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繪在宜蘭五結鄉利澤簡海邊漁民牽罟後將漁獲隨意放置在沙灘上的情況。
摘自 國立歷史博物館研究組主任 巴東 2008年8月盛夏於臺北南海學園撰文
一九七六年,筆者懷著朝聖以及欣奮的心情,初進師大美術系......這個臺灣當時美術教育的最高學府。當時暑假剛過,美術教室走廊上懸掛各年級輪流班展的作品,一方面這是學生暑期成果的展示,一方面也是一種學習觀摩,可以看出年輕的學生們十分用功,而頗有競爭較勁的意思,因此學生們幾乎全力以赴;其中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以水彩為表現媒材,其時筆者個人最喜歡的美術科目也是水彩畫,因此對美術系學生畫作品質非常高的平均水準,印象十分深刻,不禁對這些學長姐也感到敬佩。如今回想起來,當年美術系各班級的觀摩展,是很好的學習風氣,也是當時作畫水平能迅速提昇的一項重要原因。
旋不久 ,十二月初為美術系一年一度的系展,當時是美術系師生的年度大事,能夠入選系展已是很高的榮譽,而能夠入圍得到前三名,則根本不是低年級的新生所能想見;而實際上當時審查也十分嚴格,師大學生都十分重視系展的權威性,在學生心目中師大系展雖是學生美展,但是品質水準較之當年臺灣藝壇三大美展(全國美展、臺灣省展、臺陽美展),則實有過之而無不及。其次,能得到首獎的學子,不但獲得尊崇欽慕成為明星學生,也深受老師另眼相待,在同儕之間可說是走路有風;試想這對年紀不過二十許的年輕人來說,是多麼大的誘惑與榮譽呢?因此這種比賽競爭也是同儕間能快速進步的另一項原因。
當時在美術系展得到水彩畫第一名的,即是後來在臺灣藝壇以畫鄉土題材知名的水彩畫家陳東元。他獲首獎的作品並不大,大約是四開或標準開大小;畫題至今尚有印象,名之曰「獲」;畫的是一堆有龍蝦的海產靜物,十分真實地畫出靜物的體積量感,以及光影明暗的空間表現。他們班上(66級)當然還有其他好手,也有不同的水彩畫風,例如頗有才氣的李長發,以及畢業後才較專注水彩畫的郭明福,但最受矚目的仍然是陳東元。在當時來說,這般精準的寫實能力,確實有過人的技巧,乃給予青年學子很大的震撼。這是屬於歐美寫實水彩的風格趣味,與一般熟知平塗、渲染,清麗抒情的水彩畫風完全不同,也與塗改描摹過度而顯得色澤混濁的水彩技法高下差別太大;這當然是陳東元私下取法國外水彩畫資訊,個人深下功夫、磨練技法的結果。由是師大水彩畫給人耳目一新的面目,年輕同儕們即群起追擬,於是為師大水彩畫的高峰發展奠立了重要基礎。
師大美術系以往頗有一優良的學習傳統,即是學長(姐)與學弟妹關係密切的互動承傳;這其實是年輕人交換心得,相互砥礪學習,以補課堂教學不足之良好方法。
整張畫面主要以偏向咖啡色的中間灰為主,使用普魯士藍和凡戴克棕調出灰色,局部再加上一點橘色、紅色和一些黃色。
畫家接受到美國新寫實主義使用照片的作畫觀念影響,除了使用多張照片組合參考外,還另外應用聚散的觀念來構圖,並使用各種拓印以及噴灑的筆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