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時期黃金分割的實例

馬薩其奧Masaccio(約1450- 1516)佛羅倫薩聖瑪利亞教堂壁畫的三位一體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直線AB與CD是畫面高度與寬度的垂直平分線

G.S.R AO:AM=OB:NB=CO:PO=OD:OQ

馬薩其奧將基督畫在十字架上,聖父在祂的肩部上方,聖母馬利亞和聖約翰則在兩側。四個人物均在一個碩大的井式拱頂之下,塑造出異乎尋常的幻覺效果。畫面的前景兩側,跪著一對夫婦,他們是這幅畫的出資者。拱頂是依據十分精確的空間測量繪製而成,使畫面產生「縱深」的效果。這幅畫正是由於拱頂的「透視」而有了特殊的意義。也就是說,馬薩其奧在繪製拱頂的過程中,似乎是在一個弘遠的理想驅使之下,企圖創造幻覺的空間。  

這幅畫的意義,不僅在於表現馬薩其奧的藝術宏觀,同時,畫中所表現的透視手法,也深具時代的意義。這種透視法是十五世紀初偉大藝術改革的觀念基礎。正是因為透視法的精密觀察、測量,以及研究現實事物和自然景觀的科學新方法,將二度平面空間,推展到二度立體空間,使自然和現實事物,包括房屋、樹木和山巒等,被安置在與人物所處的同一空間之中,而人物則被安置於宇宙事物的中心。  

拱頂的透視點非常低,就落在畫面底部的水平台面上,促使畫面有極深遠的縱深感,同時也使建築物看起來更加高大。聖父、基督、馬利亞和約翰的形象,彷彿是為了使觀賞者看得更清楚,走上平台時所看到的景象一樣。實際上,從正面看過去的事物,與從仰望的角度看上去的景象是不同的。在構成框景的科林斯式石柱和圓柱之前,馬薩其奧以「前縮透視法」畫了兩位出資者,身著紅色長袍的男人,有近似雕像般的結構,使人感到在披袍寬闊的縐褶下,那軀體和四肢的實質感。這樣的人體結構,和拱頂的建築結構,兩者的重要意義互相輝映。


Back to top

本網站專屬藝術家 陳東元 ‧ 所有網頁自行製作並架設網站

藝術家 陳東元為台灣水彩黃金時期領頭羊 ‧ 後專司雄偉遼闊油畫創作 ‧ 晚年全心重建童年經歷的林業史

藝術家 陳東元 專屬 E-mail 郵件信箱 》 taiwanland.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