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得鋼骨堅意志,我命由我不由天

      唯有埋頭,才能出頭﹕大元校友的志氣

       人,即使出身貧窮,但不能沒有志氣。大元國小校友俱備高昂向上的志氣就像幽暗中的一盞燈,一旦被點亮,就能照破黑暗,重現光明,這盞燈就是突破困境的志氣。

      不能選擇出身,但可以選擇人生

       自2007年動念想將大元國小充滿愛的教育環境讓世人知曉,獨力編輯「雲的故鄉-遲延五十年的畢業紀念專刊」,過程中拜訪許多林場耆老、國小教師和校友,是現今整個大元山區最清楚當年實際情況的「大元人」。

       從小便選擇當教師為終身志業,受過完整師範大學教育必須俱備擔任教師的所有課程,並以優異成績畢業,任教於台北市高職,深知往昔師範體系對台灣教育的影響和重要性。

       師範體系畢業的只有成績非常優異的才可以選擇優先分發在都市任教,成績落後表現欠佳的只能到偏遠鄉村,以大元國小而言,分發到如此貧窮交通不便的縣份且又偏遠山區的師範學校的畢業生,若非自願,在校成績定非優異。

       大元國小的教師由師範學校分發的僅有少數幾位,大部分是退伍老兵和代課老師擔任。濃厚鄉音的退伍老兵,只在彰化永靖高中接受粗淺擔任教師課程的培訓,代課老師僅是高中畢業學歷,完全沒有受過任何教師課程。

       分發至偏遠山區成績欠佳的師範生,可能教育課程都不理想,退伍老兵轉任的、代課的可能都未修過教育心理學,這些師資缺乏知曉學生的心理,更不知山上學生生活的困境。學生功課欠佳,只知以藤條、戒尺和木板抽打,行為犯錯,也是打!所有教學訓導的法則就是打!打!打!尤其退伍老兵出身的老師,由於離鄉背井數10多年,思念家鄉親情導致情緒失控,莫名其妙的發洩在無辜學生身上,學生常不明原因遭到毒打,多位校友心靈斲傷的烙痕至今仍未撫平。他們不從各種面向鼓勵學生,更不知可以從心理去輔導學生。

       大元國小的教育物質缺乏,教師條件欠佳,在如此惡劣的教育環境竟然造就出許多優異的社會菁英,究其因,實是李有權校長以身作則並堅持用充滿愛心的教育環境,培育學生養成奮發努力不輕易被擊倒的志氣。大元國小教育成效可以讓校友自豪

      能力是練出來的,潛能是逼出來的

       大元國小升學率一向100%,只要有意願升學都可以順利錄取初級中學。民國57年實施強迫九年國民教育之前,山區家庭經濟能夠投考初級中學的實是少數,班級同學屬鳳毛鱗爪,其中發憤圖強的表現更不乏是成就卓著的社會翹楚。貧窮又沒有關係背景,在社會想出人頭地定然要比一般付出數倍努力,同樣在求學過程也需數倍艱辛。訪談這些功成名就的傑出校友,每位身上散發的志氣和向上奮發的韌性,他(她)們的努力過程都讓人感動,當然都感念充滿愛心的教育環境,培育養成日後奮發努力不輕易被擊倒的志氣。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古早鄉村的路燈。《圖片來源:昭和な電柱

       多數能夠就讀初級中學的校友以男生居多,當時環境普遍重男輕女,大元山上的家長更是,所以大多是姊妹犧牲以換取哥哥弟弟的升學。但整個求學過程依然非常艱辛。

       有的因家庭無法接濟學費和生活費只能中斷學業,先服兵役,退伍後就業,存足費用再回校繼續學業。

       「鑿壁偷光」刻苦讀書的故事激勵著山上的校友,到平地升學面臨的困苦環境,有的貧困得連付水電費都異常困難,只能在昏暗的路燈下勉強讀書寫作業,夏天忍著蚊蟲的叮螫、飛蛾的撲面,邊跺腳邊揮汗邊拍打,寒冬更是得受冷風刺骨,但絲毫沒有改變求知的堅毅志氣。

       還有更多的是靠自己賺取學費,在夜補校追求精進,通過各種各級考試獲得肯定並就業。

       無法升學的校友,更是令人佩服磨練出超乎常人的堅毅精神,在艱困環境裡脫離赤貧成就事業。

       山區險惡的環境,貧苦清寒的家境,因有著不屈不饒的自我獨立精神,加上學校教育,造就大元國小校友無比的奮發志氣,孕育日後就學就業的意志以及社會競爭的韌性。最高等公務員14職等(相當於部會首長)、大學校長、大學副校長、大學教授,局處首長、高級公務員、中小學校長、中小學教師、企業家、外資在台負責人、公司商店經營人、產業(職業)公(工)會理監事、工程師、媒體人、廚師.......,校友在各行各業出類拔萃的表現無不讓人刮目相看。

 

      忍別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別人所不能吃的苦﹕姊姊的犧牲成就了弟弟

       山區人家,除了偶而聽聽收音機,根本沒有任何娛樂,也沒有任何地方可去,因此每晚都早早就寢睡覺,加以當年沒有節育、計畫生育的觀念,比較恩愛的夫妻,兒女就一個個出生, 三個算少,五個正常,七個甚至九個也不稀奇。

       這麼多的孩子,父母親即使三頭六臂也無法照顧,更何況父親上工, 母親有時也必須上山砍草或種植樹苗等做些臨時工以貼補家庭開銷,整天不在家,孩子要由誰來照顧,這工作自然就落到未上學的四、五、六歲哥哥、姐姐身上,換尿布,洗尿布,餵飯無不熟練,每位兄姐還有一項絕活,那就是用長長的背巾將弟妹綁在背上,這樣可以一邊與玩伴遊戲,一邊可以照顧幼小的弟妹。這項工作到就學年齡可以稍微解除, 因就讀的學校遠在三、四十公里外的大元國小,不過每遇兩週放假三天的日子,照顧幼小弟妹的工作又得由年紀大的哥哥、姐姐負責。

       甚至四、五、六歲有能力可以照顧自己外,還得學會煮飯、炒菜、擦地板,讓已經工作得筋疲力盡的父母親減低勞累,得以儘早休息,這在現今社會的孩童可以就讀幼兒園、幼稚園的情況,簡直難以想像。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小時候以背巾背著弟妹,還得使用鐵鋸幫家裡儲備生活起火的薪材。

       筆者是當年山區能夠投考初級中學鳳毛鱗爪的其中一位幸運者,是三位姊姊的犧牲換得的。

       三位姐姐都在阿里山林場出生,阿里山林場眠月線林業結束後,便遷至宜蘭縣大元山林場繼續從事林業工作。三姐的名字裡有台語諧音「足」的字, 那是古老傳統重男輕女觀念影響,父母虔誠祈禱蒼天,在連續出生三位女兒後,祝願已經足夠,希望能再生一麟兒延續香火。

       上天被虔誠祈禱的父母感動, 終於在這家徒四壁的窮苦人家降生了我。

       父親初到宜蘭縣大元山林場擔任木馬工,後改為伐木工人,家無恆產,居無定所,衣無法暖身,食無法溫飽,是那般清貧,是那般無助。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八號坑聚落是筆者出生地。《航照圖提供單位: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日本早期以木馬放送原木。《圖片來源:11/2(土)上松教室 木馬引き大会参加のご報告です

       猶記得父親在世時經常提及,在連生三位女兒之後,喜獲麟兒,歡欣異常,特地趕到羅東購買雞隻為母親坐月子,但誤了下午林場發車的交通車,只得改搭運材卡車,到山腳古魯後挑著雞籠徒步登山,順著古魯索道山路、暗霧索道山路,再走四公里山地運材鐵道回家,到最後一道七號坑索道(翠峰索道)時,天已全黑,山路無法前行,只好將肩上的扁擔放下待天亮再走,突然雞籠裡的雞隻騷動呱呱驚叫,父親警覺有異樣發生,不是野獸侵近就是魑魅(魔神仔)出沒,馬上挑起雞籠,用口袋裡僅存的火柴盒,一根一根的引燃,以晦暗的點點火光摸黑回當年的八號坑聚落住家。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七號坑(翠峰)堀田氏索道著點。《圖片來源:大元國小校友 陳東元後製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台灣早期竹編的雞籠 《圖片來源:竹簍運送的活雞》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火柴盒 《圖片來源:火柴盒】 @ - nidBox親子盒子

       另一刻骨銘心的傷痕至今無法褪去,筆者襁褓學爬時「苦力頭」造訪家父,剛踏上日式榻上(當時工寮都有高約60公分日式木造地板),正好爬到腳邊,「苦力頭」順勢一腳踢落榻下,榻下泥土地上有一滿佈鐵釘的木板,臉頰被地上鐵釘劃了狀似十字的傷痕,當場血流滿面,他不但沒有抱起道歉,還狠毒咒罵:「這等骯髒的低賤嬰孩弄髒了腳,實在倒楣,將來跟父親同樣沒出息,只配當只個低賤的『苦力』。」轉頭瞬即離去,惡行惡狀欺凌員工的嘴臉暴露無遺。這疤痕至今仍烙印在臉頰上沒有隨時光消除,時時提醒自己鞭策自己,不要忘卻幼童時期受到的屈辱。

       當時集材機組採「組頭」和「苦力頭」的領導機制,組頭是負責與上級單位溝通並承接任務,也負擔各組財務,招僱技術勞工。苦力頭負責管理技術勞工的工作,分派任務,掌握員工家庭的生活狀況。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滿佈鐵釘的木板

      天賜我一雙翅膀,就應該展翅翱翔

       但這個麟兒卻沒有為家裡帶來喜悅,反而是愁雲籠罩,雖然頭滿大的,但身體卻異常孱弱,不僅瘦小且皮膚黝黑,嚴重營養不良,縱使採集山區各種滋補藥材熬煮進補,依然無法改善,活像隨時要斷命的病秧兒,林場的員工及眷屬給取了個非常難聽的綽號─「黑鬼」,意思是見了這個孩子就像見到鬼似的。當時家境非常清寒,根本沒有錢去醫院檢查,不明的病因,時常發高燒。直到年近50才知道其原因是遺傳性心臟二尖瓣嚴重閉鎖不全,血液無法完全順暢輸送到身體各部位,導致時常不自覺地昏眩、嘔吐、發高燒。

       身體狀況非常差,體力無法負荷過大的體能活動,體育課跑不動跳不高,始終在老師同情下勉強過關,但堅持的高昂志氣,始終沒有改變努力的腳步,穩步向前,終於能夠在國立師範大學以優異成績畢業分發台北市任教。任教期間師法大元國小校長李有權教育理念與態度,認真教學拓展學生視野,對貧困清寒學生鼓勵有加,協助度過難關,普獲學生愛戴。

       除了教學還勤於藝術創作,因為小時候的生長環境非常窮困清寒,假設要做油畫或版畫家,那些對當時的我來說是一種非常大的負擔,相對來說水彩的材料是比較便宜的,因為這樣才從水彩開始著手。天無絕人之路,在那個貧困的年代,還好有水彩這樣平易近人的媒材,讓我能夠選擇作為藝術創作的媒介。得能以追求創意與探索美學造詣的個人獨特風格屹立台灣藝壇。提供可讓台灣後代以不一樣的角度去探討這個區塊的方式。作畫方法影響弗屆,演變為台灣目前水彩技法的主流,贏得台灣水彩黃金時期啟動的領頭者,被譽為推動台灣水彩新世代的推手。這一切的美譽,皆由於不服輸、不向命運低頭的志氣。

       教師退休後致力重建大元國小和大元山林場的文史,讓大元國小的教育精神得以永續,讓大元山林場的光榮史蹟得以恢復,雖然遭受不少阻力和飽受攻擊詆譭,卻從未改變初心,不改意志,堅持從小建立的志氣,忍別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別人所不能吃的苦,不認命,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方能收穫別人所得不到的收穫。其實,人生就是這樣,誰都不可能一帆風順,誰的願望都不可能一一實現。人生路上,註定是風雨兼程的道路,既有順境的時候,也有逆境的時候,皆是常態。即使挫折不斷,屢屢失敗,相信自己的能力,也自豪是最清楚當年大元山區實際情況的「大元人」。堅定地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目標,並不斷為之付出,相信自己的努力,就能有出人頭地的自信,總會有夢想成真的一天。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筆者與三位姊姊合影

       志氣,指心志氣力,指積極上進或做成某事的決心和勇氣。志氣是大丈夫立於天地之間的底氣。《論語·子罕篇》﹕「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凸顯了志氣的重要性。《禮記.孔子閒居》:「志氣塞乎天地。」所以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喪失了志氣。

       人生有順境也有逆境,有巔峰也有谷底,不可能處處是逆境,不可能處處是谷底。每個人的一生,難免都會遭受挫折和失敗。當一個人受到挫折委屈時,不因一時的挫折而喪氣,要能奮發圖強,化悲憤為力量,不因一時的失敗而洩氣,要能力圖上進,失敗者總是把挫折當失敗,成功者則是從不言敗,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面前,總是對自己說:「我不是失敗了,而只是還沒有成功。」只有自己努力「爭氣」。惟要想「爭氣」,就必得先要立志。立志向上,立志就是爭氣的原動力。人有志氣,又何患無成呢?校園的環境,一方面是培養我們知識、涵養品格的地方,一方面也是我們遊玩、嬉戲的地方。學校環境包含軟硬體設備,一所學校的外在環境,反映出那所學校校長和老師的人格特徵,間接又會影響學生的行為及學習效果,即所謂「境教」的功能。

       大元國小的校友,童年置身大元國小這樣的校園環境中,有多少的饑寒?多少的無助?多少的恐懼?多少的.......?但卻也奇特地意外給了我們奇妙的生命學習。

      大元國小的餐桌-養成懂珍惜、能吃苦

       在那個年代,大元國小的學童,除了住工作站附近或四公里機關庫周邊地區的學童外,大部分山上孩子都住校。開學時,家長將孩子帶到學校交給老師。六、七歲的稚齡就得離開父母懷抱,孩子的讀書、生活起居、衛生習慣、健康、安全等問題,完全由老師負責,過著自我照顧的宿舍生活。由於家長收入微薄,宿舍的伙食都由林場工作站承辦,林務局約雇林嬷及陳嬷共同負責住宿生的伙食打理。

       宿舍剛開始時沒有餐廳,只好在宿舍臨窗面,以木板貼著牆面搭起的長木板條為飯桌。沒有椅子,只能站著吃,學生要自己從盛飯的鐵桶打飯,盛好飯的學生,必須等值星生喊「開動」才能吃飯。從木條窗子的木條間透過來的光線才可以看見碟子中擺的菜。

       伙食非常差。早餐總是千篇不換的那一鍋清粥,一碟蘿蔔乾,或是豆腐乳,要不就是鹹得可以多吃幾碗粥填飽肚子粒粒可數的黑豆豉。午、晚兩餐各只有一道菜,且僅有一小碟,幾口就吃完的青菜或醃菜,更別論烹調口味了,即使偶而有豬肉,那也是在碟心小小的一片,幾乎少有瘦肉。每餐學生最期待的是老師們伙食團吃完飯後的残羹剩菜,雖然是残羹剩菜,卻可讓分配到的學生津津有味開心的多吃幾碗飯。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住宿舍學生迎著寒冬的晨曦吃早餐,可以看到身體矮小的低年級學生正在從鐵桶裡打稀飯,盛好飯的學生不能先吃,必須等宿舍管理老師或值星學生喊“開動”才能吃飯。照片中可以看到學生前面桌上放的只有一碗稀飯及小碟子一塊上含有霉味的豆腐乳。《大元國小校友 陳明來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學校宿舍曾經有好多年沒有餐廳,只好在宿舍窗戶前搭建小木板為桌,吃飯時只能站立,在沒有任何照明設備下,只有透過窗戶微弱的陽光才能看見飯菜。窗戶上掛的是盥洗的毛巾,桌上鋁製的小碟子上只盛著幾片沒有油脂,沒有鹹味的青菜。《大元國小老師 于家駿提供圖片》

       在那以燒柴火用紅磚砌造的大灶大鼎年代,灶上置大小二鍋,小鍋在後,大鍋置前。把米在大鍋中經過大火翻滾煮得半熟,再用慢火烘悶,當上層的米熟透後,盛起來成為寄宿生的米飯,而鍋底自然結成一層吸收了所有米飯精華的焦黃鍋粑,這層鍋粑,特別有米的香甜。伙房負責煮飯的陳媽或林媽,會用好大的鏟子,一片片的將鍋粑鏟起,然後分給圍繞在身邊的孩子們,但因鍋粑份量有限,不是每人每次都能分到,所以當分到鍋粑時,心中的喜悅難以形容。小小的一塊鍋粑,捧在手中,熱呼呼的,香氣十足,使整個人,由裏到外都暖和起來,一口咬下硬中帶脆的鍋粑時,整個口腔立刻充滿了飯香味,而且越嚼越香,都捨不得吞下肚。所以我們都學會懂得珍惜。

       即便到今天仍不時會聽到大元國小校友或老師懷念誇讚大元國小的營養午餐。民國54年,李校長為改善師生的饍食營養,增進師生的福利,奔走各方,爭取資源購置午餐設備,而申請到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補助學生的營養午餐,自此奶油、奶粉、麵粉、長壽麥等物資供給不斷,自從李有權校長爭取到聯合國援助的營養午餐後,改成全校學生在教室進食營養午餐。住宿生的伙食也因此稍得以改善。李校長還會撥時間用脫脂奶粉、奶油、砂糖及少許酵母粉做餅乾,有時放兩個雞蛋,麵餅表面用刀劃成菱形,放在大灶的大鍋中,以小火烘烤,烤得兩面淡黃後一一掰開,酥脆而帶奶蛋香,成為獎勵因交通中斷無法返家的住宿生唯一零食,在物質困窘的當年,每位得到的學生,吃在口中,滿臉洋溢著幸福,這是大家至今都懷念不已。學校提供了牛奶給全校師生喝,偶而還會發放健素糖。每當第二節下課,值日生就要到辦公室將沖泡好的牛奶抬到教室,每個同學都可喝一杯,因為那是脫脂奶粉,那時沒有即溶奶粉,所以每次沖泡都會有一大堆未溶解的疙瘩飄在上頭,或沈在桶底,每個疙瘩吃起來口感不一樣。小的疙瘩吃起來軟軟的,大一點的中間還有奶粉,一咬奶粉就散開,口中的味道立刻改變。我們最喜歡吃這種大塊疙瘩,每次都期待嚼時口腔霎那間充滿奶粉的芬芳味。如今要泡出有這許多不同疙瘩的牛奶可得要有特別技術吧!午間全校師生在教室內享用營養午餐,午餐的菜色大多是饅頭、花捲、及用小魚乾、蔬菜等多項混合所煮成的小麥粥,盛第一碗時還有小麥粒,第二碗即呈清粥,因為小麥粒都被捷足先撈走了。李校長還會撥時間用脫脂奶粉、奶油、砂糖及少許酵母粉做餅乾,有時放兩個雞蛋,麵餅表面用刀劃成菱形,放在大鍋中以小火烘烤,烤得兩面淡黃後一一掰開,酥脆而帶奶蛋香,成為獎勵因交通中斷無法返家的住宿生唯一零食,在物質困窘的當年,每位得到的學生,吃在口中,滿臉洋溢著幸福。因為得來不易,大家特別珍惜。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吃完營養午餐,大家樂得開懷大笑,有些同學桌上還擺著饅頭和裝麥芽粥的塑膠碗。《陳秀枝提供圖片》

      大元國小的住校生活-練就了自立,鍛練出鋼鐵般的意志

       大元國小位在行駛運材的大元山四公里山地鐵路線上,百分之七、八十的學生從一年級入學,就必須開始住校。休假日與平地學校不同,當時採取上課兩週放三天的彈性假期(這應是國內最早實施彈性放假的公家政府機構),不過如遇颱風大雨,道路坍塌,學校斷糧,往往需數月才能恢復上課。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最後一任程遠瑞校長與學生在學生宿舍─兒童新村前合影,右側木造房舍是學生宿舍的餐廳和木造教室的操場塌陷後上課教室。《大元國小程遠瑞校長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韓盛鑾老師與學生在學生宿舍─兒童新村前合影,右側木造房舍是學生宿舍的餐廳。《大元國小程遠瑞校長提供圖片》

       學校初創最早期學生宿舍是棟純檜木建造的房屋,部分的老師也與住校生睡在同一棟宿舍裡。該棟宿舍建有六大間,第一間擺放學生餐桌,三、四兩間是老師的寢室(兼擺老師用餐桌),第二、五、六三間是學生們住的大通舖,採男女分開,老師的寢室居中,為便於照料。其中第二間被規劃為女生寢室,姐妹或兄弟相鄰睡臥,便於相互照顧。雖然每晚管宿舍的王老師,為恐住宿生害怕、想家睡不著,總是會在宿舍走廊來回走上半個小時,直到學生都安靜無聲睡了之後,自己再回床就寢。但因為宿舍是木板搭建的,晚上總有老鼠在屋樑上到處竄跑吱吱叫,屋外貓頭鷹的咕咕喵聲,野貓為了爭奪地盤和發情的高頻刺耳叫聲,加上廚房旁的蓄水池,更不時地傳來水管被擠壓所發出的詭異聲音,整夜不絕於耳。再想到路上有同學嚇人裝嬰兒的啼哭聲,只能把棉被從頭蒙到腳,就算呼吸困難也不敢輕易掀開。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大元國小最早時期的學校宿舍平面圖《大元國小校友陳東元繪製》

       大元國小的就讀期間,是一段必須自我照顧的住宿日子。六、七歲的娃娃,就得離開父母親的懷抱,必須獨力照顧自己,尤其每學年開學,夜深時被窩裡總會傳出陣陣啜泣的哭聲,但天亮時卻也不得不擦乾淚水,樣樣都得自己來,自己換下的鞋襪衣物需要清洗,尤其在下雪的冬季,冰層底下的水流寒澈骨,也只有咬緊牙關勉力而為。山區入夜沒有電燈,百公尺外的廁所的路途黑漆漆,伸手不見五指,路邊毒蛇出沒,樹梢貓頭鷹呼嘯,小一、小二的低年級學童膽怯不敢前往如廁,加以深山寒冷手腳冰涼無法起床,尿床現象普遍發生,所幸校長 李有權總在半夜幫這些年幼學童換上美援麵粉袋做成的乾淨尿布。生病時,疼痛難耐,發冷發熱,沒有父母在身邊,只能孤伶伶躺在宿舍裡輾轉煎熬,除了嚎哭或低泣任憑病魔纏身折磨。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台灣早期美援麵粉袋 《圖片來源:美援麵粉袋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麵粉袋兒童開襠褲 《圖片來源: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

       放假回家,卻是既興奮又害怕,喜的是可以回去探望久別的父、母親,憂的是必須要有爬好長好長山路的心理準備,路途遙遠,每次都得饑渴交迫,又得翻山越嶺步行好遠的路才能回到溫暖的家,父母的懷抱,到家時已經筋疲力盡。

       山路又長又陡,放假回家,最主要的事情便是將已經穿兩星期的骯髒衣服帶回去給母親洗淨,山區天寒衣服又厚又重,對六、七歲剛上小學的孩童,有時包袱重量已接近體重,高度接近身高,加以接近午餐時間,既餓又渴,爬這段山路時常一邊走一邊哭,高年級的同學會幫低年級同學拿一段距離,邊鼓勵邊拉,有時還必須用推的,硬是爬上晴峰嶺。居住翠峰鐵路末端二號蒸汽機聚落的校友更是艱險辛苦,從學校返家的道路艱辛,比一般居住翠峰湖周邊山區的同學多一倍有餘,必須耗費3至4個多小時以上,從晴峰索道著點開始,還要高遶兩處芒草、箭竹密佈的大崩山山路,時而走在高五層樓以上又溼又滑的橋樑枕木上,回家總是滿身傷痕,總在黑夜時分,放假結束返校總是天未亮摸黑離家,艱辛程度令人無法想像。因為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相互扶持,相互鼓勵,感情自然非常濃郁,尤其兄弟姐妹之間,更能體諒,更有自我犧牲,成全家人的心理。有功課稍差成全成績好的,有姐姐犧牲幫助弟弟完成學業, 此類感人事蹟在山區真是不勝枚舉, 因他(她)們知道讀書是脫離貧窮的最佳捷徑也因此譜出許多山區子弟令人感動的故事。

      校園操場塌陷的填補、石階晃動的覓石修砌-建立互助合作的精神

       大元國小學校位在碎岩層上,容易碎裂、容易滑動,滑動崩塌的情況嚴重,每年學校操場周邊總會下陷數10公分,因此搬運石塊填補崩塌的操場成為每位同學常常要做的工作,老師的工作是將每位學生搬運的石塊堆砌起來,然後填以泥土,這項工作是無法停歇的,操場塌陷的速度與填補的速度相互競賽,大自然的力量始終是最後勝利者,填補只是減緩塌陷的速度而已。經師生合力搬石平地又增添了護籬後的操場,成了我們的快樂樂園,它陪伴我們度過一個個春夏秋冬,見證了我們快樂的成長!在此建立起互助合作的精神,增進對往後我們在社會上人際間的互動關係。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學校操場在程遠瑞校長任內曾發生數次嚴重斷裂塌陷。《大元國小程遠瑞校長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學校建於滑動的易碎頁岩地層上,時常搬運石塊添補塌陷的操場與大自然展開爭逐是每位大元國小學生的宿命。照片中可以看到學校操場已經傾斜,高年級學生在老師指導下,搬運石塊填補比較嚴重的坍方處。 《大元國小呂富美老師提供圖片》

      校外教學-訓練出勝天的本領,過人毅力

       一年一次的郊遊遠足,是每位大元國小學生無法忘懷的美好記憶,地點就在學校操場可以鳥瞰到的溪谷,為南澳北溪的源頭,南澳北溪的兩條上游支流在谷底交會,並在此沖積成一片寬廣的石礫灘,溪流迤邐蜿蜒。從學校操場邊有一條經菜圃的山路,十幾分鐘就可以直接下達溪底,但老師總是帶我們繞一大圈,順著鐵道先到四公里機關庫,再走步道下到溪底,近中午時分才可抵達,大概為符遠足之本義,如此「長途步行」抵達也正好可以吃午餐。南澳北溪溪水湍急,溪中有蝌蚪、毛蟹、溪哥、台灣鲴魚。溪底徒手捕魚則能郊遊兼加菜。將溪床挖一窪洞,用石塊攔阻水流,引魚至窪洞,不用魚網也可大豐收。回程則採摘老天賜給山的子民木耳香菇,每人各有本領,密守各自發現的秘密基地,靠山吃山,傍水吃水,練就一身絕活。今日大元國小的校友,在各領域都能各擅勝場,想必當日的環境所培養出的過人毅力,訓練出的勝天本領。走過艱辛,嚐盡貧苦,度過險峻,但更鍛練出鋼鐵般的意志,邁向未來。人生的機會無所不在,生活的不如意、痛苦,都是改變人生的一次機會。即使在山窮水盡的時候,他們會記得校長要大家牢記「每一個挑戰都靠自己打倒,每一個幸福都靠自己的雙手捉牢!」大元國小的學生會改變自己的心態,用不同的心境面對環境,讓自己見到柳暗花明的曙光。今日大元國小的校友,在各領域都能各擅勝場,想必當日的環境所培養出的過人毅力,訓練出的勝天本領。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低年級學生校外教學參觀大元山工作站,于家駿老師拿著一位學生破舊書包,語調詼諧,惹得校長、老師、學生大笑。 《大元國小于家駿老師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遠足去! 遠足可說是學生最興奮的時刻,每年的遠足地點就是溪底的地方,「現今為南澳北溪的源頭」也是南澳毛蟹的家鄉,住宿舍的學生最期待的是那天有全年難得一次同時有肉有蛋有菜的一餐,住在工作站及四公里的學生是媽媽們準備午餐,便當盒那顆金黃色的芳香荷包蛋,不過老師們顧慮安全,都不准學生下水遊玩。《曾任大元山工作站主任 林清池提供圖片》

      校園的標語-薰陶見賢思齊的教育目的

       李有權校長取一塊高約兩尺,寬約五尺的厚木板,臨摹蔣中正總統所題「禮義廉恥」四字作為校訓,高懸辦公室的門楣。用鋸木廠鋸剩下的廢料,鋸成八個大小一尺見方,在其上書寫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懸掛在校舍的正面,長廊木柱則製作標語,諸如「孝順為齊家之本」、「有恆為成功之本」、「整潔為強身之本」、「助人為快樂之本」…等十二條學校朝會結束時都要背誦的青年守則。利用美勞課,教學生將標語雕刻在木板上,然後塗上白漆,凹凸有緻,立體醒目。也有雕刻一些花卉、動物圖案及民族英雄畫像的木雕板,其上書有簡介,既可妝飾教室的牆面,又藉達「認識動植物花卉」及「見賢思齊」的教育目的。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辦公室外懸掛的「禮義廉恥」標語《大元國小汪傑老師提供圖片》

      公佈欄、壁報-培養自動自發的學習

       長廊的牆上設有公佈欄,以白漆在黑板外沿畫上框線,內分一週新聞、錯字訂正、小常識、校聞共四欄,由高年級輪值生填寫。在山上新聞報紙通常會晚1-2天送達,遇交通中斷則得等交通恢復才能收到,輪值的同學得先閱讀新聞內容後摘其要聞填寫,學生與外界接觸訊息最重要的是靠國語日報。而小常識欄從那裡得到許多新知,也為了填寫此欄,必須到處翻閱各種新書。每遇節慶、紀念日而出刊的壁報,是學生投稿習作的園地,也是學生才華表現處,凡此校園師生合力製作的標語、牆上公佈欄的設計內容(一週新聞、錯字訂正、小常識、校聞)、圍籬間的地圖、兼具節慶、紀念日、學生習作園地的壁報等,皆獨具巧思,除看見智慧與艱辛外,更達「寓教於樂」,「做中學」「學習即生活」的現代教育目的 ,突破傳統流於教條與機械的背誦、抄寫等僵化的方式,以學生的發展與成長為唯一的考量,啟發我們學習的興趣與動機,擴展生活經驗。透過教學及生活協助培養我們「成為自己」,使學習成為自發的事。教師春風化雨,學童如沐春風的溫馨感人事蹟,為山地教育,創造出神奇,為山地教育留下最真實的記錄。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學校位處偏僻,學習資源匱乏,只好以板書傳授課外知識。 《大元國小于家駿老師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學校壁報出刊時,學生爭相閱覽。 《大元國小于家駿老師提供圖片》

      大自然教室的校園-啟發我們的人生態度,悟出它所蘊含的哲理

       校園是我們的大自然教室,老師教授不需要講臺、課本,不需要背複雜的公式和多如牛毛的歷史年代表,只要帶著敏銳的觀察力,走進大自然,課程即將展開。山上的昆蟲、飛鳥的種類繁多,生態豐富,在校園周邊即可見盤旋於高山覓食的大冠鷲,邊飛邊發出「忽流~忽流」的叫聲,視力極佳,連地上爬行的蛇或蜥蜴都難逃它的鷹眼。更見在空中滑行總是對著地面獵物虎視眈眈的鳳頭蒼鷹,也有叫聲粗厲嘶啞,人們視為不祥,避之唯恐不及的烏鴉。最特殊的是臉上有著鮮黃色的斑點,生性活潑機警,常跳躍於灌木林中被愛鳥人士雅稱為美人痣的藪鳥。紅頭山雀有著又粗又長的黑色過眼線,並從頭延伸至後頸呈栗紅色。另有一種頭頂著逗趣的一撮尖尖羽冠,總令人想多看它一眼的冠羽畫眉。而常藏身於櫻花樹上的綠繡眼,分佈最為普遍。號稱鐵甲武士的獨角仙、鍬形蟲,最為我們喜愛。物色最強壯的獨角仙或鍬形蟲,利用牠們好鬥的天性,善用各自的戰鬥「兵器」,彼此以犄角互相爭鬥,迫使對手節節敗退,或以鉛筆讓其拖拉,比誰的力氣大而一競高下。總有人偷偷將它們綁在抽屜裡;晚上晚自習後,再將它們綁在樹上喝露水。雖是拿來當玩具,更是有寓教於樂的意義。至於二點鍬形蟲,雖然它有亮麗非常討喜的外表,但因體積沒獨角仙大,就比較不受青睞,但也因此較少受蹂躪。今日讀到《莊子.逍遙遊》:「今夫犛牛,其大若垂天之雲。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正因為它不會執鼠,才不致困在機關中無法逃生。當年的二點鍬形蟲,今日讓我們體悟到無用之用,置身在大自然的教室,大自然老師正以迷人的姿態開始了我們的課程。大自然引領著我們,每一堂課都給我不同的啟示,讓我們在眼觀、耳聽、手觸之餘,能悟出它所蘊含的哲理,對我們的人生態度有很大的啟發。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大冠鷲 《圖片來源:大冠鷲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鬧市俠隱─鳳頭蒼鷹 《圖片來源:鬧市俠隱─鳳頭蒼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黑烏鴉在空中飛翔 《圖片來源:黑烏鴉在空中飛翔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藪鳥 《圖片來源:溪頭麻雀-黃胸藪眉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紅頭山雀 《圖片來源:紅頭山雀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冠羽畫眉 《圖片來源:冠羽畫眉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綠繡眼 《圖片來源:綠繡眼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獨角仙 《圖片來源:獨角仙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褐艷騷金龜 《圖片來源:昆蟲資料內容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扁鍬形蟲 《圖片來源:昆蟲資料內容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二點鋸鍬形蟲 《圖片來源:二點鋸鍬形蟲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莫氏樹蛙 《圖片來源:台灣地區兩棲類物種描述資料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教室內上課情形,學生將手放在背後,抬頭挺胸,聚精會神聽課。後面牆上張貼學生作品,屋頂天花板只垂掛一盞燈泡,光線非常昏暗,但是奇怪全校學生沒有戴眼鏡。 《大元國小校友張平東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學生打掃校門至教室的步道。 《大元國小校友呂春生提供圖片》

      多功能性菜圃-提供自然課、美術課、住校生部分蔬菜來源的多功能性菜圃

       為了改善住宿生的伙食,在校園的右邊坡地開墾闢為菜圃,中高年級生分組種菜比賽,同時成了自然課認識青菜、美術課寫生、住校生部分蔬菜來源的多功能性菜圃,因為蔬菜長得快,又以之養兔子、鴨子,而成了住宿生的肉食來源之一。

       李有權校長憑藉靈活手腕用飼養的兔肉及以煙、酒、鹽等生活日用品向原住民換來的鹿肉、山豬肉做成的包子,是放假留校住宿生的最愛。老師學生一起動手,李校長總是有耐心的教小朋友如何揑荷葉邊,如何使餡汁不溢出,雖然包子七大八小的,但師生和樂,也因此培養大元國小的學生尊敬師長友愛同儕。

       等到兔子、鴨子成熟,宰殺是住宿生最奢侈的加菜,鴨毛則洗淨曬乾後,教女生做鍵子。所以培養大元國小的女同學除讀書外,對針線、刺繡、縫補等工作的擅長及喜愛。

       大元山上的孩子,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勇敢地接受了磨練,培養出志氣,因為有了這些磨練,當我們在抱怨沒有鞋子,卻發現有些人沒有腳,別人擁有的,不必羨慕,只要努力,也會擁有。很多事情努力了雖未必有結果,但是不努力卻什麼改變也沒有,成功是一步步走出來的,不斷地追求,才能讓自己不斷進步,這是大元國小的教育。今天在各行業卓犖的大元校友,無不感激大元國小的教育環境,養成他們有志氣,永不服輸的毅力。不怕各種困難,越是在困難落後的條件下,越是能顯示志氣的精神、力量。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圍籬的這段斜坡對時常挑糞施肥的大元國小學生應該印象深刻吧!《 于家駿 老師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圍籬的這段斜坡對時常挑糞施肥的大元國小學生應該印象深刻吧! 《大元國小于家駿老師提供圖片》


Back to top

本網站專屬藝術家 陳東元 ‧ 所有網頁自行製作並架設網站

藝術家 陳東元為台灣水彩黃金時期領頭羊 ‧ 後專司雄偉遼闊油畫創作 ‧ 晚年全心重建童年經歷的林業史

藝術家 陳東元 專屬 E-mail 郵件信箱 》 taiwanland.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