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航照圖印證大元山林場的林業發展史

── 感謝童年生長在大元山區的國立中央大學 周景揚校長協助 ,能夠順利獲得中研院和工研院提供航照圖──

※ 航照圖提供單位: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工研院歷史航照影像加值實驗室‧林務局農航所

 

珍貴的航空照片記載著一個時期自然的(如地形、山川、河流等)及人為的(土地利用、聚落分佈、行政疆域等)景觀狀況,提供了最直接、真實、豐富的地表概況。宏觀的俯視地表不僅提供特定目標的全貌概況,也顯示出目標與其他特定地形地物之間的相對關係。

不同時代的航空照片忠實記載著當時的地面情形,反映出其時其地的文化記錄,對於探究過去的舊貌與社會文化的變遷等,提供了最真實的證據。

大元山林場現存檔案資料無法串連成歷史,只有透過耆老口述,再配合老舊照片印證,航照圖更是提供最有力的佐證。

航照圖更是無法辯駁的鐵證,每張都有拍攝的年份、月、日、時間,以及座標位置,是不容置疑的科學數據。

大元山林場的航照圖大致以民國65年為界,之前運材鐵道、索道以及工寮屋舍尚未拆除,可以印證整個林業開發的歷史。民國65年之後,大元山林場的地貌完全改觀,足以見證被摧殘的瘡痍痕跡。

台灣航空照片典藏,依拍攝單位及任務大致上分為五個時期:

拍攝年代 拍攝單位 典藏單位
1943~1945年 美國陸軍航空隊及美國海軍所拍攝,主要為偵察及轟炸台灣之用 中研院典藏
1947~1952年 美國空軍所拍攝,主要作為森林資源調查及地圖繪製 中研院典藏
1953~1972年 中華民國空軍所拍攝,主要作為森林資源調查及地圖繪製 中研院典藏
1973~1976年 農航所租用民間飛機拍攝,用於林區圖繪製 中研院典藏
1976年之後 農航所自行拍攝,用於森林資源調查及地圖繪製 農航所典藏

 

典藏單位:

典藏單位 拍攝單位 說明
拍攝年代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 美國空軍,中華民國空軍,農航所 主要用於地圖測繪、森林資源調查、災害勘查,該批資料可以完整涵蓋全島。
1947~1976年
工業技術研究院能環所 美國空軍,中華民國空軍 其中有77個任務是1947~1952年間美國空軍所拍攝的,該批資料大致可以涵蓋全島。
1947~1970年
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農林航空測量所 農航所 已經全數完成數位化。
1977年~迄今

 

由於天候關係,早期無法每年航拍無法獲取完整臺灣全區航照資料,每個地區可能數年才會航拍,因此航照影像並非年年都有。

大元山林場由上述單位提供的航照影像共有13次拍攝時間:

拍攝年代 拍攝時間 提供單位
民國38年 1月18日 中研院人社中心‧工研院能環所
民國46年 4月6日 工研院能環所
民國53年 9月4日 中研院人社中心
民國54年 9月22日 中研院人社中心
民國54年 11月19日 中研院人社中心
民國62年 12月23日 中研院人社中心
民國64年 2月4日 中研院人社中心‧工研院能環所
民國69年 4月17日 農委會林務局農航所
民國69年 6月24日 農委會林務局農航所
民國69年 6月30日 農委會林務局農航所
民國69年 11月30日 農委會林務局農航所
民國69年 12月24日 農委會林務局農航所
民國70年 5月18日 農委會林務局農航所
※本網站內容僅代表版主之參詳判讀,與網頁所提及相關圖資典藏機關無涉。

 

大元山林場慘遭空前絕後五次浩劫,台灣林業史僅見。

       相信嗎?

       極盛時期年產超過8萬立方公尺材積的大元山林場,遠遠超過現今聞名的太平山林場(新太平山林場),是全台灣產量最多的林場,竟然慘遭除名的命運,民國68年之後便被林業單位捨棄,未在任何報章雜誌或媒體出現。

       即使是民國63年大元山林場裁撤時,整個蘭陽林區管理處(後更名為羅東林區管理處,現更名為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宜蘭分署)總產量只剩4萬5千立方公尺,太平山僅1萬5千立方公尺,大元山比太平山林場還多5千立方公尺,仍達2萬立方公尺,太平山林場產量只是大元山林場的75%。其餘產量是當時新設的和平工作站,經蘇花公路在和平溪口入山。

       大元山林場真正的浩劫是在民國63年裁撤之後,究竟是那些因素造成大元山林場遭遇如此不見天日的悲慘命運?

       大元山林場經過約五次世所僅見慘遭蹂躪的空前浩劫,是台灣史無前例的山林災難:

       1、大元山林場民國35年至民國63年直營事業時期,採「皆伐」政策,凡挺立的「成材」紅檜、台灣扁柏全遭砍伐,腰圍是阿里山神木2至3倍的生意盎然的神木以及「二代木」、「三代木」樹齡都超過千年全數沒有倖免。

       當時全山砍伐材積約九成以上。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大元山林場民國35年至民國63年直營事業時期,採「皆伐」政策,蒸氣集材機現場作業。 《圖片來源:大元國小校友 陳東元後製》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大元山林場民國35年至民國63年直營事業時期,採「皆伐」政策,原木由機關車拖拉和索道運送至羅東竹林。 《圖片來源:大元國小校友 陳東元後製》

       但保留健壯「樹母」,就是植株健壯適合育種的母樹,可以摘取品質優異的毬果,培育健康樹苗。保留林相完整適於將來學術研究的處女林地。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森林砍伐後保留的母樹,可以摘取品質優異的毬果。 《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記憶庫》

       2、民國63年至民國64年,大元山林場裁撤,工作站事務所遷移至山腳古魯。拆除所有集材、運材、屋舍工寮等設施,默許得標廠商沿運材路線機械所及範圍就地處理「殘材」,挺立的白枯木、傾倒在地的枯倒木都不放過、砍伐後殘留的根株(樹根)更刨走當奇木販售。 大元山林場最後連枕木、鐵軌都無法尋找殘跡。殘留的遺跡只剩闢建為山毛櫸步道的埤仔山地鐵路線。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正在拆除的古魯索道發送點(流籠頭)。《大元山工作站前主任 林清池提供圖片》

       3、民國65年至民國66年,興建「平元林道」,蘭陽林區管理處為了籌措經費以處理「殘材」的名目進行「平元林道」闢建,原先林場運材系統因前項拆除導致沿線已無「殘材」可以處理,「平元林道」只能另闢建途徑以圖獲利,所經之處皆屬保留林相完整的處女林地。 「平元林道」的決策影響深遠,犧牲整片價值不斐的林木,最後卻換為現今林道公路多處坍方崩毀,還有整片山壁滑落溪谷的走山現象,導致林道無法使用的慘狀窘境,可謂因小失大。 政府無能,顢頇縱容無力監督,盤根錯節的利益轇轕,任由廠商決定林道闢建位置,根深蒂固的官商齷齪關係無法想像。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大元山工作站裁撤後,改以處理「殘材」名目進行開採,外包木材商以大型吊車作業,由10輪大卡車運載。 圖片來源:大元國小校友張平發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大元山工作站裁撤後,改以處理「殘材」名目進行開採,當年行駛在學校前面谷底南澳北溪的10輪大卡車。圖片來源:大元國小校友張平東

       4、民國67年至民國68年,大元山林場慘遭「除名」。 以整治「殘材」的名義進行開發大元山林場所屬中興崗、晴峰嶺(後改名遭難山)、十六份山、望洋山、銅山以及太平山林場所轄三星山等山區的森林。 《1976年蘭陽林區管理處集約經營區長期計劃統表》《蘭陽林區管理處68年度直營伐木跡地殘材清理預定區域殘材數量估計表》為例,預估殘材僅一年便達一億五千百九十三萬元以上,以當年的物價,超過億元以上是何等的天文數目。當時盛傳牽扯的龐大天文數字的利益,令人咋舌,「羅東後街」酒家茶室林立,夜夜聲色喧鬧,坊間甚至盛傳高官與色情行業結親,盤根錯節的利益轇轕,根深蒂固的官商齷齪關係駭人聽聞。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大元山林場和太平山林場三星山的林班位置圖。資料來源:豐澤豐,《林產通訊》,〈太平山林場運材改道之意見〉,第二卷第三期,1948 年 2 月 1 日。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大元山林場裁撤後,將主要山區劃入南澳事業區,並重劃林區,與原本林班不同。

       5、民國69年之後,大元山林場除名,工作站事務所撤除,繼續進行林業開發。 繼續處理「殘材」,擬定《大元山工作站長期伐木計畫(72~91年度)》和《大元山工作站長期伐木計畫表(72~101年度)》二項伐木計畫將所有林班最後僅剩的柳杉、扁柏、紅檜、肖楠、琉球松、二葉松、巒大杉、楓香、木荷、楠木、椎木、櫧木、什木等所有稍具價值的全被列為砍伐對象,不惜將整個山區整片山林徹底耗盡,令人扼腕。 其中「什木」,意指除以上所列諸樹種之外,只要適合開發的其他樹種均成為砍伐的目標,其中現今聞名於世的山毛櫸也被列入「什木」之中,當時並未受到重視不知珍惜。

       民國78年7月林務局由事業機構及事業預算改制為公務機構及公務預算,正式宣佈禁伐全台天然檜木林,至此台灣林業正式結束長達76年之久的伐木養人政策。這項禁伐政策使得埤仔山地運材鐵路沿線和翠峰湖四周山區在上述兩項長期伐木計畫無法依時進行,台灣面積最大的冰河時期孑遺樹林-山毛櫸得以奇蹟僥倖保留,闢建為山毛櫸步道,讓後世得以幸運觀賞美麗天然景觀。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山毛櫸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山毛櫸

       其中至為關鍵的是處理「殘材」政策。「殘材」的定義過於籠統,沒有界定清楚,加以執法者過於寬鬆,讓廠商認為只要大元山林場開採剩餘的林木都是屬於「殘材」,都可以進行砍伐,包括刻意保留的神木、樹母都盡數遭伐。「平元林道」闢建以處理「殘材」支付興建款項的決定造成空前浩劫,得標者猶如掠奪者,舉凡保留的神木、樹母都被盡數砍伐,挺立的白枯木、傾倒在地的枯倒木都不放過、砍伐後殘留的根株(樹根)更以挖土機刨走當奇木販售。大元山區地表開始驟變被蹂躪得千瘡百孔,景象讓人扼腕嘆息。

       五次浩劫列表如下:

大元山林場直營林業營利事業機構時期歷任首長概況
太平山林場(辦公處在羅東竹林) 大 元 山 分 場
時間 場長 分場長 重 大 決 策 備註
民國35年至民國49年 沈家銘(民國35年10月) 民國35年至民國49年分場長依序為張雨峰、黃萬福、蔡佑之、黃萬福(再次回任)、丁濤、陳天璜、張炎梧。

台灣早期經濟凋敝,百業待興,林業支撐國家命脈,舉凡重大建設、軍公教薪資、軍購.......均仰賴林業,是執政者的禁臠,宜蘭縣地方政府無法分享分毫。

採「皆伐」政策,凡挺立的「成材」紅檜、台灣扁柏全遭砍伐,腰圍是阿里山神木2至3倍的生意盎然的神木以及「二代木」、「三代木」樹齡都超過千年全數沒有倖免。

以翠峰山地鐵路沿線為開發重點。

太平山林場辦公處在羅東鎮竹林里,轄大元山分場、太魯閣分場、舊太平山分場和新太平山分場。
趙明遠(民國37年11月)
沈家銘(民國38年04月)
張毓麟(民國47年10月)
蘭 陽 林 區 管 理 處 大 元 山 林 場
時間 處長 工作站主任 重 大 決 策 備註
民國49年至民國61年 張毓麟(民國49年2月至民國52年2月) 張炎梧(民國49年至民國53年)

延續採「皆伐」政策。

保留健壯「樹母」,就是植株健壯適合育種的母樹,可以摘取品質優異的毬果,培育健康樹苗。

保留林相完整適於將來學術研究的處女林地。

當時大元山林場年產原木超過8萬立方公尺,是台灣最大的林場。

大元山林場已經開發至翠峰湖及晴峰山地鐵路路尾中興崗周邊山區。

民國49年羅東山林管理所與太平山林場合併成為蘭陽林區管理處,下轄三處林場:大元山林場、舊太平山林場、新太平山林場。
王國瑞(民國52年3月至民國62年1月) 林木溪(民國53年至民國63年)
民國62年 大元山林場晴峰鐵路線與新太平山林場三星鐵路線在中興崗接軌,註定大元山林場即將裁撤命運。
民國63年 陳龍馨(民國62年1月至民國66年8月) 林清池 (後調任太平山林場工作站主任,著太平山開發史)

大元山林場裁撤,工作站事務所遷移至山腳古魯。

拆除所有集材、運材、屋舍工寮等設施,默許得標廠商沿運材路線機械所及範圍就地處理「殘材」,挺立的白枯木、傾倒在地的枯倒木都不放過、砍伐後殘留的根株(樹根)更刨走當奇木販售。

大元山林場最後連枕木、鐵軌都無法尋找殘跡。殘留的遺跡只剩闢建為山毛櫸步道的埤仔山地鐵路線。

「殘材」的定義過於籠統,沒有界定清楚,加以執法者過於寬鬆,讓廠商認為只要大元山林場開採剩餘的林木都是屬於「殘材」,都可以進行砍伐,包括刻意保留的神木、樹母都盡數遭伐。

「平元林道」闢建以處理「殘材」支付興建款項的決定造成空前浩劫,得標者猶如掠奪者,舉凡保留的神木、樹母都被盡數砍伐,挺立的白枯木、傾倒在地的枯倒木都不放過、砍伐後殘留的根株(樹根)更以挖土機刨走當奇木販售。大元山區地表開始驟變被蹂躪得千瘡百孔,景象讓人扼腕嘆息。

民國64年
彭及國 (後調任太平山林場工作站主任)

興建「平元林道」,蘭陽林區管理處為了籌措經費以處理「殘材」的名目進行「平元林道」闢建,原先林場運材系統因前項拆除導致沿線已無「殘材」可以處理,「平元林道」只能另闢建途徑以圖獲利,所經之處皆屬保留林相完整的處女林地。

「平元林道」的決策影響深遠,犧牲整片價值不斐的林木,最後卻換為現今林道公路多處坍方崩毀,還有整片山壁滑落溪谷的走山現象,導致林道無法使用的慘狀窘境,可謂因小失大。

政府無能,顢頇縱容無力監督,盤根錯節的利益轇轕,任由廠商決定林道闢建位置,根深蒂固的官商齷齪關係無法想像。

民國65年
民國66年
陳源長(民國66年9月至民國78年4) 林鴻忠 (大元山林場最後工作站主任,曾任羅東林區管理處處長)

大元山林場慘遭「除名」。

以整治「殘材」的名義進行開發大元山林場所屬中興崗、晴峰嶺(後改名遭難山)、十六份山、望洋山、銅山以及太平山林場所轄三星山等山區的森林。

《1976年蘭陽林區管理處集約經營區長期計劃統表》《蘭陽林區管理處68年度直營伐木跡地殘材清理預定區域殘材數量估計表》為例,預估殘材僅一年便達一億五千百九十三萬元以上,以當年的物價,超過億元以上是何等的天文數目。

當時盛傳牽扯的龐大天文數字的利益,令人咋舌,「羅東後街」酒家茶室林立,夜夜聲色喧鬧,盤根錯節的利益轇轕,根深蒂固的官商齷齪關係駭人聽聞。

民國67年
民國68年
民國69年之後

大元山林場除名,工作站事務所撤除,繼續進行林業開發。

繼續處理「殘材」,擬定《大元山工作站長期伐木計畫(72~91年度)》和《大元山工作站長期伐木計畫表(72~101年度)》二項伐木計畫將所有林班最後僅剩的柳杉、扁柏、紅檜、肖楠、琉球松、二葉松、巒大杉、楓香、木荷、楠木、椎木、櫧木、什木等所有稍具價值的全被列為砍伐對象,不惜將整個山區整片山林徹底耗盡,令人扼腕。

其中「什木」,意指除以上所列諸樹種之外,只要適合開發的其他樹種均成為砍伐的目標,其中現今聞名於世的山毛櫸也被列入「什木」之中,當時並未受到重視不知珍惜。

民國78年7月 陳錫三(民國78年5月至民國82年6月)

民國78年7月林務局由事業機構及事業預算改制為公務機構及公務預算,正式宣佈禁伐全台天然檜木林,至此台灣林業正式結束長達76年之久的伐木養人政策。

這項禁伐政策使得埤仔山地運材鐵路沿線和翠峰湖四周山區在上述兩項長期伐木計畫無法依時進行,台灣面積最大的冰河時期孑遺樹林-山毛櫸得以奇蹟僥倖保留,闢建為山毛櫸步道,讓後世得以幸運觀賞美麗天然景觀。

民國88年7月1日   蘭陽林區管理處於民國88年7月1日,因台灣省虛級化,隨林務局改隸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而更名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
民國112年8月1日   民國112年8月1日,因林務局升格為林業署,更名為「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宜蘭分署」。

 

大元山林業發展史大事紀要

參考資料:大元山林業發展史調查與研究計畫期末報告

年.月.日 大事記要
1938 日人將太平山林場劃歸臺灣拓殖株式會社(俗稱台拓會社)
1941.07.25 南邦林業會社成立(俗稱南邦會社)
1945.08 南邦會社由台拓會社取得大元山山區經營權
1946

日據時期太平山林場開發以舊太平山林場為主,利用蘭陽溪流放木材至員山,辦公室事務所設於員山。台灣光復後台灣省林產管理局接收,下轄舊太平山分場 、新太平山分場、大元山分場、太魯閣分場。

日據時期蘭陽溪、羅東溪沿岸蘆葦繁茂,「羅東出張所」主要開發蘆葦和低海拔林木供應中興紙廠造紙所需,辦公室事務所設於羅東竹林。「羅東出張所」光復後改為「羅東山林管理所」。後蘭陽溪、羅東溪沿岸蘆葦開發過度,無法復育,中興紙廠造紙原料枯竭。

1959年太平山林場與「羅東山林管理所」合併,改稱蘭陽林區管理處(現為羅東林區管理處),高經濟價值原木做外銷或裁切為建築用料,無經濟價值木料或廢料則交中興紙廠做造紙原料處理。

1946.06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農林處林務局接收南邦會社
1946.07~09 大元山分場初期工事建設開始進行
1946.11 原南邦會社臺股林業人士陳情想將大元山分場設備與財產歸還原臺股出資人,林務局不允。
1947.04.27 大元山分場舉行興斧儀式
1947.05.16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改制為臺灣省政府,林務局亦更名為林產管理局,並設十個山林管理所。
1949.08 十個山林管理所改以縣為單位,羅東山林管理所業務歸併人臺北山林管理所
1954 寒溪國小大元分校成立,李有權校長到任。
1955 興建晴峰索道
1956 大元山分校升格為大元國民學校
1956.09.02 大元山苗圃受黛納颱風損害
1956.12.04 臺灣省林業試驗所協助大元山分場辦理紅檜黃檜天然更新試驗計畫
1956.04.16 林產管理局來函要求通知各單位「無斷開墾地」正式改以「 濫墾地」公文用語
1958.01

新設大元山氣象站

台灣省電影製片廠拍攝「翠嶺長春」劇情長片,導演: 吳文超 編劇: 王大川 主演: 吳驚鴻 / 王鈺 / 井淼 / 羅蘋 / 趙明

1959 原羅東山林管理所與太平山林場合併,成立蘭陽林區管理處 ,下轄太平山林場與大元山林場。
1960

全臺灣山林管理所與各林場合併成立林務局,蘭陽林區管理處成立3林場:大元山林場、加羅山林場(舊太平山範圍)、太平山林場(新太平山範圍)。

大元山林場和太平山林場位階相等。

1961 開始標售138林班地林材
1961.10 章樂民於臺灣省林業試驗所報告第七十號發表《大元山植物生態之研究》
1965 晴峰火燒山
1967 李有權校長榮調
1967 大元國小曾瑋校長到任
1968.09.11 大元山工作站大火
1969.09 強颱艾爾西導致蕃社坑溪形成堰塞湖,強勢雨量造成崩塌,古魯集材場被沖毀,古魯聚落大淹水,四人罹難。
1970~1973 大元國小程瑞遠校長任職
1973 大元國小裁撤
1973 大元山晴峰線與太平山三星線於中興崗連接
1973.11.06 大元國小正式裁撤,更名為寒溪國小大元分校
1974 大元山工作站裁撤,大元山工作站由四公里處遷移至古魯
1974.11 大元山林場林業改由外包,改以整治「殘材」名目進行。
1975~1977 羅東林管處拆除大元山事業區的軌道、索道等設施
1976~1977 開闢平元林道
1979

大元山林場除名,被徹底遺忘。

大元山區繼續以整治「殘材」名目進行耗竭式開發。

2007.9 網站版主於台灣Yahoo!奇摩成立「大元國小」部落格,開始募集大元國小校友文章,修護徵集的老舊照片。
2008.5.17~5.19 網站版主號召「返鄉尋根」,與MIT台灣誌合作拍攝重返大元國小尋根《深山裡的同學會》。
2008.8.3 網站版主編輯《雲的故鄉─宜蘭縣大同鄉大元國小遲延50年的畢業專刊」》,於2008年八月三日大元國小廢校後首次校友會並為李有權校長88歲慶生時出刊。
2013.12.26 台灣Yahoo!奇摩在2013年12月26日終止部落格服務。網站版主將所有內容移往自己架設的「大元山林場‧大元國小」專屬網站。
2016.3.9

大元國小校長李有權逝世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依據航照圖製作的《民國65年之前大元山林場聚落與交通圖》 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Back to top

本網站專屬藝術家 陳東元 ‧ 所有網頁自行製作並架設網站

藝術家 陳東元為台灣水彩黃金時期領頭羊 ‧ 後專司雄偉遼闊油畫創作 ‧ 晚年全心重建童年經歷的林業史

藝術家 陳東元 專屬 E-mail 郵件信箱 》 taiwanland.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