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起第二位是朱文章的父親
我童年學校生活 朱文章
民國五十四、五十五年,我正當國小中年級年齡,九、十歲,家父為了生計而入宜蘭縣大同鄉的大元山工作,我以九歲之齡,跟著父親一家人到偏遠中的偏遠、寒冬中的寒冬,生活困頓物資缺乏的環境中生活。然生活困頓,正是激發人的鬥志,苦我筋苦,勞我心志,育我為學子服務的種子,也真感謝有那一段刻苦銘心的童年,讓我擁有甜蜜苦澀交織的回憶。 一.住校生活 因離學校遙遠,交通不變,只能全體住校,放半月假,每道到要離開家中到校,總是依依不捨,送別父母,心中總有一百個不願意.但也只好苦熬,期待十一天後,再回溫暖的家。所幸老師盡心盡力的照顧我們,讓我們永存感激,也願將過去受師長照顧與現在的角色互換,換我來照顧學生,誓當學生的擺渡船。 二.我的午餐 由於台灣經濟未起飛,為待開發國家,經濟落後,民生困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支援幫助我國脫困,美援補助台灣小麥、麵粉、奶粉…….民生物資。我的午餐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每月交15元,吃鹹小麥粥,一個饅頭,簡單單調不失營養的一餐,便宜又大碗,特殊的讓我終生難忘。 三.勞動教育 學校位於深山,交通不便,缺錢又補給困難,學生住校時間又長。因此,學校闢了菜園,要學生學習生活勞動教育。飼養兔子闢菜園,利用課餘學生兩人一組去掏糞坑,抬大肥澆菜,是我們例行的工作。又因土地崎嶇,菜園小道狹小落差不平,一不平衡大肥經常濺的滿身大臭,卻習以為常,真是特殊的童年求學經驗。 四.檜木教室 因交通困難,建材取得不易,而就地取材,興建檜木教室。現在看來是非常高級的木屋,然當天寒地凍,冬天冷颼颼,溫度奇低,故學校規定10度C以下就可在教室內置備的火爐生火給學生取暖,這也是我們最高興的時候,因到中午時,可將中餐饅頭放到鐵火爐上烤,烤焦了,一層一層剝下來吃得津津有味,雖簡單,卻讓我们口齒留香,心裡好滿足。 五.簡單衣著 民國五十年代,台灣紡織業不發達,大家經濟困難,衣著單薄,鞋子窮酸。每逢冬季下雪,幾乎從起床到晚上上床,整天老在冷的發抖,下課時大家喜歡玩”擠油”的遊戲,大家依著牆壁你擠我、我推你,彼此取暖。渡過刻骨銘心,甜蜜兼苦澀的回憶。 六.師長嚴管勤教 老師專業,心無旁鶩,嚴管勤教,要求較高,體罰盛行,犯錯以藤條或椅板打手心屁股,冬天一打,手心失去知覺,屁股暖烘烘,人人有經驗,個個終身難忘,但也因此奠定學業基礎及養成刻苦耐勞生活態度。 七.集體住宿 學校位於荒山中,四下無鄰居,晚上住宿,木屋玻璃窗外,黑影幢幢,山風疾駛、吼叫不停,又無燈火(晚上十點熄燈),幼小心靈愛幻想又無安全感。晚上睡覺,鼾聲如雷此起彼落,夾雜驚叫連連,場景恐怖,還好校方有派一位老師管理宿舍,讓我們好像溺水了抓住了浮木,害怕時就望望老師,讓我們踏實不小,免的漫漫常夜終夜恐懼。 八.小時童玩 小時無電視可看,更無電話、電動玩具,課外書缺乏,課餘時間男生玩”殺刀”遊戲(以手代刀追逐遊戲),女生跳格子、踢毽子,我存有一副撲克牌,玩”十點半”,賭注為橄欖子,龍眼種子(山上這些東西不多,大家視為珍寶),贏了一些,如擁財寶,心裡非常高興與滿足,有趣的童年。 九.放假回家 好不容易,上學了十一天,第十二天連放三天假回家,假期三天,一大早坐小火車(運木材小火車),加流籠纜車各三次,且須爬一段流籠山坡約兩小時半的路程,輾轉傍晚才到家。在家住了兩晚,又得背起書包包袱,心不甘情不願的離開暖的家,期待下一次放假。 結語: 人生沒有暗礁,激不起美麗的浪花,困頓的童年,激勵了我的心志,吾少也賤故多能,不斷在焠鍊中成長茁壯,困苦的童年正是引領著我們上進的墊腳石,它刺激我們站穩腳步,立定盤旋成功而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