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霸尖山》構圖分析

「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要畫出比常人更寬闊的畫面,除視野要寬闊外,心靈思想更需要寬闊。

小時生長在山區,對山有份特殊的情感,體驗“山”,認識“山”,現今繪製“山”,試圖呈現“山”的“靜”“山”的“不動沉穩”,對“山”的瞭解比常人更能入木三分,是真正內心深處的感受。

每日登山好友─台灣文學界巨擘張騰蛟先生在散文“讀山”言道:

山是一部豐厚的捲冊,怎樣讀也讀不完它,讀了巉岩再讀山林,還有那些挺聳的峰呢? 還有那些深幽的谷呢?

遠遠的讀其蒼茫,近近的讀其清幽;粗讀其豪放,細讀其深沉。讀青,讀綠,讀和諧,讀靜謐。

面對“山”,覺得自己是那般渺小。在踏遍了大山大水的國度之後,才驚覺人類肉身的脆弱與渺小,因此謙卑!也在歷經窮山惡水的考驗之後,才察覺生命的無常與可敬,因此內斂!更有一種懾服於當下的卑微,怎能不嚴謹以對,怎能不虛心求道。

要畫出大山大水的氣勢,在西洋美術作品裡實在無法得到啟示助力,於是又想到往昔創作遇到瓶頸不是很喜歡在中國水墨畫裡去尋覓靈感嗎?畫水彩的線條不就是取其中的沒骨畫法。

中國水墨畫表現大山大水的氣勢有多種方式,謹將自己作品使用最廣泛的巨碑式構圖法及S(或稱閃電式)構圖法概述如下:

一、巨碑式構圖法

由於小時在深山峻嶺裡長大,對山有份特殊的感情,發現北宋山水畫有許多可以師法,范寬《谿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李唐《 萬壑松風圖》這三幅中國水墨山水畫,布局雄偉、簡單,肅穆、不炫耀雕蟲小技,《谿山行旅圖》雄偉大度,《早春圖》從容靈秀,《萬壑松風圖》剛猛嚴實,尤其氣勢磅薄更讓我震撼。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范寬《谿山行旅圖》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郭熙《早春圖》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李唐《 萬壑松風圖》

曾經以西方美學奉為圭臬的黃金比例去研究分析這三幅山水畫的構圖方式,發現東西雙方的美學觀念非常契合。也曾經多年進行蒐集兩岸美術界的資料,發現台灣與大陸油畫從未有此類畫風,更提起興致,決意竭盡心力設法達成。

這三幅山水畫以水墨傳統筆法能營造如此氣勢,若以油畫的顏色、明暗、筆觸、肌理應該可以表現出更強烈的感覺,但如果掌控得不理想,這些因素可能反而會變成干擾畫面的缺點,經過幾年的努力,終於有些成績,雖然無法盡如人意,只求盡心盡力。

油畫作品《雲漫大霸 Mt. Ta-pa-chien in the Clouds》,是典型巨碑式構圖法。

大霸尖山位於新竹縣尖石鄉和苗栗縣泰安鄉之間、雪山山脈聖稜線北端,主脊海拔高約3492公尺,圓柱型的山貌、四面都是懸崖且寸草不生,特殊的山形讓大霸尖山擁有台灣『世紀奇峰』的美譽,又因為狀似一個大酒桶,當地居民則稱大霸尖山為『酒桶山』。

由於大霸尖山為泰雅族和賽夏族人信仰中的祖先發祥地聖山,因此登頂行為一直是被禁止的,直到西元1927年日本登山隊完成首度登頂,但據傳從此之後大霸尖山的山壁所滲流出來的泉水就不是如同美酒了;大霸尖山吸引的原因之一就是震懾的地形景觀,硬質砂岩經過風化作用營成的厚實岩錐,這種佇立於水平岩層基部以上的景觀是台灣高山難得一見的景色。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2008 雲漫大霸 193.9*130.3cm Mt. Ta-pa-chien in the Clouds

二、S(或稱閃電式)構圖法

以沈周(明 西元1427—1509年) 廬山高圖為例,畫中山石林木渾樸雄健,幾無空處,而畫懸泉百丈直瀉沖下,澗水輕柔,雲光山色極為精采,故覺實中有虛。

油畫作品《大霸尖山雪景 Mt. Ta-pa-chien Snowscape》,世紀奇峰大霸尖山之美,高山氣候氣象萬千,山風霧氣千變萬化,大霸尖山雄偉挺立於群峰,高高在上的主峰高不可攀,有世紀奇峰之譽,山容壯麗,泰雅族人尊為聖山。大霸尖山是台灣雪山山脈最具個性的山峰,山勢雄偉磅礡,為全國長相最奇特的山峰,在台灣山岳裡最足以表現我方正不阿的個性,因此很喜歡畫祂。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沈周(明) 廬山高圖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2005 大霸尖山雪景 193.9*130.3cm Mt. Ta-pa-chien Snowscape

“長空不礙白雲飛”是此生最大的志趣,從往昔年少輕狂至現在兩鬢斑白,早將繪畫視為自得其樂,每日沉溺在佛教、基督教、道教……宗教音樂中,已將名與利視為雲淡風輕。如今感覺身邊週遭似乎沒有缺少什麼,心志不再被牽絆,所有創作都是為自己而畫,只想做自己認為值得做的事。所繪都是往日以生命、血汗換來的創作靈感,絕不是為了想出頭爭虛名或博得掌聲讚譽,甚至賣好價錢而畫。

教職退休以後,打算過著與世無爭的隱士生活,除繪圖之外不想沾惹是是非非,無意參加任何美術團體或協會,按照自己既定的創作步驟逐步實踐,雖然仍有許多藝術界友人及收藏家力邀繪製有關台灣生態,但都視野狹隘無法表現遼闊雄偉的氣勢和寧靜的心靈,頗感乏味不想參與,更不想隨波逐流。

從藝術家的修為風範能夠得到「醍醐灌頂」的智慧灌輸,使人澈底醒悟或令人感到清爽舒暢方是對藝術家的肯定,從作品蘊含的內涵能夠得到啟示的妙義方是對作品的認同。

生命的過程,從懵懂輕狂至現今守柔不爭,最大的獲益是體會「虛」的妙處。

虛,可想而知是無形無物的,“虛”必須與“實”相互為伴並存,無法分離。

“虛”更直接的說法,彷彿“空間”,但卻並不全然一樣。

杯能盛水,屋能住人,杯與屋是“實”,所形成的空間為“虛”。

杯滿則溢,再也無法盛水,屋滿則擠,再也無法有活動餘地,隨時掏空,便是虛懷若谷,謙虛正是一切美德的根基,真實的謙虛是體會無有,真實的謙虛是體會創新的了無新意,真實的謙虛是知道學之不足,真實的謙虛是隨時都與身心合一,真實的謙虛是向上努力的原動力。

“虛”要像長空般地寬廣,無論狂風暴雨、晴空萬里都能在其中運行無礙,「長空不礙白雲飛」即是“虛”的極致。

能體會「虛」,才能夠領略繪畫之美,進而體會人生之妙,可以站在高處俯視周遭變化。

中國繪畫喜歡以“留白”“飛白”去表現“虛”, 更喜歡進入“虛”裡去畫“虛”, 我的油畫作品“一葦”這系列油畫作品即是想進入“虛”裡去畫“虛”。西洋繪畫則喜歡在畫面裡加入許多景物、人物、色彩、筆法、肌理、因素去表現“虛”,如我的油畫作品“蒼穹無邊”這系列油畫作品即是想運用西洋美學及透視學去畫“虛”。


Back to top

本網站專屬藝術家 陳東元 ‧ 所有網頁自行製作並架設網站

藝術家 陳東元為台灣水彩黃金時期領頭羊 ‧ 後專司雄偉遼闊油畫創作 ‧ 晚年全心重建童年經歷的林業史

藝術家 陳東元 專屬 E-mail 郵件信箱 》 taiwanland.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