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插秧稱為「播田」,語出《春秋繁露》一書:「后稷長於邰土,播田五殼。」原意是指播種,即播下種子的意思。人類最早種稻,是把種子「稻穀」直接撒播在田裡,就「播秧」一樣。這樣的直播法所成長的水稻,鬆密不一,擁擠雜亂養分無法均勻,結穗率不高;太疏鬆則浪費肥料與空間。
先農累積了經驗發明「先育秧再移植」技法,於是改變了從前稻草長得像野草一般的景象,成了一排排井然有予的水田風光,正是詩人所云:「種密移疏綠毯平,行間清線穀紋生;誰知細細青青草,中有豐年擊壤聲。」(宋.范成大)這樣井然有序,不只耘草時方便,收割時手一握,鐮刀一割,大小適中省時又省力。
先育苗再移植的方式,也引用在其他植物的栽植上,用得最廣的是些體型較大的蔬菜,如高麗菜、花椰菜等,都用移植方法,目的即在於規劃栽植的空間,以平均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