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花落是自然現象,生命的起始未嘗不是如此。
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再美再好的事物可能驟然改變,生命流轉有序,苦澀裡含著天真執著,永恆的美如何掌握!
若能看得清事物的本相,看得透人生的幾縷原委,看得淡過日子的難度,則萬事其實一點也不複雜。
蓮花的佛教內涵
一念心清靜,蓮花處處開。一花一凈土,一土一如來。
蓮花作為一種最常見的植物,自古以來,無論在俗世中還是在佛教中,都被賦予特殊的意義。
花常因其不染污泥、香遠益清的品格成為古往今來文人墨客所謳歌的對象。本文現就蓮花的佛教內涵作簡要的論述,以使大眾對蓮花在佛教中的象徵意義有明確的瞭解。
蓮花自古以來就被人們視為清香聖潔之物,常用來象徵人的超逸脫俗、潔身自處的品格。
蓮花,曾是古往今來文人筆下高歌詠嘆的對象,但大多數文人都是驚嘆於它的清姿素容,並將其形諸筆端。自宋朝周敦頤(1017—1073)的《愛蓮說》一出,蓮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潔品格更受到大眾的推崇。作者在《愛蓮說》一文中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蓮,花之君子者也。」在這篇託物言志的散文中,作者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寫盡了蓮花的高潔品質、優雅氣質、優美的姿態和莊重的儀表,表達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鄙棄。自此,蓮花便有了靈性,步入花中君子之列。
蓮花在佛教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其代表的涵義非常深刻。我們走進寺院,通常會見到含笑低眉的諸佛菩薩跏趺坐於蓮花座上;救拔眾生苦難的觀音菩薩也常腳踩蓮花,對著大千火宅灑下甘霖;若有眾生因念佛的功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時,觀音菩薩會與阿彌陀佛一起手持蓮花來迎接往生之人;在西方極樂世界的七寶池中,也常盛開著青、黃、赤、白等不同顏色的蓮花,而且這些大如車輪的不同顏色的蓮花會綻放出不同的光彩。
從佛教誕生時起,蓮花便成為佛教中的吉祥之物。傳說,釋迦牟尼佛在娑羅樹下降生時,百鳥群集歌唱,天樂鳴空相和,四季裡的花木都一同盛開,尤其是沼澤內突然開放出大得像車蓋一樣的蓮花。釋迦牟尼佛覺悟成道後,起座向北,繞樹而行,「觀樹經行」,當時就是一步一蓮花,共18朵蓮花。每當他傳教說法時,坐的是「蓮花座」,坐姿也成「蓮花坐姿」,就是兩腿交疊,足心向上。
佛教將蓮花作為聖物是受印度風俗的影響。印度人很早就有愛蓮的風氣,佛陀住世時,人們苦於國土氣候炎熱,對春夏之際開放的蓮花,尤其感覺愜意,清新喜人。所以佛教從初創時起,就注意順合民俗心理以吸引信徒,因此蓮花就常在佛經之中屢屢引喻。如佛經上說,人間的蓮花不出數十瓣,天上的蓮花不出數百瓣,而淨土的蓮花千瓣以上。《楞嚴經》云:「爾時世尊,從肉髻中,湧百寶光,光中湧出,千葉寶蓮,有化如來,坐寶花上……」。《維摩經·佛國品》曰:「不著世間如蓮花,常善入於寂行」。《諸經要解》說:「故十方諸佛,同生於淤泥之濁,三身證覺,俱坐於蓮台之上」。 在《中阿含經》裡,釋迦牟尼佛說「以此人心不生惡欲惡見而往,猶如青蓮華紅赤白蓮花,水生木長出水上不著水。」可見,蓮花表示由煩惱而至清淨。說明它生於淤泥,綻開於水面,出淤泥而不染的深層內涵。
蓮花在炎熱夏季的水中盛開,炎熱表示煩惱,水表示清涼,也就是說,給煩惱的人間帶來清涼的境界。所以蓮花是從煩惱中解脫而生於佛國淨土的聖人化身。佛祖就是出於淤泥間挺然而出,證得正覺,得大自在。雖然超脫凡俗卻不離世間法。蓮與佛教所主張的出世人格,有著天衣無縫般的契合。
佛教認為,人間煩惱多於恒河沙數,迷失自我如同陳淤積垢。有志者應該努力修行,淨化自我,不受污染,超凡脫俗,追求到達清淨無礙的境界。蓮花的自然美完全可用來象徵佛教的這種理想。
對修行淨土宗的信徒而言,西方極樂世界是最後的皈依處。據有關淨土經典所說,眾生若得善報,不再墮入胎生、卵生、濕生等輪迴,命終之後得以往生極樂世界,臨終時會有觀音手持蓮花迎接,往生者就在蓮花裡「化生」為極樂世界一員。
生到極樂世界的人,會在極樂國土有一朵蓮花座,隨其修行功力的大小,蓮花也會綻放出大小不同的形體。在《佛說阿彌陀經》中記載:「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佈地,……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
蓮花座是為佛陀結跏趺坐講經開示而設。佛家在百花齊放中獨生出蓮花座,與荷花雲錦可觀,香遠益清,足以代表力量也有關。「又以諸華皆小,無如此華香淨大者」。《大智度論》卷八記載了幾個為何趺坐蓮花的原因,除了蓮花在眾花中最大最盛、代表莊嚴妙法,蓮花柔軟素淨,坐其上花卻不壞,更可以展現神力。蓮花其實已昇華為天上之花,與人中之花有別,「人中蓮花大不過尺,天上蓮華大如九車蓋,是可容結跏趺坐。」
淨土的聖人,以蓮花而化身,並能以世人所熟悉的形象示現。既然蓮花代表佛祖清淨的法身,莊嚴的報身,於是便成了佛教藝術的重要題材,也是佛寺中經常見到的吉祥物。如古印度阿旃陀壁畫畫有蓮花。中國敦煌、雲崗、龍門石窟,都有很多以蓮花為內容的藝術構想。像龍門石窟的賓陽洞雕有蓮花裝飾圖案以及蓮花洞窟頂上的蓮花獨具特色。就是在一般的大小寺廟裡,佛、菩薩的雕塑也離不開蓮花,不是高踞蓮花座上,就是手持蓮花,注目凝思。就連世人最熟悉的觀世音菩薩也是以蓮為伴,觀音的許多形象都將蓮花作為陪襯:白衣觀音,左手持蓮花,右手作與願印;臥蓮觀音,臥於池中蓮花之上;施樂觀音,右手支頰,左手在膝頭捻蓮花;一葉觀音,乘蓮花漂行於水面……所以我們所見的佛像和佛經中,介紹淨土佛國的聖賢都以蓮花為座,或坐、或站,都在蓮花台之上,以代表其清淨莊嚴。可見,蓮是佛國淨土的象徵。
佛教有不同派別,也讓蓮花生出各種不同的意義。如大乘佛教天台宗的根本經典名為《妙法蓮華經》,蓮華,即妙法。花代表接引眾生的法門。
古老的南傳佛教聖典《經集》,也採用蓮葉上的露珠與蓮子,形容不為諸種情慾所污染的生命。蓮蓬上成熟的蓮實,必須剝去黑而堅硬的外殼,才是人們食用的白色蓮子,「正如人的佛性」。小小的蓮房、蓮子,在佛弟子眼中,廣闊無邊,是人所探究,也是應認識的本心、佛性。
佛教經典中說,蓮花有四德,一香、二淨、三柔軟、四可愛。其實許多花都柔軟、乾淨、充滿香氣,祇是蓮花更具有代表性,因此承擔了佛教的象徵使命。
《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九記載,蓮花出於污泥而不染,妙香廣佈,令見者喜悅、吉祥,因此以蓮花比喻菩薩所修的十種善法。此十種善法為:
1. 遠離染污:菩薩修行,能以智慧視察一切境,而不生貪愛,雖然處於五濁死流,也無所染著,譬如蓮花指出污泥而不染。
2.不與惡俱:菩薩修行滅除惡業生起善業,為了守護身、口、意三業的清淨,而不與涓滴之惡共俱,譬如蓮花雖然祇是一點微滴之水也不會停留在花上。
3.戒香充溢:菩薩修行,保持一切戒律而無毀犯,因為持戒能滅除身口之惡,猶如香能除去糞穢的臭氣,譬如蓮花妙香廣布,遠近皆聞。
4.個體清淨:菩薩雖然處於五濁惡世之中,但因持戒的緣故,得使身心清淨無有染著,譬如蓮花雖然處於污泥中,但是天然潔淨而無染著。
5.面相熙怡:菩薩的心常住禪悅,諸相美滿,使見者都心生歡樂。譬如蓮花開敷時,使一切見者都心生喜悅。
6.柔軟不澀:菩薩修習慈善之行,但是於諸法也無所滯礙,所以體常清淨,柔軟細妙而不粗澀,譬如蓮花體性柔軟潤澤。
7.見者皆吉:菩薩的善行造詣,形象莊嚴美好,見者皆獲吉利。譬如蓮花芬馥美好,使見者及夢見者皆吉利。
8.開敷具足:菩薩修行功成,智慧福德莊嚴具足,譬如蓮花開敷,花果具足。
9.成熟清淨:菩薩妙果圓熟而慧光發明,能使一切見聞者,皆得六根清淨,譬如蓮花成熟,如果有人眼睹其色,鼻聞其香,則諸根亦得清淨。
10.生已有想:菩薩初生時,一切天人皆喜悅意樂護持,因為了知菩薩必能修習善行,證菩提果,譬如蓮花初生時,雖尚未見花,但是世人都升起已有蓮花之想。
總之,蓮花在俗世中常常被人作為清正廉潔、高風亮節的美好品格加以歌頌。在佛教中更是作為聖潔之物,賦予清淨的功德智慧與清涼的智慧之涵義。並代表著佛教香、淨、柔軟、可愛四德,使見者能夠感到歡喜吉祥 。
將藝術創作鐫入骨髓,刻進生命之中,將繪畫視為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月落日出赫赫光輝 耀照天地氤氳靈氣,胸懷高山大川之魄 巍巍巨嶽自顯崢嶸。
冷冽寒風呼嘯 明澈天空晴亮 雪嶺雲海滔湧陽光輝映,我欲縱馬馳騁 我將展翅翱翔 我追逐疾風並擁抱藍天。隱密森林呢喃 巖峻巉岩聳矗 廣袤湖潭深邃雲霧輕飄,我曾聆聽傳說 我正緊握美夢 我吟嚎長歌與蒼鷹齊飛。
一日之求 毀譽不計 心安理得 安然入眠,一生所願 遨遊天地 了無虧欠 無忝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