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水彩發展淺析

── 藝術家 陳東元 ──

本文未註明出處的水彩作品來自2012年師大教授楊恩生獲藝術家授權出版的《台灣水彩調查》。

三、台灣水彩發展與自然生態、物種保育觀念的關係:

台灣地處歐亞板塊的邊緣,自古以來持續受到菲律賓板塊的衝撞擠壓;台灣在恐龍滅絕以後才被推擠隆出海面。在數次冰河期間由於海平面下降,台灣曾經與亞洲大陸數度相連,因此一些古老物種得以遷徙台灣。這些物種在白堊紀至第三紀時曾廣泛分布於北半球,而後由於冰河影響而廣泛滅絕;在幾次冰河期中,台灣都未被冰層覆蓋,因此生物不像在北半球其他地方受到毀滅性的傷害,這些古老物種得以生存於台灣。尤其在第四季冰河期時,全北半球因東亞無東西山脈之阻隔,而受冰河影響較小,所以東亞物種歧異性較高。冰河退卻後,氣候回暖,海平面再度上升,台灣海峽形成,這些生物因而避居高山,稱為孑遺生物。留在台灣的物種由於地理上的隔絕,因此演化為獨特的物種。

台灣位於生物地理分區中舊北區和東洋區的交會地帶。台灣平地和低海拔地區的生物相接近東洋區,也就是鄰近華南和東南亞一帶的物種。異域種化時間短,特有種比率低。可能是晚近才遷徙來台灣的物種。

台灣高山地區的生物相則與鄰近地區不同,反而接近舊北區,也就是溫帶亞洲、歐洲和喜馬拉雅山地區的物種。異域種化時間長,特有種比率高。可能是在古代(更早的冰河期)間冰期來到台灣的溫帶物種,由於氣候回暖而往高山遷移退卻。

蘭嶼綠島區與台灣本島的蝸牛及昆蟲等生物相又有相當程度差異,不見於台灣,但在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種類豐富,蘭嶼和綠島應屬於澳大拉西亞區中的菲律賓亞區 。

台灣有其生態的特殊性,在冰河時期擔任了北半球的「挪亞方舟」,保存了許多珍貴的物種。冰河消退之後,就在島上的中高海拔地區,留下了許多「冰河孑遺生物」,包括赫赫有名的櫻花鉤吻鮭魚,以及兩種檜木。如今這兩種溫帶生物,在北半球分布的最南界都在台灣。

台灣物種的複雜性是其他地域鮮見,是舉世的瑰寶,藝術家愛屋及烏,愛戀斯土斯情,佳作迭現。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以作品帶領大眾貼近大自然,藉由認識自然,瞭解自然,愛護自然,從親近泥土、山嶽、河川中,希望從觀念的深植,宣揚保育的重要性,串連自然界各環節,進而關照整個生態系,傳遞綠色家園需要永續發展的理念,為子子孫孫留下美好的樂土盡一份心力。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楊恩生 台灣鮭(櫻花鉤吻鮭) 50*151cm 1994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陳一銘 古加羅湖 壓克力彩 264 x 94 cm 資料來源:畫家提供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陳東元 菱形奴草(世界獨一無二的台灣國寶植物) 105.5×37.5cm 2010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洪東標 福山意象圖 資料來源:畫家提供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許德麗 一展魅力 76×57cm 2007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藝術感言:

臺灣是藝術家的墳場,從事藝術創作是條不歸路,要有守貧的準備。臺灣沒有讓藝術家生存的環境,藝術創作只能當興趣,不能當職業。

藝術的真諦在色彩中求生命的深度與厚度,藝術的過程在技法中求藏巧守拙鋒芒不露,藝術的生命在創作中求真善美與返璞歸真。

每個人頭上各有一片天,各有自己的世界;每個人各有不同的人生,各有自己的道路;每個人經歷不同,各有許多說不完的故事。從自己累積的生活經驗中去尋找靈感,這便是創作之源。

生命在決心死去的一刻點燃,藝術家的事業,是在閉上眼睛之後才開始的,走入歷史後得到的聲名,才是真正的榮耀。


Back to top

本網站專屬藝術家 陳東元 ‧ 所有網頁自行製作並架設網站

藝術家 陳東元為台灣水彩黃金時期領頭羊 ‧ 後專司雄偉遼闊油畫創作 ‧ 晚年全心重建童年經歷的林業史

藝術家 陳東元 專屬 E-mail 郵件信箱 》 taiwanland.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