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建於滑動的易碎頁岩地層上,時常搬運石塊添補塌陷的操場與大自然展開爭逐是每位大元國小學生的宿命。照片中可以看到學校操場已經傾斜,高年級學生在老師指導下,搬運石塊填補比較嚴重的坍方處。《呂富美老師提供圖片》

 

搬石塊

 

學校位於大元山山腰處,岩質是容易碎裂、容易滑動的暗灰色頁岩地層上,每年學校操場周邊總會下陷數10公分,尤其是可以俯瞰兩條南澳北溪溪谷的操場左側,放置爬竿的地方,塌陷最嚴重,因此搬運石塊變成是每位同學常常要做的工作。

負責這個工作的執行老師是王楷基,他將每位學生搬運的石塊堆砌起來,然後在填以泥土,這項工作是無法停歇的,操場塌陷的速度與填補的速度相互競賽,大自然的力量始終是最後勝利者,只是減緩塌陷的速度而已。

記得學校放假的第三天,從翠峰、晴峰返校的同學搭早班蹦蹦車拖拉的客車,在中午前即可到達學生宿舍。王楷基老師是負責管理學生宿舍的職務,總會利用放假的第三天下午,不論晴雨、召集已到校的宿舍生展開搬運石塊的工作,等到從鞍部、中間、古魯的宿舍生到校時,翠峰、晴峰返校的宿舍生早累得疲憊不堪,滿身泥濘,當時真是感慨,為什麼家在翠峰、晴峰的學生命這麼苦。

在王楷基老師離開學校後,這項工作沒有老師接手,操場終於塌陷到無法使用,最後幾年上課教室不得不搬遷到工作站的大禮堂。

學生將搬運石塊置放在最嚴重塌陷的爬竿地方。《于家駿老師提供圖片》

可以俯瞰兩條南澳北溪溪谷的操場左側,放置爬竿的地方塌陷最嚴重。  《陳枝清提供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