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席捲全球,一場病毒大流行,不僅讓全球翻天覆地,也徹底改變人類的生活,成為2020年環境與社會的巨變。這場世紀疫情,各國莫不繃緊神經,採取封城、隔離、普篩、戴口罩等各種手段,希望阻止疫情擴散。各國經歷了一場艱苦的防控之戰,疫情延燒一年多,全球仍然籠罩在病毒之下。疫情,把人有形與無形距離拉得更開,也把人的美、善、純良摧毀殆盡,將生活按下了暫停鍵。
2020年2月,台灣的covid-19疫情逐漸嚴峻,尤其在16日出現了第一名死亡案例之後,全國人心惶惶,擔心社區感染已然或即將爆發的氛圍四處瀰漫著。在臺灣的我們,雖然有驚無險地共同經歷挑戰,但疫情帶來新的衝擊,也引出深刻的社會不安與人性渴望。我們還要在這個疫病的狀態中持續一段時間,這勢必會帶給一般民眾明顯的生活調整與常規建立,人與人之間的親密接觸變得危險。然而人類天生是社交的動物,對大部分人而言,與他人相處,不只是生活日常,更是維持身心狀況穩定之必須。隔離封鎖,讓人無法維持習慣的社交活動,陳時中有句名言:「愛有多深,距離就拉多遠!」。「保持社交距離」,這 1.5 公尺的距離成了一種對人的禮貌與尊重。屢屢看到新聞播放著家人隔著一片玻璃門擋、布幕的畫面,或是第一線醫護人員不敢回家與親人同住,這個不框限心的「新」距離,雖然網際網路可以部份彌補這方面的缺憾,但終究無法提供當面互動的溫度。
年前能幹又任勞負責的長孫女司瀅來電討論今年過年的「懷念奶奶行程」。前些日子才剛讀到德國總統Frank Walter Steinmeier說:「大自然花草綻放,我們渴望著到郊外去,渴望著跟我們的親友相聚。一如既往,這個春天的美麗節期,就當如此。但是,今年完全不同了。」又看到報載中研院賴明詔院士形容:「病毒一定有很多奇妙的方法,可以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的一席話,我只能說視疫情再看看。心想或許有人不懼危險,這個世界才能運轉如常吧?這個人就是哥哥,不懼危險,仍下達揮軍家族北上之令,仍續沒母親您在卻是有圍繞在您身旁的團圓年夜飯的新年。
一切的一切年節食物,完全同樣的烹調,不變的年菜,因為是記錄著生命的情感過去,可追尋連繫從前圍桌用餐的歡聚情景,找回記憶中一模一樣的味道。我們的胃和味蕾會被新的食物所代替和同化,但這年夜飯是根植於記憶深處與我們骨肉血脈相連,永不磨滅的「媽媽的味道」,當然更是不會缺少您二媳婦美人慢熬細燉您所愛吃的魚翅土雞湯。母親常說生活習慣及飲食觀念,深深地影響著一個人的身體健康。健康的身體來源於合理均衡的飲食習慣。您常說:「沒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沒有一種食物含有人體所需要的所有營養素,所以必須均衡攝取各類食物,不挑食、不偏食;葷素搭配、粗細搭配;定時定量、規律進食。」在食物的選擇上來說,飲食多樣化,選擇當季在地的食鮮蔬果,不但最符合經濟效益,並且既營養又對身體健康有幫助。符合古人所謂「身土不二」的飲食原則(即是指人應順應自然,吃當地、當令的食物)。母親常說:民間有“魔鬼時刻”說法:「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母親不吃零食,三餐定時定量,不偏食、不挑食,盡量避免高熱量密度食物,很少吃油炸、高脂、高糖的食物,甜食、糕餅、含糖飲料更是少碰,所以能享九七高壽。
“年”的最後一天,稱為“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夜、歲除…等。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除夕也就是辭舊迎新。除夕夜既是舊年的結束,又是新年的開始。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歲、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燈籠等習俗。守歲是中國民間在除夕的習俗,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不論男女老少,都會燈火通明,聚在一起守歲。我們兒孫的「內心」守歲,就如冰心《母親》一詩所寫的
母親呵!
天上的風雨來了,
鳥兒躲到它的巢裏;
心中的風雨來了,
我只躲到你的懷裏。
「躲到您的懷裏」,我們在除夕夜都躲到了您的懷裏。
雖然曾計畫到士林官邸花園「內花園」的小橋、流水、假山和涼亭的中式庭園,以及西式庭園的「外花園」尋踏您生前走過的足跡,並至外雙溪故宮博物院右側您最喜愛的至善園追訪,因為園區的景觀採用書法家王羲之所著「天下第一行書」做為設計藍本,有蘭亭、籠鵝、流觴曲水、碧橋西水榭、洗筆池、華表招鶴、柳岸聽鶯及松風閣等八大勝景,但是今年我們因為疫情都未外出,希望明年再繼續我們的追憶之行。
年初一,一早,天放晴,陽光照進您寢居前的玻璃花房,彷彿看到您在晨起運動早餐後坐在您外孫小立為您選的坐椅上看報,手持著紅、藍筆標出我們必讀的重要國內外大事及健身養生注意事項。花房的花草,在您女婿的日日悉心照拂下,保持您在時的生氣盎然。雅潔的蘭花也思念著您爭相開放,淡淡的清香撒落在每個角落,淡雅的色彩,給人帶來一種幽靜。此時想到母親規律的生活作息,保持在固定的時間起床,在固定的時間就寢,以便讓身體養成習慣,保持固定的生理循環。不下雨的日子,一早,您在花園內晨操,下雨則在大門前的雨棚下運動,您認為身體活動與運動並不是完全相同。身體活動是經由骨骼肌肉系統消耗能量所產生的身體動作。運動則是透過有計畫性、重複性與目的性的身體活動,所以您自己創出「一套運動方法」(包括甩手、搥背、扭腰、擺頭、扣齒…,)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認為「無論選擇怎樣的運動項目和運動量,只要持之以恆的堅持,讓它如同天天吃飯一樣成為一種基本生活習慣,就能給自己帶來身心兩方面的愉悅和快樂。」您把運動健身當成一種生活享受。全套做完則坐在右側的椅子,做防止眼睛老化所謂的「眼球操」,先一閃一閃眨眼操後,閉上眼睛,兩秒後,再馬上睜開眼,看向正前遠方綠色植物,忽遠忽近地交互。透過眼球上下左右轉動,眼珠按數字8的筆劃順序環繞轉動,再反向環繞轉動,才告完成。母親離世後,我們已將原地設置記念的「先妣寶座」,今日開門見椅,依稀見母親坐其上,對著我們兒孫微笑。園子裡您手植的櫻花,已有合手粗了,每年過年一定盛開,今年我們仍聚在櫻樹下紀念您的勒石前,懷想思念。離開的愈久,對您的懷念就愈加深切,天涯何處去找回您?淚珠兒早已濕透衣襟。
今年您又添了曾孫女芝宸,曾外孫女(Sophia)李悅。大曾孫女芝宇、二曾孫女芝宸,皆遵祖譜字輩。字輩命名是我國重要的一種取名方式,也是我國姓名文化中重要的內容之一。
字輩也稱之字派、班字,是指名字中用於表示家族輩份的字(字輩一般在名字的中間,有些也放在名字末尾)。自古以來,基本上每一個家族,每一個姓氏都會有一份字輩,它是我國自古特殊的一種「禮制」,用來區別長幼尊序,方便大家只要一看字輩也就知道輩份,可避免後代取了先祖的名字,或者同輩之間有重名的尷尬。字輩既用於明確輩份,故使用相同的字輩排行,則可確認同姓分支之間的關係,也可增加異地同姓者間的親近及凝聚力。字輩都是祖輩定下來,用來規定後世子孫後代的輩分,代代傳承。如果字輩用罄,則由家族權高望重者接著重新譜寫一份,傳給後代。字輩應該說是一部完整家譜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一個家族的印記。字輩的形式很豐富,其中以類詩體和對聯最為常見。一般認為我國最正式的輩分表,應該是唐朝韓愈所寫的韓式族譜。宋太祖趙匡胤,為其後代規定了十三個字輩,同自己的匡字一共十四個字,構成一幅對聯「匡德惟從世令子,伯師希與孟由宜」這樣的字輩。千百年間字輩觀念蔚然成風,然而當今新新父母在給孩子命名時,已經不會考慮傳統的字輩排行,而是以好聽、好記、好寫為基準。傳統上,家譜一般只記載男性的名字,於是很多家族只規限男性要依字輩取名,稱為譜名,女性則沒有限制。但哥哥仍謹遵祖譜字輩,達到「辨尊卑、序長幼」的目的,符合倫常秩序的宗族組織原則。
回望過去的一年,不論好與不好,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都已經過去了,新的一年終將到來。星雲大師的〈佛光祈願文〉:
一年容易又春風,新的一年終於又降臨到人間了。
寺院的鐘聲
鄰舍的炮竹
家門的春聯
牆上的新曆
都在說明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幸福,只有不肯快樂的心。
確實,幸福就是一種感覺,只要擁有一顆感受幸福的心,不論生活給予你怎樣的際遇,都能夠感受到滿滿的幸福。走過歲月,歷經滄桑,不管黑夜多麼漫長,明天的太陽總會升起;疫情終有結束的一天,我們將回重回往日正常不封閉的生活。希望在這新的一年,用疫苗築起抗疫長城,使病毒遠去,讓笑容不再被口罩遮蔽,人與人有更親近的連結。新的一年,新的希望,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