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世界‧感恩的心

2012年6月30日台灣創價學會台北錦州藝文中心展覽開幕致詞

陳副理事長 各位貴賓 大家好:

今年我正好六十歲,人生一甲子,藉創價學會展覽的機會將幾十年的創作整理展出。

首先在此感謝台灣創價學會安排今年全省四地展覽,同時謝謝創價學會文教處的團隊、影片製作組、畫冊編輯組、負責導覽的志工以及佈展組的義工,辛苦大家。何其榮幸,創價學會安排展出斗六是在剛過世的恩師李焜培之後,台南是在梁秀中教授之後,台北錦州藝文中心又是在恩師李焜培之後,兩位教授均是我在師大美術系就讀時的老師。

今天更感謝師大美術系王秀雄、傅佑武、鄧國清、黃永川教授、梁丹貝師母、林柏亭學長蒞臨指導。

感謝藝術界的朋友蒞臨,其中有多人目前或曾經擔任副校長、院長、系主任或美術協會理事長,由於時間有限,無法一一介紹,敬請見諒。

感謝昔日親如家人的松山高商廣設科同仁以及從各地趕來參加的松商廣設科的校友,松商廣設科的學生一直都很乖巧聰慧,其他學校教師都為著學生的行為發飆,自己反而為學生過於乖巧而發愁,能夠在教學的天堂裡優遊自在,能夠心無旁鶩從事自己喜歡的知識追求,實在非常幸運。不過可能有許多校友還不知道平日教圖學、字學、電腦的老師竟然還會畫圖。

也感謝特地北上的宜蘭好弟兄。

還有感情深厚非比尋常的重要貴賓參加這次展出的開幕剪綵。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觀世音菩薩在世的李有權校長:人生不要迷惑金錢,它可以讓你贏得一切,也可以使你失去一切,留下的應是世人的尊敬與風範。

父親是林場低層員工,工作地點約海拔2000公尺的翠峰湖山區,到平地羅東需4-6小時。民國四十、五十年代,森林是台灣最大的天然資源,林業是國內經濟營利最多最豐厚的時期。林務局及所屬蘭陽林區管理處辦公人員與木材商人夜夜笙歌,花天酒地,往往一擲千金,但林場低層卻貧窮得苦不堪言,賣兒鬻女在週遭經常發生,況且伐木是非常危險的工作,「礦工是埋而未死;伐木工是死而未埋」林務局及所屬蘭陽林區管理處從未在工作地點提供一滴藥水、一吋紗布,萬一受傷只能自己撕下沾滿泥垢髒兮兮的褲管充當硼帶紗布止血包紥,且山區工作地點距離平地醫療處所甚遠,往往需四小時以上的時間才能獲得急救,一旦不小心受傷只有聽天由命,十之八、九會死亡。

今天出席的來賓裡有父母親在山區的至交好友從小看著我長大的嬸嬸。感謝邱媽媽、游媽媽蒞臨。

今天來賓裡有一群大元國小的同學,我們擁有共同的記憶,這些記憶是與眾不同的生活環境,也有外人無法理解的童年故事。

我們居住的家距離學校一整天的路程,百分之八、九十的學生從小學一年級就住在學校宿舍,六、七歲的娃娃,年齡那麼幼小就必須獨力照顧自己,自小就養成獨立的個性,思念父母時只能用全部力氣聲嘶力竭望著遠山,用淒厲無比的吼叫聲喊著,爸!媽!學長照顧學弟,學姐照顧學妹,朝夕相處相互照顧培養出來的濃郁感情濃密,認識的同學可達12年之久,同學師生之情都是難以割捨。

由於操場太小,從來不知何為籃球、足球,我們幾乎沒有體育課,大都用來挑大糞施肥種植蔬菜,也畜養一大群兔子及家禽,那是我們的食物。

我們沒有玩具,只能抓獨角仙、鍬形蟲、金龜子、天牛、.....,我們沒有糖果,只能吃又酸又澀的野生秋海棠、火炭母草(童年時我們稱甘蔗)、野草莓(學名懸鉤子、俗稱刺波),有時貪吃蜂蜜去摘蜂窩,被密蜂叮得滿頭疱。

我們必須天天扛著大石頭填補滑動塌陷的操場。

我們曾經因每餐無鹹味的三五片菜葉,食不下嚥,當學校從羅東買油渣拌佐著學生栽種的佛手瓜做餡包成大包子(大約是現在市面常見包子四倍大),久未聞到肉味嘗到油味的學生竟然可以吃10多個,直到肚子撐不下要吐出為止。

...................................................。

我們有太多太多讓人無法想像的共同話題。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中間是李有權校長。 照片背景可以看到教室許多玻璃已經破掉,但經費拮据 ,只能以報紙敷貼擋風禦寒 。《大元國小校友‧台北大學教授司仲敖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學校建於滑動的易碎頁岩地層上,時常搬運石塊添補塌陷的操場與大自然展開爭逐是每位大元國小學生的宿命。照片中可以看到學校操場已經傾斜,高年級學生在老師指導下,搬運石塊填補比較嚴重的坍方處。《大元國小呂富美老師提供圖片》

來此參觀畫展的大元國小同學,思念校長,得知校長會出席今天這位曾經讓他最費心傷神學生的畫展開幕剪綵,都想藉此機會向她老人家見面問候。李有權校長至今仍是大元國小同學心中彷彿是救世主或觀世音菩薩之降臨,救苦救難,普降甘霖,沒有他老人家可能很多同學無法活命,尤其是我本人。

李有權校長生於富裕的名門望族,是山東、東北、河北、大陸北部地區大貿易商,其中以綢布、汽車零件日用百貨為大宗,瀋陽豪宅與張作霖大帥毗鄰而居,自小鍾情書畫。

大學就讀北京貴族學校─輔仁大學,念的是經濟系。

就讀輔仁大學,家人不放心,派女傭多人跟隨照顧,

校長之表兄兆鵬先生為人忠厚幹練,熱心助人,在對日抗戰北京混亂時期,對她照顧得無微不至,因此於民國32年冬託付終身。

民國34年台灣光復,正式設省,百廢待興,急需大批人才,首以作育英才之教師需求孔急,臺灣省教育廳為慎重其事,乃至北平各大學院校徵聘推選優秀畢業生,於民國35年12月抵達基隆港。

民國36年,宜蘭設縣,兆鵬先生奉令調掌宜蘭縣立羅東初中校長,並兼代宜蘭縣立頭城初中校長,每日上午羅東中學,下午頭城中學,兩地辦公,時值教師人員缺乏,覓才不易,但為了提昇兩校師資素質,加強校務改進,乃四方奔走遴選,不遺餘力。民國37年又致力籌設羅東高中。李有權校長時任國語、英文課程的教師。

民國39年先生體力過度透支,遂臥病不起,非常嚴重,必須請長假療養。當時宜蘭縣長盧讚祥先生非常重視人才,關愛部屬,體恤其英年卻罹重病,妻少子幼,家庭負擔沉重,而中學校務繁重,小學較為單純,考慮再三,改派任三星國小校長,以利其安心靜養,李有權校長亦隨之轉任三星初中教師。

民國43年先生因積勞過深,多疾併發,醫藥罔效辭世。喪葬事宜甫告結束,同仁發起上書保舉接掌遺缺,李有權校長感念同仁之關愛,但為全心培育子女,又恐觸景傷情,嚴正謝絕厚愛。李有權校長毅然決然的排除都市之一切紛擾,謝絕友朋之熱心關懷,矢志奉獻山地教育及全心培育四名子女,乃請調宜蘭縣山地大同鄉寒溪村國民小學大元分校,民國43年8月1日奉令調掌該分校主任,遂於八月中旬攜子女舉家遷居必須辦理甲種入山證的大元山上。

大元山林場特地派輛運木材的大卡車至三星國小校長宿舍將所有家當物品裝載上車,從三星出發,沿途塵土飛揚,李有權校長抱著四位子女深怕不小心甩出車外,此時小的女兒只有二歲,最大的兒子10歲,從此離開傷心之地,步上遠在深山未卜的茫茫前途,顛簸加日曬,好不容易到山腳下,以為到了目的地,不料卻又得換乘兩次索道,接著改乘蹦蹦車,抵達時已是過午,氣溫驟降,忽然有「饑寒交迫」的感覺,李有權校長把子女安頓在林場的宿舍後,餓著肚子即到學校報到。

大元分校地處海拔千餘公尺的山上,校舍簡陋,只有木造教室一排,共計五間,門窗玻璃無一完整,屋頂木瓦及牆壁均已年久失修,教室內四壁精光,黑板剝落斑白,教學用具僅有風琴一臺,其餘尚稱可以者唯有課桌椅。

教室前為一長不到50公尺寬未15公尺的操場,似乎僅止鏟平,滿是砂礫的坡地,無護欄,一失足則必翻落山澗深壑。

學校的兩位老師均為代課。

巡視校區一周,更是增加了內心的惶恐,再看看學生衣服非常破舊,縫縫補補的,且衣服單薄無法禦寒,幾乎每個學生都留著鼻涕。學生都打赤腳,五根指頭都散開,可見是從未穿過球鞋,山區氣溫比平地差10度,如何協助這群學生度過這寒冷又不衛生的日子?

巡視宿舍餐廳,學生所食不過是小碟子 裡三五片青菜而已,對正在發育的孩童,這一丁點的菜葉夠營養嗎?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學校宿舍曾經有好多年沒有餐廳,只好在宿舍窗戶前搭建小木板為桌,吃飯時只能站立,在沒有任何照明設備下,只有透過窗戶微弱的陽光才能看見飯菜。窗戶上掛的是盥洗的毛巾,桌上鋁製的小碟子上只盛著幾片沒有油脂,沒有鹹味的青菜。《大元國小于家駿老師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住宿舍學生迎著寒冬的晨曦吃早餐,可以看到身體矮小的低年級學生正在從鐵桶裡打稀飯,盛好飯的學生不能先吃,必須等宿舍管理老師或值星學生喊“開動”才能吃飯,圖片中可以看到學生前面桌上放的只有一碗稀飯及小碟子一塊上含有霉味的豆腐乳,左下角有一位學生頭纏著紗布,鐵定是昨天不小心摔傷,曾經嚎啕大哭一場。 《大元國小校友陳明來提供圖片》

學生均為清寒辛勞的林工子弟,地方上之財源可想而知,在人力物力極度匱乏的情況下,如何推動工作實現理想,甚感茫然。

李有權校長獨自攜子女四人遠赴窮鄉高山,交通不便,生活艱辛,是否太過自信?是否失之深慮?能否經得起考驗能否…一大堆的?號浮現 。此時,李有權校長的淚水不禁潸潸落下。

如此簡陋的校舍,貧乏的師資,尤其短絀的經費,還得由校本部管控,眼前第一件急務是讓學校趕緊獨立,才能持續以後困難重重的校務推行工作。

不服輸的李有權校長擦乾淚水,夜間輾轉反側,不能成眠,決定動手整理出一片理想的校園,直通校園的校路,師生合力將陡直險坡改築成彎曲的緩坡,路口以兩根直徑一尺多粗的檜木原木,上橫一塊厚木板,架起大元國民學校的大門,左右側各豎了近一人高的八個大字木牌,右側寫著「高興上學」,左側寫著「快樂回家」,皆出自李有權校長的手,先寫在舊報紙,然後剪下貼在木板上,描繪後再雕刻,最後上漆才大功告成。

又取一塊高約兩尺,寬約五尺的厚木板,臨摹蔣中正總統所題「禮義廉恥」四字作為校訓,高懸辦公室的門楣。用鋸木廠鋸剩下的廢料,鋸成八個大小一尺見方,在上書寫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懸掛在校舍的正面,長廊木柱則製作標語,諸如「有恆為成功之本」,「助人為快樂之本」等青年守則。

為了讓學生了解衛生的重要,爬上三米高的梯子,在牆上以油漆書寫衛生守則。

經年餘奔走,全體師生的努力,改善環境,終於達到獨立設校標準。

民國45年7月獨立升格為宜蘭縣立大元國民學校,成為深山中的一所獨立小學,師生額手稱慶。

李有權校長是宜蘭縣第一位女校長。

畢竟教學資源及學童起碼的照顧不會從天降落,在隔絕的山區,想為學生多爭取些許福利必須四處遊說奔走,待首位正式師範生分發報到,立即委以教導主任重擔,自己時常到平地奔走,向有關政府單位及社會爭取贊助支援,四名子女的照顧則有力不從心的無奈。

山區最令人頭痛的是每年的颱風,每次颱風都比平地強2倍以上,溪流暴漲,橋樑沖毀,土石崩落塌陷,造成嚴重交通中斷。曾數次為了爭取學生福利,無法立即回到山區家裡,待隔日風過,急忙涉溪水,徒步越過山崩,手腳磨破受傷,深夜到家與四名子女抱著痛哭˙

受到驚嚇的四名子女曾有段時間無法諒解,為何母親老是把學生看得比她親生的子女重要?為何要把母愛跟其他孩子分享?

民國45年,為了減輕家長負擔,增加師生的饍食營養,增進師生的福利,校長奔走各方,爭取支援購置午餐設備而申請到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補助學生的營養午餐,麵粉、奶粉、長壽麥及食油等免費長期供應物資與自種之菜蔬相互搭配。大家親手自製包子、饅頭、麵條等,不但增進師生營養,午餐之多樣性,同時增進兒童的食慾,也增加師生互動的情感,更減輕了家長的負擔。

學生人數少,辦公經費欠缺,學生又貧寒,家長根本無法幫忙學校,萬事都得靠自己張羅奔走,只要探聽到有意願有善款協助貧寒的廠商,無不極力爭取,學校裡所有的用具,包括紙、筆,學生就不需要煩惱,美術用品也都由校長籌措。

為了改善住宿生的伙食,開墾荒地成菜圃,分組種菜比賽,也成了自然課認識青菜、美術課寫生、住校生部分蔬菜來源的多功能性菜圃,同時又養兎子、鴨子,成了住宿生的肉食來源之一。

學校最令人擔心的事,寄宿兒童人多,難免常有兒童生病,更須親情之撫慰,夜半更深,巡視宿舍遂成李有權校長每天例行的工作。手提電石燈巡視宿舍,深怕錯過生病孩子該服藥的時間。

最為棘手的是學童的夜間尿床,廁所位在寢室外20公尺的偏遠地方,路途漆黑無光,又有貓頭鷹鳴叫、野獸毒蛇出沒,上廁所就像在探險,許多學生害怕,時常尿床,李有權校長初到校時,一進門那股刺鼻的尿騷味,令人幾乎透不過氣來,繼而在如豆的電石燈下,朦朧發現幾處棉被隆起如饅頭般,翻開被來,赫然發現竟是翹臀弓身,凌尿而跪眠的模樣,令人憐惜與不忍苛責。

心疼學童小小的年紀出生在清苦的家庭,有時夜晚因害怕起身如廁而跪眠?於是向大同鄉公所爭取到棉被一百條,改善學生寒冬禦寒之需。

為解決學生禦寒衣物,李有權校長就讀北平(今稱北京)私立輔仁大學,是天主教徒,所以每出差到羅東開會,趁望彌撒之便,定從教會帶回衣服等物,但衣服得加修改,向大同鄉公所要了兩台報廢的縫紉機,從此答答的老爺縫紉機聲,常是靜謐夜空裡催眠曲。

外界都知道,大元山上有個非常美麗的翠峰湖,也都知道大元山上有個非常好客而且廚藝很好的宜蘭縣唯一女校長,因此許多來賓時常利用機會到山區遊玩,順便到校長家裡用餐,他們完全沒有考慮到校長微薄的薪俸必須供四位孩子求學所需,一餐花費可能耗掉半個月薪水,山區食物取得困難,一餐食材可能耗掉半個月所需,以後的日子又該如何去取得食物,千般萬難,只能忍。尤其縣政府或教育局更是不能得罪,即使是個工友也不能,他們回局裡隨便一句不中聽的話,可以讓學校補助經費泡湯,受害的是可憐的學生。曾有一次親眼看到校長為招待來賓,她自己親自下廚,把炸完食材的滾燙油鍋放在地上,突然間一隻雞跑進廚房,將油鍋弄翻,滾燙的油脂當場將校長的左腳燙掉一層大面積的外皮(因當時穿著木屐),當時她只有強忍疼痛,繼續做完菜後再敷藥。

有時來賓參觀學生吃營養午餐後,覺得這些食材不錯,下山時還想順便帶些麵粉、奶粉、麥角回去,完全沒有想到這些食物是給貧窮學生的,對這些惡言惡行的來賓,只有忍,眼淚往肚子裡吞。也正是如此,她實在看不慣這種場面,加上孩子已升中學,只好選擇離開她心愛的學生,自己辛苦耕耘10多年的學校。

李有權校長的恩情,點滴在心頭,每位大元國小的學生永遠感激她,永遠記得她。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多采多姿的師生活動,學生興趣盎然,老師充滿愛心,盡其所能指導學生,成果卓著。師生親如父子,視校為家,這是其他學校所見不到的溫馨。寒冬夜晚,尚未熄燈前,大家圍坐教室內熱烘烘的火爐旁,爐上烤著地瓜、花生,師生們邊吃邊說故事、講笑話、爆糗事,有時高歌、有時低吟,歡樂聲劃破了寂靜的夜空,這是平地學童所不能有的。

山區雖有一言難盡之心酸,固然有令人想像不到的困頓與辛苦,有錢無處買,有病求醫難,呼天不靈,喚地不應,如陷黑暗深淵,孤獨無援的不堪痛苦。但也有感人的欣慰,其他人得不到的溫馨與崇敬,尤其是師生胼手胝足一起渡過風雨艱險,憂戚與共的山居日子,同學們濃郁的師生之情,迄今歷久不減。

大元國小集體的學習生活及周遭的大自然環境,給了學生不少的學習機會,大家知道只有努力讀書才能離開貧窮,因此大元國小學童的學習成果並不比平地學童差,畢業的校友當中不乏政務官、局處首長、企業家、大學教授、系院長、大學副校長、民意代表、中小學教師、中小學校長、建築師、工程師、設計家、司法官、律師、藝術家、美食烹飪家、影視傳播家……若以大元國小位在如此偏遠貧窮山區,設備及資源如此缺乏,設校僅15年,畢業學生不到200名,竟然培育出這麼多社會菁英,李有權校長子女四人目前也均成就非凡,如此輝煌的成績,實在令人刮目相看,可謂是奇蹟。

心志受到李有權校長的影響甚鉅

李有權校長的為人處世態度是我此生效法學習的標竿:

※行事視野遠瞻,20年前看到許多水彩畫家出版畫冊,內容皆是用照相機拍攝再用投影機描圖然後以填色的方式呈現水彩畫的整個過程,深覺台灣水彩畫已經“速食化”,再也看不到藝術家的精闢內涵,只是看到耍技巧的膚淺畫面,於是決定淡出影響深遠的水彩藝壇,貫徹“絕不出版有關水彩技巧與畫法的圖書”,“絕不開班指導學生,不再任教繪畫課,不出現屬於自己的門派、勢力及影響力”的心意,用油畫禪靜系列作品掏空自己, 讓掌聲讚美聲遠離耳際,讓收藏家遠避。直到現在淡出水彩藝壇仍然未曾動搖,凡此長遠思考,目前已逐漸出現端倪甚至事實如此,現今臺灣繪畫藝術普遍充斥著使用單張影像照片且使用幻燈機或投影機描圖打稿的作品,寫生比賽也走火入魔演變成畫照片比賽。

※艱苦卓絕的精神,在未曾污染潔淨無比的大地,親眼目睹各種宗教神蹟及氣候的變化,體會大自然的威力與慈悲,在戈壁沙漠中,與沙暴抗衡,能夠看到一般人無法看到的奇麗美景,真是不虛此生。

※不求名位行事低調的風格。爭是不爭、不爭是爭、夫惟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或許不爭,水彩界特別感念在水彩藝術資訊2012‧7第十二期分別刊載文章於後:

萬籟俱寂後的曉月清影 訪水彩界出走的巨人─陳東元 《文章刊載於水彩藝術資訊2012‧7第十二期》

一幅作品就是一扇窗、一道門:看近年臺灣水彩發展有感《文章刊載於國立歷史博物館月刊─歷史文物2011年五月號》《文章再次刊載於水彩藝術資訊2011‧12第十一期》

再論繪畫與相片的關係 《文章刊載於水彩藝術資訊2012‧7第十二期》

※鐵石般的意志,平時是柔弱讓人覺得是好好先生,但只要下定決心,萬鈞馬力也拉不回。

※面對逆境掙脫枷鎖的勇氣。

※劍及履及,行事不拖泥帶水。

三位姐姐的恩情

這輩子最感激的是我的三位姐姐,她們秉性善良,事親至孝,更是自己的再生父母,即使是用一輩子去報答,都無法表達萬分之一的感激,如果此生有幸加諸於己身的讚美與成就,都願意與她們分享,甚至歸功予她們。

小時我的身體異常孱弱,不僅瘦小且皮膚黝黑,嚴重營養不良,活像隨時要斷命的病秧兒,林場的員工給取了個非常難聽的綽號─“黑鬼”,意思是見了這個孩子就像見到鬼似的。當時家境非常清寒,根本沒有錢去醫院檢查,不明的病因,時常不自覺地昏眩、嘔吐、發高燒。

小學入學,宿舍管理老師特別通融睡在姐姐身旁,就近照顧。

有時洗澡也跟姐姐一起。

自己是病秧兒,時常不知原因發高燒。宿舍管理老師得照顧離家的這群一百多位拉屎拉尿可憐幼童,無暇特別照顧我這位病童,於是重擔便落到姐姐身上,必須學會打針。

每餐是三位姐姐頭痛時間,伙食差,吃不下飯,必須哄我吃飯,營養不良,身體更是虛弱,10餘天偶而有豬肉、魚肉時,姐姐就把瘦肉、魚肉剔出讓我食用,只剩肥肉、魚骨頭留給自己用舌尖沾著些許肉味囫圇吞飯。

三位姐姐小學畢業之後便得在社會就業,將所得寄回家,貼補家用。

父親在高三時中風,無法繼續工作。按理身為長子必須負起家計,根本無法進大學就讀,但自己手無縛雞之力,身無半分技藝,如何撐起這片天,姐姐們毅然決定承擔所有家裡開銷以及我就讀師大的所有費用。

父親在大四未畢業前便往生,所有喪葬費用也由姐姐們分擔才得以安葬。

而由於小時住在山區,母親必須風雨無阻到山區爬陡坡峭壁砍芒草種樹苗以貼補家用,服完兵役接手侍奉母親。父母40多歲得子,此時母親已經老態龍鍾,全身病痛,臨終的幾年,因從前辛苦勞動帶來的隱痛逐一浮現,在病榻痛得無法成眠,坐也無法坐,還得面對截肢的命運,就這樣痛苦折磨了六年。微薄的薪俸無法支應龐大醫療開銷,當時只有不停地畫,不斷地開畫展,賣畫成績雖然都很亮眼,但依舊無法支付所有費用。不明究裡的藝壇上有些人士,可能心生嫉妒,不斷惡言詆毀攻擊,自己只能忍氣吞聲,那是我不為人知的痛。

母親過世時,醫院結帳,回家翻遍所有積蓄,身邊所餘根本無法為幼子購買奶粉充飢,只得又跟姐姐們周轉方能將母親安葬,這是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借錢的經驗。所以“這輩子不會跟人借錢,也不會借錢給人”的堅持,至今仍未改變。

母親過世後作畫態度也隨之轉變為“為自己而畫”,始終沒有展覽的計畫,更沒有賣畫的念頭,如此沉潛超過15年。

2003年7月18日,由於遺傳遺傳性心臟二尖瓣嚴重閉鎖不全,已經造成心臟擴大必須馬上進行外科手術治療,在時任台大醫院院長林芳郁主刀下,順利完成開心二尖瓣膜修補手術,經八小時漫長手術,在加護病房麻藥退去清醒第一眼看到的是姐姐們極度疼惜關心的眼神。手術後拔除口、鼻、頸動脈等插管,第一次進食,亦由姐姐們餵食。

直至現在,逢年過節,姐姐們總會準備應景的年糕、蘿蔔糕、發糕、素果以及豬、雞、鴨、魚肉等食品,這位姐姐們照顧長大的我,這輩子永遠是三位姐姐眼中永遠長不大永遠讓她們放心不下的弟弟。

真、善、美是繪畫致力的理念

我生長在宜蘭縣翠峰湖山區,那裡是台灣風景最美麗的地方,自小就想畫盡自己親身體驗親眼所見最美麗的風景;大元山區住著喜愛助人的最善良人群,在充滿愛的家庭裡長大,學校裡(不論小學校長的照顧或大學教授的鼓勵)充滿無私的愛,始終鍾情描繪最善良的人性面;小時在山區長大,想找另一玩伴往往在10餘公里外的另一山頭,時常一人獨處,獨自找甲蟲玩,零嘴就地找野草 或野草苺,看著雲起雲落,晨曦日落的色彩變化,因此畫面總是寧靜得聞不到任何喧囂。

往昔生長環境深深體會潔淨的自然生態環境與人性的善良緊密結合,目前正是我努力闡述的題材內容。

在取材農村題材時,炎炎烈日,時常有農家奉上茶水,中午時分飢腸轆轆,總有盛情農婦熱情邀餐,此種踏入農家便有親切的問候寒喧“喝杯水”“吃飽沒?一起吃!”的美好記憶,讓我有很長時間去描繪。

新疆的遊牧民族亦是如此,毫無修飾的豪情,只要露出微笑、伸出雙手,不需介紹便能成為朋友,人與人之間根本沒有距離,內心的良善是不需要教育、宗教感化,純由天成。

豪邁熱情的新疆遊牧民族,他們重視的是友誼而非金錢,絕不會收受任何饋贈,若接受熱情款待後想回報以金錢,則會被認為是對主人的污辱。

哈薩克有句俗諺「祖先的遺產中一部分是留給客人的」,塔吉克人更有一特殊風俗,在路上發現遺物,會將遺物放在路旁,並用小石子圍上一圈,表示「物歸原主,讓主人來取」。若是路旁有任何物件,上面壓著一塊石頭,則是塔吉克人的「物品臨時寄存處」,若好奇翻看,定被視為不規矩而遭受譴責,真可謂「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這都是人性極致善良純潔的最好寫照。

生長在貧苦艱困的環境,特別能夠感受“愛”的蘊涵,有“愛”的滋潤方得以茁壯長大,因此作品中更處處可以看到對大地以及人與人、人與家庭、甚至與週遭之間的“愛”,田裡哺乳的農婦以及遊牧民族婦女襁褓中幼嬰的人性流露最為明顯可見。

生長在山區,小時體驗“山”,認識“山”,對“山”的瞭解比常人更能入木三分,現今繪製“山”,試圖呈現“山”的“靜”“山”的“不動沉穩”那是我內心深處真正的感受。

至今仍然無法適應都市生活,自覺似乎就是深山幽林裡的鄉野村夫,生活戒律嚴謹有過於僧眾、修道士。每日晚間很早就寢,清晨很早起床爬山運動,黎明未現已回到家,洗澡早餐,聆聽宗教音樂,進入作畫情境就開始動筆。

每日爬山看到的是台北盆地的汙濁空氣,搭捷運時看到的都是穿着光鮮亮麗的名牌服飾,臉上戴著“名”與“利”的面具,人與人之間相互猜忌,距離是那麼的遙遠,。

“長空不礙白雲飛”是此生最大的志趣,將名與利視為雲淡風輕時,感覺身邊週遭似乎什麼也不缺,心志不再被羈絆,所有創作都是為自己而畫,所有想做的事皆是自己認為值得做的事。

大地茫茫,載物載德。大地以博愛慈悲的心胸疼惜眾生,以寬宏氣度讓萬物繁衍生息,以謙卑無聲的態度處在生靈足下,與大地和諧共處是人類最高智慧,會得到最好眷顧,處處有善良見底的人性,時時是潔淨無比的水土空氣。大地已經被蹂躪得體無完膚,潔淨的地域只剩寥寥無幾,若不好好珍惜,人類可能自我毀滅。

展覽動機與創價學會理念一致

蘇東坡有一首「琴詩」:「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琴聲究竟從那裡來?是在手指和琴弦的碰觸。

藝術作品就像是「琴」,我的作品雖不是「名琴」,畫完之後,只放在自己家裡,只有少數友人得以欣賞,台灣創價學會就像是「手指」,才得以將作品展出,在中 、南部引起熱烈迴響,有了手指和琴弦的配合才可以讓展覽順利猶如彈奏樂耳的樂音。

台灣創價學會的宗旨是啟發人的善心,不需剃度出家,善念畢現,人人可以成佛。

藝術必須廣傳才有意義,台灣創價學會將美的訊息散播給社區,倡導人性的尊嚴與平等,積極致力於文化、教育及和平的活動,以創造生命最高價值,促進人類的友好與和平。

欣賞油畫作品初看:顏色鮮豔,視野雄偉遼闊,充滿撼動人心的霸氣。隔段時日再看油畫作品:充滿自然祥和的寧靜世界。再隔段時日三看油畫作品:圖中似乎隱涵宗教氛圍及心靈啟發。很多藝術家都感受彷彿聽到“哈利路亞”的頌讚聲;彷彿聽到佛音的縈迴,是用畫筆敲擊著木魚。藝術家們咸認以“畫”淨化人心,以“圖”感動眾生。

喜歡描繪過往事物但觀念並不陳舊

一向喜歡描繪過往日常生活非常熟悉卻容易被忽視的畫面,早期繪製的昔日台灣農村便是如此,現在台灣想找一部牛車(除彰化芳苑養蚵人家),可能比找法拉利、勞斯萊斯還困難,想找一頭有耕作能力能聽使喚的耕牛,可能比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櫻花鈎吻鮭、黑面琵鷺更不容易尋覓,這就是目前傳統農村景致讓人懷思感念的幽情,也是稀奇珍貴之處。

無塵的潔淨大地無垢的善良人性更是脆弱,只要充滿名利齷齪的現代文明入侵便蕩然無存,但我卻喜歡悠遊在這無私無我的自在世界。

雖然心靈仿如「不食人間煙火」的桃花源世界,在現實環境裡卻喜歡接觸現代科技知識及技能。

自己製作網頁,台灣藝術家都很忌諱將作品大圖檔po在網站上,自己想法做法卻與常人迥異,將自己所知的以及重要畫作繪製過程全部公開在網上,且在網上呈現大的圖檔,只要不拿去販售而侵犯智慧財產權,任憑喜歡者可以自由下載或列印 。

藝術界大多對雲端科技懵懂,不管教授或藝術家大多都如此,在社會接觸的各個層面,發現當今各領域都已將電腦運用發揮極致,只有繪畫藝術仍停滯不前。

現在是雲端科技時代,面對新局勢的需求,應培育有競爭力的學子,不要淪落為徒然只具“何不食肉糜”的空茫離世觀念,造成將來家庭與社會的負擔。

沒有名片,請多利用網路聯繫。

http://www.taiwanland.tw/

http://www.taiwanartist.tw/

今年在創價學會展覽很可能是此生最後一次的個展

因為再也無法找到創價學會如此用心的單位,整個鑑定、佈展、運送、包裝過程是國家層級的作業態度。如果創價學會有意在花東地區推展美術藝文,絕對義不容辭提供作品參與。

另外,是自己對這些作品的態度,每件作品均是用生命嘔心瀝血得來的創作靈感,耗費時日辛苦繪製,希望可以隨時觀賞回味。這些作品打算遺留給子孫,有時感慨人一輩子汲汲營營,九成以上最後只能在“神主牌”上留下短短幾個字的名字,時間一長,搞不好子孫還不知道曾經有個人是什麼模樣?怎麼活在世上呢?人生在世只是臭皮囊,辛苦一世究竟所為何事?身為藝術家應該畢其一生繪製幾幅作品供後世深思。“凡走過的必留下足跡”,如果作品能夠受到肯定,能夠流芳百世,所留下的不是家產與金錢數字,而是可以看得到、摸得到的心血。

此次展出作品多數是沉潛十五年來的作品,所繪都是往日以生命、血汗換來的創作靈感,絕不是為了想出頭而浪得虛名或賺得掌聲及讚譽,更不為賣好價錢而作畫,因此始終沒有展覽的計畫,也絕沒賣畫的念頭。然而,十五年來關心的教授不斷苛責,觀賞過作品的藝術家聲聲催促鼓勵,加以台灣國際創價學會熱情相邀,始得有今年全省四地的展出,敬請各位藝術界朋友先進批評指教。

今天前來參加開幕剪綵的嘉賓眾多,特別邀請陳品華、林毓修、許德麗協助導覽。

今天必須周旋眾多貴賓並親自導覽,無法事事兼顧微小細節,如果有欠妥失禮之處請諒解。

謝謝大家!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2012年6月30日上午在創價學會台北錦州藝文中心剪綵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藝術感言:

臺灣是藝術家的墳場,從事藝術創作是條不歸路,要有守貧的準備。臺灣沒有讓藝術家生存的環境,藝術創作只能當興趣,不能當職業。

藝術的真諦在色彩中求生命的深度與厚度,藝術的過程在技法中求藏巧守拙鋒芒不露,藝術的生命在創作中求真善美與返璞歸真。

每個人頭上各有一片天,各有自己的世界;每個人各有不同的人生,各有自己的道路;每個人經歷不同,各有許多說不完的故事。從自己累積的生活經驗中去尋找靈感,這便是創作之源。

生命在決心死去的一刻點燃,藝術家的事業,是在閉上眼睛之後才開始的,走入歷史後得到的聲名,才是真正的榮耀。


Back to top

本網站專屬藝術家 陳東元 ‧ 所有網頁自行製作並架設網站

藝術家 陳東元為台灣水彩黃金時期領頭羊 ‧ 後專司雄偉遼闊油畫創作 ‧ 晚年全心重建童年經歷的林業史

藝術家 陳東元 專屬 E-mail 郵件信箱 》 taiwanland.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