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翠尋七—大元山翠峰湖尋訪七號坑索道】 ※日期:2018/9/22∼2018/9/24 ※人員:共4人 陳芃(領隊、證保)、逸涵(醫官、交通)、卉卉(大廚)、宜謙(學員、紀錄、裝備)
全體登山隊員合影 台大登山社 李逸涵提供圖片 ※預計行程: D0:臺北─羅東轉運站C0 D1:羅東轉運站─翠峰湖─東北稜下溪─南澳北溪溪底紮營H1000MC1─探七號坑索道著點 D2:上切七號坑索道─著點─單攻發送點─平原林道─大元國小C2 D3:岔路─平元林道─林道岔路單攻暗霧索道─十字鞍部─平元林道尋根路─下切番社坑溪─浪本大石─出古魯林道─林道柵欄上包車 ※實際行程: D0:臺北─羅東轉運站C0 D1:羅東轉運站─翠峰湖─東北稜下溪─南澳北溪溪底紮營H1000MC1 D2:上切七號坑索道─著點─單攻發送點─平原林道─大元國小C2 D3:岔路─平元林道─十字鞍部─平元林道尋根路─下切番社坑溪─浪本大石─出古魯林道─林道柵欄上包車 ※轉進路線: 南澳北溪下溯至大元國小溪溝下切點,上切大元國小C2 ※參考紀錄: 2001南澳北右股(台大) 2009寒溪大元十六分翠峰湖縱走) 2010南澳北O溯(阿佑) 2010南澳北溯源翠峰湖(威龍) 2013南澳大元山及大元國小懷舊之旅(週三隊) 2014馬克經驗翠峰湖縱走 2017寒溪南澳北翠峰湖 2017大元長春(台大) 2018古魯林道、平元林道、大元山、大元國小、南澳北溪來回走 2018大元山、大元國小—東稜去北溪回 2018大元山往十六分山走一段 2018古魯南峰、大元山O形 陳東元 被遺忘的臺灣:大元山森林開發史 ※前言:大元山林場比鄰太平山林場,伐木肇始於日治時期南邦株式會社之開發,為人力運材之模式,待中華民國政府接收之後於1950年開始於翠峰線使用索道及蹦蹦車運材,而後又有晴峰、埤仔、銅山等索道及鐵路用以開發今日遭難山、翠峰湖、銅山等地區的林木資源;然林場於1974年裁撤之後,隨著林業工作的結束以及後續的運材設施拆除工程,昔日林場工人及其眷屬曾居住生活過的痕跡逐漸消失於蘭雨細微中,僅剩逐漸傾頹的大元工作站聚落群、大元國小仍有登山隊伍造訪,各運材設施亦只有銅山索道確定其位置;因而,本隊旨在尋找連接翠峰、大元兩線之翠峰索道(七號坑索道),以及大元山林場所屬之二號集材機機組人員於翠峰湖東北一帶之生活遺跡。 勘查過程中諸多口述文字紀錄、航空照片皆由陳東元老師提供,自2017年造訪大元山以來諸多方面都受陳老師協助,本次行程才得以成行及順利找到目標,特此致謝。 ※本篇記錄中所標之航點皆為TWD67系統之點位 行程記錄: D0 9/21 2150 逸涵、陳芃、宜謙搭葛瑪蘭客運至羅東轉運站,遇到塞車,約2300抵達,卉卉於午夜自桃園抵達會合;轉運站、車站太熱,轉往7-11睡覺。 D1 9/22 0430 於羅東車站旁的轉運站上包車,上包車繼續睡。 0635 到翠峰湖停車場。一下車,發現天氣十分寒冷,霧氣瀰漫。 0655 在環湖步道口拍照,準備出發。 0705 到觀景台,天氣大好,翠峰湖景像卷軸一樣展開在眼前,已經沒有了寒意。 0720 木柵欄,上有「平元林道封閉,請勿進入」的字樣。直接繞過柵欄。 0730發現乾溝貫穿步道,形成崩塌大洞,小高繞而過。 0745 曾經的觀景平台,現在已經荒廢。一行人準備向北行,在此定位,遙望銅山山頭。 0755 休息後出發。又遇到禁止進入的告示,繼續前進。此時,向北林道竟變成一條溪,班底將之命名為平元林溪。 0815平元林道岔路口,往東行,林道的倒木眾多,難以行走,遂沿著稜線下,稜線寬而緩,在經建上有三條平行之緩稜,魯地圖上則是一片緩,沒有明顯的溝、稜。 0823 H1798M (311327,2713463)找到台車輪、鋼索。 0855於約H1760M處休息。 0903 出發。往東南方切了一小段,發現方向不對,向東北方修正回到稜線上,並在途中接到一小段平元林道 1000 陡下完1716峰準備上小山頭,先休息。 1010 出發上小山頭,此小山頭高約H1675M。 1030 過山頭。 1047 於H1626.5M (312497,2714054)發現不少玻璃飲料瓶,逸涵研判這裡可能是二號機聚落的遺跡。在此處休息一下,天氣轉霧。 1109 出發後立刻發現水管、I型梁、鋼索,似乎再度驗證了二號機聚落的存在。此地H1613.5M (312523,2714059)。 1118 發現大鋼索及疑似臨時材路的平坦路。應為鐵道迴旋之鞍部。此地H1601.5M (312613,2714063)。 1133 過H1617M寬山頭之西方,此地相當寬緩,容易下錯山稜,此處共有四條支稜,中間夾著三道溝,稜分別朝向西北、北北東、東北、東北東,取北北東者。此時還有600M未下,而林相不佳,大家不免擔心來不及下溪底,要紮營在稜線上。 1200 到約H1500M,休息午餐,大家食慾很差,2.5條餅乾只吃掉其中1.5條。此地倒木縱橫,雜草叢生,寸步難行。 1222 草草吃畢,便起背。 1300 開始陡下。 1310 在約H1400M休息,從此地起,植被才較為乾淨。 1330 出發。 1420 開始陡下。H1270M處稜由北向轉西北向,一不小心會轉往西北方的稜,需小心注意。 1440 過H1200M,休息。不料,天空忽然下起大雨。 1450 出發。可以聽見壯闊溪水聲,沿途可見野獸糞便及其獸徑,估計是野獸下溪的道路。 1520 於H1006.5M (313029,2715672)溪底紮營,營地位於六號坑溪口的稜線西側,溪底開闊,還有不少漂流木可以燃燒。 1730 雨終於停歇,大家掏出肉來烤。溪邊烤肉的同時,天空閃電頻頻。 D2 9/23 0540 起床,天氣好。早餐是麵,很容易下肚。 0720 出發。 0735 到七號坑溪口,於其下游15公尺處,沿右稜陡上,但是此地的稜被溝侵蝕,不好爬,於是沿其右側高繞至H1082M。 0838 陡上溪之右稜至H 1159.5M(312741,2715780)休息時發現七號坑索道著點工作站,有鐵桶、房屋地基,亦不乏玻璃瓶。到處尋覓陳東元老師提到之百香果樹,不得。 0922 出發,繼續陡上。 0932 沿路有明顯Z字痕跡,研判為著點上發送點之用,但繞起來太費工,不取,取溪右側稜線而上。 0950 在H 1246.5M (312695,2716013)看到平台駁坎、I型鋼、玻璃藥罐、碎碗,就在此下背,準備單攻發送點。 1005 出發。單攻路線綁上紅色路條,大致沿著H1260M向西腰繞至溪邊,並跟著獸徑下到溪底,下溪時遇上數隻虎頭蜂,所幸無人受傷。 1030 下到溪底。在溪底取水。溪的對岸亦有良好之上切處。 1051 H1274.6M處(312492,2716074)發現釘有鐵釘的木頭、鐵索、巨型騎馬釘。 1100繼續上切後遇到一條被芒草淹沒的索道通道,有一條橫向的聯絡道橫貫而過,向東朝著來時溪谷延伸,路紮實好走,遂跟著聯絡道向西腰繞至西邊溪谷。 1113 向西腰繞完後上稜,此稜較溪底上切之稜線緩,大致往北北西方行。此地為H1308.5M (312383,2716015)。 1135 H1392.4M (312318,2716169),接到林道上,休息吃糖,發送點據標點所示應該就在不遠處。 1145 出發。沿著林道往東,腰繞至發送點下方繼續上切。 1155 稜上發現很多車輪、鐵軌。車輪四個一組,顯然是完整材車遺跡。繼續往上探,預計透空處會有機房和不少鋼索、軌道。此地為H1403.5M (312339,2716311)。 1203發現一條被高芒草淹沒的林道,芒草高過頭頂,舉目不見發送點的立柱,且時間已晚,遂放棄尋找發送點。此地H1433.5M (312307,2716331)。 1220回到1135處林道吃午餐。 1248 出發,原路折返並拆路條。在過索道通道時宜謙抓一朽木施力,不慎翻滾一米,所幸沒有大礙。 1340 回到下背處,又下起大雨來,這次穿上雨衣,上稜準備接平元林道。時間所剩不多,需速速前往大元國小。 1418上切至林道上下線交會處前,此處H1401.5M(312621,2716378),向東走,欲接上線,但遇到崩塌,遂直接上切到上線,上線則芒草叢叢。六號坑溪上游處崩塌嚴重,做了兩次高繞,過六號坑溪前先高繞一次,再高繞一次六號坑溪上游,沒有大水流,所以還算好過。過了六號坑溪溝後接上曾乙申老師9/21開的路,至此一路暢行無阻。 1444 H1375.5 (312939,2716345)遇到大崩塌,高繞而過。感謝曾老師的路條提示高繞點。 1550 山壁水源,取水,此水源即為曾老師往十六分山的第一個取水點。 1600往南拐,往大元國小的標示十分明顯,不用怕忽略。但一時大意,太往西偏而跟丟路條,往東修正所幸最後仍然接上中央大道,並速速通過大元工作站、大元國小牌坊。 1620 到大元國小 D3 9/24 0500 宜謙起床,開始煮茶、練習搭帳、生早火。 0530 雨一直下個不停,索性就在大元國小好好休整,不去單攻暗霧索道了。 0945 出發,沿中央大道上切,大道乾淨好走。 1007回到平元林道上,向東行,又沿著林道間飛馳起來,途中經四公里聚落叉路口。 1054 於H1076.5M (315922,2717294)遇上崩塌,低繞而過 1105 於H1075.9M (315888,2717522)遇到獵寮水源,裝水。 1121 於H1049.5M (316107,2717631)林道大崩塌,沿路條高繞而過,崩塌處長滿了芒草。 1140 1073H峰的東鞍,是為截彎取直前的鞍部,原本向東行,至此處需向北。一路沿著小溪之西側陡下,有零星之路條可循。 1215 十字鞍部,此時向北行。 1230向東北走,離開林道,沿著尋根路而下,此路路條多且紮實好走,陡處更有架繩可供抓握,便繼續頂著雨水下溪。快下到溪底前遇到一個獵寮,此時直接跟著路徑走容易走丟,應仔細注意是否有路條。 1320 下到溪底,下切處和上切處皆有路條,此處為匯流口上游約100公尺,水不大但濁,隊伍稍微修整後趕緊續行,因為和司機大哥約1400上車。渡溪至對岸後沿明顯路底走不久即遇到浪本大石,接下來的古魯林道路況佳,可見摩托車輪胎痕,兩側則是低矮草本植物,一路直行,溪谷處有護溪,出口處更有大規模石頭鋪面的道路工程,異常好走。雖然雨很大,但大家還是一口氣衝到古魯林道口,也就是藍色柵欄處。 1410 上包車。 1530 到羅東火車站,雖有中秋收假人潮,但買票不甚困難。
元翠尋七(號坑索道)後記 https://medium.com/@tailamlang/元翠尋七-號坑索道-後記-5eb035320341 大元山林場,七號坑索道,1975年 如果我們的尊親和長輩也是這般俯視他們的工作情形,多麼希望也能留下一些足跡讓後世子孫緬懷,聽聽他們拼搏的故事。 今年四月份左右,陳東元老師在Line群組裡面發出這段文字。在這之前,陳老師就已經在網路上為大元山林場建置內容豐富的網站,介紹那個他已經回不去的故鄉;而這段文字,是為他當時剛完成的航空照片標記[1]作為引子:利用中研院、工研院、農航所等不同機關所藏的航空照片,補足大元山(或者可以說絕大多數林場)付之闕如的聚落位置標記。即便不見得能藉由這些座標回到童年記憶中的山區,但至少是個嘗試。 在這之後,要前往七號坑(翠峰)索道的念頭就更加強烈。事實上,自去年春季走訪大元山而聯繫上陳東元老師之後,無論在大元山基本資料的補足、航空照片的取得甚至登山社社課的籌備等諸多方面都受到他不少協助,去年五月前後我們也曾打鐵趁熱,在去大元山的感懷尚深之時討論大元山各個索道、聚落、工作地點等的位置,當時在社辦雖然依然很熱,但藉由殘存的文獻紀錄,看著衛星照片、等高線地形圖討論出之路線,即便現在看來粗略,但算是為實地造訪踏出的第一步。 不過在那之後因為諸多原因(或是藉口),就此改去背景資料更豐富好找的太平山尋寶,要去大元山找索道遺跡的想法就一直冰在我的口袋路線裡面。一來是山上找聚落往往差一個小稜線、幾十公尺就會槓龜,二來是據陳東元老師的資料,大元山林場裁撤後大多設施有經過拆除工程,因此留存機會更為渺茫,在宜蘭常年霧雨的氣候之下連人都會被淋壞,何況是木結構的索道、工寮。 這些不確定終於在中秋前夕有了答案。 入山 0630,翠峰湖環湖步道入口。過去在這條林道運木材的大哥現在載了四棵睡死的小樹。我們一邊不願地發芽伸展一面跟大哥閒聊說我們要去大元山,希望能拖延點出發的時間。大哥說不對啊,剛才來的路上不是就經過大元山了,連忙拿了地圖跟他解釋,大哥只是說啊你們的地圖我哪看得懂。後來想想,翠峰湖景觀道路過去作為大元山及太平山之間運送木材的動脈,這些運材司機會把中興崗(今三星山附近,概念上是兩林場之交界)過後稱作大元山也很合理。 自翠峰湖入山,前段還跟著廢棄許久之平元林道;隨著隊伍的推進,林道已被時間沖蝕了無痕跡,人工林相亦愈來愈差,跨過的倒木、不經意踩進的樹洞不計其數,而伐木留下的大樹頭亦愈來愈多。隨後在一處還算平緩之稜線上找到疑為二號集材機機組人員留下之聚落遺跡,雖然沒有鐵片之類建材留存,但從腹地、整理痕跡以及留下之鐵管、I型鋼、黑松汽水瓶等特徵看來,應該是有林場工作人員定居過。 (疑為)二號集材機聚落遺址 之後順利的下南澳北溪。溪底有不少飄著香味的檜木,仰望十六份山(舊時林場人稱翠峰)接至溪底之連稜,沉在心中一年有餘的懸問終於將有解答,而這次這個疑問並不是只有我自己的,還有那些透過文字記錄留存而活著的那些集體記憶都需要一個回答。 南澳北溪溪底。回想來宜蘭每一隊紮營地都長得好像。 在攀越一片碎石陡坡後的休息處,我到七號坑的左岸去看看著點是否還有痕跡留存,除了兩個爛到剩渣的鐵桶之外別無所獲。 「卉卉說下面有找到駁坎。」回到下背處橘公這麼說,二話不說立馬下到稜線另一面查看,果不其然有房屋地基,此外鐵路路基的輪廓亦很清楚,甚至還留有幾支I型鋼,而拆除工程不會想帶走的生活垃圾也還有不少。 七號坑索道著點工寮,留有磚塊、駁坎、玻璃瓶、鐵桶等 乘勝追擊,趁著預報中會有的雨還沒下,趕快再探七號坑索道發送點。越過七號坑後,不經意接上的大條山徑直指上方的索道發送點:我們接上聯絡著點及發送點的山路了。 回家的路途,除搭運材的蹦蹦車及索道外,就得走山路,這些山路都是用鋤頭隨意挖出,加些石塊或木頭做成台階,克難又難走,走山路是刻骨銘心的記憶。山路又長又陡,小時候沒有背包都是使用約4至6台尺左右的方巾將攜帶物品包起來打結,用手拎著或斜背肩膀,故名「包袱」,放假回家,最主要的事情便是將已經穿兩星期的骯髒衣服帶回去給母親洗淨,山區天寒衣服又厚又重,對六、七歲剛上小學的孩童,有時包袱重量已接近體重,高度接近身高,爬山路時常一邊走一邊哭,加以沒有午餐,既餓又渴,只能拔路邊的野果或野草充飢,有兄、姐照顧的,小弟、小妹比較輕鬆,沒有兄、姐照料的就靠自己,還好同學感情似兄弟姐妹,高年級的同學自然會幫低年級同學拿一段距離,邊鼓勵邊拉,有時還必須用推的,硬是爬上山頂走回溫暖久違的家裡。[2] 克難山徑,沒想到經過30幾年依然存在且寬大完整 後來捨棄山路改回我們熟悉的稜線勘查,良好的林相讓我們走起來特別帶勁,不久接上平元林道支線,跟著走一小段再上勘,酒瓶、台車、鋼纜之類的遺物暗示我們找到了。從周遭刻意清開的林相看來的確頗有索道的味道,但後方關鍵的索道發送點工寮則因時間不足只得折返。 七號坑索道發送點附近 下山的路比想像中艱難。預報中最好的一天半卻下好下滿,一路上雨水不斷灌進背包、雨衣、雨鞋;即便如此,在走向大元國小、古魯林道口的路上依然滿足,雖然外面濕透冷涼,但心裡卻是踏實的。 [1]以航照圖印證大元山林場的林業發展史 http://www.taiwanland.tw/06Dah-yuan/Aerial.Photograph/index.html [2]童年山區翻山越嶺求學記憶 http://www.taiwanland.tw/06Dah-yuan/DYES/word20120904.html
※ 請安裝 Google Earth 可以瀏覽台大登山隊攀登的路線《按此進入瀏覽》 登山路線圖 Google Earth 立體地圖顯示的登山路線圖
Google Earth 立體地圖顯示的七號坑(溪)登山路線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