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特魯威學說的人體

近代學者研究發現,達文西許多作品中人體各部份的比例都滿足黃金分割。......在「蒙娜麗莎的微笑 」這幅畫中,我們可以發現許多黃金分割。首先這幅畫本身的尺寸即為黃金分割,若在蒙娜莉莎臉部周圍畫一矩形,也是黃金分割:同樣地,她身體許多部份也都是黃金分割。

達文西在藝術上對黃金分割的運用,可能是受到他的朋友佩西歐里(Luca Pacioli)在1509年的三本討論黃金分割書藉影響。達文西在另一名畫「維特魯威學說的人體」(Vitruvian man)男女身體中,也顯示許多黃金比例。這一幅畫是取自羅馬時代建築師維特魯威(Vitruvian)的想法,他認為身體各部份的比例要適當。

以下內容摘錄於 http://www.stnn.cc:82/culture/arts/t20060523_219392.html

一個裸體的健壯中年男子,兩臂微斜上舉,兩腿叉開,以他的頭、足和手指各為端點,正好外接一個圓形。同時在畫中清楚可見疊著另一幅圖像:男子兩臂平伸站立,以他的頭、足和手指各為端點,正好外接一個正方形。這就是名畫《維特魯威人》(Homo Vitruvianus),出自文藝復興藝術巨匠達文西之手,畫名是根據古羅馬傑出的建築家維特魯威(Vitruvii)的名字取的,該建築家在他的著作《建築十書》中曾盛讚人體比例和黃金分割。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達文西《維特魯威人》,約1490年。 圖/維基共享

達文西的這幅素描《維特魯威人》最近出現在義大利發行的一歐元硬幣上,表明該作品受人喜愛的程度並未消減。對於這幅畫,列昂納多自己闡述:建築師維特魯威斯在他的建築論文中聲言,他測量人體的方法如下:4指為一掌,4掌為一腳,6掌為一腕尺,4腕尺為一人的身高。4腕尺又為一跨步,24掌為人體總長。兩臂側伸的長度,與身高等同。從髮際到下巴的距離,為身高的十分之一。自下巴至腦頂,為身高的八分之一。胸上到髮際,為身高的七分之一。乳頭到腦頂,為身高的四分之一。肩寬的最大跨度,是身高的四分之一。臂肘到指根是身高的五分之一,到腋窩夾角是身高的八分之一。手的全長為身高的十分之一。下巴到鼻尖、髮際到眉線的距離均與耳長相同,都是臉長的三分之一。

關於維特魯威的生平、建築活動,因史料所限已難考證。僅從《建築十書》的零星記載知道,維特魯威出身富有家庭,受過良好的文化和工程技術方面的教育,熟悉希臘語,能直接閱讀有關文獻。他的學識淵博,通曉建築、市政、機械和軍工等項技術,也鑽研過幾何學、物理學、天文學、哲學、歷史、美學、音樂等方面的知識。他先後為兩代統治者凱撒和奧古斯都服務過,任建築師和工程師,因建築著作而受到嘉獎。   

“人體中自然的中心點是肚臍。因為如果人把手腳張開,作仰臥姿勢,然後以他的肚臍為中心用圓規畫出一個圓,那麼他的手指和腳趾就會與圓周接觸。不僅可以在人體中這樣地畫出圓形,而且可以在人體中畫出方形。即如果由腳底量到頭頂,並把這一量度移到張開的兩手,那麼就會發現高和寬相等,恰似平面上用直尺確定方形一樣。”

“維特魯威人”也是達文西以比例最精準的男性為藍本,這種“完美比例”也即是數學上所謂的“黃金分割”。

黃金比例(Φ讀作 [fai]),是一個數字的比例關係,即把一條線分為兩部分,此時長段與短段之比恰恰等於整條線與長段之比,其數值比為1.618 :1或1:0.618,也就是說長段的平方等於全長與短段的乘積。早在西元前六世紀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就發現了在這種分割狀態下存在一種和諧的美,後來古希臘美學家柏拉圖正式將此稱為黃金分割,並一直被認為是最佳比例。

最早,人們發現長寬之比為1:0.618的矩形很協調,因此古代的建築大師和雕塑家們就巧妙地利用黃金分割比創造出了雄偉壯觀的建築傑作和令人傾倒的藝術珍品:西元前3000年建造的胡夫大金字塔,其原高度與底部邊長約為1:1.6,西元前五世紀建造的莊嚴肅穆的雅典巴特農神殿(Parthenon at Athens),其正面高度與寬度之比約為1:1.6。

這種比例也被嚴格的應用於藝術創作中,尤其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畫作中。達文西的《維特魯威人》,達維特的《薩平婦女》和米勒的《拾穗》的構圖,都是按照黃金分割嚴格安排的,米羅維納斯、大衛以及太陽神阿波羅的塑像,他們的下肢與身高之比也都近乎1:1.6(按照最完美的人體比例,即下肢與身高之比為0.618)。

中國古代畫論中所說“丈山尺樹,寸馬分人”講了山水畫中山、樹、馬、人的大致比例,其實也是根據黃金分割而來。古琴的設計“以琴長全體三分損一,又三分益一,而轉相增減”,全弦共有十三徽。把這些排列到一起,二池,三紐,五弦,八音,十三徽,正是具有1.618之美的費波那契數列。在貝多芬,莫扎特,巴赫等音樂家的作品裏也都流淌著黃金分割的完美和諧。中國的故宮建築中也有不少這種黃金分割的存在。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藝術感言:

臺灣是藝術家的墳場,從事藝術創作是條不歸路,要有守貧的準備。臺灣沒有讓藝術家生存的環境,藝術創作只能當興趣,不能當職業。

藝術的真諦在色彩中求生命的深度與厚度,藝術的過程在技法中求藏巧守拙鋒芒不露,藝術的生命在創作中求真善美與返璞歸真。

每個人頭上各有一片天,各有自己的世界;每個人各有不同的人生,各有自己的道路;每個人經歷不同,各有許多說不完的故事。從自己累積的生活經驗中去尋找靈感,這便是創作之源。

生命在決心死去的一刻點燃,藝術家的事業,是在閉上眼睛之後才開始的,走入歷史後得到的聲名,才是真正的榮耀。


Back to top

本網站專屬藝術家 陳東元 ‧ 所有網頁自行製作並架設網站

藝術家 陳東元為台灣水彩黃金時期領頭羊 ‧ 後專司雄偉遼闊油畫創作 ‧ 晚年全心重建童年經歷的林業史

藝術家 陳東元 專屬 E-mail 郵件信箱 》 taiwanland.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