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大元山區翠峰湖是我生長的故鄉, 童年山區的生活,是那般貧困艱辛,是那般無助無奈,這種深埋的苦楚,不是一般人所能體會,過去種種是刻骨銘心,但翠峰湖及大元國小的影像卻鐫刻在無法忘懷的記憶深處,知道這近40年情感的臍帶根本沒有辦法割斷,是愛?是恨? “長空不礙白雲飛” 心底早與蟬鳴、鳥叫、花蹤、蝶影、湖光、碧水.....為伴,早已消失在無盡的穹蒼裡,聽那熟悉的聲音,乘著飄逸白雲,無拘無束地翱翔。
是山區與翠峰湖給予的感受啟示,讓作品有吸引人的靈性,一路走來得到不少的認同讚譽。大元山的童年及年少生活,雖然過得窮苦,還是深慶自己有不少遺傳因子得自山林的眷顧。
往昔蘭陽林區管理處,支撐台灣經濟的局面是大元山林場和太平山林場共同努力的榮景。1960年,羅東山林管理所與太平山林場合併成立的蘭陽林區管理處,是台灣林業最輝煌時期,支撐台灣經濟命脈,而以大元山林場和新太平山林場貢獻最大。但大元山林場卻命運多舛,無端地被消失40餘年,可悲可嘆之餘,而有捨我其誰,不得不挺身發聲,訴說當年心酸的種種,希望能留下雪泥鴻爪,不使大元山林場與翠峰湖的人文史蹟灰飛煙滅,不讓曾經拼搏死傷,那麼多前人所失去的一切,都變得毫無意義的犧牲。
一、宜蘭知名作家吳敏顯邀約訪談後撰「在翠峰湖捉青蛙」一文
縈繞在心底的童年往事,封鎖四、五十年的熾熱情感,一旦遇到有人以星星小火引燃,整個情緒就會洶湧澎湃,迸出燎原之火,潰堤淚水奔流雨下。2006年農曆大年初二,邀請高中美術課魏得璇老師到羅東寒舍觀賞近作,夫婿吳敏顯是宜蘭知名作家,言談中得知我曾經在翠峰湖生長,在大元國小就讀畢業,他馬上興起要寫一篇報導,要求第二天早上攜帶錄音機,由我口述,他負責整理撰文,發表在「太平山的故事」一書裡。 文章完成後,筆者有幸先獲過目,深覺宜蘭知名作家吳敏顯的作品,打動我深埋數10年的思鄉情感,於是希望徵得羅東林區管理處的同意,將該文刊登在該網站上。 然而未獲林鴻忠處長同意。 於是筆者重新整理刊於「太平山的故事」第55頁至62頁的「在翠峰湖捉青蛙」該文,並加上圖片佐證說明,以「小時候在翠峰湖生活及就讀大元國小的記憶隨想」呈現。 2007年7月5日在翠峰湖現場接受專訪,介紹翠峰湖往昔的故事,
內容2007年8月12日星期日在中視午間12:30至13:30首次播出 。 專訪內容請觀賞【MIT台灣誌 #279】 重返 太平山的記憶(四) 二、「雲的故鄉─宜蘭縣大同鄉大元國小遲延50年的畢業專刊」的編輯出版
2007年動念想編輯一本紀念大元國小的書籍,但在廢校30多年之後才要去整理出書,真的是非常困難的事,要達成這幾乎不可能的任務,非有相當的毅力去努力不可,到底值不值得做,怎麼去做,始終無法突破,經過月餘的冷靜思慮,靈機一動,突然覺得不妨架設Blog部落格,一方面可以傳播訊息的效果,一方面可以破除校友的疑慮,想不到校友熱烈響應,圖片源源不絕湧現。由此可見與我同樣熱愛母校的校友實在很多,感情未曾隨著歲月減滅,大家都想玉成此事,感動之餘,工作的熱忱絲毫不敢稍怠。 專刊編輯和老舊照片修復,都是靠著毅力及執著的信念獨力完成,當然尤其最為感謝游愛珠同學全部出資印刷,才得以使「雲的故鄉─宜蘭縣大同鄉大元國小遲延50年的畢業專刊」於2008年八月三日,大元國小廢校後首次校友會並為李有權校長88歲慶生時出刊。 「雲的故鄉─宜蘭縣大同鄉大元國小遲延50年的畢業專刊」刊載文章 進一步為讓大元國小的傳奇事蹟廣為社會人士知曉,2008年5月17日至5月19日與MIT台灣誌合作拍攝重返大元國小尋根《深山裡的同學會》。 請觀賞【MIT台灣誌 #328】深山裡的同學會-重返大元山的回憶(二) 請觀賞【MIT台灣誌 #330】深山裡的同學會 久違了,返校日! 《深山裡的同學會》刊載文章
三、YAHOO!奇摩部落格停止服務將所有內容移至個人專屬網站
台灣Yahoo!奇摩在2013年12月26日終止部落格服務。 Yahoo!奇摩表示,該公司「為了重新聚焦在優化核心產品和加速開發創新服務,有時我們必須做出困難的決定;經過審慎評估,我們將在2013年12月26日終止Yahoo!奇摩部落格服務。」考慮後,只能將所有內容移往自己的專屬網站。 按此「被遺忘的臺灣森林開發史──大元山 ‧ 翠峰湖」瀏覽內容。
四、大元國小校長李有權逝世
2016年3月10日接到司仲敖學姐電話稱李有權校長已經過世,當下非常難過哀慟,傷心欲絕。 情緒穩定後,除安慰司仲敖學姐不要過於傷心沉痛免得傷及身體,並立即攬下聯絡校友,成立專屬網站徵集感恩文集,編輯出版「雲煙往事話心頭 」的李校長回憶錄及「懷念與感恩」兩本紀念專輯。 特別感謝同學游愛珠免費印刷。 按此瀏覽「雲煙往事話心頭 」 按此瀏覽「懷念與感恩」 2016年4月2日告別彌撒時負責現場講說 按此瀏覽「告別彌撒現場講說全文 」
五、大元山林場退休監工游杉期的訪談內容
大元山林場退休監工游杉期民國40年進入山區工作,時值大元山林場剛開始以蒸汽集材機作業,逐步展開以機械取代人力為集材、運材工具的時期,更是民國62年大元山晴峰線與太平山三星線接軌的現場監工指揮,素有「大元山晴峰線路尾王」的稱號,見證了大元山林場輝煌與沒落,其口述極具價值與準確。尤其是目前台灣林業碩果僅存熟捻蒸汽集材機操作和集材纜線架設的唯一國寶級耆老。 經過數次深度訪談完成了數篇網誌文章。 大元山林場退休監工游杉期提供許多寶貴經驗、圖片與資料,因此得以完成: 還有述說動人的故事
六、中研院與工研院提供航照圖 (2018年二月08日增)
2017年,與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李逸涵在網路上邂逅,結為忘年,從他那裡學了不少新的科技知識,讓網站內容增添不少內容。 尤其知曉從「經濟部-自然環境資料整合供應倉儲系統」與「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國土測繪圖資服務雲」可以查詢航照圖販售的服務,更陪同前往林務局農航所委外經營的窗口購置民國69年之後的航照圖。 數次前往林務局農航所洽購,服務人員察覺我需要民國65年之前的航照圖,於是給我工研院歷史航照影像加值實驗室的名片。 但該實驗室只做電話服務,沒有設立面洽的服務窗口,電話洽詢只能報戶籍住址,當年大元山林場翠峰以上都隨時搬遷,沒有固定住址,此項要求造成非常困擾沒有辦法做到,加以該實驗室不肯給E-mail,無法傳給需要的山區範圍,因此無法找到適當的航照圖資料。 早就想透過同樣是山區生長的國立中央大學周景揚校長向工研院反映給予面洽機會,但領導者非常繁忙,任勞任怨,每日工作都需12小時以上,因此不敢打擾。2018年寒假時,深知航照圖對歷史重建的重要性,下定決心提出協助的需求,同樣對故鄉懷著深情,周校長馬上聯繫工研院。 工研院又介紹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有更多資料可以查詢。 或許中研院和工研院覺得竟然有人如此費心重建歷史,深受感動後提供許多圖檔資料。 研讀航照圖後,網站馬上增加兩項內容。
七、章樂民撰述《大元山植物生態之研究》的整理上網 (2018年七月01日增)
章樂民於民國47年10月及民國48年11月兩次進入大元山進行森林資源調查,民國50年10月於臺灣省林業試驗所報告第七十號發表《大元山植物生態之研究》論文報告。 大元山林場的檔案文件被有計畫的銷燬,此篇論文報告實屬珍貴。 《大元山植物生態之研究》對大元山的植物做相當深入的描述,對研究大元山林業文史具莫大意義。 這是首次發現有關大元山林場的唯一完整報告。 章樂民於臺灣省林業試驗所報告第七十號發表《大元山植物生態之研究》論文報告之後,爰於民國52年10月再度在臺灣省林業試驗所報告第九十一號發表《紅檜‧臺灣扁柏混交林生態之研究》。 野外調查及資料採集,於民國51年10月完成,資料採自本省北部大元山及太平山兩工作站,所屬第一施業區內,海拔高1,800~2,600m,全部面積約計4,154.5公頃。 設置樣區計大元山九區,太平山九區,合計十八區,面積為10×10m每一樣區記載海拔高,方向,坡度,植物社會結構及組成,高度,胸徑,株數,被覆度,生活形等。 非常感謝林業試驗所提供文獻索引。
八、國立台灣圖書館林業資料 (2019年三月15日增)
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的文獻資料全部交予國立台灣圖書館典藏,想研究當年的台灣,該館是最佳機構。 曰籍技師崛田蘇邇太是當時台灣林業的指標人物,可與水利的八田與一齊名,最大的貢獻是設計崛田式索道。 崛田式索道在台灣林業開發佔著非常重要的歷史位置,普遍使用於台灣各林場,幾乎全境的林場都仰賴此機構翻山嶺跨溪谷運送超過5公噸的原木卻不需耗費任何燃料或電力的設施,以現代節約能源的角度,不啻是偉大的發明。該設施由曰籍技師崛田蘇邇太氏精心設計改良,故以其名稱之為「崛田式」索道。崛田式索道於1930年開始使用,後又推廣達至全島各林場。因反應良好,崛田名聲大噪,曰政府為表場其對林業的貢獻,曾於1933年10月,曰本帝國發明協會第三屆帝國表彰會,特頒予發明有功獎,復於1939年5月,第八屆林業試驗協會大會時,再度頒發發明有功獎。 於國立台灣圖書館蒐集《崛田式索道》資料時,也網羅數篇攸關大元山林場林業開發的文獻。非常感謝國立台灣圖書館協助。
九、再度大元尋根-潔淨水源尋覓
時隔14年,陳明來、陳明、陳東元、朱文章、邱文智 (依年齡序)相約於2022年6月26-27日(星期日至星期一)再度攜手踏上大元尋根之旅。 同行夥伴父輩都是翠峰山地鐵路以上集材作業故舊,可謂《二代感情的校友》。 此次,夥伴對啟蒙知識故鄉的相同念想,童年山區生活的相同體認,無論心靈、理念都抱持共同目標,默契溝通順暢,尋根路途相互體諒關懷,懷著對故土的思念,雖然年歲老邁,平均超過70多歲,體能精疲力盡,身體狀況欠佳,終能嘗盡艱難,拖著蹣跚步伐,完成可能人生最後尋根旅程。 尤其,流動的活水是身體甘泉,是登山隊最重要的體能補充泉源。登臨大元山區的登山隊頻繁,缺乏乾淨水源是嚴重遺憾,必須設法克服。 唯有生長此地的「大元人」能夠做此服務,應該責無旁貸提供相關資訊,尋覓水源更是此次行程重要的任務。 尋覓無比潔淨的活水,刻不容緩,留下登山布條明顯註記,或透過網際網路管道,讓對大元山區人文遺跡多所認識的登山團隊知曉,期使活動疲憊之餘能即時補充能量,不受不潔不淨飲水侵擾,保持身心健康。 拖著疲累身軀立即前往只有「大元人」知道的二號坑(溪)取水,尋覓水源。前往路途的道路、橋梁已毀,山壁已坍方成碎石坡形成的大崩壁,取水異常困難,必須抓樹根下陡坡,抓芒草過碎石坡,握樹藤攀岩壁,艱困程度更勝登山路程,耗時超過三小時才取得珍貴活水,讓此次行程臻於完美。 登山團隊備有攀岩繩索,取水輕易。
十、秉持那份「初心」,對大元山只求盡心盡力,能做多少算多少。
聖經上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該跑的路程,我已經跑盡了;當守的道我已經守住了。」 天道酬勤,我不是神,更不是上帝,能力有限,對大元山只求盡心盡力,能做多少算多少。 愛是偉大的,若不是經過歲月的考驗,若沒有經過日積月累的千錘百鍊,大元國小和大元山林場在荒山沉寂消失數10年後,除了本人誰會動念為往昔飄渺的山中傳奇具體呈現在世人眼前,秉持那份「初心」,繼續向前邁步! 希望適宜時機與林務主管溝通,極力爭取「恢復往昔大元山林場的名分」、「將翠峰湖和山毛櫸步道回歸大元山林場」、「在翠峰湖畔設立永久性的文史館,展示大元山林場暨大元國小的歷史資料」、「每年擇時祭祀曾經蒙受恩澤的山神、湖神以及往昔獻身林業造成傷亡的英靈」。 編輯專刊時校友提供經修護的照片,仍會本著保護智慧財產權的精神不會輕易外流。 常期許在有生之年,盡心盡力為大元國小和大元山林場做些事,若能力有限無法達成,也心安無愧此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