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苦悽慘的勞工莽漢藉酒的麻痺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七號坑(翠峰)索道著點。《圖片來源:大元國小校友 陳東元後製圖片》

       七號坑索道(翠峰索道)附近山區美麗極了,當年不曾破壞,是整個蘭陽地區景色僅次於翠峰湖的景觀,這裡有數丈高的懸崖峭壁,瀑布垂掛,平日水聲低鳴,涓絲柔美,颱風豪雨則聲如雷劈,萬馬奔騰,溪水傾盆狂瀉,氣勢磅礡,另一處瀑布在山澗裡,終年水流潺潺,太平山的三疊瀑布與這兩處瀑布相較,實在遜色許多。生長在高崖的原始森林樹齡雖達千年以上,但受強風吹襲及養分欠佳關係,樹形瘦小低矮且歪七扭八,沒有經濟價值,不值得砍伐,因此沒有破壞,林相完整。七號坑索道有客車搭乘,甚少爬山路,此段山路在溪澗裡,陰濕涼爽,溪水相伴,陰離子灑在身上,非常舒爽,但潮濕關係,吸血蛭很多,常有蛇類出現。此地土壤肥沃,種出來的番薯可以像大南瓜般。

       七號坑索道機械考據是舊太平山林場遷移過來最早期的堀田氏索道原型機構。

       七號坑索道山路經過的溪谷曾經發生駭人聽聞的血腥自殺事件,採取的是激烈的「切腹」方式。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七號坑(翠峰)索道山路位置圖。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日本最有名的「切腹」是三島由紀夫,日本小說家、劇作家、記者、電影製作人、電影演員與日本民族主義者。

       三島對日本傳統的武士道精神和嚴厲的愛國主義深為讚賞,對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社會的西化和日本主權受制於美國非常不滿。三島1965年以自己的小說《憂國》為藍本自編自演的同名電影預示了他的結局。影片中一位忠於天皇的日軍大尉在1936年的政變失敗後切腹自殺。1968年,三島組織了自己的私人武裝組織——「盾會」,聲稱要儲存日本傳統的武士道精神並且保衛天皇。

       1970年(昭和45年)11月25日,三島帶領4名盾會成員到東京市谷駐屯地的日本陸上自衛隊東部總監部(今東部方面隊),以「獻寶刀給司令鑑賞」為藉口進入總監益田兼利陸將(中將)的辦公室,將其綁架為人質。

       三島隨後從陽台退入室內,按照日本傳統儀式切腹自殺。三島由紀夫在額際繫上了寫著「七生報國」字樣的頭巾,用白色的布將預備切腹的部位一圈圈緊緊地裹住,拿起短刀往自己的腹部刺下,割出了一個很大的傷口,腸子從傷口流出來。隨他同來的兩位盾會成員之一的森田必勝用名刀「關孫六」為三島進行介錯,但因害怕手軟連砍三次都未能斬下他的頭顱,三島由紀夫忍著痛楚,沉吼低呼著:「再砍!再砍!使力!」,第四次介錯改由學習過居合道的盾會成員古賀浩靖執行,終於成功。之後森田必勝也切腹自殺(亦是由古賀浩靖進行介錯)。其它三名成員依「委託殺人罪」各判處四年的有期徒刑。

日本武士切腹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日本切腹。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日本武士中的「切腹」,可說是日本古代最殘酷的刑罰方式,但刑罰的日本人卻認為是武士精神的表現,視為有尊嚴的死法,有的會追隨君主而自殺陪葬,稱為「追腹」,通常切腹後不會馬上死亡,需要「介錯人」在最後一刻斬首,過程相當殘忍。

       切腹是切開自己的腹部,必須要有強大的心理準備和忍耐劇痛的意志力。藉由完成這個行為才能夠贖罪、證明清白,或是強調自己意志的堅定。藉由切腹來表達自己的主張,古往今來,放眼東西,也只有日本才有這樣的行為。

       有一莽漢從收音機聽到上述報導,獲知此事造成世界轟動,連僻遠山區都人人知曉,突然興起仿效,深覺受到壓榨剝削,老天不公始終沒有受到眷顧,辛苦勞動如今依然一貧如洗,無言吶喊無法得到回應,決定用悲壯的「切腹」方式向神靈和林場高階主管表達抗議,讓社會獲得重視。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台灣早期 National 收音機 《圖片來源:台灣工業文化資產網

       大元山區海拔高且宜蘭封閉的地形,除東北方向開展外,其餘各方皆被高山阻隔,收音機能清楚收聽日本的廣播,有些地域比台灣平地發射的訊息還強甚至可以全部遮蓋,莽漢及不識字的林工雖然無法說甚至聽不懂國語卻能夠聽懂日語。

       但他不知道,武士有堅定的意志有遵循的正道才會以「切腹」方式行之,因此是清醒的,充滿正義氣勢。即使修練武士道也多數無法獨自全程完成,必須依靠「介錯人」揮刀砍下頭顱才能達成。

       喝得醉醺醺的,一路搖搖晃晃走到七號坑(溪)山路的小溪,找到一塊平坦石塊,喝完最後一口米酒,醉茫茫用「尖尾開山刀」往肚子插下去。

       情況不對,刀子竟然劃不動,原來「尖尾開山刀」又厚又鈍,沒有武士刀薄刃鋒利,頓時劇痛難忍,雙手不停發抖,冷汗直冒,不斷呻吟,不斷慘叫。

       腹部又是腹腔神經叢、腸神經叢、黏膜下神經叢匯聚的地方,疼痛情況不難想像。

       淒厲恐怖的呼叫聲響撤整個溪谷,索道流籠頭(發送點)和著點的索道工都聽到不尋常的叫聲,以為登山走山路的員工遭到猛獸襲擊,紛紛拿起鋤頭和鶴嘴(山上稱為拄櫓)趕去,到達時,莽漢已經力竭聲嘶,身體顫抖,鮮血流滿溪水,現場悽慘。

       大家不敢搬動也無法急救,找了一塊門板輕輕扶上,送到工作站醫護室,沒人敢拔刀子,只能趕快送羅東治療。

       疼痛呻吟三小時,刀插在肚子上,生不如死,痛不欲生,終於得到急救,撿回一條命。

       莽漢至此癈了一生,之後再也離不開「甩頭仔」(米酒的俗稱,當時此酒最便宜,酗酒的貧窮酒鬼經濟能力只能喝此酒,導致酒精中毒,故有此稱。),藉酒消愁,麻痺人生,時常有人在羅東北成「水堰場(現羅東文化工場附近)」看到醉倒稻田田埂,昏迷失去知覺,不省人事。


Back to top

本網站專屬藝術家 陳東元 ‧ 所有網頁自行製作並架設網站

藝術家 陳東元為台灣水彩黃金時期領頭羊 ‧ 後專司雄偉遼闊油畫創作 ‧ 晚年全心重建童年經歷的林業史

藝術家 陳東元 專屬 E-mail 郵件信箱 》 taiwanland.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