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第七個冥誕日—記母親的飲食觀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因為戰亂母親自大陸播遷來臺,無法承歡外公外婆膝下,更沒法為外公外婆祝壽,所以也不允許我們為她過壽誕,生在幸福80年代後的我們後輩兒孫,永遠不能理解母親這種心情、這種感情的。所以在母親生日的這天,我們不能說為她祝壽,只好藉有新館子或新菜餚去「嘗鮮」,而母親也會認為花點「學費」去學一道新菜還值得。記得有次藉銀翼餐廳推出「文思豆腐」這道菜餚,「文思豆腐」是一道經典的淮揚名菜,有300多年的歷史,相傳乾隆皇微服探訪民情,來到了揚州西寧寺,聽到幾位香客吃完文思和尚做的這道文思豆腐菜餚,讚不絕口,也想嘗它一嘗。當乾隆拿起筷子品嘗時,卻不見一塊豆腐的蹤影,只見那似千萬條的白絲線在碗裏漂浮,住持趕忙解釋:「那白絲線就是豆腐切成的」乾隆品味幾口,大讚:「文思豆腐!文思豆腐!果非浪得虛名!」母親聽聞此道菜「刀工非凡,湯味鮮美,豆腐絲滑嫩爽口,入口即化」值得一嘗。加上她寵愛孫輩,也拗不過孫輩「奶奶,外婆,您不出席,我們也無法去嘗好吃的‥‥」一再撒嬌,總算說動在她生日的當天去「品嘗學習」。母親從小家境優渥,但比家境更優越的是他的聰慧及舉止,來台後他經歷了苦難與黑暗,於逆境中卻磨礪出從容自若,因時制宜。每因所遇時、地、事各種條件產生變化,就採取不同的措施來因應。雖然從小嘗遍了名饌佳餚,但他對菜餚的一個顯著特點,即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料不求高貴,文思豆腐用料符合此原則。最記得的是在大元山上,物資匱乏,她就地取材為我們最常烹煮的豆腐煨白菜以及清燉蘿蔔湯。

       蘿蔔營養價值極高,有「小人參」之稱,鄭板橋曾寫過一幅養生保健聯:「青菜蘿蔔糙米飯,瓦壺天水菊花茶。」他的養生之道是「蘿蔔就茶」。孩提時飯桌上每有蘿蔔菜餚時,母親經常掛在口頭上至今仍牢記不忘的「多吃蘿蔔多喝茶,氣的醫生滿街爬。」「上牀蘿蔔下牀薑,不勞醫生開藥方。」「冬吃蘿蔔夏吃薑,一生不用跑藥房。」「蘿蔔進城 ,醫生關門」等。與曾經聽過的「魚生火,肉生痰,蘿蔔白菜保平安。」肉食吃多了,容易導致蓄積內火,即“生火”,還會導致身體產生「生痰、痰濁」的民諺相吻合。

       母親也會舉許多古書中之例證,如唐代蘇恭《唐本草》中,記述了蘿蔔味辛、甘、溫、無毒的藥性,以及消谷、下氣、祛痰等藥用價值。明朝李時珍說的飲蘿蔔汁能治療痢疾和失音,還可以救治被煙燻得將要垂死之人。搗爛生蘿蔔塗在跌打損傷和燒傷、燙傷處,也可以恢復傷口。記得曾引鄭板橋為濰縣所賦的蘿蔔詩:「東北人參萊陽梨,不及濰縣蘿蔔皮。今日厚禮奉欽差,能驅魔怪兼順氣。」在醫家看來,蘿蔔是個全才,從內服到外用,從食療到藥用,藥用功效著實廣泛。也講到諸多文人對蘿蔔的喜愛描述,蘇東坡有詩寫道:「秋來霜露滿園東,蘆菔生兒芥生孫。我與何憎同一飽,不知何苦食雞豚。」蘆菔即蘿蔔,他認為秋天的菜園,蘿蔔芥菜長得有了兒子孫子般如此茂盛繁多,比雞肉、豬肉還好吃。在〈狄韶州煮蔓菁蘆菔羹〉中寫道:「我昔在田間,寒庖有珍烹。常支折腳鼎,自煮花蔓菁,中年失此味,想像如隔生。誰知南嶽老,解作東坡羹。中有蘆菔根,尚含曉露清。勿語貴公子,從渠醉膻腥。」描述烹煮蘆菔的喜悅。也因而發明了既好吃又能治病的食療粥「東坡羹」。〈菜羹賦〉敘文寫道:「東坡先生卜居南山之下,服食器用,稱家之有無。水陸之味,貧不能致,煮蔓菁、蘆菔、苦薺而食之。其法不用醯醬,而有自然之味,蓋易而可常享。」其實「東坡羹」乃是內含蘿蔔並加入多種蔬菜,烹調出來的菜飯。做法非常簡單:先洗盡白菜、蕪菁、野薺菜,去除蔬菜的苦味。在鍋子與瓷碗內塗滿生油,將剛剛處理過的蔬菜及少許生薑放入鍋中,加米勾芡,蓋上油碗,生火。接著在鍋上放甑做飯,如此一來,米飯里有著蔬菜的清香,蔬菜也沾上米的香氣。蘇東坡曾說如果嘗到了此羹的味道,陸海八珍都稱不上美味了。曹雪芹曾於《紅樓夢》中寫林黛玉愛吃蘿蔔炸兒(第六十回醬蘿蔔炸兒)可見中國飲食史上,蘿蔔在人們心中地位早占有 一席之地。

       中國栽培蘿蔔歷史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人們就開始培育「蘿蔔」。在《詩經》中有記載:「采葑采菲,無以下體。」葑指蔓菁(即蕪菁),菲就是蘿蔔。《爾雅.釋草》「蕪菁紫花者謂之蘆菔」。《爾雅》中記載,當時稱蘿蔔為萊菔、蘆菔。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菜部》萊菔條按語中說道:「萊菔乃根名,上古謂之蘆萉,中古轉爲萊菔,後世訛爲蘿蔔。」蘿蔔的別名還有很多,元代農學家王禎《農書》:「北人蘿蔔一種四名:春曰破地錐,夏曰夏生,秋曰蘿蔔,冬曰土酥,謂其潔白如酥也。」現在化繁爲簡,南北通稱蘿蔔。後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已有蘿蔔栽培方法的記載。宋代蘇頌著《圖經本草》稱:「萊菔南北通有,北土尤多」,可見宋代中國栽培蘿蔔已普遍。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說:「萊菔天下通有之」,說明蘿蔔在當時已成為中國的大眾化蔬菜。蘿蔔性喜冷涼氣候,耐寒性較強,所以母親在大元山時種了許多蘿蔔,主要在秋冬栽培,正適宜山上冬天的寒冷。以其須適於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當時就在校舍右側坡地所闢菜園大量種植。全校師生共同整地、做菜畦,接著播種。將種子均勻的撒入畦溝中,然後在其上略微覆土,將種子蓋住。播種歷經2週後,幼苗長到3-4片葉子時,對過密的或弱小的幼苗要進行間苗,去除比較瘦弱的幼苗,防止它們互相影響生長,保持3-4釐米遠的株距。拔除的幼苗可做湯菜吃,美味可口。對於蘿蔔的食用價值,因為李時珍認為,蘿蔔的根、葉皆「可生可熟,可菹(做醃菜)可醬,可豉可醋,可糖可臘,可飯」,所以母親就把長大的蘿蔔莖葉(又名蘿蔔纓、萊藤葉)用鹽搓揉成醃菜,鮮美勝過雪裡紅。削下蘿蔔皮用糖醋炒,或醃泡成糖醋味泡菜。蘿蔔切絲、切片、切塊狀,或炒、或清燉、或紅燒。或搓絲稍抓些鹽,做成蘿蔔絲餅餡料、蘿蔔絲蒸餃或包子,除了食用,也供學校飼養兔子。盛產時還曬成蘿蔔乾,發揮得淋漓盡致,真達李時珍所強調的蘿蔔「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

       在烹飪的過程中,母親大概受了東坡主張蔬菜的自然之味,強調水、火在烹飪中的作用。東坡在〈菜羹賦並敘〉說道:「汲幽泉以揉濯,搏露葉與瓊根……覆陶甌之穹崇,謝攪觸之煩勤。屏醯醬之厚味,卻椒桂之芳辛。」說的 就是要採摘帶有露水的蔬菜,用泉水洗濯,放在高大的瓦罐裡煮,少攪動,不用醯醬、椒桂,以求得自然之味。所以母親常是在霜後,取新出土的蘿蔔,用山澗的冷泉水烹煮,將白蘿蔔去皮切大塊與生薑一起放入鍋中,並加入幾顆海米(也稱蝦米或蝦仁,即將海產白蝦、紅蝦、青蝦經加鹽蒸煮、乾燥、晾曬、脱殼等工序製成的產品)大火燒開,轉小火慢燉燜煮半小時,去除蘿蔔之辣氣和臊氣,燉至半透明狀,生發出淡淡湯香,盛入碗中,灑點青蔥花,在寒冬天氣喝上一碗,通體舒暢,全身暖和起來。這碗清燉蘿蔔湯沒添加任何的調味料,真正是「入味」的了。母親強調所謂調味,味要「入」而不能「調」,能「入」才是真,調就是假了。至於清燉牛肉蘿蔔湯、清燉排骨蘿蔔湯,那是要母親出差下山,帶回排骨及牛腱,難得才有奢侈的打牙祭。

       母親注重食物的搭配,強調食物搭配須「同類相配」,正是袁枚《隨園食單》中曾引用《禮記》上的「相女配夫」,說明食物搭配也要「才貌」相宜,烹調須「同類相配」,「要使清者配清,濃者配濃,柔者配柔,剛者配剛,方有和合之妙」。《隨園食單》一書是清代一部有系統地論述中國烹飪技術和南北菜點的重要著作。最記得母親告訴我的做菜「有交互見功者」,即「炒葷菜,用素油,炒素菜,用葷油,涼拌菜用麻油。」更告訴我烹調及蒸煮的方法和靈魂,最關鍵的是要掌握留意食物的火候,如果能夠正確的掌握火候且小心掌控,基本上那就掌握了烹調技術。當我讀到清.袁枚《隨園食單‧火候須知》﹕「有須武火者,煎炒是也,火弱則物疲矣。有須文火者,煨煮是也,火猛則物枯矣。有先用武火而後用文火者,收湯之物是也;性急則皮焦而裡不熟矣。」這不就是母親所教我的掌握火候之要訣。尤其是「肉起遲則紅色變黑,魚起遲則活肉變死。屢開鍋蓋,則多沫而少香。火熄再燒,則走油而味失。」所以母親的紅燒肘子及炸醬,就是先用武火而後用文火,起鍋前再以武火,使收湯汁而逼出油,呈現油亮的醬色。對火候的掌控,無需屢開鍋蓋,聽聲聞味便可知。論火候,真是以心傳心的獨門工夫,要有天份纔可領悟其中意境,尤其是時間與經驗歷練而成的您的那雙無形磅秤的手,不需湯匙、茶匙的計量,鹹淡總是恰到好處,是我們兒女怎麼學都學不來的。

       母親做菜時講「同類相配、交互見功、掌握火候,聽聲聞味…」這些的原則外,在做菜中曾舉「道人以丹成九轉為仙,儒家以無過、不及為中。」比喻做菜的火候如道家煉丹,需要經過九轉提煉,方能成爲仙丹;菜的搭配以儒家無過無不及的中和之道爲標準,深深蘊藏了儒、道的哲學。我經常思索母親教我做菜的哲理,用之閱讀詩文,偶爾可以品嘗出哪些文章是經過文火熬燉,哪些的詩詞是武火快炒而成。有時我甚至從作品中讀出,猜想辛棄疾、岳飛嗜辛辣,歐陽修、晏殊喜甘冽,陶淵明定是尙無味者。母親在冬日的這碗清燉蘿蔔湯,讓我品出了厚重而沉穩,平實而且簡單。在您103歲冥誕的今日,再也無法得自母親的「永無止境的庖膳課程」。母親!您是本百科全書,足夠我們一生去品讀,足供我們一生去領悟和學習。聽到翟煜衡〈天堂一定很美〉這首歌曲﹕
我想天堂一定很美
媽媽才會一去不回
一路的風景都是否有人陪

如果天堂真的很美
我也希望媽媽不要再回
怕你看到歷經滄桑的我
會掉眼淚
媽媽是天上的星星 眨著眼睛
在我迷失的黑夜 指引我前行
彼時有你陪伴我身邊
此時你我已是天上人間

我想天堂一定很美
媽媽才會一去不回
一路的風景都是否有人陪
如果天堂真的很美
我也希望媽媽不要再回

怕你看到歷經滄桑的我
會掉眼淚
媽媽永遠是我心裡最美的花
叫我浪跡天涯也要記得回家
曾經的我只想遠走高飛
如今回家卻已物是人非

我想天堂一定很美
媽媽才會一去不回
一路的風景都是否有人陪
如果天堂真的很美
我也希望媽媽不要再回
怕你看到歷經滄桑的我
會掉眼淚

我想天堂一定很美
媽媽才會一去不回
一路的風景都是否有人陪
如果天堂真的很美
我也希望媽媽不要再回

怕你看到歷經滄桑的我
會掉眼淚
怕你看到歷經滄桑的我
會掉眼淚

       聽了內心倍感悲慼,您的一生,飽經風霜,歷經坎坷,嘗盡了人生的辛酸苦辣,您一生的劬勞,現在解脫了,我也希望如歌詞的「如果天堂真的很美,我也希望媽媽不要再回」。


Back to top

本網站專屬藝術家 陳東元 ‧ 所有網頁自行製作並架設網站

藝術家 陳東元為台灣水彩黃金時期領頭羊 ‧ 後專司雄偉遼闊油畫創作 ‧ 晚年全心重建童年經歷的林業史

藝術家 陳東元 專屬 E-mail 郵件信箱 》 taiwanland.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