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母親的新年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如恆地整理母親的寢居,又到了辭舊迎新的歲暮,我默默地佇立在母親房中久久地,久久地,心中無限悲苦。想起母親在世時的音容笑貌,想起母親辛苦的一生,想起兒時過年的溫馨和歡樂,想起母親晚年兒孫繞膝的日子,想起母親去世那年過年時說過的一句話:“我恐怕過不了我的本命年了……”我的鼻子一酸,眼淚止不住地流下來。唯有寫下這篇小文,遙祝天堂的母親。

國人一年中最熱鬧、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要屬春節了。農曆元旦,在農曆立春前後,為春之節,故稱「春節」,人們習慣也叫做「年」。「年」本來是穀物成熟的意思,古時五穀豐收稱「大有年」,農民在辛苦勞作一年,始獲豐收,當臘冬春回之際,趁著農閒,快快樂樂地慶祝一番,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許多「過年」的習俗。

關於它的來歷,史料無從考證,但是民間卻保留了一些頗有趣味的傳說。母親也告訴我們第一種傳說是:遠古時代,黃帝與蚩尤大戰,農曆正月初一那天,黃帝終於打敗蚩尤,人們為了紀念黃帝的功績,就把這一天定為節日。第二種說法是:很久以前,民間出現了一種叫「年」的怪獸,其性情凶殘異常,尤其在每年的冬春之際,總會跑出來吞食人畜,毀亂田園,嚇得百姓終日惶恐不安。於是一些聰明勇敢的人想出驅趕怪獸的妙計,當怪獸出現時,人們趕緊點燃柴堆,猛敲鑼鼓,大放鞭炮,頓時火光衝天,震響不絕,怪獸就這樣被嚇跑了。這一天,正好是農曆正月初一,於是人們就把農曆正月初一這天定為吉祥日,以賀平安。 第三種傳說:多少年來,人們始終稱農業收成好為「年成好」,正月初一為「年日」,這個「年」字就是年景好,五穀豐登的意思。

過年的習俗活動,從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開始到正月十五的「鬧元宵」止。所以母親在世時總是說:「在元宵前都可以拜年」。記得母親告訴我有關中國年的習俗:「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上天」,這天人們稱它為“祭灶日”。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是天帝派到人間監視每一戶人家的,家中的灶神會向玉帝彙報人間家家戶戶的善惡,玉帝將據此決定下一年對這個家庭是賜福或降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灶神地位相當高,是不能得罪的。灶神每年都要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報告,因此人們深怕灶神不為他們說好話,於是很恭敬,很豐盛的在拜灶神這一天,除了祭灶以外,還有「送神」的儀式,將家中供奉的大小神明一起送上天。上古的時候,是在夏天祭灶,東漢才改在臘月。祭灶的風俗由來已久。《禮記‧月令》云:「祀灶之禮,設主於灶徑。」灶徑即灶邊承器之物,以土為之者。那時祀守被列為五祀之一。《戰國策‧趙策》云:「複滌偵謂衛君曰:『臣嘗夢見灶君』」。唐‧羅隱〈送灶詩〉亦有「一盞清茶一縷煙,灶君皇帝上青天」的名句。可見兩千多年前已有祭灶之禮,且歷代相沿成習。祭灶時,都要煮甜的湯圓祭拜。有些人甚至就將湯圓貼在灶邊的牆上,或是灶神像的嘴巴上,希望他能夠「好話傳上天,壞話丟一邊」。民間還流行用黏性很強的糖來祭灶,也是想把灶神的嘴巴封住,這種祭灶專用的糖就叫做「祭糖」。據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記載,到了臘月二十三這天,「都人至夜請僧道看經,備酒果送神,燒合家替代錢紙,貼灶馬於灶上,以酒糟塗抹灶門,謂之『醉司命』 。夜於床底點燈,謂之『照虛耗』」。送紙錢,是讓灶君去天上的路上有錢用,灶馬,是預備灶君上天時騎的,用酒糟塗抹灶門之上,是讓灶君喝醉了,見了玉帝就稀里糊塗不說話了。其實,即使灶君不醉,家家戶戶如此熱情,他見了玉帝,還怎麼好意思說人家的壞話。宋人想得可謂周到矣。宋代詩人范成大的〈祭灶詞〉對祭灶日也有詳盡描述:「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米餌圓。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勺長勺短勿複云,乞取利市歸來分」,足見古代對祭灶的重視、食品的豐盈。現今廚房已無舊日的灶台,但風俗儀式仍在。雖然母親信奉天主,但中國傳統的習俗卻是如數家珍般的熟稔。

把神明都送回天上之後,家家戶戶便忙著大掃除,除舊佈新以迎接新年的來到。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風俗,由來已久。據《呂氏春秋》記載,中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北方稱「掃房」,南方稱「撣塵」。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宋吳自牧《夢粱錄‧除夜》:「十二月盡,俗云月窮歲盡之日,謂之除夜。士庶家不論大小家,俱洒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換門神,掛鐘馗,釘桃符,貼春牌。」清‧徐崧、張大純《百城煙水‧蘇州》:「二十七日掃屋塵,曰除殘。」清‧顧祿《清嘉錄‧十二月‧打埃塵》:「臘將殘,擇憲書(指曆本)宜掃舍宇日,去庭戶塵穢,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埃塵。」清.蔡雲〈吳歈詩〉:「茅舍春回事事歡,屋塵收拾號除殘。」又引《歲時瑣事》:「十二月二十四日掃舍宇,凡有所為,不擇憲書,多嫁娶,謂之亂絲日。」又《月令精鈔》:「二十四日為無忌日。」因此,臨近春節,家家戶戶清洗傢俱、拆洗被褥和灑掃庭除。在我們家更是不可少,室內屋外,牆角床下及屋柱屋樑、門窗被褥、窗簾椅套,無一不滌污去垢,箱柜上的金屬把手也得擦拭一新。母親更是用手去抹拭,檢查是否合乎她的標準,傭人和我都戰戰兢兢的在一旁跟著,直到合格才如釋重負。

接下來是準備年菜,不可少的是燒肘子(肘子即豬腿與身體相連的部分,也稱蹄膀)是魯菜宴席中傳統的大件菜,母親的這道料理有熱冷兩種食法,作法醬料稍有不同,做這道熱食紅燒肘子料理,除了將肘子川燙後放在冷水沖洗冰鎮後,在外皮抹上蜂蜜入油鍋中炸黃的步驟外,必搬出她最喜愛的文人之一蘇東坡這段烹煮肉食秘訣的話:「淨洗鍋,少著水,柴頭罨炳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意思是「洗淨鍋子,倒入少許的水,用文火慢慢燉煮豬肉;使用大灶燒柴火,則要持續掩埋、覆蓋火焰,注意火候不可過旺。等肉在鍋中自然而然地煮熟,不必心急去催促;等火侯足夠了,滋味自然會鮮美。」我研究清代袁枚,他最為人知的《隨園食單》中紅煨肉的做法,特別說到不要經常掀開鍋蓋想必也是源自東坡所言的文火慢燉了。「緊火粥,慢火肉」至哉言乎!至今牢記於心。母親的紅燒肘子,汁稠皮Q肉嫩,任你是對肥肉如何的紋絲不動,也很難抵擋這樣美味的誘惑。母親做的冷食肘子稱醬肘子,也就是東坡妻子王弗燉出的,俗稱的東坡肘子,今日已成為四川名菜。母親的秘訣在烹煮時先炒香甜麵醬,醬紅的色澤,肥而不膩,粑而不爛,切片佐酒,齒頰留香。其他豆腐肉丸子,也是家中老小都喜愛的,母親堅持肉要用剁的,幾經我再三的要求,為節省時間,才同意取粗絞肉再經手工剁細,確實用剁的和機器絞出的肉,做成的口感全然不同。酸白菜白肉鍋也是除夕必吃的火鍋,其中的白肉,母親必親自挑選五花肉下鍋煮到八分熟,泡在湯中,一個時辰取起。置入冰凍後,切薄片上桌。割法須用小快刀片之,以肥瘦相參,橫斜碎雜為佳,與聖人“割不正不食”一語,截然相反。母親說酸菜白肉鍋是東北滿人的家常火鍋,滿人跳神宰豬之後吃不完的白肉及豬內臟、豬血等一隻豬從頭吃到尾,做成的殺豬菜,形成此種火鍋。現在人上桌的方式以火鍋方式呈現。所以我家的酸菜鍋也是改良式將酸白菜切成細絲與螃蟹高湯熬煮十幾分鐘,螃蟹不吃是用來提鮮的,燉出酸鮮味,然後加入豬血、白肉、凍豆腐、肉丸子、寬粉條…愛加甚麼就加甚麼,母親常說瀋陽有句諺語:「家裡的火鍋子,家外的車伙子」意思是說火鍋和趕車的都是消耗的無底洞。車伙子運一趟糧食偷一次,而火鍋中則是甚麼山珍海味都可以加進去,如刺參、海蠣子、蛤蜊、干貝、魚翅、蝦子、魚片,材料的豐富及沾醬料的考究,連餐廳中我所見的備料都及不上。當銅火鍋紅紅炭火煮沸的這鍋酸菜鍋,一掀鍋蓋,連門外都聞到鮮香味,凡是吃過的都認為是火鍋中極品。尤其母親用豆腐乳、韭花醬、芝麻醬、花生醬、蔥花、蒜末、醬油、麻油,沒有科學的比例,只用小勺一挖,放在碗中,就能調出的獨門醬料,任我們從小看到今天都學不來,母親從小遠庖廚,雖源自成長在優裕的家庭所見,但還是賴其天慧。當然母親的拿手菜很多,特舉一二,是永遠再也無法吃到的「媽媽味」。

吃過年夜飯,全家守歲,但母親作息有律,總是先就寢。翌日小輩起床後必須先向母親拜年,母親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給未結婚的小輩,但要說出和數字有關的吉祥話:一元復始、雙星報喜、三陽開泰、四四如意、五福臨門、六六大順等才能領受。這是晚輩最開心的事。

初一早餐,一定吃餃子。往昔以天干地支來計時,除夕夜亥時一過便交子時,即新年最初的時刻,正因為交子時,所以吃餃子(諧音交子),餃子也稱為「元寶」,代表財源滾滾、招財進寶之意;所以過年時它是不可缺的要腳。餃子雖然是十分普及的日常點心,但初一早上吃餃子卻有另一意義。表示「開張大吉,萬事如意」。此外,由於餃子外形似元寶,所以吃餃子喻意招財進寶。而母親事先把錢幣、年糕、橘子、蘋果、豆干、豆芽菜、海帶、干貝、魚、花生、桂圓置入餃子餡中,一早大家就滿懷期待地爭食餃子,等著母親釋義餡中置入物的涵義,以討吉利。吃到有錢幣的餃子便代表這年財運亨通。「糕」與「高」同音,取其「年年高昇」的含義,橘子則有「舉舉得勝、大吉大利」,蘋果「平平安安」,豆干是「天官賜福」, 豆芽菜「吉祥如意」,海帶「代代相傳」,干貝俗稱「帶子」,有「帶子上朝、飛黃騰達」之意,魚則有「魚躍龍門」,花生又名長生果,代表「長壽多福」,桂圓諧音取其「圓」字「事事圓滿 」。

新年開正有很多禁忌,例如一早起來煮餃子,若是破了,得說掙了。不得使用污穢或不吉利的話,打破碗盤時要說吉祥話:「撞破瓷,錢銀一大堆」或說「歲歲﹝碎 碎﹞平安」。母親也告訴我們新年通常也不掃地,如果要掃,嘴中唸著「一掃金,二掃銀,三掃掃個聚寶盆;聚寶盆里有個寶,子子孫孫用不了」。掃是掃來福氣。母親,總擔心小輩人不懂事,真的把這「掃」,誤解為只掃垃圾,特別是垃圾,是絕對禁止倒的,習俗把它們看成是聚財的實物,原樣保留。雖然母親告訴我們這些習俗禁忌,但母親一向喜歡整潔,我們常嘻笑對她說:用吸塵器把財寶都吸住了,她也同意我們的作法,因為母親怕兒女在長輩面前失禮,告知古之習俗,但母親本身是不拘泥迷信的。

想起在大元山居的歲月,雖然物質條件差,但過年卻是最為懷念的日子。每到寒假學生都返家了,母親可以省去巡視住宿生,晩飯後圍在「火龜」旁取暖,一邊講述年節的種種,一邊把舊的毛衣拆下,我在旁,邊拆邊團成球,母親加上了新毛缐編織成新毛衣、毛褲、圍巾、手套,妹妹最擔心母親過年沒來得及織成新衣,常在旁直問什麼時候可完成,而母親常是邊織邊打瞌睡,我最佩服的是母親瞌睡中的手仍能不停的編織,偶有併針或加針會出錯,拆了重編織,一點也不馬虎將就,直到我睡著了一覺醒來,母親仍在編織,為的是讓我們都能穿新衣、戴新帽,而母親把新舊不同毛缐重新組合,一點也看不出是舊毛缐。想到母親從小生活優渥,食衣住行無虞,更從未進廚房,而今她不僅是巧婦,沒一様事難倒她,更能通達權變,真是兒女的我們永遠望塵莫及的。

母親雖然你已離開我們,而姪女們也各自婚嫁,得盡人媳之責,但哥哥仍下達初一所有家族北上之令,就是一仍往昔的圍繞在您身旁,永遠不忘您所必備的年菜,您所要求必須打掃得窗明几淨,更不會忘了該說的吉祥話。而您媳婦美人也一定熬燉您所愛吃的魚翅土雞湯,一切的一切,一如以往,只是刮刮樂的餘興,少了您帶著老花鏡,故弄玄虛吊足大家胃口的場景。我們知道此刻的您,正在天堂欣慰地看著大家團聚的和樂。


Back to top

本網站專屬藝術家 陳東元 ‧ 所有網頁自行製作並架設網站

藝術家 陳東元為台灣水彩黃金時期領頭羊 ‧ 後專司雄偉遼闊油畫創作 ‧ 晚年全心重建童年經歷的林業史

藝術家 陳東元 專屬 E-mail 郵件信箱 》 taiwanland.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