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的故鄉─銀裝素裹的翠峰湖》繪製過程
油畫作品 生長的故鄉─銀裝素裹的翠峰湖 我出生於宜蘭縣大元山,翠峰湖伴隨著長大,是童年生長嬉戲的地方, 是許多刻骨銘心的童年回憶之所,一直是心靈的聖湖聖山。 翠峰湖有“薄霧中的少女”之稱,是台灣最大的高山湖泊。 直至現今,生活在翠峰湖的點點滴滴仍然縈繞心底,童年在惡劣的環境中養成只有不斷地努力才能脫離赤貧的毅力,給了我那麼豐厚滋養的養份,翠峰湖的薰染激盪給予我創作上任何人羨慕的靈性,小時的磨難也給了我最大支柱,給了我豐富的人生。 翠峰湖每到冬季總會下幾場大雪,積雪盈尺,小時候看到的影像鐫刻在無法忘懷的記憶裡,是我一直想要畫的山林風光。 翠峰湖冬景,銀裝素裹的世界真是美極了,翠峰湖每當雲霧在湖面翻滾飄渺時就像如詩如夢般的幻境,總是讓人迷戀留連。 以上描述,至今對翠峰湖仍然是魂縈夢牽。 大元山森林砍伐完畢,林場裁撤,翠峰湖曾經數十年封閉,嚴禁林業以外人員進入,童年記憶中的翠峰湖雪景再也無法接觸。 後來翠峰湖劃歸太平山管轄,也成立了森林遊樂區,但是我不會駕駛,始終無法接近。 2007年4月18日應友人之約上翠峰湖,已經數10餘年未見面,翠峰湖變了許多,砍伐後造林的樹苗挺拔直立,湖面四周的白枯木已經被幾乎遮蓋。 當日氣候晴朗,翠峰湖仍像往昔午後一般,雲霧瀰漫整個湖面山頭,白茫茫一片不見翠峰湖身影,畢竟我與翠峰湖的情感非比尋常,像久別重逢的親子,翠峰湖的山神似乎在跟我對話,經過祝願祈福,刹那間現出最美麗的身段讓我盡情拍照。 彷彿是浴後穿著薄紗的美女,隱約浮現窈窕玲瓏,是那般脫俗,那麼誘人。對我這位祂孕育的孩子,是毫無保留地疼惜,用最美麗的梳妝讓我欣賞、讓我擁抱。 這是我多年來看過最美的翠峰湖畫面。 回到熱鬧喧囂的台北大都會,幾經思慮,決定將攝影所拍春日碧綠的湖光山色改畫成銀裝素裹的世界。 這是自我挑戰,絕對是自己製造難題,若沒有親身體驗,怎麼能畫出冬日的雪景,怎麼能畫出冰雪那種“冷”的感覺,但自己堅信定能解決諸般難題,畫出心目中的翠峰湖雪景。 作品完成後,邀請童年在翠峰湖生長嬉戲的玩伴一起觀賞回味,朋友們不經意流下淚水,這時才確定這幅畫畫得很傳情傳景。 翠峰湖冬景是從事林業最艱困最危險的日子,不僅凍的瑟瑟發抖,路滑更是頻生意外,這種景象當然刻骨銘心。 冬季下雪,山區人家是喜是憂,每個人的臉上表情都不一樣。 翠峰湖每年都會下幾場大雪。 其實不用下雪,翠峰湖每晚攝氏零下的氣溫,足夠讓人凍僵,冷颼颼的寒風吹襲,隔日清晨全山頭,全湖邊草地,白茫茫一片,跟下大雪沒啥兩樣,這種景觀稱為「霧淞」或「樹掛」。不過,這美景只要陽光出現,氣溫升高就會消失。 翠峰湖還有另一奇觀,山區的人稱為「鑽地霜」,翠峰湖山區終年雲霧飄渺,水氣豐沛,彷彿神仙的故鄉,是台灣降雨量最多的地方,每年雨量超過5000毫米,這濕淋淋的地上,到夜晚便被攝氏零下的氣溫凍住,形成一條條從地表冒出來形似蕈狀物的透明冰柱,這透明的冰柱力道強大,可以把幾噸重的巨石頂起,如果斷崖山壁的石塊被頂起,順勢滾落在蹦蹦車鐵路上,交通就會中斷,運材系統就會停頓,那就苦了「鐵路養護工」。 山區林場,每日最早起床上工的便是這「鐵路養護工」,清晨三、四點就必須拿著手電筒,在黑夜裡巡視責任區段裡鐵路的狀況,如果有巨石塊崩落或橋樑有狀況,便得馬上通知蹦蹦車司機不能出車,在強風豪雨的天氣,如颱風或梅雨季節,或者寒冷的冬季,「鑽地霜」容易造成落石,「鐵路養護工」更要頂著惡劣天氣巡視,一點都不能馬虎,直到巡視完畢,這時天才剛亮,吃完早餐又得拿著修路工具上工,由於工作非常辛苦,山區就以「苦夫」來稱呼「鐵路養護工」。 平地是在炎炎夏日吃冰,山上的孩童卻是在天寒地凍的下雪日子才可以吃冰,只要用碗或杯子從雪地舀起乾淨潔白的落雪,小心翼翼地拿掉落葉或細樹枝,然後加上蔗糖或醃製的“李ㄚ鹹”便是好好吃的冰砂,坐在火爐旁,穿著厚厚的衣服,一邊烤火禦寒,一邊用湯匙舀冰猛吃,這滋味至今讓人懷念。 屋簷滴水形象的條條冰柱也不錯吃喔!紅咚咚又冰凍的手握著透明的冰柱,一邊發抖喊冷,一邊嘴巴含冰吃雪,這情境只有高山地區的人可以獨享。 幾個孩童拿著鋤頭或鐵鏟在雪地裡堆雪人,用鐵杉果實當眼睛,用短粗樹枝當鼻子,戴上斗笠或安全帽,這雪人就完成了,在雪人旁打雪戰,你丟我丟,雪蓬鬆還得壓實些,才有辦法扔出去,鬆軟的白雪打在身上不傷身,大家可以玩得興高采烈。 大人可不一樣,眉頭深鎖,冷颼颼的寒風吹得雙手凍僵,媽媽們得在冰水裡洗菜淘米,苦不堪言,爸爸們擔心這場大雪不知道是否會造成災害,如果交通中斷,木材無法運載,那收入就會減少,日子怎麼過,一旦交通出現狀況,食物無法運補,用扁擔肩挑得走幾十公里的山路。 2007年4月18日拍攝 春日碧綠的翠峰湖景象 翠峰湖往昔的冬天景象 薄霧中的少女 台灣最大的高山湖泊「翠峰湖」
台灣的高山湖泊可分為二大類:一是終年碧水豐盈,水質清澈,或深不可測,例如台東、屏東二縣交界處的地羅瑪琳池、巴油池、中央山脈能高山附近的白石池、卓社大山的七彩湖。另一為雨季時碧波餘漾,枯水期時處處可見水苔和沼澤池,以翠峰湖和松蘿湖最有名。而台灣最高的高山湖泊是雪山的翠池,其最大的高山湖泊則是翠峰湖。 為全省最大的高山湖泊的翠峰湖,位於太平山和大元山之間,海拔約有1840公尺,有別於一般湖泊的生態體系,其湖水主要是由山區雨水所匯集而成,冬季滿水期(九月至十一月)時,面積可達25公頃,湖深近7公尺,在枯水期(一月至四月),湖面則會一分為二,呈葫蘆狀。由於湖的東側有頁岩滲水層,故湖水不容易蓄滿,在枯水期水位降低,差4公尺左右,湖面會露出大片水草地。 翠峰湖的湖形特殊,呈葫蘆狀,枯水期時湖岸四周綠草披地。沿著湖的四周群峰環峙,雲霧縹渺,山嵐迷濛,如夢如幻,景致千變萬化,宛若是置身在薄霧之中的娉婷少女,神秘的讓人想一窺它美麗多變的面貌,天氣清朗時,湖面清澈如鏡,山影樹姿倒映在水面,掩映成趣,稱之為「翠湖倒影」,走在山林之間林木參天羅列著,處處充滿了古典的氣息,彷如走入了人間仙境。此外,林務局更將崎嶇不平的山路整頓成為平元自然步道,以提供遊客健行踏青的同時更能欣賞到翠峰湖四季的美景。 目前的翠峰湖以森林生態保育區為主,依四周山嶺脊線劃設,以保護台灣面積最大之高山湖泊水體,也由於此地浮游生物豐富,便成為水鴨、鴛鴦、蛙類等野生動物棲息避冬的一處聖地。加上東側扁柏檜木天然次生林,山林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儼然以成為天然林生態演替觀察處。 翠峰湖是全省最大的高山湖泊,海拔1,840公尺,為一高山湖泊,位於太平山與大元山之間,其生態體系有別於一般湖泊,水源為附近山區雨水匯集而成,滿水期9∼11月時,面積可達25公頃,湖深近7公尺;枯水期1∼4月,此時湖面呈現一大一小葫蘆狀兩湖區,因湖的東側有頁岩滲水層,湖水不易蓄滿,乾季水位降低,水位差4公尺左右,露出大片水草地,每年如此循環。 翠峰湖周圍1,850公尺以下為草山地,主要分佈植物為燈心草;鴛鴦為翠峰湖最珍貴的鳥類,湖的北邊水鴨活動頻繁。東側為紅檜、扁柏原始林,晴日的山林倒影,鴨啼鳥鳴不絕於耳,加上雲霧飄渺的夢幻景緻,彷如人間仙境,構成相當大的吸引力。 翠峰林道全長十六點五公里,部份路寬為五公尺單車道路面,僅限車長四點七公尺以內九人座小客車以下車輛行駛。管制站柵欄開放時段:清晨四時至下午十六時,僅供放行出來車輛。進入前需至太平山派出所辦理乙種入山證。 湖區內的動物哺乳類有台灣獼猴、大赤鼯、羌、野豬、白面鼯鼠、華南鼬鼠、水鹿、台灣野山羊、帶紋松鼠、荷氏松鼠等,昔日亦有黑熊綜跡,其中以台灣獼猴較普遍。此外還有豐富的鳥種活躍於林間,主要種類有褐色叢樹鶯、台灣小鶯、棕面鶯、藪鳥、冠羽畫眉、山紅頭、白耳畫眉、金翼白眉、小翼鶇、烏鴉、鴛鴦及筒鳥。如今湖區己規劃為鴛鴦水鳥保護區,更是鴛鴦所分佈的最南限,因此在生態保育上更具重要地位與意義。 瀏覽人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