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美術史其他時期的黃金分割實例

讓·巴蒂斯·西美翁·夏爾丹Jean-Baptiste-Siméon Chardin(1699-1779) 飯前的祈禱女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將畫面做簡單黃金分割

畫面焦點集中在矩形MNPO

直線NP是母親身體的位置

O點是紅帽女孩頭部的位置 

在那個時代,多數洛可可派的畫家,都在創作色情和以神話題材為主的作品,與夏丹以現實生活為主題的畫作相去甚遠。當時的洛可可派畫家,大多是競相仿效王室的畫師法蘭斯瓦.布雪,或者追隨華鐸的風格。但是御用畫師布雪,用來裝飾宮廷的浮華艷麗作品,已屬出類拔萃,而華鐸的遊樂圖,也已達顛峰境界,非他人可比。夏丹的畫,表現了家中靜謐虔誠的一幕,與那些矯飾的畫作截然不同。

然而,《飯前祈禱》並非全然沒有敘事性或道德的意味,當代確實有許多人認為此畫是在詮釋尚.德 .拉封丹﹝1621 ~ 1695 年﹞的一篇寓言故事,其中的道德故事廣受歡迎,成為當代兒童必讀的作品。夏丹很可能無意間傳遞了什麼特別的訊息,但書中簡樸虔誠的氣氛卻不容忽略,它強調的是家庭的,或是女性的美德也就是秩序、沈靜與虔誠。

畫中的女人可能是母親,也可能是一個女僕,因為那間房子的佈置,顯然是屬於有錢的資產階級,而她的衣服卻顯得十分陳舊。她俯身向前,那是夏丹經常表現的人物姿態。與兩個小孩比較,她不是觀賞者注視的中心人物。那年幼的女孩,在飯前祈禱時猶豫不決,雙手雖緊握在胸前,但卻不知所措地抬頭望著她的母親,這一切情景都被夏丹維妙維肖地描繪了出來。另一位年長的女孩,也以同樣的表情注視著妹妹。

十八世紀的畫家在刻畫兒童的技巧上,沒有一個人能與夏丹媲美。這幅畫與夏丹的許多其它作品不同,不容置疑地充滿了濃郁的感情色彩,即使這種感情是淡然的、含蓄的,甚至是刻意掩飾的。

若不論感情色彩,純粹就畫面而言,不難看出作品的優美。夏丹再次把背景處理成柔和的暗色調,讓人物穿上以淺色調為主的服裝,使人物和桌布突顯出來。那婦女的服裝顏色較深,反而有助於表現出她在畫中的次要地位。

夏丹再次採用厚塗和暈塗結合的技法,使畫面顯得厚實、粗糙,如此一來更接近現實生活的質地。由於年代久遠,雖然畫面已是裂紋斑斑,但這並不妨礙《飯前祈禱》躋身於十八世紀風俗畫中,最受寵愛的作品之列。

 

另一幅「市場歸來」類似此種構圖

Jean Siméon Chardin - The Provider (La Pourvoyeuse) - WGA04759.jpg

Back to top

本網站專屬藝術家 陳東元 ‧ 所有網頁自行製作並架設網站

藝術家 陳東元為台灣水彩黃金時期領頭羊 ‧ 後專司雄偉遼闊油畫創作 ‧ 晚年全心重建童年經歷的林業史

藝術家 陳東元 專屬 E-mail 郵件信箱 》 taiwanland.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