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李有權校長

── 李有權校長看著長大的孩子  中原大學教授  曲祉寧──


 

三月十日一早起來,向父親問過早安,父親告訴我的第一句話是:「李校長走了。」

其實,就在一、兩天前,父親才剛提到再去拜訪李有權校長。當時,他還很有感慨的表示,李校長年紀這麼大了,再不去看她,可能就沒有機會了。

三月十四日晚餐,父親告知李有權校長的賢婿陳聽安教授打電話來,請我們在三月二十日交一篇紀念校長的文章。受李校長照顧了一輩子,我慨然答應。只是,要寫些什麼?又要怎麼寫這篇紀念文章?三月十五日一個人搭火車前往苗栗,凝視車窗外一幕一幕變化的景色,往事也就一幕一幕的浮現腦海,停不下來。

我從出生就受李校長照顧,至今已有四十六年。

民國五十九(一九七〇年)年十一月,父親從宜蘭縣三星鄉清水國小調至大隱國小擔任教導主任,李有權校長當時擔任大隱國小校長。我受李校長照顧的恩情,就從那時候開始。

我從小就接受校長照顧。從身上穿的、到人生的方向,她對我的關愛始終都像和煦的陽光,給我無限的溫暖。例如,幫我修補衣褲,李校長就展現了她的巧思與溫馨。因為小男生愛在地上玩耍,褲管在膝蓋的部分時常磨破。李校長發揮創意,親手幫我縫補。她總在褲管磨破之處縫出玩偶圖案。綿密厚實的玩偶圖案不僅好看,讓我再怎麼在地上爬,在地上磨,也不怕磨破。

愛聽故事是所有孩童的天性,我特別愛聽李校長講故事。大隱國小當時還是磚瓦房,導師室與校長室是用草綠色金屬檔案櫃隔間。我時常一個人拿著兒童讀物,到校長室找李校長讀書給我聽。當時我只有四、五歲,很難判斷李校長是不是有空,也不是每次找李校長都能如願。我到現在還記得從導師室走到校長室時,那種小男孩總有的羞怯,以及既期待又怕落空的心情。我也始終保持這種喜歡讀課外讀物的習慣。我還記得在羅東鎮公正國小六年級畢業時,對我的借書證中滿滿的借書記錄而感到非常自豪。

小時候我經常感冒生病。每當需要,李校長總是領著母親與我,到羅東聖母醫院找義大利籍的馬仁光修士看病。馬修士是聖母醫院內科的招牌,非常不容易掛上號。李校長總在一大早就陪著我們掛號,看病也全程陪同。隨著年紀漸長,換我幫家人一大早到醫院排隊掛號,而我也總會不經意地想起李校長與母親為我辛苦的付出。

滿五歲,我從大隱村的農場托兒所轉進大隱國小寄讀小學一年級,李校長可真的是我的校長了。有一次李校長從學校大門口走進校門,我和幾位同學在草地上踢球。看見李校長走進學校,我就帶頭大聲喊:「校長好!」我還想在行進中踢個好球給李校長看,結果卻跌跤。校長當時莞爾的笑容仍歷歷在目。

對大人來說,住在大隱國小那段時間其實相當辛苦。宿舍沒有廁所,只能上戶外公廁。遇到冬天或下雨天就非常不便。大隱村雖然可以買到一點菜,完整採購還是得到羅東鎮。這就先要從大隱國小走路到三星路搭公車,到公路局羅東站後再走路到羅東傳統市場。如果要買軍公教福利品,還得再從羅東站轉車到宜蘭市的軍公教福利站採購。加上當時電話也不普及,往來大多用書信,對外聯繫與資訊取得相當不易。

大隱村位於蘭陽平原西側,地處中央山脈最北端,類似鄉間田園的自然美景,人與人距離也格外親近,是孩童成長最美好的環境。父親宿舍坐南朝北,廚房面對的是綿延起伏的中央山脈。從小,我就看著這片壯麗的群山長大。大隱國小當時種植了大量的果樹,有桑椹、金枣、柚子、橘子、柳丁。小時候,常和宿舍隔壁的何 枝炎總務主任的女兒何雅香,以及她的弟弟妹妹玩家家酒,桑椹則是我們做為餐盤的石頭上最常見的菜餚。當時父親薪水不高,也特別惜物。我永遠都會記得家裡搬進第一台大同黑白電視機的那一天,以及向父親通報家門口內有一條至少三公尺長的大蛇,還有我站在宿舍門口,看到學校一排磚房橫亙在父親放著高高的風箏之下,母親問我要不要去找爸爸的那一個溫暖畫面。而李校長每次從台北帶回來的故事書、糖果、餅乾、玩具、衣服以及她的見聞,都是我最珍惜的寶貝禮物。

民國六十五年六月從大隱國小宿舍搬家到羅東鎮羅東高中前的自宅,六十六年九月李校長調往礁溪國小擔任校長後,看到校長的機會就少了許多。

民國七十年(一九八一年)我十一歲,當年六月,母親因病去世。從六十九年七月母親發現癌症到去世將近一年的時間,李校長多次打電話關懷父親,她打電話的次數與頻率,比任何親人都多。母親去世後,李校長不僅親自來參加公祭,在公祭前後也來家裡看我們好幾次。校長一再告訴我:「你父親要父兼母職,一個人照顧你不容易,你要好好聽話!」生在移民家庭,父親家在台的親人本來就不多,加上母親的親人也不在宜蘭,失去母親的親情,對我更是刺骨銘心的傷痛。校長的話提醒了我:父親已是我唯一的倚靠,我也是父親唯一的希望。學習孝順父親,與父親配合,是我必須要有的成長。

民國七十一年進入國華國中就讀。國小與國中學習方式的改變,失去母親的打擊,以及青春期的叛逆,導致我在校成績一落千丈。校長在知道我學習狀況不佳後,利用過年到我家探望的機會,送我大大的紅包,要我好好努力。特別告訴我一定要想辦法讓在校成績好,要考好聯考,一定要考上好大學。她告訴我,我們的社會非常重視學歷,沒有好學歷就不容易找到好工作。到我考上大學之前,每年我都收到李校長的大紅包,也都會想起她對我的勉勵。

民國七十七(一九八八年)年八月,我算是不負長輩的期望,進入台灣大學機械系就讀。十一月,第一次到陳聽安教授公館看李校長。聽到我們要來,校長參與準備午餐,還拿出親自到重慶南路文瑞印刷文具公司購買的鋼筆給我,並且告訴我她挑選鋼筆的過程。當時,我注意到她耳朵的聽力已經受損,也剛換膝關節,上下樓梯不便。顯然,她親自前往文瑞文具行幫我選鋼筆,在當時已是非常不易之事。

當時前往陳教授公館,是由陳聽安教授開車到台大大門口親自開車接送。陳聽安教授時任第二次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的主任委員,時常接受媒體訪問。記得有一次搭計程車,在中廣新聞中聽到他對相關議題發表意見,父親特別提醒陳教授就是李校長的女婿,並勉勵我要好好像學習,像陳教授一樣為社會服務。

民國八十七年(一九九八年)一月結婚,校長雖然不良於行,還是與陳教授蒞臨喜宴。我們告訴校長她不但是我們的長輩,更是我們的家人,特別邀請校長與陳教授共坐主桌。八十八年我們搬進台北市仁愛路新居,我們也請校長到新居作客。校長喜歡新居鬧中取靜的環境,更對牆上以水上芭蕾為意象的時鐘展現出很高的興趣。雖然校長當時已經七十九歲,但校長旺盛的好奇心與對新奇事物感到的興趣,讓我感到溫馨與欽佩。

從那年之後,我們每年總會儘量在過年前後,前往陳教授公館探望校長。偶有機會,也會在平日前往探望。父親總會提起校長最喜歡羅東的雙園肉鬆,每次有機會,就提醒我要買一些肉鬆寄給校長。校長也曾數次贈送我們屏東東港的魚鬆,並且告訴我一定要向哪一個店家買,以及如何才能買得到。每次離開時,她都堅持送我們到門外,揮手道別,直到視線消失。

民國九十九年(二〇一〇年)元月,小女琪安出生。八月,第一次帶琪安去看李校長。李校長顯得很高興。雖然聽力不好,但還是努力和我們說話。她也嘗試想和只有七個月大的琪安講話。當她看到琪安才長出來的第一顆乳牙,校長竟說:「怎麼這麼巧,你怎麼跟我一樣,都只有一顆牙齒!」一位大家尊敬的長者,樂意拿自己開玩笑,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什麼是「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去年(二〇一五年)大年初三,我們全家又到新店安坑的台北小城探望校長。校長的長女,台北大學退休教授司仲敖副校長準備了一桌豐盛的午餐招待我們。午餐過後,我們在客廳聊天,我們試著告訴校長平版電腦可以是筆談的好幫手。五歲的小女琪安還表演了幾支舞跳給大家看,她還幫我們大人用智慧手機拍了一張很成功的照片。聊著聊著,李校長就在我身旁打起瞌睡。不忍校長勉強自己在午休時間陪我們,我們告知校長我們即將離開,校長醒來,一再說:「再多坐⼀會兒嘛!這麼快就回去幹什麼!再多坐⼀會兒嘛。」但為不繼續打擾她,我們還是很快的離開了。如同往常,校長還是堅持要親⾃送我們,還請⼈攙扶她⾛到家⾨外,在燦爛的陽光下笑著跟我們揮⼿,直到看不⾒對⽅為⽌。這是最後一次與校長見面。

今年大年夜晚上,我打電話到司教授手機,由於李校長不方便聽電話,請司教授代為向李校長拜年,這是我最後一次與李校長聯絡。才說好過完年要去看校長,沒想到校長卻離我們而去。

李校長是大時代的見證者。民國九年(一九二〇年)生。從小就受接受良好的教育,曾在北平時代的輔仁大學讀書,因抗戰而被迫輟學。後隨夫婿遷臺,不到四十歲,就遭逢夫婿病故,一個人帶四個孩子長大。雖歷經艱難,但她堅忍卓絕,不僅將四位兒女培養成人才,更教育了無數的學子,照顧我們這些晚輩。晚年雖聽力受損,仍勤於作畫,在國畫的世界裡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天地。

枝牽蔓轉葉紛紛,數朵嫣紅學出群;盤根托石君莫笑,只言身自致青雲。

這是李校長在民國九十五年送給我的國畫中,對我的期勉。我這一輩子,得之於校長者太多,回報給校長者的太少。校長雖然走了,但她會永遠活在我心中。我會永遠記住校長給我的啟蒙,記得她的待人的溫暖與豁達的胸襟。更要學習校長助人、愛人的精神,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