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十五歲起,陳東元逐漸淡出水彩畫壇。多年來他由「局內人」改變心境為「局外人」的角色來冷眼旁觀水彩畫壇過去一百多年的發展,應能更客觀的陳述這項水彩歷史。

── 引述楊恩生訪談節錄

第 7 節:

臺灣水彩畫發展分期

2008年「臺灣水彩100年」畫展分別在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及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展出。此次展覽水彩藝術家洪東標與張毓婷已將台灣水彩畫百年發展分期做有系統整理,本章節以此論述作為依據做說明。

1959─文化薈萃、去蕪存菁的理念技法融合時代

繼臺灣師範大學藝術系、政工幹校美術組、以及文化大學美術系相繼成立,還有國立藝術專科學校。

完善的學院體制建立,利用有系統的授課方式,本土日治時期延續下來的印象派寫實英國畫風結合大渲染為主流的中國風培育出多位中、新代的水彩畫家。

從這一時期的藝術家可以看出台灣普及教育深具意義,學校推行美術教育的成果顯現,繪畫不在是仕紳家庭獨享,一般農工的子女也可以有成功的途徑。

臺灣師範大學藝術系有:沈國仁、趙澤修、劉文煒、李焜培、施翠峰、何文杞、陳景容、陳誠、何文杞、羅清雲。

政戰出身的有:金哲夫、鄧國清、鄧國強。

另有一代水彩宗師有:胡笳、梁丹丰、蕭如松、舒曾子。

此時期的表現形式不拘一格,趨於多元化,亦各具特色。

胡 笳    畫作資料不詳

沈國仁 奧入瀨溪流秋景

 

藍蔭鼎 加州聖塔他林那 尺寸年代不詳

 

舒曾祉   畫作資料不詳

 

蕭如松 畫室 72x53cm 1984

 

何文杞 翔鳳獨立前程似錦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