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籟俱寂後的曉月清影

── 訪水彩界出走的巨人    陳東元 ──

當藝術創作已失去初衷,無法滿足原我的期待…

沒了驚喜、少了感動!

更找不到突圍的方法與再出發的原動力。

是否只能自我妥協,亦或全然放下…‥就此出走。

《文章刊載於水彩藝術資訊2012‧7 第十 二期》

* 大元山翠峰湖的美麗與哀愁

一般而言:環境對個人美學涵養,是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很多人都曾不辭辛勞,上山親睹翠峰湖美麗的風采;更別說是從小生長在山上的東元老師。風起雲湧下的四時景象、薄紗輕籠時的迷離靈動;美得深刻卻又如此不真實。人間勝景的無形薰陶,造就了藝術創作的意境高度;這是多麼得天獨厚的恩寵。然而體驗絕美的同時,往往是絕境試煉的起始…。 

出生於大元山翠峰湖山區的東元老師,自小體質孱弱,學齡時也因路程遙遠而須住校就讀。在物資貧乏的年代,那抵得住山區酷寒的襲擾。隻身無依、咬牙吞淚,硬是撐起獨立反骨的性格。雖無暇領略天地大美,然造化自成於胸;無形中便開啟了東元老師“以造化為師”的藝術大門。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藝術家陳東元與生長的故鄉─翠峰湖

 

* 初聞泥土香

在和東元老師訪談的過程中,對於大元國小時期的記憶,少有回憶時的光彩;只留有灰色的無奈。因此在初中時期的他,首次到山下就學,開始接觸到蘭陽平原上樸實真切的農村生態;才真正開啟了東元老師的人生視野。 

腳踩良田、手捧沃土;這滋養萬物的母親,深深地將他冰封後的幼小心靈,緊緊擁抱、消融並注入活水。大自然不再冷冽無情,有了付出和愛,荒蕪也會回應予生機與希望。清溪流水、田埂草坡、牛棚雞舍,都變成有情眾生安身立命之所;活得是如此裡所當然!這一把泥土的芬芳,如影片膠卷般刻錄著…無聲無息卻也澎湃洶湧。當你想為自己的生命記刻點什麼的時候,懷鄉柔情自然流洩開來。所以東元老師無需苦思強求,因為生活已為生命留下無盡多采的創作主題。如作品:「樹蔭展翅」、「食」、「狗」 。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1981 樹蔭展翅 76*56cm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1977 食 61.5*45.5cm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1978 牛車下的小狗 76*56cm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1983 牛舍 76*56cm

 

* 掀起波濤之手

 1975年,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系展上首獎水彩作品「年貨」:主題鮮明的中致構圖,直截了當攻佔觀賞者的視覺神經。看似隨意堆放的各式年貨,卻錯落有致地滿載於古拙有味的編籃裡。那沉得幾乎無法負荷的年味,以及濃得無從抽離的鄉野情調;在視覺與味蕾間縈繞…‥直衝腦門。讓人遙想農業時代,年節時才有的質樸奢華:這是多少窮苦人家一生的想望,在無從滿足口腹之慾時的一份寄情。想必這也是東元老師對那個世代與成長過程,提出的最佳關照。這當然有著些許的移情,與無法切割的環境臍帶,才能激發出如此動容的深刻影像。

可能包括東元老師在內的許多藝文界人士都沒料到:一件學生系展上的水彩作品,竟能掀起藝壇懷鄉寫實風潮;並將水彩開闢出新的可能視野。一改濃重的感性渲染,引流清新寫實的細膩手法。就題材與技法而言:讓藝術感官以更貼近人心的方式來加以呈現;從歌詠人文來喚醒回歸樸實的純真世界。不僅開啟國內藝文創作的多元面向,更重要的是:此一風潮激發起水彩後進者的全力投入,並開創出台灣水彩畫界的『黃金時期』。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1975 年貨  76*56cm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1976 獲 87.3*56cm

 

* 物我兩相忘

很多人提到“陳東元”三個字,很自然地都會與其創作:「水牛系列」聯想在一起。這也是東元老師在師大畢業後,大鳴大放的水彩個展,最為人稱道的記憶點。水牛溫馴柔和的性情,一生為主人耕作老死;百分百的信任與無怨尤的勤奮。在老師的彩筆下一一化作迷人的詩篇。如作品「牛車」:忠懇的眼神,訴說著人畜間彼此無私的熟識;卻又略帶輕愁地感嘆:無從掙脫繮繩束縛的一生。灰調的身軀與牛車相映拙趣,造成不可分割的宿命連結。整體用色沉穩有力、直驅人心,高雅而耐看。用筆肯定無華,沒有過度熟稔後的輕率流氣;有的是一氣呵成的流暢感動。以無懈可擊的精準度,將主題與鋪色技法契合得如此完美,風格獨具。在現今百家爭鳴的水彩藝壇上,仍有其不可撼動的堅強實力在啊!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1977 牛車 61.5*45.5cm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1984 耕後小憩 76.3*57cm

之後創作的作品:「憩」、「澆水」中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創作巔峰期的到來。在表現技法上更臻成熟穩健,透性水彩在東元老師的巧手經營下,顯得層次分明、自然通透。水味在筆韻間奔放流淌,間以乾筆、噴灑的意趣,可謂是老師精闢獨到之處啊!然而在色彩的鋪陳上,也有了更專業的提升:典雅依舊,舒服度直沁入心。好似已經擺脫童年晦澀的陰霾,以明面化的角度對鍾愛的鄉土情懷,佐上溫馨與愉悅;在虛實收放間有了更靈活的詮釋。

熟識東元老師的朋友不約而同的都有所感受:老師筆下的牛隻似乎有某種自我人格特質的局部投射。老師也曾不諱言的表示:就是喜歡牛的憨與直,所以愛畫牛。對於一位創作者來說,本應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一步一腳印,踏踏實實地一筆接著一筆,描繪出心中美好的圖樣。不受現實俗媚的蠱惑,只願將生命築道於藝術的苦行逐夢上。如此物我相映的絕佳描繪對象,所耕稼出來的作品怎不精彩動人。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1984 憩 76.3*57cm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1984 澆水 76.3*57cm

 

* 霧鎖翠峰湖

造物者總讓人捉摸不定、無法適從。就像太平山上美麗的翠峰湖,大老遠的來訪,卻總是雲霧繚繞,無緣一窺全貌;不免嘆息!當東元老師以水彩名家揚名於世時,母親卻如風中殘燭般日漸凋萎,在與病魔奮戰到辭世的數年間,巨額醫療與喪葬費用的吃緊壓迫下;硬是隻身奮力創作以償負債,不得不在一年內北、中、南各辦一場生肖年專題展。如此龐大的業績壓力,雖天份和能力皆俱;然而當創作動機已不再純粹,感動漸漸流失,創作行為不再是一種自我昇華與原始悸動的導引;只剩下重複性的肢體慣性和勞動,形同失了靈魂的軀殼。怎不扼腕! 

對於一位靈性、悟性皆高的創作者而言:並非沒有拼搏的勇氣,也不是少了掙脫的餘力。只是造物者的無情捉弄,讓人無從拼搏亦無法掙脫。心中的無奈和苦處,一定超乎旁人的想像。而此階段的創作風格則以:主題明確扼要、背景鬆放自在為主。我們可以參考作品「花蔭」、「羊蹄甲樹下」、「款款深情」:色澤鮮活討喜,水韻大膽奔放;好似將強抑的生命頓時解放開來。雖名利雙收,但也悄然醞釀起如霧鎖山林般的蛻變前期。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藝術家陳東元的簡歷與展覽事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藝術家陳東元的簡歷與展覽事略


 

化於寧靜的月影

接下來的幾年,東元老師“思靜而動、動而後靜”。先行抽離原我熟悉的創作框架,拉大可供承載的心靈空間;廣納名山勝景,努力汲取多元豐沛的人文精神。將道家虛空思想,融入中國文人畫的意境。創作了「禪境」系列作品。這份來自心靈的呼喚,我們可以從東元老師的自我剖析中來加以領會:『這是從西方現實走入東方境界的階段。那是一種自我的解放、淘空;勇敢地探索未知難測的境涯。由繁而簡、由寫實到空靈,藉由油畫的語彙,來敘述著心靈底處的靜謐…。』

這是多麼衝突的轉變!在媒材與心境上調整的速度,讓藝術界手足無措,關切聲浪四起。水彩畫壇更是一片譁然!這當然對東元老師心靈上,多多少少造成了些許陰影。然而孤獨無伴的創作之路,在蛻變後無情的批判聲中,依然悄悄上路。好似寧靜的月夜,在萬籟俱寂後映入湖心的月影…心澄自若啊!我們試著從作品「靜謐」中:拎著心,看看是否也能划一葦扁舟,同來一讀曉月清影的感動吧!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1992 一葦(油畫) 116.5*91cm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1995 靜謐(油畫) 116.5*91cm

 

頂禮大地

當東元老師為心中澄澈的美好勾勒藍圖時,同時也以自身行腳方式,踏足於窮山惡水之巔。藉由呼吸著大地的呼吸、感知著大氣的脈息;在艱困絕境中,給自己一個重新體會絕美的機會,來尋訪平靜心靈的最佳歸處。這是平凡人生中的不平凡挑戰:為探求潛意識中失衡的不公平,企圖以對天地的禮敬,來知曉肉身自我的渺小。這是種證明,証明生命無常下的真實感受;這是否也能解讀成對無情大地的無聲冷戰:帶著滿滿收穫與感動的一場戰役。沒有人失敗,也無需有人就此倒下;雖滿身疲憊,然而走下去的腳步卻益發堅毅。這是種完備人生與創作的全新感受和動能。路就此開展了起來…。因此選擇以大尺寸油畫創作,來圓滿心中那點點滴滴的感動與美好。為人生中美麗的邂逅,提供最佳的記錄手法;也唯有如此,山才會是心中的山、水才能是夢中的水。我們可以從此系列創作中以水彩表現的作品:「山明水靜」、「1993克孜里亞紅岩山」,來一閱東元老師心中的大地 。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1993 山明水靜 76*56cm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1993 克孜里亞紅岩山 76*56cm

 

再聞泥土香

在經歷了大地的洗禮後,因此謙卑;所以用更嚴謹的態度來面對畫布。也在被酷暑嚴寒的無情雕琢後,才察覺生命的無常與可敬;就此虛心以求道。所以試著以對台灣土地的濃情大愛,用更高的視野標準來進行自我藝術的無期試煉:由於謙卑,所以要畫出偉大;基於虛心,才能積累出恢宏大器。因為有了期待,創作的原動力自然源源不絕。沒有妥協、無需突圍,當然驚喜連連。也唯有用無欲求的雙手,一筆一砂石的堆砌,才能有千仞萬壑的雄偉氣勢。這已不再是異鄉斯土情懷,而是早在東元老師景入眼簾時,就已淬取出同質感動因子:那可以是原住民或遊牧民族的原真、也可以是大霸尖山與克孜里亞紅岩的崎峋、那更是當霧漫翠峰湖或紅雲罩頂時的無言悸動、當然這也是人在他鄉,紮紮實實地嗅聞到同故鄉泥土般的芬芳,而想傳遞的創作信息。如作品:「雲漫大霸」、「2001克孜里亞紅岩」中:大地鬼斧神工的奇雕異景,物換星移、斯土斯民、守護依舊…。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2008 雲漫大霸(油畫) 193.9*130.3cm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2001 克孜里亞紅岩山 115*120cm

 

重生

03年毫無預警的心臟手術,讓東元老師對生命所能散發的美麗更加珍惜。對於所選擇的生涯路線,更為篤定而踏實;因此潛心創作。當然畫作亦無公開發表的念頭,僅于機緣夠的朋友分享。彩筆遍染群山十多年,一張張120號的大型鉅作,逐一填補了恬淡生活中激情抽離後的空虛寂寞。近幾年更在亞太水彩創作協會創會理事長洪東標老師的誠摯邀約下,為振興台灣水彩而重出江湖,並提供專業研究心得與經驗分享。 

09年更參與『彩繪馬祖百景之美』的活動,讓大家有福親睹久違多年後的水彩新作。展出作品「觀濤」:以獨特的構圖方式再造新境,將視野拉高以增強險峻的親臨感。用色依然優雅細緻,並充份將水彩的獨特水感拿捏得恰到好處。沒有燥味兒,反倒是多了老朋友般的醇香與貼心感受;雖沉潛多年卻寶刀未老啊!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2009 觀濤(馬祖東引一線天) 105.5*37.5cm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2010 菱形奴草世界獨一無二的台灣國寶植物 105.5*37.5cm

在大半輩子的歷練後,東元老師目前只想做自己認為值得做的事。因此將多年來的創作心法,陸陸續續發表於他個人的網站上。並選刊於水彩資訊雜誌中,來與大家分享。對於老師來說:當此關頭,不管是肉體或是精神層面中,都有種重生後,從心審視自我與大環境的脫塵感受。因此踏出的每一步履,更是益發精準而執著。然而不變的是:一股對藝術無悔的付出及熱情。每當與藝術同好或晚輩交流的過程中,老師總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毫不藏私地分享著這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與心得理念。他曾瀟灑自若的表示:沉潛多年的我連名與利皆可拋置,還有什麼不能分享的呢!

心靈烏托邦

生性敏感、心思綿密的東元老師,習慣把接收到的大地微波,轉成熱能來滋養身心;再以彩筆揮灑就章。他將視覺年貨移情為心靈年貨的幸福感。更把瀕臨消失的懷鄉純情提引化用,在冷默現實的都會叢林裡,構築起一方淨土供人喘息。作品「百牛圖」中百餘頭牛隻與孩童和諧忘憂的時刻、遊牧民族們樂天知命的有情世界、高原大山的絕美國度、…‥無一不令人神往。這些都是陳東元老師人生中不同階段的追求,那是心靈中完美的夢土:無私無爭,只有真誠與簡單。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1987  百牛戲水  210*112.5cm

 

結語

或許對於水彩界頗具份量的巨擘,不以水彩創作為終身志業而出走別抱;不少人定會抱持非常多的質疑與遺憾。總體來說:東元老師並未放棄水彩獨特迷人的風采。只是在當今的藝術思潮、社會變遷,與大環境的變調走向;農村懷鄉題材已不易取得;再者亦無需再為農業文化倡導發聲。更重要的是:當初提出的照相寫實手法,對台灣水彩畫壇產生了照片僵化使用的影響。身為領頭先驅,自認應有一定的反省作為;所以選擇出走。而今仍舊熱愛水彩的東元老師,因其生命厚度與表達意涵在轉念中不斷提昇。畢竟為心中理想的圖像,尋得最佳的詮釋方法,是每一位藝術工作者責無旁貸的基本使命。因此老師現今的創作,仍會在創作手法與心境間—擇優而行。且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很高興能夠認識現在的東元老師。以前的他,只能在畫中慢慢細讀。現在的他,內蘊光華、樹立典範。嘗想:我們不能一味地對過往的豐功偉業或成就高度不斷歌頌,而止住往前邁步的勇氣。那都是種歷史紀錄,一旦存在就值得緬懷。不是嗎!

當藝術創作已自原我昇華,循善逐真;

無需驚喜、自然感動!

更無藩籬框困自發性的原動力。

從此不用妥協,自在悠遊.......

毓修.2012.02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1993 江畔 76*56cm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1998 舐犢情深 76*56cm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1995 戲水 120*70cm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2010 菱形奴草 105.5*37.5cm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1984 牧笛悄悄吹 76.3*57cm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1998 雲吞壑嶺海潮生 擎天峰頂在畫中(油畫) 193.9*130.3cm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2007 豐收(油畫) 193.9*130.3cm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2010 策馬縱鷹(油畫) 193.9*130.3cm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水彩藝術資訊2012‧7 第十二期的封面及背面》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水彩藝術資訊2012‧7 第十二期的刊登內容》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藝術感言:

臺灣是藝術家的墳場,從事藝術創作是條不歸路,要有守貧的準備。臺灣沒有讓藝術家生存的環境,藝術創作只能當興趣,不能當職業。

藝術的真諦在色彩中求生命的深度與厚度,藝術的過程在技法中求藏巧守拙鋒芒不露,藝術的生命在創作中求真善美與返璞歸真。

每個人頭上各有一片天,各有自己的世界;每個人各有不同的人生,各有自己的道路;每個人經歷不同,各有許多說不完的故事。從自己累積的生活經驗中去尋找靈感,這便是創作之源。

生命在決心死去的一刻點燃,藝術家的事業,是在閉上眼睛之後才開始的,走入歷史後得到的聲名,才是真正的榮耀。


Back to top

本網站專屬藝術家 陳東元 ‧ 所有網頁自行製作並架設網站

藝術家 陳東元為台灣水彩黃金時期領頭羊 ‧ 後專司雄偉遼闊油畫創作 ‧ 晚年全心重建童年經歷的林業史

藝術家 陳東元 專屬 E-mail 郵件信箱 》 taiwanland.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