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創作何以捨水彩選油畫 且是林業文史撰述者

前言

人的一生究竟為何?總是欲言又止,也總是喋喋不休。

我的一生卻充滿波折、困頓、險阻,但也充滿驚嘆、讚賞、掌聲,最終選擇沉寂、守柔、不爭。

感恩充塞內心,因緣際會,成為台灣林業的見證者,撰述鮮為人知的箇中黑暗與辛酸。

台灣水彩黃金時期的啟動領頭者

從小的生長環境就十分艱困,所有的學習都靠自己去摸索,很幸運就讀師大美術系大二時得遇留學西班牙的徐寶琳老師,他一心想革除當時社會風行的「大渲染法」以及師大美術系行之有年的不透明過度塗改描摹方式,嚴格要求必須按歐美正統的重疊法繪製。

此種技法的蛻變可以將水彩發揮得很厚重,描繪對象物的質感可以表現淋漓盡致,是師大美術系水彩新局面的開始,演變成《水彩黃金時期》的旋風,也造成鄉土寫實繪畫的熱潮。因時際會造成轟動及影響,也被視為七十年代本土意識的代表畫家之一。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1975 年貨 Harvest 76*56cm (大三時系展第一名)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1976 獲 87.3*56cm (大四時系展第一名)

細膩的寫實功夫以當時的水彩界是史無先例,因此在大學時便嶄露頭角,受到矚目讚賞,數幅水彩作品更是台灣首次出現精細描繪的風格,大家都很好奇新鮮,水彩竟然可以這樣畫。

就連當時師大美術系的李焜培教授都說:「陳東元的作畫方式,首開師大和國內新風氣之先,許多後起的年青水彩畫家都從他的畫中體會出許多技巧與啟示,影響所及,形成了現今藝壇上不可忽視的一股新力量,漸漸使其成為台灣細密描寫傾向的開山鼻祖。」

包括美術系裡的多位老師都很驚嘆,他們私底下對我說:『陳東元,我很羨慕你,因為這張作品,你會在台灣的水彩史上留名,它將影響很多後代對於水彩的畫風。』當時只是傻笑,默默接受老師的鼓勵,深埋在心裡,老師對我的評語我從來沒有洩漏過,一直到2008年「台灣水彩100年」展覽,那時參展畫家及藝術評論才證實當年老師說的並沒有錯,也才敢在眾人面前及文章上堂皇正面提出。」

當時選擇以水彩作為創作的的主要媒介?主要的因素是小時候生長環境非常窮困清寒,假如選擇油畫是非常大的負擔。

另一因素是,當時油畫被前輩畫家楊三郎把持著,他任教國立藝專美術科油畫組,國內各項美展油畫得獎幾乎是國立藝專校友,師大美術系難有出頭機會。

1980年,退伍之後,在龍門畫廊舉辦生平第一次個展,作品銷售一空。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1980 龍門畫廊舉辦生平第一次個展 請柬

此次畫展,奠定了在台灣水彩界峰頂的地位,歷10餘年之久。

巔頂位置,風起雲湧,目標顯著,成為萬箭的靶心。

藝術創作何以棄水彩選油畫

處在高峰頂尖,叱咤風雲,收藏家肯定,藝術市場安穩,何以選擇淡出水彩,驟然息筆,如退隱般地完全「退出」台灣水彩畫壇的活動?

若以一言敝之的心聲,水彩只是淺嚐的開胃菜,是表象的呈現,油畫是精心烹飪的正餐料理,是內心情境的呈現。

1、水彩過於熟練,難免膚淺。

水彩畫到後來已經太熟悉,對我來說:「藝術的表達已經到達一個非常熟練的地步,也就是你該選擇放棄的時候,因為在繼續往下走就顯得膚淺。」

想要獲得時下水彩名家追求的掌聲,追逐名利與財富,當時的我是有這種程度的。

但最終選擇另一條路比較具有挑戰性的道路繼續前進。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1981 牧牛老翁 111*91cm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2007 豐收 193.9*130.3cm

2、台灣善良的人性逐漸改變,美麗的景物無法再現。

生長在貧困的山區,那裡沒有名利的喧囂,充塞著善良純樸的人性。

同樣,鄉野農村是人性善良的最佳寫照,往昔農村在烈日炎炎,時常有農家奉上茶水給過客,中午時分飢腸轆轆,總有盛情農婦熱情邀餐,此種踏入農家便有親切的問候寒喧的美好記憶,烙印心底。

牛是往昔台灣歷史的圖騰,是台灣勤奮質樸精神所繫,以牛去隱喻勞工境遇。

牛的命運一生勤奮不倦,踏踏實實,勤於耕耘而不問收穫,取之於人類少,貢獻於人類多,受盡剝削,最終的命運絕大多數卻是送往屠宰場,屍骨無存。

耕牛消失,台灣農村走向以經濟為導向的現實面,善良人性漸失,曾幾何時變成現在以警戒敵視的眼光取代,沉思之餘,農村已不再是藝術鍾情的目標。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1984 澆水 76.3*57cm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2009 帕米爾高原塔吉克婚禮盛會 193.9*130.3cm

3、兒時的記憶重現,水彩無法纾發創作意念,提筆油畫後佳構逐漸湧現。

情境、心境、意境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寫實畫家通常都需借景來述說內心的意境,借物來述說內心的心境,借事來述說內心的情境。有時動念至完成作品可能需10餘年的時間,有時此景此物此事並非生活周遭發生或能見,必須至他處尋覓探索。

海峽兩岸開放可以直接往來,有幸能夠徜徉豪邁遼闊的新疆大地,剛接觸便被這一望無際的天地,豪邁的人情所震懾住,覺得一景一物都是絕佳的畫面 。

豪邁熱情的新疆遊牧民族一如當年山區的善良工人,這種在艱苦環境裡表現出的善良人性,彷彿是小時的景象童年的感受,周遭氛圍感覺既親切又熟悉,繪製時湧出美好的憧憬,深埋在深處的感動萌發,自此一直想畫下這美麗大地與無邪無垢人心構成的「人間淨土」境界。

小時候宜蘭縣翠峰湖山區那種寧靜與純樸,越孤寂的世界、越靜謐的氛圍、越潔淨的環境,我越是喜歡,畫裡與現實生活都是如此,於是我決定要開始畫新疆的風景與人、事、物,勾起童年時期對 「山」深植的深層感受。

想描繪如此景象,水彩無法表達渾厚、深邃、空靈、雄偉、遼闊、深遠的感覺,油畫可以達到久撼人心的理想境界。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1994 山靜(淨)‧水靜(淨)‧心亦靜(淨)─帕米爾高原穆斯塔格峰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2005 蒼穹無邊 193.9*130.3cm

4、台灣水彩過於注重寫實,過於依賴照片,徒有虛表,「形而上」的觀念蕩然。

《《台灣水彩黃金時期》之能形成旋風,使用照相機代替傳統速寫是重要因素,照相機是代替素描去捕捉那肉眼無法觀察的瞬間動態或速寫無法達到的速度,是屬於記錄的功能。例如:雲在谷中飄、朝日夕陽的瞬息色彩、禽鳥在飛、牲獸在奔跑、人的投足喜怒、……,這些都是人類能力無法剎那間達到的極限,縱使數十年繪畫功力的藝術家也根本無法做到,如果用照相機去捕捉,豈不是事半功倍,可以省去多少磨練苦熬的時光,而且攝影能力越強攝取的姿態也越生動。

使用照片只是藝術創作的過程,最重要的創作意念早存於藝術家的腦海構思裡,是呈現藝術家的內涵修為。

《台灣水彩黃金時期》的藝術家絕不會被照片束縛,都能創作出具有獨特風格的作品,最重要的是藝術家的情境、心境、意境必須重新營造。藝術家必須精研素描、色彩學、透視學、藝術史、藝術概論、美學、造形原理、哲學、解剖學、構圖學……。

以《 百牛戲水》為例:繁雜的畫面最理想的構圖方式是採黃金比例分割方式 。

黃金比例的公式是 長邊:短邊=(長邊 + 短邊):長邊

比值是 長邊:短邊為1:0.618 或 1.618:1

畫面高度黃金比例分割

1、取總高度的黃金比例短邊做為捉泥鰍孩童的高度。

2、以捉泥鰍孩童的高度至頂邊的距離取黃金比例長邊做相互嬉戲孩童的參考高度。

3、以捉泥鰍孩童的高度至相互嬉戲孩童高度的距離取黃金比例短邊做為中央白衣女孩的位置。

4、以中央白衣女孩的的高度至相互嬉戲孩童參考高度的距離取黃金比例長邊做為騎乘牛背男孩的高度。

5、以中央白衣女孩的的高度至 騎乘牛背男孩高度距離取黃金比例 短邊做為牛背及相互嬉戲孩童的位置。

畫面左右長度黃金比例分割

1、取左右總長度的黃金比例長邊做為捉泥鰍白衣女孩的位置。

2、取左右總長度的黃金比例短邊做為騎乘牛背男孩的位置。

3、以捉泥鰍白衣女孩位置至騎乘牛背男孩位置的距離取黃金比例長邊做為中央白衣女孩的位置。

4、以騎乘牛背男孩位置至中央白衣女孩位置的距離取黃金比例長邊做為中央浮在水面白衣女孩的位置。

5、以中央白衣女孩的位置至捉泥鰍白衣女孩位置的距離取黃金比例長邊做為中央紅衣女孩的位置。

6、以捉泥鰍白衣女孩位置至右端的距離取黃金比例短邊做為騎在男孩肩膀紅衣女孩的位置。

7、以捉泥鰍白衣女孩位置至騎在男孩肩膀紅衣女孩位置的距離取黃金比例短邊做捉泥鰍白衣男孩的位置。

8、以騎在男孩肩膀紅衣女孩位置至右端的距離取黃金比例短邊做為最右邊男孩的位置。

以上僅將孩童部分做構圖解說、至於牛群部分麻煩自行體會判讀。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圖一 百牛戲水部分參考照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圖二 1987 百牛戲水完成圖 210X112.5CM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三 1987 百牛戲水黃金比例構圖方法

此類作品常被一些急名好利的藝術家誤認為是單一照片繪製而成,尤其沒有經過傳統美術系嚴格要求的構圖訓練、造形美學素養、素描及觀察力培養、........等學習過程的藝術家不明就裡又想急見成效,只能選擇偷機取巧的方式,依據單一影像再以投影機(幻燈機)描圖,最後以填色方式繪製作品,雖然極盡用功,筆觸細膩,完成的作品與照片原稿相較幾可亂真,但只能顯現技法,無法探究藝術內涵。

此類藝術家長久使用此種作畫方式,且畫冊出版頗豐,每本畫冊更是詳述利用單一照片著色及技法步驟,以致影響台灣水彩後進甚鉅,此舉作風值得後世臧否。其中有多位水彩畫家擔任各項美展或寫生比賽的評審,年輕藝術家為求榮耀晉身,紛紛投其所好或投入門下習畫,影響所及,演變成目前「繪畫速食化」的怪異現象。

同一時期甚至往後,更有多位台灣水彩畫家都循此方式出版畫冊,加速依賴單一照片繪製作品的氾濫,台灣水彩多風貌的作品醞釀過程至此消退,影響所及,連寫生比賽也都躲在室內有冷氣的舒適場所依照著照片的色彩明暗繪製,使得以野外自然為畫室的觀察精隨及寫生的實質內涵精神蕩然無存。

有些寫實畫家甚至已經退化到沒有構圖能力,只能稱得上是「加工相片的匠人」。

如果一位藝術家只知道拿著單張照片繪圖,使用幻燈機或投影機描圖打稿,明暗、構圖、色彩完全與照片完全一模一樣,完全看不到藝術家的風格,完全看不到藝術家的藝術涵養,完全沒有構圖觀念,畫面結構骨架鬆散,完全看不到藝術家努力的過程痕跡,完全看不到藝術家要表現的內容,完全看不到藝術內在孕育的感情世界,只看到表面的技巧,只博得虛假的讚美,只求賣個好價錢,這樣的作品正是「形而下」的代表。

嚴重的還有:這些出版畫冊的藝術家清一色全是寫實風格,單一風貌的學習造成目前年輕水彩藝術家欠缺最重要的心靈感性藝術世界,只一昧認為「越真越好 ,越像照片越好」的迷思謬誤觀念。

過度依賴照片的結果讓視界與創作企圖、創作心境越來越窄,懶於深入探究藝術的真正內涵,不知道自己要呈現甚麼內容,所有創作意念隨拍攝的照片動搖,拿著照片依畫冊裡的技法步驟依樣畫葫蘆,明暗、構圖、色彩完全與照片一樣,不須動腦筋思考,演變的結果只剩技法可看而已,尤其年輕後進更不敢嘗試其他創作的途徑與方法,視界想法僅侷限在市面上販售的水彩技法,甚至使用顏色的種類與方法都一模一樣,台灣水彩再也看不到藝術家的精闢內涵,只是看到耍技巧的膚淺畫面。

台灣目前的水彩藝術家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如此的創作方式,「形而上」的藝術理念與哲理早束之高閣或拋之九霄雲外,哪會去談論探討。

失望之餘,從水彩隱退,從旁觀的局外人角度提出批評建言,雖然無法有立竿見影的作用,希望能有暮鼓晨鐘的警覺醒悟。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1990 遠山 76*56cm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1999 夕日紅雲 193.9*130.3cm

5、水彩過於注重技巧,油畫可以表達更深沉的藝術內涵。

曾經是水彩創作的局內人,畢竟水彩的技巧性高於觀念性,沒有高超的水彩技巧便沒有說服力,眼下不是有許多水彩畫家在畫展時線長揮毫,鄉街頭藝人賣弄技巧以博得讚賞,增加聲譽。

早期的前輩水彩藝術家哪有如此作為,他們為著理念堅持原則,絕不會為五斗米折腰。

油畫,必須經過理念的堆砌,必須經過長期的學習煎熬,才能慢慢理出創作的脈絡,絕不是短時間便能達到目標。

自從想描繪新疆一望無際的遼闊世界,想刻劃豪邁粗曠與純樸善良的人性,畫面裡透出渾厚、深邃、空靈、雄偉、遼闊、深遠的感覺,早時想以水彩表現,但始終無法達成,連差強人意都談不上。

選擇油畫後才漸入佳境,迭有佳作妙品出現,才可以達到久撼人心的理想境界。

對我而言,水彩,只是淺嚐的開胃菜。

油畫,才是精心烹飪的珍饈佳餚,是內心情境的最深層呈現。

蘇東坡有一首「琴詩」:「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琴聲究竟從那裡來?是在手指和琴弦的碰觸。

藝術作品就像是「琴」,畫家想表現出讓人感動的作品,一如琴弦的碰觸,選擇創作的方式,有了手指和琴弦的配合才可以彈奏出樂耳的樂音。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2009 帕米爾高原塔吉克婚禮盛會 193.9X130.3CM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2004金嶺輝日 193.9*130.3cm

6、油畫是西洋藝術的主流,是艱深的學問。

西方的思想方法是以理性為基礎,用理性和客觀的態度去理解和分析事物,在繪畫上也是一樣,追求自然的形式秩序,是美的形式觀念基礎,非常的注重數理、秩序、比例、和諧等法則,在這些條件下才能有美,因為美只能呈現在由理性所產生的知識的結構。

西方歐洲由於多屬陽光充足,乾燥氣候,尤其文化奠基的文藝復興產生地─義大利屬地中海型氣候造成的影響更是明顯,明淨的氣候適於視覺觀察,因而產生了「透視學」的理性知識。

西方重科學、重辯證、重思維、重哲學、重歸納、重秩序、重統合、重研究,一脈相承。直到20世紀,才開始展開反思維、反傳統,但堅實的為學態度始終如一,在繪畫藝術領域以油畫最顯著。

油畫是西洋美術史視為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繪畫表現方式,在談及西洋藝術的演進時莫不油畫做為中心,就讀師大美術系時也是以油畫為重心。

油畫一直是創作時心目中的圭臬,更是追求藝術境界的媒材,雖然成名於水彩,始終都以油畫做為終身的職志。

論構圖、色彩、美學、造形,能夠徹底呈現理念,水彩遠不如油畫。

想成為一位成名的水彩畫家很容易,技巧可以遮蓋一切,只要擅長技法表現就可以。

油畫完全不是,技法艱深卻無法外露。

油畫顏色多變必須經過長期堆砌的經驗方能駕輕就熟地使用,每一位藝術家都在不斷練習不斷嘗試中建立自我的色彩系統。

想成為一位成名的油畫畫家很艱難,很容易被拆穿底細。

追求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表現是進師大美術系就讀的主因,原本抱持著想畫出文藝復興時期那般的寫實風格,走向大學朝聖之路,入學後,察覺系裡的教授無一有此專長,不免失望,只好課餘整日流連在開封街的廣洋書局和重慶南路接近台銀的三省堂,從進口畫冊中去學習,堅持高度寫實的風格。“新寫實主義”的風潮席捲台灣,國內能有高度細膩寫實能力的畫家實在不多,宿舍外與教室走廊常有藝廊負責人要求碰面,因此得以賣畫貼補大學求學時的生活費用。

等到畢業後,在自我學習的過程裡才體會出其中訣竅,方知「透視學」與「黃金分割」才是進入文藝復興時期繪畫的敲門磚,想一窺堂奧非從這二門學問著手不可,由是一頭栽進其中,也樂在其中。

大學求學時,油畫是西畫的正統乃根深蒂固的觀念,時代在變觀念也隨之改變,但奉油畫為創作的終身志業始終如一。

雖然成名於水彩,也深知依循此路走下去,鐵定名利雙收可處於掌聲讚賞中,備受尊崇,但一旦技巧過於嫻熟便流於形式無法探究更深層的藝術內涵,潛意識開始呼喚該改變創作方式。

選擇繪製巨幅自然風光,深不見底的大湖,潺潺不絕的流水,渾然厚重的大地,一望無際的草原,挺拔聳矗的峻巖高山,皚皚潔淨的雪峰,遙不可及又似伸手可觸的藍天白雲,這些都不是水彩可達的範疇,尤其涉及理念的深度與思想的寬度,水彩的表達顯然力不從心。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1981 牧牛老翁 黃金分割示意圖

《牧牛老翁》構圖採黃金比例分割畫面,其畫面分割如下:

G.S.R. AH:AE=AE:CE=AC:BC=CE:CD=EH:EF=FH:FG

MR:ER=ME:MN=ER:EP=EP:EO=PR:QR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2007 豐收 193.9*130.3cm

黃金比例的構圖法:

畫面高度黃金比例分割

1、取總高度的黃金比例短邊做為幫忙剷稻草女孩、襁褓幼嬰、在旁哄幼嬰婦女、公雞群的高度。

2、以幫忙剷稻草女孩、襁褓幼嬰、在旁哄幼嬰婦女高度至頂邊的距離取黃金比例短邊做為黃牛及視平線的參考高度。

3、以黃牛及視平線的參考高度至頂邊的距離取黃金比例短邊做為稻草垛的高度。

4、以稻草垛的高度至頂邊的距離取黃金比例短 邊做為堆稻草農夫、農婦的高度。

畫面左右長度黃金比例分割

1、取左右總長度的黃金比例短邊做為堆稻草紅衣農婦的位置。

2、取左右總長度的黃金比例長邊做為堆稻草農夫的位置。

3、取起邊至堆稻草紅衣農婦位置的距離取黃金比例短邊做為哺乳幼嬰婦女及懷中幼嬰的位置。

4、以哺乳幼嬰婦女及懷中幼嬰位置至堆稻草紅衣農婦位置的距離取黃金比例長邊做為在旁哄幼嬰婦女的位置。

5、以堆稻草農夫位置至末端的距離取黃金比例短邊做為牽牛藍衣婦女的位置。

6、以牽牛藍衣婦女位置至端的距離取黃金比例短邊做為拋稻草紅衣婦女的位置。

7、台灣畫廊的短視與唯利是圖,畫家成待宰的羔羊。

相信嗎?

“二八分帳”,即售畫所得畫家分八成,畫廊得二成。畫廊老闆會主動尋覓畫家提供畫作。

“三七分帳”,即售畫所得畫家分七成,畫廊得三成。這種模式,雙方都有好處,尤其藝術家想展覽,只要有能力,經得起考驗都有展覽機會,畫廊像雨後春筍般出現,光是阿波羅大廈裡就有近30多家畫廊。

“四六分帳”,即售畫所得畫家分六成,畫廊得四成。畫家已經逐漸吃虧。隔數年,“四六分帳”增加許多刻薄條件,諸如:售畫須達相當額度,否則須補貼畫廊費用或者扣留作品充數。畫家吃虧的命運儼然形成,但也造成台灣藝廊十之八、九無法生存,被迫歇業,阿波羅大廈裡的畫廊搬遷一空。

“五五分帳”,即售畫所得畫家各分五成,增加許多刻薄條件,諸如:售畫須達相當額度,否則須補貼畫廊費用或者扣留作品充數。這些新進畫廊只要待在畫廊內坐享其成,畫家成了十足 「待宰的羔羊」,賣畫成了畫家自己的事。

「待宰的羔羊 」是一群剛畢業想成為藝術家的年輕人,想成名,想賣畫,倒頭來親朋好友一起買畫受連累,家家成了年輕藝術家掛畫的地方,還未立足便欠了一屁股的人情債。

可見得許多藝術家正面臨需要迫切賣畫需要成名的處境,也可以猜想出有許多藝術家正在被剝削,狀況堪慮。

怎會如此,一代不如一代,畫家怎麼變成這般慘狀。

怪誰昵?誰教你生長在台灣,想當藝術家趕快到國外闖天下,下輩子不要當台灣人。

繪畫市場在台灣經濟只是一塊細末小餅,連雜碎都談不上,卻僧多粥少,有這麼多人要分食,各個飢腸轆轆爭得眼紅,“見不得人好”的現象經常發生。這麼多年來在藝術圈裡冷眼觀察實在感觸良多,每個從事繪畫的從小便被父母、老師甚至自己都認為將來必定是天縱英才的藝術家,人人都想要做大師,但是一個畫家在這個社會上確實很難挣扎成長,所以從不輕易鼓勵年輕人走藝術道路,因為對許多人來說很有可能就是一條人生不歸之路,命運將會很淒慘坎坷。

台灣畫廊的經營都不切實際,沒有長遠眼光及規劃,資金有限,只知營利收入剝削藝術家,經紀制度空茫,藝術評論不具權威,政府、社會、企業不重視文化,法令不夠周延,收藏家欠缺,作品增值有限,操作空間狹窄,再再顯示純粹創作的藝術家必須面對無法生存的窘境。

台灣藝術環境流通闕如宛如一灘死水,一旦淌陷其中不易翻身,想舒坦喘口氣都不容易,想安家立命想無後顧之憂,豈不難上加難。

藝術家選擇在藝廊展覽,主要考量原因是透過藝廊與收藏家的關係,透過藝廊的行銷,達到售畫謀得生活的能力,藝廊答應藝術家的展出形同認定藝術家的實力,若無法達到目標表示經營出現問題,怎能將責任歸咎藝術家,顯然非常離譜。許多藝術家在此一時期,生活已經非常拮据,展後更形困頓。

種種不利畫家的環境已經形成,臺灣沒有讓藝術家生存的環境,有豐富畫展經驗的藝術家,隔岸靜觀變化,戒慎恐懼不敢輕易展覽。

想長期當藝術家演變成必須自己當畫商,說得現實些,有本事想賣畫過生活,千萬不要透過畫廊,自己賣是唯一方法,但得有心理準備,要隨時出版畫冊給收藏家翻閱挑選作品,準備畫作拿去巴結討好權貴,生活必須要安排時間周旋收藏家和企業家,還得有伶牙利齒的本領去說服收藏者並推銷自己。

估量自己不是這塊料,那就息影以消遣心情去創作,得失心一旦消失,如魚得水,悠游其中,好不愜意。

油畫,好整以暇,不求名,但求我心逍遙,美麗「心」世界,畫見識過最美的風景,畫體認過最善良的人性,馳騁在無限寬廣的心靈世界。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1984 林蔭小徑 76*56cm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2015 杏花鬧春賽叼羊 193.9*130.3cm

8、任教科目改變,接觸層面更為寬廣。

“四六分帳”增加許多刻薄條件後,畫家吃虧的命運儼然形成。

深覺在台灣走藝術創作是條不歸路,畫家很難養身立命,於是將屢創佳績的畫室轉讓。

「與其教學生化出好畫,倒不如教學生具有社會競爭利」,在任教的學校也將繪畫辭掉,重新將大學時很不喜歡的圖學重新拾取, 認真研究, 融會貫通後再與以精簡,讓學生學習沒有障礙,增加興趣,以透視學而言,同樣與大學每週二小時,一年時間,除基本理論實作外,可以讓學生達到依照建築師的設計藍圖繪製室內透視圖與外觀透視圖的程度,大學教授有如此能耐嗎?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學生作業─A棟建築外觀一點透視圖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學生作業─A棟建築外觀二點透視圖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學生作業─一點室內透視圖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學生作業─B棟建築外觀二點透視圖

當時大專院校尚未有室內設計及工業設計等科系,學生畢業後的表現斐然,收入比當教師的我多了好幾倍。

在自己繪畫創作時也加了許多透視學的語言因素。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1984 耕後小憩 76.3*57cm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2016 福─土樓燈籠高掛 193.9*130.3cm

資訊蓬勃發展, 深深感覺具有電腦能力才能符合社會的需求,於是又改敎電腦繪圖,自己在創作時也習慣以電腦製作草圖。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運用Photoshop軟體影像處理 策馬縱鷹 (柯爾克孜的慶典活動)電腦草圖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策馬縱鷹 (柯爾克孜的慶典活動)完成圖 193.9X130.3CM

9、油畫材料取得方便,經濟壓力紓解。

在師大美術系就讀時期,當時台灣學生接觸的層面根本找不到品質較好的油畫顏料,只能使用馬替送Matisso及櫻花Sukura兩種低劣的顏料,而且只有12色左右,塗在畫布上的顏色不但晦暗生澀,有時調出來的還會覺得惡心,等乾後更讓人信心喪失,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畫出來的圖怎麼會變得這般模樣! 寫實需要色差極微的顏色才能充分表達,如此品質的顏料根本無法做到,難怪當時台灣美術系學生的油畫都不是賞心悅目的畫面,而且顏料堆得厚厚的。

大三及大四主修的油畫卻沒有任何進展,雖然有許多名師指導,如李石樵、李梅樹、陳銀輝、席德進、郭靭、謝孝德等教授,卻絲毫沒有收穫,只有郭軔教授留下這段話「油畫要畫得像寶石般晶瑩剔透,不要畫粉了」,讓同學自己體會揣摩。

每堂油畫課,教授們進入教室,除席德進老師偶而會示範外,其他幾乎都是匆匆巡視便急速離開,無視學生遇到的瓶頸,連當時誠美堂進口品質極佳的日製文房堂Bumpodo油畫顏料都沒有提供資訊給學生知道。

與水彩比較, 油畫的進展顯然並不順暢。

油畫在大學時期雖然充滿挫折感,但能夠表現厚重的感覺與水彩的靈巧大異其趣,氣氛也迥然不同,在繪畫表現方式上同樣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加以民國七十年代台灣經濟出現奇蹟,貿易商開始大量進口品質優異的油畫顏料,對技法的運用掌控已經駕輕就熟,能夠隨意揮灑, 覺得比水彩更能夠表達自己內心世界的感覺,於是創作方式逐漸以油畫代替水彩 。

教職有穩定薪資,購買品質良好的油畫顏料已經不是經濟的負擔。

這種選擇與決定,藝術界的朋友都覺得以我在台灣水彩界的地位及影響力,如此決定非常可惜,但我總認為如果藝術家老是在掌聲圍繞的環境裡創作,老是在畫作銷售量去衡量藝術家的價值地位,未免太膚淺不長進,能夠大破大立,能夠拿起放下,才可以悠遊在隨意隨心的氛圍裡,才能夠自由自在翱翔在藝術的長空中。

藝術家一昧討好收藏家的喜好,只習慣讚美掌聲,雖然可以賣得好價錢或獲得讚美聲,終究無法經得起長時間的考驗。

創作出屬於自己獨自思想的作品,創作出屬於自身努力風格的作品,如此才能夠啟發引起深思或對後世具影響力,作品才能夠流芳萬世。

10、身體逐漸退化,慢活存我心。

剛出生,體質便比一般嬰兒孱弱,瘦小黯黑活像黑鬼殭屍,父母眼看無法活過一歲,遲遲不報出生戶口。

稍微成長,經常發高燒,好幾次都達生命臨界點,也都驚險度過難關。

家貧,連吃飯都成問題,哪有剩餘金錢到醫院檢查,不明就裡的病因造成諸多困擾,每次上體育課或服兵役時總是覺得力不從心,但出生艱困的環境養成「打落牙齒和血吞」的堅毅個性,只要不去嘗試太耗體力的工作都沒有造成生活的困擾。

在偶然的時機,醫生發現心跳不正常,詳細檢查後才知道以往的力不從心是「遺傳性心臟二尖瓣閉鎖不全」造成。

2003年7月18日,因「遺傳性心臟二尖瓣閉鎖不全」造成血液逆流,已經構成性命威脅的臨界點,必須動外科手術治療。

九小時的大手術,還有手術後療養的痛苦經驗,警覺生命的脆弱,加以年紀已老,身體逐漸退化,從此改變往日「快活」過日的習慣,慢慢體會順其自然的「慢活」哲理。

水彩講究技巧的流暢,濕乾掌握需得宜,創作時必須與時間競賽,顯然違背「慢活」的精義。

油畫重思考,重修為,可以慢條斯理慢慢雕琢,隨時可以擱筆休息,雖然需要比水彩更多繪製時間,對身體的傷害卻比較小。

創作油畫能夠徹底表現藝術內涵,還是慢慢烹調正餐,讓欣賞者好好品味。

畫出適合人類萬物的適合環境,刻畫善良的人性,藍天白雲,青山碧水,讓欣賞時慢慢體會。

天不要那麼藍,雲不要那麼白,不要畫得那麼真,不少的建議,但那都是都市人的眼光與想法。

壯麗潔淨的大地孕育善良純樸的人性。──人哪能畫得不真。

在未有曾污染的大地,藍得無法見底的蒼穹,潔淨的空氣可以讓視力達50公里以外,數千公尺的高空白雲彷彿在眼前,伸手便可抓住放入口中。──天哪能畫得不藍。

在碧如海,花如霞的草原上,蜂來蝶去,綻蕊舒芳,雪白的羊群在蠕動,微風攪動金草,翻起陣陣的漣漪。──景哪能畫得不美。

在潔淨無比的湖泊裡,恬靜地輕盪著微波,溫存地拂動著花浪,清澈得能映照天上飛霞及頂頂雪峰的身影。──雲與雪峰哪能畫得不白。

在花草瀰谷的森林中,勁風捲起的林濤聲,時而像金戈鐵馬的塵戰,時而如蕭笙笛的合鳴,時而像一瀉千里的巨川怒吼,時而如纏綿悅耳的燕語鶯聲。──林哪能畫得不綠。

在沉寂無垠的沙海裡,一派輝煌的金紅,涼風款款地吹拂著紅柳,在光芒收蓄的日落及灰藍無盡的蒼穹下,彷彿隱約可聞在遠處的陣陣駝鈴。──視野哪能畫得不遼闊。

堅信唯有如此越能敞開寬廣的心胸,越能觸動心靈。

台灣林業文史的撰述者

童年生長在崇山峻嶺的深山裡,想「活下去」都難以想像的艱困環境,幽黯的絕望中現出一道拂曉曙光,引導著化仇恨為努力的光明泉源,孕育著清貧裡惕厲奮發的韌性,展開雙翼隨風翱翔,往昔點點滴滴永存心底,總想提筆述說往昔的甘苦歷程與40餘年湮滅於山野荒草的林業開發史。

就在宜蘭縣大同鄉山區裡的大元國小,超過八成以上的學童住家離學校須一天路程,必須住學校宿舍。

這群學童孤苦無依地過著孤兒般的生活。

這群學童住的是與世隔絕的山區,氣候苦寒,潮溼多雨,超過五、六千毫米以上年降雨量,暑夏少有超過攝氏20度,嚴冬卻是天寒地凍,情況之惡劣超乎想像。

這群學童,小學一年級便得學會照顧自己,養成獨立的能力。──只因父母不在身邊。

這群學童從小看多了山崩地裂、土石泥流、路毀橋斷──只能斷糧挨餓的認命。

這群學童在最需要呵護的稚齡,就得離開父母的懷抱,──只能對著大山聲嘶力竭地哭喊著“爸”“媽”的想念雙親 。

這群學童,流著鼻涕,穿著衣袖沾滿涕垢無法禦寒的單衣,──只能凍得鼻青唇腫。

這群學童,只能打著赤腳行走在利刃般的頁岩上,冰天雪地的寒冬依舊如此。──只因不少沒鞋穿。

這群學童生病時只能躺在宿舍裡呻吟。──只因他們的父母無法在身邊陪伴照顧。

這群學童只能拿野草樹葉充糖吃。──只因他們沒有零嘴。

這群學童只能把玩昆蟲、青蛙、四腳蛇‥‥。──只因他們沒有玩具。

這群學童,只能三、五片菜葉裹腹三餐,營養嚴重不足。──只因他們家境貧寒。

這群學童,只因操場太小,高低不平,到處大小頁岩石塊,更怕稍有不慎掉落山崖而無法撿取滾球。──所以他們沒有玩過球。

這群學童,只因通往廁所黑漆漆的路途,貓頭鷹的鳴叫,毒蛇的出沒。──所以只有夜夜尿床,滿室尿騷。

這群學童,有好多品學兼優的女生,無法升學。──只因家長重男輕女。

更有女學童,被迫吞食女性荷爾蒙,畢業後賣身抵債。──只因林場哄抬生活用品的物價,家長累積的賒帳。

以上的描述,相信嗎?狄更斯筆下《孤雛淚》有比這更悽慘嗎?

我是其中的不幸學童。

這是民國30至50年代,台灣是局勢最艱困的時期,在眾人視野之外不幸角落的學童寫照。

如果有像聖母般地慈愛,像觀世音般地慈悲降臨該山區,救苦救難,改變了這淒苦的世界。

是否要感恩,是否要飲水思源。

終身懷念的師恩,小學就讀的大元國小校長─李有權。

她老人家激勵學生,親登高梯書寫勵志標語,校口門牌及校內所有標語無不親力親為。

她老人家指導學生繪製豎立校園的各類地圖,使學生知曉山外世界有多大。

她老人家購買圖書讓學生博覽知識。

她老人家透過羅東天主堂聯合勸募衣物,利用夜深親自修改,讓住校生不再受凍。

她老人家向鄉公所爭取棉被,讓住校生夜夜溫暖好眠。

她老人家極力爭取當年只有榮民子女才能享有的聯合國提供奶粉及營養午餐,讓學生有足夠營養強健身體。

她老人家利用營養午餐所剩的麵粉袋當尿片,夜夜巡視宿舍,幫小學一、二年級尿床的學生,換下尿濕的內褲,愛心可說是當今教育史上僅見。

她老人家每遇學生病痛,總是像親生子女般照顧,餵食藥品,日夜撫慰。

她老人家率領全體師生墾荒種菜,飼兔養豬,使住校生食物多元,更是生活與教育結合的最佳典範。

她老人家深知不會從天上掉下禮物來,每一筆教育經費,每一筆社會資源,都必須靠自己設法爭取,無法只憑一紙公文就獲得上級單位的配合,因此必須經常下山奔走。

她老人家出差遭逢強颱暴雨,不畏強風劇雨,強渡土石泥流,念的是山上學子。

她老人家每遇山崩路塌,橋斷軌橫,扳著危機四伏艱困疲憊地回到學校,雙腳流血紅腫,身上滿是傷痕。校舍屋頂刮飛,缺糧斷炊下的學生彷彿見到至親,抱著您老人家痛哭。

她老人家擅長烹飪,為著學校經費的拮踞,總是在家熱情招待賓客,以致自己舉債度日。

她老人家親訪家長,阻止了不少女學生被推進色情火坑。

她老人家跋山涉水規勸家長,讓勤學女學生有升學機會。

她老人家對學生的關愛與照顧,連親生子女都吃味抗議。

她老人家鼓勵學生,教育能改變困境,大家都勤勉奮發。

她老人家的努力辦學,締下百分之百佳績的升學錄取率。

尤其感謝的是,數次發高燒,幾達生命臨界點,她老人家還塞錢給我的母親,要母親帶著下山到羅東就醫,但家裡實在太窮,母親只能說,看他自己的造化,如果無法退燒就讓他平靜地走,母親含淚回到深山,以後就是她老人家照顧我。

還有,冰天雪地的寒冬,沒有鞋穿打著赤腳,她老人家給我的是一件長到腳踝的女用大外套,穿著全身包住就不 再受凍。

以現代眼光實在微不足道,但當年想有吃的想活著都很不容易,「涓滴之恩,湧泉以報」,退休後找到她老人家。

大元國小校長李有權是我心目中最偉大、最有愛心、最值得尊敬的恩師,想用餘生完成一項根本不可能的心願,讓她老人家鼓的偉大事蹟使世人知曉。惟所有資料和檔案已經消失40餘年,如果沒有「一絲絲無形」的連繫牽引,即使耗費數百數千萬的經費也無由完成。她老人家鼓的感召,凝聚了山上每個人的心,《雲的故鄉─大元國小遲延50年的畢業專刊》才能在短短半年餘順利出版,做為您老人家88歲生日的賀禮,讓消失多年的大元國小校史及大元山林業開發史得以重見天日,受眾人重視。《敬請瀏覽內容》

2008年5月19日陪同MIT台灣誌攝製大元國小尋根《深山裡的同學會》,當時有超過30位校友參與攝製,我毫不猶豫引以為傲地在學校僅餘下的黑板角落邊題上《大元國小,心目中最偉大的學校,最有愛心的校園。》永誌紀念。《敬請瀏覽內容》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雲的故鄉─大元國小遲延50年的畢業專刊》封面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MIT台灣誌攝製大元國小尋根《深山裡的同學會》合影紀念

要瞭解大元國小校長李有權的偉大,必須述說當年的時空背景,由是成了林業開發的撰述者。

日人治理台灣山林,一絲不苟,條理分明,連當時最艱難的攝影技術也使用在資料建立上,圖片、文字記錄多麼詳實,台灣目前研究資料的取得都必須仰賴日人當年建立的檔案。

國民黨掌權時期,實施戒嚴,對台灣山林只有掠奪,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將日人建立的資料想盡辦法盡數摧毀,以掩蓋其掠奪的真實面貌。

當年的林業就像台灣中海拔「霧林帶」,深鎖迷霧中不為人知,無法接觸總有神祕的不實傳言。

山區低階林場員工的真實面貌總像雲霧飄渺般撲朔迷離,沒有甲種入山證無法近距離記錄讓人好奇,根本沒有證實的臆測言論四處流傳,誤解達數十年。

平地總是看到從山區下山的林工穿著不差便以為生活富裕,但他們不知道林工或許只有這一件衣服稍能見人,平常日子總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當時的林業是台灣最有錢的單位,平地總覺得山區的林工亦是如此,想像裡似乎歌舞昇平,好不歡樂,但他們不知道山區的慘狀是人間煉獄。時下每遇颱風,土石流橫逆,堅實的柏油路面都會塌陷,鋼骨結構或鋼筋混凝土的橋樑都會沖斷,災情慘重,各地奔赴搶救,難道當年山區簡易搭建的木橋及鐵路會安然無恙,山區居民身懷絕技可以飛翔自行覓食,好不消遙?

當時的林務單位何其無情,泯滅人性,刻意隱匿災情又不伸手救援,任由山區自生自滅,這與地獄實在沒有兩樣。

苦難的年代,有一群命運悲悽的不幸人,住在一處處森林砍伐滿目瘡痍的深山裡,面臨山崩地塌、土石流氾濫的挑戰,艱困地支撐台灣的經濟,但是歷史似乎永遠忘記他們過往的貢獻,甚至運用毀屍滅跡的卑劣手法抹滅種種痕跡。可悲可嘆之餘,身為這群目不識丁受盡欺凌的悲劇人物的後代不得不挺身發聲,希望有雪泥鴻爪的功效,訴說當年種種的心酸歷程,如若不然,這群如螻蟻的生命輕飄飄地消逝,一切都將消亡於世間,可能遠遠不如還可眼見輕飄飄的塵土與點點忽明忽暗的微微螢光。

大元山的史實,大元國小校長李有權的偉大事蹟能如實呈現世間,更視為無可推卸的責任,自認是生命落日餘暉前該做的有意義事情。

退休之後更值得一提的是為童年時期就讀的大元國小出版專刊讓世人知道在大元山裡發生的種種事蹟,也可以讓民國30至60年代台灣林業開發及林業子弟就學情況能夠揭曉,不至於在台灣歷史只有空白,沒有任何記錄。

總覺得人生何必在滾滾紅塵裡陷於名利迷茫,靠自己的能力,靠自己的經驗,做件有意義的傻事也不錯。這本書的順利出版,正是我感覺值得做的抉擇。

要為大元國小出本書,不要讓其事蹟湮沒消失在荒山裡,但在廢校40多年之後而且學校檔案、資料、文獻已經全部流失銷毀,在如此的情況下想要去整理出書,真的是非常困難,要達成這幾乎不可能的任務,非有相當的毅力去努力不可,到底值不值得做,怎麼去做,心裡總是懷著忐忑與失敗的念頭。

這是一本政府機構必須動輒編數百萬預算的浩大工作,憑著感恩的心,盡個人最大心力設法完成,相片修護的煩瑣程序,文章挖空心思的編輯,從未要求他人協助,想不到竟然可以自己獨力默默完成。

國民政府撤退至台灣,海峽兩岸離散數十年的親情,曾經在大元國小任教的多位老師也在這本專刊的出版及在網路上獲得訊息取得連繫,這也是件讓人想不到的事情。

敬請瀏覽大元山的史實,大元國小校長李有權的偉大事蹟

 

陳東元於2016年7月21日為文於青藤小書屋


時代的眼淚 這種動物快從農村消失了…

2016/08/01 10:57:11 聯合新聞網 綜合整理   http://theme.udn.com/theme/story/6774/1865273

 耕耘機便宜好用,老農幫退役牛找新家,也有老牛被賣去做肉乾…趕牛犁田漸走入歷史。

 搶救牛耕文化,藝術碩士成立水牛學校、七年級生與牛同住工作…結合觀光也許有生機。

聯合報/林宛諭、許政榆、蔡維斌、邵心杰、謝進盛、姜宜菁、卜敏正 報導

聯合報/鄭朝陽、吳佩玲、馮士齡、李康齡、陳建名 製作

主圖/邵心杰 攝影

耕牛曾是台灣農業的「主力」,包辦不少勞力活,隨著快速、價廉的耕耘機興起,耕牛幾無用武之地,不僅傳出牛耕比機器耕還貴,農民驅趕牛耕田的農村景象也逐漸消失。

台南市農業局畜產科長周志勳說,6年前全市有273頭耕牛,現只剩99頭。官田區農會總幹事林正容感嘆,耕牛幾已在農田消失,而且就在這近十年內發生,感嘆傳統農村人與牛的依存情感,令人感傷。

雲林縣只剩19頭耕牛,都超過15歲,難以負荷耕田勞務;屏東的「役牛」雖有236頭,多數都已退役,農業處官員說,農田牛耕畫面幾已走入歷史。嘉義太保市農會總幹事黃麗貞也說,兩年前還看得到老農駕牛車載貨,現在都沒了。

 78歲老農林敏男每天帶著家中的水牛放風,牛車時速不到10公里,其他用路人耐性受考驗。記者姜宜菁/攝影 老農愛牛如子女

老農愛牛如子女 縣府幫牛找家

農村「人牛情深」的故事不少,雲林元長鄉老農吳存愛牛「全庄通人知」。

81歲的吳存中壯年時,挑起家裡4、5甲地農作重擔。30年前「鐵牛」風行,農耕走上機械化,吳存還是遠赴彰化北斗牛市,買了1頭水牛耕作。吳存人牛相處時間多過老婆。他說,這頭牛幫了吳家很大的忙,「我不疼牠疼誰?」

春耕秋收、年復一年,吳存和老牛均年事高,耕不動田了,有些老牛下場就是賣掉做成牛肉乾,吳存不捨患難與共的夥伴走上這條路,四處打聽安身之處,透過雲林縣政府,西螺農工成為老牛新家。

5月13日是老牛遷居西螺農工的日子,吳存為老牛沖最後一次澡,頭戴紅綵的老牛離情依依,吳存淚眼相送。老牛猶疑不時回頭望,最終仍上了車。

後壁78歲文林伯的「明星牛」在紀錄片「無米樂」亮相後過世,他再養一頭當地唯一水牛,除陪他下田,還會幫忙運送割稻飯及載客。牛是文林伯的最佳工作夥伴,所以「惜命命」,待牠如女兒般呵護,旁人常笑說「人不如牛」。

 送走相處近30年的老牛,老農吳存很不捨,臨行前再為老牛最後一次「洗香香」。記者蔡維斌/攝影

耕耘機便宜快速 犁田卻有死角

「牛的工作效率與農耕機落差太大,退出舞台是必然。」代耕業者吳見峰說,「鐵牛(耕耘機)」代耕每分地1000元,以每公頃計算,是牛耕的半價,且速度快兩倍以上。

 嘉義縣農地耕作,無論稻米、雜糧都已採耕耘機作業,圖為採收薏仁。記者卜敏正/攝影

牛耕鬆軟平整 只是養牛大不易

彰化縣溪州鄉68歲農民許榮養牛50幾年,他說,牛耕的田較平整,插秧不會高低不平,注水都淹得到,也比較不會長雜草,耕田時拉的牛糞也能滋養農田;鐵牛則有耕不到的死角。

牛耕雖好,養牛卻不容易。許榮曾同時養過19頭牛,一天要吃掉3噸牧草、豆渣,一年成本3、4萬元,但一分地年產稻子頂多淨賺1萬多元,養牛耕田不敷成本,決定捨棄牛耕。

傳承農耕文化 藝術碩士成立水牛學校

李春信是英格蘭藝術學院藝術碩士,自幼在台北長大,老家在鄉下,從小對農村氛圍情有獨鍾。學成歸國後看到台灣農耕文化逐漸凋零,決定投身牛耕,並成立水牛學校,做為農耕傳承文化基地。

「老師,要幫忙清牛棚嗎?」這處位於新竹縣新埔鎮的「水牛學校」,校長李春信正帶15名小朋友觀看水牛、黃牛吃草,下田體驗農耕、認識牛耕文化,未來還要舉辦「牛耕文化藝術季」,注入藝術元素,讓更多民眾與牛互動。水牛學校在寒暑假期間舉辦營隊,隊員來自台北、高雄等地,還有來自上海的學生二度參加。

創校初期,李春信對養牛完全沒有經驗,只能從老農的言談中吸取牽牛、放牛、騎牛、套牛繩、清理牛棚經驗。回家訓練不懂耕田的小牛時,一開始小牛聽不懂指令,要小牛往前走,牠卻回過頭來找主人,結果人、牛一直轉圈圈,備受折騰。

 「水牛學校」創辦人李春信(左)帶著學生們認識牛耕文化。記者許政榆/攝影

嚮往自然農法 七年級生養牛同住代耕

七年級生高一鑫大學念企管,對自然農法很有興趣,更嚮往和牛一起耕田,他先到「水牛學校」學牛耕,再到彰化租人牛同住的房子,只希望維持牛耕文化。

高一鑫的水牛「小拉拉」是在地老農許榮送的禮物,當他找到彰化溪州自然農法團隊「尚水米公司」的倉管工作後,第一個難題就是找能和小拉拉同住的房子。

高一鑫說,即便在溪州這個農村,想找個養牛的居處也不容易,不少屋主聽到他養了一頭牛就婉拒,找了一個多月才找到一處老三合院,他把豬舍改成牛欄,讓小拉拉住進去。

高一鑫平時上班,有人需要代耕時,就帶著小拉拉出任務賺外快。

他說,小拉拉其實不常耕田,因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功力」就退步了,上場時有時會不走直線,他必須在後面頻頻發出指令催促;有時乾脆就跪著不動,讓他很傻眼。

除了要費心調教小拉拉,高一鑫每天還要割50公斤的草給牠吃,接著還要清牛糞、曬牛糞,想出遠門卻掛心牠,所以哪裡也不太敢去。不過,牽著小拉拉出門,常會聽到老農稱讚他「牛養得很漂亮喔」,讓他覺得很欣慰。

 高一鑫(右)常向老農許榮請教養牛及牛耕的技巧。記者林宛諭/攝影

人與牛站在土地 就是「人生」

愛牛的李春信喜歡「說文解字」,「人生」這兩個字把生拆開來,就是「人、牛站在土地上」。他認為,水牛是老祖先開墾台灣土地最重要的夥伴,水牛精神更是象徵台灣人民為生活打拚的堅韌生命力,美麗純真的牧童文化與友善大地的牛耕文化,是農村的寶貴資產。

李春信說,現代人逐漸忘了與自然共生的生活態度,找回農耕文化就是喚起這項態度的路徑之一,他希望藉由水牛學校,讓孩子早點接觸大自然和農耕生活,對環境多一分尊重。

高一鑫說,當養牛人很辛苦,也經常想放棄,但不希望牛耕文化消失,希望未來能結合農業觀光,維護這幅傳統農村的人文地景。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藝術感言:

將藝術創作鐫入骨髓刻進生命之中,將繪畫視為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月落日出赫赫光輝耀照天地氤氳靈氣,胸懷高山大川之魄巍巍巨嶽自顯崢嶸。

冷冽寒風呼嘯明澈天空晴亮雪嶺雲海滔湧陽光輝映;我欲縱馬馳騁我將展翅翱翔我追逐疾風並擁抱藍天。隱密森林呢喃巖峻巉岩聳矗廣袤湖潭深邃雲霧輕飄我曾聆聽傳說我正緊握美夢我吟嚎長歌與蒼鷹齊飛。

一日之求 毀譽不計 心安理得 安然入眠,一生所願 遨遊天地 了無虧欠 無忝所生。


Back to top

本網站專屬藝術家 陳東元 ‧ 所有網頁自行製作並架設網站

藝術家 陳東元為台灣水彩黃金時期領頭羊 ‧ 後專司雄偉遼闊油畫創作 ‧ 晚年全心重建童年經歷的林業史

藝術家 陳東元 專屬 E-mail 郵件信箱 》 taiwanland.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