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黃獎狀 彌新記憶


高連金

 

最近接到幾位昔日大元國小同學來電,希望將二十餘年的大元國小校史沿革,舊有資料照片等各項文史,作一次有系統完整的整理,並將在最近召集歷屆校友,舉開一次盛大的同學會,希望喚起大家的記憶,大家齊聚一堂,歡樂敘舊,回味童年往事。承辦這項工作,確實是一項非常辛苦的工作,真是用心良苦。在此,希望分散在社會各階層各角落的歷屆同學能踴躍參與,共襄盛舉,讓這項工作能順利圓滿成功。

畢業時保留一張畢業證書,五張獎狀迄今,如今都已破損發黃。一張是民國四十四年七月,另一張是民國四十五年一月三十一日,校長是王毓碧先生。此時大元國小應屬寒溪國小的大元分校。另二張是民國四十五年七月三十一日及民國四十六年元月二十六日,校長是李有權女士。其他二張是民國四十六年七月的畢業證書及宜蘭縣政府獎狀。

獎狀泛黃了,但記憶仍新。四十六年畢業,離開大元國小已半個世紀,對於整個早期的大元國小,在腦海中尚存有些許印象,為了承辦陳老師的邀稿,寫些小學生活雜記,怕在模糊的印象中,表達不夠完整,時間上有所差錯。因此,特地於元月初到寒溪國小拜訪莊校長,請校長幫忙查些大元國小沿革資料文件等。但很可惜絕大部份資料均無法取得。可能是颱風大雨的毀損或學校改建搬遷而遺失。但從寒溪國小學校歷史沿革中,記載民國四十一年九月成立大元分班,二年後成立分校,民國四十五年七月獨立為大元國校。獨立時學校有〈一、三、五、六〉四個年級共七十位學生。師長部有李有權校長、汪傑老師、張慕陶老師、顏錫忠老師、李少雲老師、藍伯陽老師、孫在琴老師等。

由於當時教育不普及,就學不方便。因此,適齡兒童大都沒有進學校就讀。大元分班於民國四十一年九月成立,大家就有了讀書的地方。大小孩都來,所以班上同學年齡差距很大。入學時,算算自己的虛歲已經十二歲,整整晚了五年的時間。但在民國四十六年畢業時,好像在國小又少念了一年,可能是二年級或三年級,自己也不清楚。在這五年當中的級任老師,接觸時間較多,印象深刻。分別是低年級孫在琴老師,中年級及五年級是李少雲老師,六年級是汪傑老師,其他科任老師有擔任美勞、體育的顏錫忠老師,教導注音符號的陳兆震老師〈曾擔任宜蘭縣議員〉。在這裡服務的師長,除了生活上的困苦不便之外,還要付出更多的時間與心力照顧住宿學生。因為大部份學生住家離學校較遠,必須住校。開學時,家長將孩子帶到學校交給老師,孩子的讀書、生活起居、衛生習慣、健康、安全等問題,完全有老師負責,師長形同父母兄長,對學生照顧的無微不至。另外還有一位與校長很要好的趙學志小姐,專門為學生的健康把脈,學生如有感冒發燒或身體有任何不舒服的時候,趙小姐會馬上處理。趙小姐便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健康守護者。整個學校在李校長的領導下,學校氣氛一團和氣,形同一個溫馨的大家庭。

李校長是創校的首任校長,帶領六、七位老師,經營一所偏遠地區剛成立的小學,在物質缺乏,人力不足,經費拮据的情況下,校長積極爭取林場的社會資源,縣府的經費補助,充實學校的各項軟硬體設備。讓我們在這裡接受教育的環境,並不遜於市區裡的孩子。校長這種犧牲奉獻,有教無類的辦學精神,不但獲得地方上家長的認同肯定。尤其縣政府洪督學對校長的辦學精神,更是稱讚不已。〈目前偶而與洪督學碰面還常談及往事〉

大元國小從創校到結束,歷經三位校長,帶領一群不畏生活困苦的老師們,在這窮鄉僻壤的山區裡,為一群孩子默默的付出。並造就了各行各業的許多傑出人才。真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學校雖然已經走入歷史盡頭,但「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感謝所有在此「作育英才」的師長們,並祝福師長們及歷屆校友,身心健康,家庭幸福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