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國小校舍的搬遷過程

       大元國小位於大山深處,學童都是貧困的林業勞工家庭,學校更是多災多難,一則學校位於大元山山腰處,岩質是容易碎裂、容易滑動的暗灰色頁岩地層上,每年學校操場周邊總會下陷數10公分,尤其是可以俯瞰兩條南澳北溪溪谷的操場左側,放置爬竿的地方,塌陷最嚴重,因此搬運石塊變成是每位同學常常要做的工作。

       另一校舍屢屢受到強烈颱風侵襲損傷嚴重,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民國五十年強烈颱風波密拉,民國五十一年強烈「愛美颱風」。學校宿舍和住校生餐廳不得不經常搬遷。但大元國小強韌的生命力沒有遭到擊垮,坦然接受大自然的嚴苛考驗,災後師生胼手胝足一起重建校園,營造快樂學習的天地,災難中磨練無比的堅毅精神和奮發意志,是《心目中最偉大的學校,最有愛心的校園》。

      上課教室的遷移過程

       大元國小的主體教室是檜木建造的木造建築,經擔任家長委員及家長會長的黃清河自年輕時便在臨場工作,做了以下描述:

       約在民國41年完成,重新開始木材生產工作,當時分場長是 蔡佑之 先生,蔡主任很注重教育,極力向林產管理局及太平山林場爭取設校事宜,經管理局及場長沈家銘先生同意下,設立了太平山林場的地3所子弟學校(另兩所為太平及土場)。

       當時就於辦公室軌道下方開始整地,所需木料由羅東ㄧ車ㄧ車的運送上山大興土木,於校舍和兩棟員工宿舍一起完成時,便成立寒溪國民學校大元分校,由程遠瑞先生擔任分校主任,同時由林場派2位員工協助教學工作,分別是陳兆震和孫在琴老師,同時也開辦了民眾補習班,晚間在事務所由陳兆震先生為失學的員工擔任教學工作。

       民國42年大元山 分校獨立為大元國民學校, 李有權 女士為首任校長,當時他認真而努力的負起資源不足教育工作,引進優良師資培養不少優秀菁英人才,民國40多年至60年台灣經濟最蕭條時期,都依靠公賣局和林產管理局維持台灣經濟。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大元國小的主體教室是檜木建造的木造建築《大元國小校友 王愛寶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大元國小的主體教室是檜木建造的木造建築《大元國小校友 陳明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大元國小木造建築主體教室的的平面圖《大元國小校友陳東元繪製》

       大元國小木造建造的主體教室在臨場裁撤前兩年就已經拆除,其原因是最後一任校長程遠瑞任期內操場嚴重塌陷,無法修復整建,學生沒有活動場地且十分危險。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學校操場在程遠瑞校長任內曾發生數次嚴重斷裂塌陷。《大元國小程遠瑞校長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學校建於滑動的易碎頁岩地層上,時常搬運石塊添補塌陷的操場與大自然展開爭逐是每位大元國小學生的宿命。照片中可以看到學校操場已經傾斜,高年級學生在老師指導下,搬運石塊填補比較嚴重的坍方處。 《大元國小老師 呂富美提供圖片》

        最後三年的教室改換至林場中山堂及臨時搭建的屋舍。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林場中山堂是木造建造的主體教室操場嚴重塌陷後上課的教室,師生在畢業典禮後於中山堂前合影。 《大元國小校友 黃慧敏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木造建造的主體教室操場嚴重塌陷後,上課的地點改至中山堂及臨時搭建的屋舍。左上角即為臨時搭建的屋舍,中山堂在照片右邊(照片看不到),學生活動則在兩處教室之間的空曠地方。《大元國小程遠瑞校長提供圖片》

       學校操場在程遠瑞校長任內塌陷,學校主體建築─檜木教室變成極度危險的建築物,只好借用大元山工作站大禮堂當教室,學校的校門也由下方的位置上移遷至運材鐵路旁,新校門是生鐵焊接。右側木造房舍是大元山工作站醫護室。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李有權校長時期的校門。前排中為李有權校長。 《大元國小校友 司仲敖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程遠瑞校長時期的校門。後排為程遠瑞校長。 《大元國小程遠瑞校長提供圖片》

      學生宿舍的搬遷過程

       大元國小的學童來自海拔2000公尺左右的翠峰湖山區甚至更為遙遠的深山裡,學校離住家需一天路程,因此80%學童必須住進學校宿舍。

       最早時期的學校宿舍位在現今殘存的水泥教室地點。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大元國小最早時期的學校宿舍平面圖《大元國小校友陳東元繪製》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住校生在最早時期學校宿舍用餐情況。 學校宿舍曾經有好多年沒有餐廳,只好在宿舍窗戶前搭建小木板為桌,吃飯時只能站立,在沒有任何照明設備下,只有透過窗戶微弱的陽光才能看見飯菜。窗戶上掛的是盥洗的毛巾,桌上鋁製的小碟子上只盛著幾片沒有油脂,沒有鹹味的青菜。 《大元國小老師 于家駿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目前大元山區殘存的鋼筋混凝土建築。 最早時期學校宿舍在該地點,後因颱風嚴重毀損,改建為水泥建築後,最先為學生宿舍,後來成為低年級的教室。 《大元國小校友 陳東元提供圖片》

       民國五十年有一次強烈颱風波密拉,狂風怒吼,風雨交加,將學校宿舍屋頂掀掉,所有米、菜全部吹掉,宿舍裡的學生餓了三天才接獲善心提供米飯,但沒有其他食物,只能以鹽巴拌飯。

民國5051年颱風警報列表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

編號 中文名稱 英文名稱 警報期間 強度 侵台颱風路徑(九類) 近中心最低氣壓(hPa) 近中心最大風速(m/s) 警報發布次數
196219 黛納 DINAH 10/0110/03 強烈 5 950.0 51.0 12
196216 愛美 AMY 09/0109/06 強烈 2 910.0 70.0 19
196215 萬達 WANDA 08/2808/31 中度 5 945.0 48.0 11
196209 歐珀 OPAL 08/0308/06 強烈 2 905.0 75.0 12
196205 凱蒂 KATE 07/1907/23 中度 6 965.0 38.0 18
196122 沙莉 SALLY 09/2609/29 中度 4 970.0 40.0 10
196120 波密拉 PAMELA 09/1109/12 強烈 2 920.0 65.0 7
196116 勞娜 LORNA 08/2308/26 強烈 4 953.0 60.0 9
196114 裘恩 JUNE 08/0408/08 中度 3 950.0 50.0 12
196109 艾爾西 ELSIE 07/1307/15 中度 5 960.0 45.0 9
196108 都麗絲 DORIS 06/3007/01 輕度 -- 990.0 20.0 5
196104 貝蒂 BETTY 05/2405/27 強烈 6 940.0 60.0 13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學校主體建築檜木教室在強烈颱風吹襲下殘破的景象,學校幾個月無法上課,只好放假。《大元國小老師 于家駿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照片背景可以看到颱風過後學校操場受損狀況,圍籬支離破碎 ,樹木傾倒並且被刮得光禿禿只剩枝幹。《大元國小校友 司仲敖提供圖片 》

        學生宿舍因強烈颱風關係,屋頂被強風掀飛,嚴重破損,無法使用,只能借用大元山工作站 中山堂以靠背長板凳為床。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最早期林場中山堂平面圖《大元國小校友陳東元繪製》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學校借用為學生宿舍的中山堂平面圖《大元國小校友陳東元繪製》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學校借用中山堂為學生宿舍的用餐情況。 住宿舍學生迎著寒冬的晨曦吃早餐,可以看到身體矮小的低年級學生正在從鐵桶裡打稀飯,盛好飯的學生不能先吃,必須等宿舍管理老師或值星學生喊“開動”才能吃飯 。圖片中可以看到學生前面桌上放的只有一碗稀飯及小碟子一塊上含有霉味的豆腐乳,左下角有一位學生頭纏著紗布 鐵定是昨天不小心摔傷 曾經嚎啕大哭一場 。《大元國小校友 陳明來提供圖片》

       李有權校長在強烈颱風波密拉將學校宿舍屋頂掀掉,嚴重破損,無法使用,多方努力向有關單位極力爭取,於民國53年完成改建為鋼筋混凝土教室,共三間教室。

       這間鋼筋混凝土教室是大元山區唯一的完全鋼筋混凝土建築,林場裁徹時無法拆除,是能保存至今的原因。

       鋼筋混凝土教室完成後,前二年為學生宿舍,但住校生用餐仍在大元山工作站中山堂。

       這三間教室,第一間教室是儲放當年李有權校長極力爭取榮民子女才能享有的聯合國援助營養午餐,物資包括麵粉、奶粉、燕麥,還有募集的食用油、健素粉。也是負責營養午餐老師製作饅頭的處所。

       第二、三間教室曾當作學生宿舍,當時男女生分開住宿,管理宿舍老師隔著小窗可以同時掌握兩寢室狀況,至於門則是兄弟戶找姐妹時,不必到走道上,夜間樹梢有貓頭鷹的鳴叫,草叢會竄出毒蛇,年紀小的不敢外出。

       民國54年學生宿舍於大元山工作站中山堂對面空地改建完成,第二、三間鋼筋混凝土教改為低年級上課教室。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第二、三間教室曾當作學生宿舍,當時男女生分開住宿,管理宿舍老師隔著小窗可以同時掌握兩寢室狀況。黑板上《大元國小,心目中最偉大的學校,最有愛心的校園》是MIT台灣誌2008年五月17日至19日拍攝重返大元國小尋根《深山裡的同學會》,筆者用粉筆寫上的。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民國五十五年入學第十七屆畢業校友在就讀低年級時合影,中間坐著的是于家駿老師、李有權校長、呂富美老師。 《大元國小校友 高淑錦‧朱秀薇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最後一任程遠瑞校長與學生在學生宿舍─兒童新村前合影,右側木造房舍是學生宿舍的餐廳和木造教室的操場塌陷後上課教室。《大元國小程遠瑞校長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韓盛鑾老師與學生在學生宿舍─兒童新村前合影,右側木造房舍是學生宿舍的餐廳。《大元國小程遠瑞校長提供圖片》

      鋼筋混凝土教室  

       大元山區除危險性極高的火藥庫、油庫以混凝土建築物興建,確保一旦疏忽釀成無法挽救的災害外,其餘皆是木造建築物。

       記憶中剛入學時,學生住宿的地方是棟純檜木建造的房屋,有些老師也與住校生睡在同一棟宿舍裡。

       該棟宿舍建有六大房間,兩個房間是老師的寢室,裡面兼擺老師用的餐桌,第二、五、六間等三個房間是學生們的寢室,其中第二個房間被規劃為女生寢室。其中有三個同學例外,陳錦田、陳明來、陳東元三人與姊姊同住,被分配到此寢室。

       第一個房間擺放學生餐桌,因餐桌不夠,寢室前的長廊也被充當用餐的位置,用餐時都站著吃飯。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學校宿舍曾經有好多年沒有餐廳,只好在宿舍窗戶前搭建小木板為桌,吃飯時只能站立,在沒有任何照明設備下,只有透過窗戶微弱的陽光才能看見飯菜。窗戶上掛的是盥洗的毛巾,桌上鋁製的小碟子上只盛著幾片沒有油脂,沒有鹹味的青菜。《大元國小老師 于家駿提供圖片》

      民國五十年學校開學沒多久,碰到「波蜜拉颱風」來襲,住校生的房舍被颱風無情地給吹毀了。

      還記得颱風當天學校停課,大部分的學生多留在宿舍裡,房舍的屋頂,當時是用檜木片層層纍起,然後壓上木條,用鐵釘釘牢,當時陣風驟雨狂嘯,隨著陣陣的強風,漸漸地一片片被剝離吹走不知去向。

      學生驚恐萬分,在老師的安排下,不得不在風雨中,利用颱風間歇時,冒著危險緊急搬離到大元山工作站的大禮堂暫時安置。

      當時大禮堂前半部當住校生餐廳,後半部當睡覺的地方,以舞台及靠背長板凳為床。

      民國五十一年,同樣學期開學不久,又是「愛美颱風」來襲,大家都住在大禮堂,感覺上比較安全。但是陣陣的強風,還是將大禮堂整棟吹得左右搖晃,樑柱連結部位還發出〝吱吱〞的聲音,心理的恐懼感再度浮現,幸好颱風過後,大禮堂還是安然挺立,但周遭環境卻被摧殘的體無完膚。

      想起天災,颱風所造成之恐懼及不便的景象至今仍然歷歷在目。

      在木造學生宿舍被「波蜜拉颱風」摧毀後,李有權校長積極爭取經費興建鋼筋混凝土教室,於民國五十三年完工,共有三間教室,當時可說是大元山區唯一可以讓人居住的鋼筋混凝土建築物。

      民國五十四年,學生宿舍從大禮堂搬到鋼筋混凝土教室,大禮堂變成住校生餐廳。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學校借用中山堂為學生宿舍的用餐情況。 《大元國小校友 陳明來提供圖片》

       民國五十五年,大禮堂前方的學生宿舍興建完成,李有權校長又積極爭取聯合國援助的營養午餐,於是鋼筋混凝土教室變成一、二年級的教室,學校變成全天上課,第一間教室成為儲存營養午餐麵粉、奶粉、油脂、麥角、健素粉的庫房。

       這間鋼筋混凝土教室,成為現在大元國小唯一可以懷舊的倖存建築物,屋頂興建當時只用水泥沒有任何防漏設施,牆面樑柱雖然傾頹,但屋頂卻沒有任何滲水痕跡,民國九十七年5月17日-19日校友在廢校三十五年後重回校園尋根,混凝土教室是住宿炊食的地點。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呂富美老師擔任一年級導師時與低年級學生合影,背景是當時整個大元山唯一的鋼筋混凝土建築 ,廢校30多年後目前尚未塌陷。《 大元國小老師 呂富美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民國97年5月19日大元國小返鄉尋根活動下山前在大元國小鋼筋混凝土教室前合影。 《大元國小校友 邱文智提供圖片》

      大禮堂

       大禮堂原本的名稱是中山堂,是大元山工作站員工參加慶典、講習、訓練、開會、娛樂、表演、放映電影的多功能場所,裡面有舞台及木製研習桌、木製靠背長板凳。

       民國五十年學校開學沒多久,碰到「波蜜拉颱風」來襲,學校宿舍被颱風無情地給吹毀了。

       學生在恐怖萬分中,在宿舍管理老師王楷基的安排下,不得不在風雨中,利用颱風間歇時,冒著危險緊急搬離到大元山工作站的大禮堂暫時安置。

       颱風過後,學校宿舍體無完膚無法使用,大禮堂成為大元國小住校生宿舍,前半部當住校生餐廳,後半部當睡覺的地方,以舞台及靠背長板凳為床。

       民國五十一年,「愛美颱風」來襲,陣陣的強風,將大禮堂整棟吹得左右搖晃,樑柱連結部位還發出〝吱吱〞的聲音,心理的恐懼感再度浮現,幸好颱風過後,大禮堂還是安然挺立,但周遭環境卻被徹底摧殘破壞。

       大禮堂從此成為大元國小的校舍,大元山工作站從未收回使用。

       民國五十三年,原本被颱風破壞無法使用的學校宿舍原址改建為鋼筋混凝土教室,住校生搬到混凝土教室睡覺,大禮堂從此成為大元國小的餐廳。

       大元國小木造的主體教室,操場嚴重塌陷,鋼筋混凝土教室亦地層滑動嚴重龜裂,無法使用,大禮堂又被分隔數間教室上課。

       大禮堂就在與大元國小師生共患難的情境下,相處許久時間,直至大元國小於民國六十二年撤校。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大禮堂全貌《 大元國小老師 于家駿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學校借用中山堂為學生宿舍的用餐情況。 《大元國小校友 陳明來提供圖片》


大元國小現存主要建物遺跡與往昔舊照比對

再度大元尋根-2022年6月26-27日(星期日至星期一)

校門

       大元國小於民國四十一年九月從寒溪國小分設出大元分班,民國四十五年七月獲准獨立為大元國民學校,李有權為首任校長。其時,有班級數四班,學生數七十人,教師六人(含林場聘僱一人)。獨立後二年,始有一至六年級完全學制。學生來自林場林業員工之子弟,及隨林業所需而附設的醫務室、食堂、招待所、合作社、理髮室、洗衣房、澡堂、學生宿舍等服務人員之子女,遠自索道起始點的古魯,廣至海拔兩千五百餘公尺的翠峰、晴峰,學童得搭乘索道並換乘蹦蹦車方可抵達學校,故除工作站及四公里機關庫外的學生,幾全住宿。隨林業砍伐之興盛,學齡兒童人口數上升,大元國小的學生日益增多,於民國五十四年達鼎盛。

       民國五十六年,李有權校長榮調,繼任者為曾瑋校長,此時林業已走下坡,學生人數也隨之漸萎縮,民國五十九年程遠瑞校長繼任,林業砍伐已呈夕陽之餘暉,可砍伐之林木所剩無幾,學校也於民國六十二年撤校併回寒溪國小。

       溯及大元國小前身為寒溪國小,於民國三年創校,名稱為「寒溪番童教育所」,於民國三十四年臺灣光復後,由臺北州接管改為「臺北縣寒溪國民學校」,民國三十九年宜蘭設縣,改稱「宜蘭縣大同鄉寒溪國民學校」,民國四十一年九月從寒溪國小分設大元分班,民國四十五年七月獲准獨立為「大元國民學校」,民國五十 七年政府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改稱為「大元國民小學」,至民國六十二年撤校。從設立大元分班始,至撤校前後計二十一年,畢業校友近三百人。前後在校服務的師長有八十餘位。

       大元國小木造建造的主體教室在林場裁撤前兩年就已經拆除,其原因是最後一任校長程遠瑞任期內操場嚴重塌陷,無法修復整建,學生沒有活動場地且十分危險。

       學校的校門也由下方的位置上移遷至運材鐵路旁。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民國四十五年七月獲准獨立為「大元國民學校」的校門。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民國六十四年大元國小撤校後的校門已經傾倒,荒草蔓生。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民國六十一年大元國小操場塌陷,木造主題教室無法使用,被迫遷至中山堂,校門隨之移至四公里山地運材鐵道邊。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民國九十七年MIT台灣誌拍攝「深山裡的同學會」校門殘破景像。

木造主體教室

       大元國小木造主體教室係檜木結構建築,共有五間教室,另有校長、教導主任、貴賓合用的小間廳舍,還有保健室、儲藏室合用的小房間,操場長不足一百公尺,右側是懸崖峭壁下達南澳北溪河谷。現操場完全陷落消失,只剩教室地基樹木高聳,蕨類植物漫漫。

       約在民國四十一年完成,重新開始木材生產工作,當時分場長是 蔡佑之 先生,蔡主任很注重教育,極力向林產管理局及太平山林場爭取設校事宜,經管理局及場長沈家銘先生同意下,設立了太平山林場的第三所子弟學校(另兩所為太

       當時就於辦公室軌道下方開始整地,所需木料由羅東運送上山大興土木,於校舍和兩棟員工宿舍一起完成時,便成立寒溪國民學校大元分校,同時也開辦了民眾補習班。

       民國四十二年大元山 分校獨立為大元國民學校, 李有權 女士為首任校長,當時他認真而努力的負起資源不足教育工作,引進優良師資培養不少優秀菁英人才。

       大元國小木造建造的主體教室在林場裁撤前兩年就已經拆除,其原因是最後一任校長程遠瑞任期內操場嚴重塌陷,無法修復整建,學生沒有活動場地且十分危險。

       學校的校門也由下方的位置上移遷至運材鐵路旁。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大元國小木造主體教室及操場平面圖。(五、六年級會視學生人數多寡做調整)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操場

       大元國小建校後便被操場日益嚴重塌陷斷裂所苦,學生必須經常搬運石塊填補坍陷的部份,終究抵不過自然力量,整座操場約在民國五十九年開始嚴重坍塌,教室遷移至上方水泥教室及中山堂上課,民國六十一年陷落消失蹤影。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升旗台

       大元國小建校操場嚴重塌陷,學生必須經常搬運石塊填補坍陷的部份,民國六十一年升旗台隨操場一起陷落消失蹤影,只剩殘餘基座讓校友回憶懷舊。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台灣緋寒櫻

       操場邊一株台灣緋寒櫻,現在仍然生意盎然,枝葉高聳,與柳杉競爭毫不遜色。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民國四十六年入學第八屆畢業校友全班合影。台灣緋寒櫻在右側,當時還只是小樹苗。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民國四十九、五十年入學第十一、十二屆畢業校友在就讀低年級時合影,台灣緋寒櫻在右側鞦韆後面,當時枝葉茂盛。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水池     廁所

       學生如廁後洗手或清潔教室取水的水泥水池,是學校主體教室設施保持比較完整的部分。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木造主體教室左側走廊盡頭的角落就是木造廁所。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鳥瞰木造主體教室側面就是木造廁所屋頂。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學校廁所雖然頹壞,遺跡卻清晰可見。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菜園

       大元國小位於深山,食物補給購買不易,必須自己種植蔬菜以備不時之需,學校右側山坡地開闢許多菜圃,每位學生自三年級便分配一畦菜圃負責照顧施肥,土地主要由碎裂頁岩居多,蔬菜必須依賴人工施肥,學生課餘必須經常挑糞,「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根植,造就日後獨立的社會競爭能力。

       挑糞,當然臭氣薰天,糞濺滿身弄得全身奇臭。

       挑糞時是兩人一組合著抬糞,菜園就在操場右下方,地勢並非平坦,都是斜坡,走在前方的,往往糞濺滿身,有時更糟的是摔倒了整桶的糞直接潑在身上。

       生長在現在教育環境,可能老早告到教育局,但大元國小的學生可以學習從耕土、播種、除草、施肥到收成的過程,小小年紀就能學以致用,大元國小的學生就是在如此環境裡長大茁壯。

       多功能性菜圃,除看見智慧與艱辛外,「寓教於樂」,「做中學」「學習即生活」的現代教育原理,早已在大元國小的師生履行不遺。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水泥教室

       水泥教室原址是學生宿舍,是棟純檜木建造的房屋,有些老師也與住校生睡在同一棟宿舍裡。

       民國五十年學校開學沒多久,碰到「波蜜拉颱風」來襲,住校生的房舍被颱風無情地給吹毀了。

       還記得颱風當天學校停課,大部分的學生多留在宿舍裡,房舍的屋頂,當時是用檜木片層層纍起,然後壓上木條,用鐵釘釘牢,當時陣風驟雨狂嘯,隨著陣陣的強風,漸漸地一片片被剝離吹走不知去向。

       學生驚恐萬分,在老師的安排下,不得不在風雨中,利用颱風間歇時,冒著危險緊急搬離到大元山工作站的大禮堂暫時安置。

當時大禮堂前半部當住校生餐廳,後半部當睡覺的地方,以舞台及靠背長板凳為床。

       民國五十一年,同樣學期開學不久,又是「愛美颱風」來襲,大家都住在大禮堂,感覺上比較安全。但是陣陣的強風,還是將大禮堂整棟吹得左右搖晃,樑柱連結部位還發出〝吱吱〞的聲音,心理的恐懼感再度浮現,幸好颱風過後,大禮堂還是安然挺立,但周遭環境卻被摧殘的體無完膚。

       在木造學生宿舍被「波蜜拉颱風」摧毀後,李有權校長積極爭取經費興建鋼筋混凝土教室,於民國五十三年完工,共有三間教室,當時可說是大元山區唯一可以讓人居住的鋼筋混凝土建築物(當時只有儲藏火藥和汽油才會以鋼筋混凝土興建)。

       民國五十四年,學生宿舍從大禮堂搬到鋼筋混凝土教室,大禮堂變成住校生餐廳。

       鋼筋混凝土教室落成,初始二年為學生宿舍,為了方便宿舍管理老師觀察男、女生生活睡眠情況,於第一、第二間教室隔間牆面開了一觀察窗。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鋼筋混凝土教室落成,初始二年為學生宿舍,牆面的觀察窗是宿舍管理老師為了方便觀察男、女生生活睡眠情況。

註記:黑板上留言《大元國小,心目中最偉大的學校,最有愛心的校園。》是網站版主陳東元於2008年5月19日陪同MIT台灣誌攝製大元國小尋根《深山裡的同學會》所題的字。

       民國五十五年,大禮堂前方的學生宿舍興建完成,李有權校長又積極爭取聯合國援助的營養午餐,於是鋼筋混凝土教室變成一、二年級的教室,學校變成全天上課,第一間教室成為儲存營養午餐麵粉、奶粉、油脂、麥角、健素粉的庫房。

       這間鋼筋混凝土教室是大元山區唯一的完全鋼筋混凝土建築,林場裁徹時無法拆除,是能保存至今的原因。

       這間鋼筋混凝土教室,成為現在大元國小唯一可以懷舊的倖存建築物,屋頂興建當時只用水泥沒有任何防漏設施,牆面樑柱雖然傾頹,但屋頂卻沒有任何滲水痕跡,民國九十七年5月17日-19日校友在廢校三十五年後重回校園尋根,混凝土教室是住宿炊食的地點。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水泥教室民國五十二年、民國五十三年提供學生宿舍使用平面圖。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水泥教室民國五十三年之後是低年級使用教室,第一間做為聯合國援助營養午餐食材儲藏教室。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大禮堂     宿舍

       大禮堂原本的名稱是中山堂,是大元山工作站員工參加慶典、講習、訓練、開會、娛樂、表演、放映電影的多功能場所,裡面有舞台及木製研習桌、木製靠背長板凳。

       民國五十年學校開學沒多久,碰到「波蜜拉颱風」來襲,學校宿舍被颱風無情地給吹毀了。

       學生在恐怖萬分中,在宿舍管理老師王楷基的安排下,不得不在風雨中,利用颱風間歇時,冒著危險緊急搬離到大元山工作站的大禮堂暫時安置。

       颱風過後,學校宿舍體無完膚無法使用,大禮堂成為大元國小住校生宿舍,前半部當住校生餐廳,後半部當睡覺的地方,以舞台及靠背長板凳為床。

       民國五十一年,「愛美颱風」來襲,陣陣的強風,將大禮堂整棟吹得左右搖晃,樑柱連結部位還發出〝吱吱〞的聲音,心理的恐懼感再度浮現,幸好颱風過後,大禮堂還是安然挺立,但周遭環境卻被徹底摧殘破壞。

       大禮堂從此成為大元國小的校舍,大元山工作站從未收回使用。

民國五十三年,原本被颱風破壞無法使用的學校宿舍原址改建為鋼筋混凝土教室,住校生搬到混凝土教室睡覺,大禮堂從此成為大元國小的餐廳。

       大元國小木造的主體教室,操場嚴重塌陷,鋼筋混凝土教室亦地層滑動嚴重龜裂,無法使用,大禮堂又被分隔數間教室上課。

       大禮堂就在與大元國小師生共患難的情境下,相處許久時間,直至大元國小於民國六十二年撤校。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大元山工作站事務所

       大元山工作站事務所原本是木造建築,民國五十七年九月十一日發生大火,燒毀事務所及派出所兩棟房舍。

       這場大火竟然發生在火災防範最嚴密的大元山行政中樞及警察派出所,真是匪夷所思。

       那一天,既沒有太陽也沒友下雨,天色卻顯得有些詭異。工作站食堂裡熙熙攘攘的客人吃完午餐搭蹦蹦車繼續往翠峰、晴峰方向趕路回家,廚師可能去午睡了,在事務所上班及附近工作的用餐客人也都各自回去自己崗位,學校已經開始上課,聽不到學生的嬉鬧聲,山上又恢復了往常的寧靜,只有派出所上方的員工宿舍裡牌友們正在玩四色牌,偶而傳來玩牌的用語及喊叫輸贏的聲音,山區就是這麼有人情味,只要不發生糾紛,彼此存著默契,便不會干預這僅存的消遣 。

       午後時間,仍一如往昔,寂靜且無聊。

       突然,一陣狗吠聲劃破這凝結的寧靜,大約是2點40分左右,派出所這排木造房屋竟然竄起濃煙,好像失火了。

       牌友們看到窗外縷縷黑煙趕緊放下手上的四色牌,大叫:「火燒厝!」

       派出所這一棟共有4間,除派出所外共五戶人家,隔一條步道就是事務所辦公室, 蔓延的火勢首當其衝的是事務所與派出所之間總機交換室,總機值班緊急通知各單位搶救,事務所值班趕緊敲打救火鐘(是以短鋼軌吊掛著,火警時以鐵條敲打)並搶救事務所裡重要文件,附近聽到鐘響的紛紛前來搶救,無情的火迅速延燒至整個事務所。

       無情的火吞噬著檜木建造的木屋,熊熊的烈火,觸目驚心,驚惶失措。

       火災後,事務所及派出所兩棟房舍改建為以鐵架做為結構再覆以石綿建材。

       火災燒燬事務所周圍樹木,當年更新種植的小樹苗數十年後已經成長為參天巨木,高聳矗立。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大元山工作站事務所原本是檜木搭建,沒有牌樓,用粗木樁擋土鋪成路面。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民國五十七年九月十一日火災後,事務所及派出所兩棟房舍改建為以鐵架做為結構再覆以石綿建材。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民國五十七年九月十一日火災後,事務所及派出所兩棟房舍改建為以鐵架做為結構再覆以石綿建材。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Back to top

本網站專屬藝術家 陳東元 ‧ 所有網頁自行製作並架設網站

藝術家 陳東元為台灣水彩黃金時期領頭羊 ‧ 後專司雄偉遼闊油畫創作 ‧ 晚年全心重建童年經歷的林業史

藝術家 陳東元 專屬 E-mail 郵件信箱 》 taiwanland.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