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序 ──

承先啟後的使命

 

臺灣水彩自日人石川欽一郎將英國畫風傳入臺灣(1907 年),堪稱本土水彩的啟蒙期。1937 年,馬白水自中國東北旅行至寶島臺灣,因國共戰爭而留下,於臺師大執教,為臺灣水彩開啟了一頁新脈,注入中西合璧堅實的點、線、面的教學基礎。

馬白水教授的學生李焜培於七○年代稟承其對水彩的遠見與熱忱,透過其力作《二十世紀水彩畫》,將臺師大的水彩推向最高峰。李教授調教

出無數傑出弟子—陳東元、陳秋瑾、楊恩生、黃銘祝、呂振光等,個個都以不同的面貌,為臺灣水彩黃金時期的八○年代打下了雄厚的基礎。

李氏眾多傑出弟子中的楊恩生,在三十歲之前即以靜物畫成名於水彩畫壇,並於臺灣首座國家公園成立的1983 年,以水彩投入「生態繪畫」的領域。

二○○六年,在楊恩生年屆五十歲時返回臺師大任教,承襲馬白水、李焜培以水彩為志業的初衷,為水彩教育—水彩歷史、水彩材料學、水彩的色彩學及水彩創作奉獻一己之熱忱。

這本《臺灣水彩歷史》繼《臺灣水彩調查》、《水彩的色彩研究》及《水彩材料學初探》之後,為臺灣的水彩研究扮演承先啟後的角色。

過去的臺灣,只有水彩的創作,無人研究水彩的學理。從今而後,臺師大師生對水彩研究與創作的貢獻,因水彩學理的完備,將承繼「黃金時期」繽紛的水彩多元化展現而演進至全民參與及水彩復興的紀念碑式無可磨滅的影響與傳承。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