃整隻綿羊羔。哈薩克人一直認為吃羔羊肉可以壯陽。我則指著穿在身上的柯達照相用背心夾克,戲稱說,你老人家比我還厲害,我目前已經KODAK了,他老人家非常高興,笑得更開心。柯達KODAK在哈薩克語的諧音是指超過五十歲以後男人的性器,簡單的解釋是陽痿。

由昭蘇縣南行,到達察干烏孫鄉,與努爾泰的姐姐及姐夫見面,他們目前都是鄉裡哈族小學的老師,他的姐夫更是該校副校長。相隔萬里的老師碰面,狀更親熱,以「馬奶子」及「手抓羊肉」招待我這位貴賓。

馬奶子是哈薩克人所特有的釀奶法,馬奶不能像牛奶、羊奶那樣直接飲用,需經發酵後方可飲用,因此帶有酒味,故也稱之為馬奶酒,它是盛夏哈薩克族人款待客人的佳品。由於馬的乳房小,只有乳腺可儲奶水,所以必須每隔二小時左右就擠奶,婦女非常辛苦。馬奶的釀製過程是將剛擠下的馬奶裝在牛皮製成的皮桶裡,放進煉奶麴,置於保溫處使之發酵,每天用木杆攪動數次,兩三天過後,就成了略帶酸味,清涼適口的飲料。馬奶子含酒精一點五至三度左右,營養豐富,有助於消化。哈薩克牧民常以馬奶代酒招待賓客,客人喝得越多,主人越高興。在台灣,我滴酒不沾,不勝酒力,一至二碗喝下,便被這種尾勁強烈的飲料給撂倒。

新疆各遊牧民族如遇貴賓,皆會選生長一年左右的羊羔,經主客向真主阿拉祈禱,保佑牧區牛羊性畜健壯肥美及主人健康和樂之後,運用鋒利的小刀宰殺烹煮款待貴客。牧民對羊隻解剖研究透徹,手法熟練,數十分鐘,即將整個羊皮剝下並用小刀將羊體支解成幾大塊,然後放入鍋清燉,有的放點胡椒、洋蔥、鹽粒,有的什麼也不放。燉到七八成熟即撈起放入大盤,旁放小刀一把,熱騰騰端上席來。

入席時,按年齡尊卑依次而入。席地而坐時應盤腿坐下,不可伸直兩腿而坐。飯前飯後,主人會請客人淨手,洗手以後應以毛巾或手巾將手擦乾,切忌順手甩掉餘水。

熱騰騰的羊肉端上來,主人會請主客祝禱詞,並遞來小刀,主客將盤中羊頭端起,以小刀先將羊頭上之臉肉割下分給每位客人及主人食用,然後將羊耳割下,給主人家中的小孩,再將整個羊頭回敬主人。禮儀完成後,主人用小刀將肉塊割成小塊肉片,客人便抓肉蘸鹽而食,吃飽方休。其味鮮嫩清香,吃法古樸,頗有原始豪邁之風。蒙古族更需在結束前,主客要將兩塊羊的肩胛骨掰斷,以祝福兒孫健康勇猛,不然無法散席。

席間,手抓羊肉食用,應呼呼作響以表示味美好吃,主人會因此特別高興,但切忌在食用時,當面誇讚小孩以免驕縱難馴;離席時,更不可以從席上穿越而過,應繞過客人背後。食用羊肉時,主人會勸酒,哈薩克人比較會體諒客人酒量,不像蒙古人用無名指尖沾酒敬天地後,必須連喝三大碗白酒才不失禮,哈薩克人則以一小酒杯輪流飲用,酒杯輪到者,必須說故事或唱歌,不然會被罰酒。

在這盛宴上,大家吃得撐飽,喝得酒酣耳熱,盡情歡唱,盡情說著傳奇故事。努爾泰和他姐夫更口述哈薩克族的傳說及風情,我也從這趟旅途中獲得許多見聞。

哈薩克有句俗諺「祖先的遺產中一部分是留給客人的」,所以哈薩克可以說世界上最豪邁好客的民族,有位旅行家曾說,要是每隔一至二公里有著一座哈薩克氈房,他便可以不花一分錢或帶一粒糧旅行全世界。平時,哈薩克氈房是不關門或上鎖的,隨時為路過的牧人或族人敞開,任何時問,你推門進入都不會引起主人的驚懼而加以排斥,主人一定會以最熱情的方式接待客人。當你最需幫幫忙時,只要看到哈薩克氈房,一定會有人前來協助。唯一忌諱的是,氈房裡要是只有女人家時,千萬不要進入,這是禮貌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哈薩克人更是剿悍勇猛的,當他們跨上馬背後,會覺得每一位都是雄赳赳、氣昂昂的將軍,不得不為這氣勢給駕馭。

「哈薩克」這名稱,有許多不同解釋。有的說是「美麗的姑娘」;有的說是「騎士」; 也有人解釋為「白天鵝」。還有一種比較貼切的說法,意為「避難者」或「流浪者」,其含義為「在廣袤的草原上自由遷徙,勇敢的追求自由的遊牧人」。

在天山草原上流傳著哈薩克族淵源的傳說 : 在遙遠的古代,巍峨的天山雪峰下,茂密的森林郁郁蔥蔥,寧靜的湖泊碧波盪漾,湖畔芳草萋萋。淨潔的天鵝飛到人間,化作一個美麗的姑娘,像天上的滿月般的明麗嫵媚。人間有一個俊勇的戰士,像初春的太陽,火熱又英俊,能騎善射,揚鞭策馬疾馳如飛,挽弓射箭能射落白雲深處的大雁,他的歌聲如清泉,撥動了姑娘的心弦,他們締結良緣,婚後生了一個男孩,為了紀念他們奇異的結合,取名為「哈薩克」,意即「白天鵝」。後來,哈薩克生下了三個兒子,長子別克阿爾斯,次子阿克阿爾斯,王子江阿爾斯。這三個兒子分別成了哈薩克族的大、中、小玉茲。由於三個玉茲是「哈薩克」的後代,故大、中、小玉茲的人們便以「哈薩克」做為自己民族的名稱。

其實,哈薩克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據有關史書記載,哈薩克族的重要祖先是史記、漢書上記載的烏孫、塞人、奄蔡、康居等部落;後來曾活動在哈薩克草原上的匈奴、鮮卑、柔然、突厥、鐵勒、契丹、蒙古等族也或多或少有一部分融入哈薩克族中。他們的老家本來居住在中國。以現今的地理而言,大玉茲在巴爾喀什湖以南的楚河、塔拉斯河、以及伊犁河到錫爾河的廣闊地區;中玉茲的夏牧場在錫爾河中游及卡臘山脈一帶,冬牧場在托博爾河、伊斯姆河、努臘河、薩雷蘇諸河流域;小玉茲的領地是現在的西哈薩克斯坦。

生長在馬背上的民族,與馬生活在一起,有著許多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足可以編撰成書。曾目睹幼童騎在光背的駿馬上,既沒有馬鞍也沒有韁繩,抓著馬鬃在原野上急馳狂奔,屁股黏在馬背上,渾然成一體。亦看過往夏牧場的轉場途中,哈薩克婦女懷著剛出生的幼嬰,肩膀上襁負著另一幼童,在平疇上馳聘著。更看到行動遲緩的佝僂老漢,騎上馬後,突然變成英姿煥發的勇士。哈薩克人馬術之精,令人咋舌,與馬的情感,更是令人感動。

草原上的馬,具有先天的靈性。在新疆牧場上騎馬,不必驚怕,牠會教你如何騎。挑一匹比較會體諒的馬,當你的臀部一接觸到馬鞍,牠便會感覺到你的騎術如何?不會騎馬的,上馬後,牠理也不理,只顧食草,即使揮動馬鞭亦無動於衷;等到一陣子後,覺得似乎情況好些,便會輕移身子,然後踏著輕盈的步伐,再小快步,最後狂奔。馬最喜快步奔跑,如此可以將動勢成一直線如御風般,此時只要用腳輕踏地面即可,騎馬的也一樣,可以少掉與馬身的碰撞形成瘀傷。然而要記得,若騎術未精,千萬不要試騎眼中的駿馬,牠會教訓你的。

在新疆認識的第一位知心朋友胡浩,親身體驗過這種難得的經驗,他覺得自己的騎術精良,有一次,去草原上拜訪哈薩克朋友,看到朋友的一匹白馬非常駿挺強壯,英姿勃勃,深深吸引著他,心想著要是騎著這匹神駒在茵綠草海中馳騁,那才真的瀟灑飄逸呢!想不到,一上馬鞍,韁繩一放,馬即邁開步伐,奔向茂密的森林中,在枝椏滿佈的縫隙中迂迴穿梭狂奔,樹枝打在臉上、身上,然後以最快速度跑到空曠的原野上,奔跑一段距離後,倏然來個一百八十度的轉彎,人就飛著出去,躺在草地上不能動。這匹駿馬不甘示弱地奔回身邊,豎起前腿狂嘯,似乎在說,哈!憑你的這點粗淺騎術,竟敢騎我。他看著身上的傷痕,真是哭笑不得。

牧羊犬也是草原上不可不提的靈性動物。在曠野,渺無人煙,猛獸又多,照顧羊群或擔任哨警安全,都必然仰賴這些牧羊犬。在這兒的牧羊犬,自變得非常機警且勇猛。尤其常與狼群廝混,甚至雜有狼的血統,行動迅速敏捷,野性未泯,但在工作時,卻一絲不苟,毫無鬆懈之態。當你接受主人的招呼接待之後,牠便會將你當成好朋友;如若不然,將你當成入侵的仇敵,一點也不會客氣地衝上,給你來上一口齒痕。

這兩極的感受我都曾親身體驗過。在副校長家中做客時,凌晨有如廁的習慣,在新疆時間,應是深夜,這時全鄉全村的牧羊犬嗅到有非哈薩克人的體味接近,四處吠聲大起,迅速圍上,將要採取行動時,主人家飼養的牧羊犬,迅速爬上屋頂嗥吠,就像王者至尊親臨,表明了這是我家的客人,任何犬類朋友都不可侵擾,待一陣子後,全鄉全村便逐漸回歸平靜。

另一次因要拍攝艷麗多變的夕陽,只顧向前跑往預估的地點,不小心,侵犯了一處哈薩克氈房的範圍,該處負責警戒的牧羊犬以迅疾無比的速度衝來,我雖立即表明友善,但仍在短短的數秒時間,遭到咬噬,絲毫沒有反應預防的機會。還好!穿著質料非常強韌的牛仔褲,只受到被拽過留下的輕傷,沒有齒痕入肉及褲管被撕被咬的跡象。任何獵食動物採取捕獵行動時,一定先攻擊腳部,先將對方拽倒後,再攻擊喉部或其他部位。這時,全部的朋友都跑出,檢視我的傷痕,全陪小劉更嚇得臉色鐵青,因為我的大意恐會連累了他受上級責罰,草原上最怕的是狂犬病,沒有足夠疫苗,每年均有不少人死在這種可以預防的慘狀下。在確知沒有病況會發生時,大家才鬆了口氣。主人這時也趕忙拿著白酒為我沖洗傷口。

利用提到如廁經驗的機會,稍稍考你一下,你知道在遊牧民族沒有衛生紙的地區,他們是如何清潔呢?在此輕輕告訴你,不管在北疆或南疆的遊牧民族,其清潔方法都一樣,全都是用拳頭大的鵝卵石。第一次看到是在阿爾泰山,我正要上廁所,突然看到一蒙古族老漢,拿著兩塊石頭,跟在身後,這時毛骨悚然,警覺到是不是看到這位「呆胞」身懷鉅款,想要洗劫呢?一急之下,如廁的念頭盪然消失,趕緊回到屋裡,叫醒大家該怎麼辦,被我吵醒的同伴,知道這情形後,笑著罵我,真是大驚小怪,害得我尷尬不已。請別誤會喔!副校長地位非比尋常,怎麼會用石頭呢?

有著一則笑話令人噴飯,烏魯木齊在大陸開放後,為吸引外資及觀光旅遊,感於市內沒有像樣的旅館酒店,特別投下巨額資金興建一間稍具水準的旅館酒店,開幕當天,邀請各少數民族的族長長老蒞臨見識,並安排住宿一晚以籠絡感情,想不到,第二天早晨,侍者打掃房間時,竟發現套房盥洗室內的馬桶,十之八九都被鵝卵石給打破了,損失不貲。

在牧區牧羊犬與牧人的情感及故事,也是串串成書呢?你自己親身經歷吧!順便體驗「處處無廁所,處處是廁所」,與花叢爭香的特異感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