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自小心靈就與之契合,童年種種回憶真是刻骨銘心,百味雜陳。
童年生長在極度貧困的宜蘭翠峰湖山區,見識被蹂躪壓榨的低階勞工困境,更身處其境,嚐盡窮苦的心酸歷程,每當昂首觀看天際,大冠鷲的長嘯,盤旋藍天,羨煞心靈引發遐思,總希望能像大冠鷲遨翔在白雲之上,早早脫離食無法果腹,衣無法禦寒,住無法遮雨,行無法便利的艱困山區。
當時翠峰湖山區景況是血跡斑斑、淚水涕泣交織的悲慘世界。
林場低層卻貧窮得苦不堪言,賣兒鬻女在週遭經常發生,林務局及所屬蘭陽林區管理處辦公人員與木材商人夜夜笙歌,花天酒地,往往一擲千金,山上的林場員工卻是缺乏醫療急救的悲慘情況,況且伐木是非常危險的工作,「礦工是埋而未死;伐木工是死而未埋」林務局及所屬蘭陽林區管理處從未在工作地點提供一滴藥水、一吋紗布,萬一受傷只能自己撕下沾滿泥垢髒兮兮的褲管充當硼帶紗布止血包紥。
悲憤不平衡的心理,愛恨交加的複雜矛盾心理湧現,童年看到父母親及叔叔伯伯們被欺凌壓榨的幕幕場景次次播放,支離破碎的肢體不斷在眼前晃動,滿腔仇恨無法抑制,心靈深處深埋的陰靄逐一畢現。
小學畢業,到平地就讀初中,又見識到被視為“外地人”的無情待遇。
在出生登記戶籍時,戶政單位將我的籍貫寫為彰化縣,從此我被宜蘭人視為“外地人”,也從此無法享有“籍貫為宜蘭縣”的權益及福利。不過很奇怪,籍貫是大陸省籍的同學反倒可以享有所有權益及福利,唯獨我不行。
我的父親原籍彰化,一輩子從事林業工作,年輕時在八仙山、阿里山,後來轉到宜蘭縣大元山,我在大元山的工寮出生後。
童年的感受,是那般貧困艱辛,是那般無助無奈,清貧的家庭需要獎學金協助學業,資格只要註明籍貫為宜蘭縣的,我一概無法申請。連初中畢業想爭取師範學校保送資格同樣以籍貫不符的理由無法申請。
這種深埋的苦楚不是一般人所能體會,再次引發能如雄鷹般亟欲離開令我傷心的蘭陽平原。
宜蘭人如此待我,我為什麼要為宜蘭奉獻己力,大學時連宜蘭同鄉會聲聲催促卻始終都沒有參與聚會聯繫,只想逃避,師範大學畢業分發時志願欄上宜蘭兩字連想都不曾出現。
宜蘭能夠讓我珍惜懷念的記憶只剩學校裡師生的情感和啟迪心靈的湖光山色。
我是宜蘭人嗎?
出生在宜蘭縣大同鄉翠峰湖山區,怎不會是宜蘭人。但是心底深處卻時常懷疑,時常否定,就像漂泊的浮萍尋不到落腳的處所,自啟蒙認知直至現今兩鬢斑白,已經人生一甲子,在心裡至今一直矛盾著。
大陸開放後,「祖先的遺產中一部分是留給客人的」,接觸到豪邁爽直的 阿爾泰山哈薩克人,他們馴養金鵰,讓桀驁不馴的金鵰成為人類的摯友。
阿爾泰山哈薩克人的金鵰 狩獵與童年的大冠鷲展翅翱翔產生了創作心靈的牽引,接連繪製了兩幅畫作。
金鵰是地球上最大最兇悍的一種鷹。在中國元代,強悍的哈薩克獵人就馴養金鵰來捕殺野狼。金鵰所向無敵的獵殺能力使其成為哈薩克牧民崇拜的圖騰,但要讓桀驁不馴的金鵰成為人類的摯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今在草原上仍然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匹好馬難換一只好鵰。
阿爾泰山位於中國、蒙古共和國、哈薩克共和國、俄羅斯四國接壤的地方,金鵰狩獵 是哈薩克種族各部落4000年的傳統古老技藝。
加以,阿爾泰山是我童年後,再次見識潔淨空氣的景況,體會何謂“透徹”的涵義,50公里外仍能看到人畜活動,眼睛估計10分鐘的路程可能需30分鐘以上才能到達,毫無污染的雲彩彷彿伸手可觸,近得可以輕撫臉頰,終於體會雲的美麗與變化,從此觀察描繪的對象不在只是地上的種種,在台灣每當颱風前後才會出現的藍天白雲,總不知不覺抬頭仰望,引起無限遐思,“長空不礙白雲飛”的境地,不僅眼前可見情狀,念想、修為何嘗不是。
鷹以腳爪來殺死獵物,而隼則是用腳爪抓取獵物,用喙殺死獵物。
鷹一般被描述成是暴力的掠食者。鷹最喜好在夜晚將近,天色開始變暗時的白天狩獵。
鷹的移動方式主要是靠飛行,首先迅速地拍翅,接著開始滑翔。有些鷹的物種則是傾向終生只會有一個配偶。
台灣最常見到的是大冠鷲。
大冠鷲又名蛇鵰、蛇鷹、冠蛇雕。
大冠鷲鳴叫聲是「呼、呼、悠悠阿」,聲音高昂,遠處可聽聞,尤其是在早上過後,靠著熱氣流盤旋飛上高空時。
哈薩克族金鵰狩獵
http://www.junying.com/zt/huanjdbl/
金雕捕獵民族,為什麼說哈薩克族是中國最後的金鵰捕獵民族?金雕是最兇猛的動物嗎?哈薩克族是怎麼用金鵰捕獵的?金鵰在哪些地方生存?世界上最大的金鵰在哪裡?哈薩克民族生活在草原上,他們既是畜牧業的行家,也是捕獵的能手。他們除了有傳統的獵狗捕獵幫手外,最主要的是身手敏捷兇猛的金鵰。近期哈薩克東部一場大雪來襲,隨之傳統的捕獵季也拉開序幕。
生活在草原上的哈薩克人,既是畜牧業的行家,也是捕獵能手。他們傳統的捕獵幫手,除獵狗外,主要是身手敏捷的金鵰。最近,哈薩克東部迎來了一場大雪,傳統的捕獵季也隨之拉開序幕。
最兇猛的金鵰捕獵現場 全國僅有50名專業金鵰捕獵能手。
由於地上覆蓋了一層雪,獵手們能更容易地追蹤狐狸、野兔等小動物的足跡。一旦找到合適的時機,獵手們就會放出手中的金鵰,而訓練有素、身手不凡的金鵰也總能不辱使命,讓獵人滿載而歸。
現在,這項傳統的狩獵活動越來越受到哈薩克人的歡迎,很多獵手在每年的捕獵季到來時,不遠萬里來參加狩獵比賽,目的就是希望這項古老的運動專案能夠代代相傳,發揚光大。
據瞭解,哈薩克的金鵰是世界上最兇猛的動物之一,它的翼展長達2米,有著鋒利的爪子,俯衝的速度高達每小時300公里。不過,要想把一隻普通的金鵰訓練成合格的獵鷹需要花費三到四年時間,訓練者還必須是同一個人,而且要長時間和金鵰生活在一起,以便金 鵰逐漸熟悉主人的聲音和口令。目前,哈薩克全國只有大約50名專業的金鵰捕獵能手。
隨著金雕捕獵活動的推廣,不少人希望通過這項獨特的運動,吸引更多遊客來哈薩克,從而帶動當地的旅遊業。
中國哈薩克族人——神奇的在馬背上用金鵰狩獵的民族
據英國《每日郵報》2月7日報導,由哈薩克族捕獵協會主辦的捕獵活動在中國西部與哈薩克、俄羅斯交界雪山區域舉辦,該活動目的在於傳承傳統族人狩獵實踐技能。中國哈薩克族人是世界上僅存的坐在馬背上用金雕狩獵的民族。由於訓練和掌控金雕必須遵循一系列古老且嚴苛的方法,現代的金雕獵人越來越稀少。
報導中稱,據史料記載,金鵰獵鷹始於西元940年中國北部。金鵰捕獵的過程是金鵰飛到空中幫馬背上的主人尋找獵物。而目前哈薩克族金鵰狩獵者僅存約400人。
金鵰屬於鷹科,是北半球廣為人知的猛禽,主要捕食大型鳥類和中小型獸類。
金鵰在很早的時候就被人類馴服了,在距今2000至4000年前的紅山文化玉器中,可以發現大量鷹隼的造型。如今在中亞和中國西部的山區、牧區,還保留有馴鷹的傳統和習俗,而遠古文化遺存的大量岩畫和圖騰中就有許多馴鷹狩獵的內容。
發現獵物後,金鵰常以300公里的時速從天而降,在最後一刹那戛然停止扇動翅膀,將利爪戳進獵物的頭骨,使其喪命。經過訓練的金鵰,可以在草原上長距離追逐狼,等狼疲憊不堪時,一爪抓住狼頸,一爪抓住狼眼,使它喪失反抗能力。
在我國忽必烈時代,蒙古獵人盛行馴養金鵰捕狼。哈薩克人訓練有素的金鵰除了狩獵最大的一個用處還要看護羊圈。它們驅趕野狼在新疆哈薩克人的草原上是司空見慣的。在看護養圈的時候,周圍沒有牧人。
但是觀察者網小編經過查詢發現,哈薩克族並不是世界上僅存的坐在馬背上用金鵰狩獵的民族。新疆牧區的柯爾克孜族也一直延續著馴養金鵰來狩獵的風俗。
柯爾克孜族的獵鷹節在每年的冬末春初,除了傳統的紀念活動,還有特殊的比賽,獵人們將自己心愛的金鵰展開狩獵比賽,早在元朝初年,蒙古地區就出現過馴養金雕的記錄,這一古老的傳統被遊牧民族延續至今。
新疆牧區的年長哈薩克族老人和柯爾克孜族老人都說,經過訓練的較大型的金鵰,在草原上可以捕獵狼。曾經有過一隻金雕,先後捕獵過14只狼。在阿合奇縣,一位柯爾克孜族馴鷹老人說:“在古代,馴養一只好的金鵰捕獵,可以養活一家人。”
蕈狀雲,是大量的熱能透過地表面釋放到大氣中,這些熱氣流快速的上升,在高空遇冷凝結成為水 氣或冰晶,快速上升的熱氣流使得這些水氣形成了蘑菇狀的雲層。
蕈狀雲因地面附近突然出現很多低壓的熱氣。熱氣飛快上升,造成向外向下翻的漩渦,稱為“煙雲”,同時真空狀態使得煙和雜物從中央向上翻騰,形成“塵柱”(蕈梗)。大量氣體最終到達和周圍的空氣同樣壓力的高度,卷上去的雜物驅散,漂移下來。
這種雲層變化通常發生在氣候差異甚大的地區,乾燥與暖濕氣流交互對流,極易形成蕈狀雲,阿爾泰山的氣候條件時常有蕈狀雲出現。
台灣在颱風前後也經常有蕈狀雲出現。
火山爆發或天體撞擊也可能生成天然蕈狀雲。
將藝術創作鐫入骨髓,刻進生命之中,將繪畫視為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月落日出赫赫光輝 耀照天地氤氳靈氣,胸懷高山大川之魄 巍巍巨嶽自顯崢嶸。
冷冽寒風呼嘯 明澈天空晴亮 雪嶺雲海滔湧陽光輝映,我欲縱馬馳騁 我將展翅翱翔 我追逐疾風並擁抱藍天。隱密森林呢喃 巖峻巉岩聳矗 廣袤湖潭深邃雲霧輕飄,我曾聆聽傳說 我正緊握美夢 我吟嚎長歌與蒼鷹齊飛。
一日之求 毀譽不計 心安理得 安然入眠,一生所願 遨遊天地 了無虧欠 無忝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