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深印記的大元國小學生餐食

       民國34年對日抗戰勝利,台灣光復。台灣為了普及教育急需大量國語發音正確的教師,因此國語的發源地-北平(現為北京)便成為最重要的師資來源地方。民國36年台灣省教育廳派員至北平招聘大量教師,李有權校長與夫婿司兆鵬皆在北平大學畢業滿懷理想連袂攜手前來台灣。

       這群從北平前來的大學菁英長途遠渡台灣海峽黑水溝,顛簸舟車路途中彼此照顧鼓勵並培養出超越家人的情感,抵台後在教育廳安排下都擔任重要教育單位職務,其中多位北平友人在宜蘭縣政府教育處擔任重要主管,夫婿司兆鵬初始任職台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推行以北京話發音為基礎的國語及國語師資之訓練,並擔任宜蘭縣立羅東、頭城兩初級中學校長(當時宜蘭只有省立宜蘭中學和省立蘭陽女中設高中部),萬事起頭難,聘用教師、規劃校園、添購設備......,件件都是考驗,蠟燭兩頭燒,以致積勞成疾,奉調三星國小校長養病,民國43年不幸辭世。

       堅守愛情誓言,在至愛過世之後,為全心培育子女,又恐觸景傷情,毅然決然的排除都市之一切紛擾,謝絕友朋之熱心關懷,矢志奉獻山地教育及全心培育四名子女,乃請調至窮山惡水的大元山上,不僅營造適於子女成長學習的環境,更孕育許多社會菁英,譜寫出一頁感人肺腑的山中傳奇。

       學校或政府機構通常都設有專門「跑公文」的工友,大元國小位處大山深處,經費有限且往返需要二天以上,食宿是不小開銷,因此公文傳遞都透過郵務系統,但重要公文或需詳細解釋等有時效性的公文,就必須校長親自跑腿。

       每次李有權校長親自「跑公文」至宜蘭縣政府教育處,這些北平友人看到深山的「大嫂」前來,無不熱情接待,並指派處內人員專程辦理。在言談中談及教育各項福利措施,只要有利大元國小,一定極力爭取,友人也都全力鼎助,因此大元國小許多福利和建設就如此產生。

       福利經費爭取後並不是往後縣政府教育處會幫學校完成一切,校長還要負責執行預算,是否足夠扛起重責大任才是考驗著能力。

       從太平國小轉學至班上的陳有來、許春桃到大元國小才喝到上午第二節下課必喝的牛奶。

       那時大元山和太平山兩深山地區除火藥庫及油庫顧及安全無法木造是磚造,有哪一座建築物是鋼筋水泥,只有大元國小才有,當時連工作站事務所也只是木造建築,遭祝融焚毀後改為石棉瓦建築,太平山則在成立森林遊樂園區後需要興建符合現代旅客需要的客房、餐廳才出現鋼筋水泥建築,爾後派出所、旅客服務中心才陸續興建。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早期太平山工作站全是木造建築,最下面是太平國小校舍。

       若在平地興建教室並不困難,但在高山深處則面臨諸多艱困。這座鋼筋水泥教室所有建材,如鋼筋、水泥、磚塊、砂石、鋪設地基的大石塊、門窗、玻璃、灌漿使用的隔板、架設鷹架支撐施工高度的竹竿、防漏的柏油和油氈都必須從羅東運送至山上,建築成本和技師食宿費用比平地昂貴許多,負責招標和協調運送建材何等困難,但李有權的折衝和協調終能克服,讓鋼筋水泥教室順利完工。

       這座鋼筋水泥教室成為目前前往大元國小緬懷登山的過夜住宿點,是重要地標。

       李有權事躬必親的「跑公文」能力,誰比得上!

       天下沒有自己降下的厚禮,大元國小獨厚的福利完全由李有權校長奔走爭取而來,其他屬於「勇」的偏遠山地學校始終不見任何相同措施,如:寒溪國小、太平國小、土場國小。

       註:當時國小分三等,「智」屬都市大型學校,如:宜蘭國小、羅東國小、公正國小、成功國小、礁溪國小.......。「仁」屬一般中型學校,如:北成國小、大隱國小、順安國小、廣興國小.......。「勇」屬偏遠地區小型學校,如:大元國小、寒溪國小、太平國小、土場國小.......。

       僅舉上述例證,還有許多無法枚舉的建樹,這些在當時是何等艱難,卻在大元國小處處可見李有權校長的愛心痕跡。

       最特別要敘述的是營養午餐,當時的營養午餐不是像今日的普及,只有專門為退伍榮民子女興建就讀的小學才能享有,是聯合國組織美國援助完全免費的營養午餐。大元國小住宿學校宿舍學童的用餐,由林場負責採買煮食,食材單調且經常重覆,既缺乏營養且時常有食物中毒發生,直到學校負責處理的營養午餐出現,學童的飲食才獲得大幅度的改善。國小學童發育迅速需要充分的營養,否則影響將來身體健康,這項福利爭取造福每位大元國小學生。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吃完營養午餐,大家樂得開懷大笑,有些同學桌上還擺著饅頭和裝麥芽粥的塑膠碗。《陳秀枝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大元國小鋼筋水泥教室。 《大元國小校友高淑錦‧朱秀薇提供圖片》

      住宿生自治式的管理

       學校宿舍的管理老師都由退伍老兵轉任教師擔任,因此寢室內務管理就像軍人一樣,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將棉被折疊成像豆腐般的方塊,洗完臉刷完牙將盥洗用具擺放整齊,臉盆、牙膏、牙刷、漱口杯都擺放在規定位置,然後打掃每個人負責的環境區域,每天都有學生組成的清潔小組負責檢查計分,如果表現欠佳的學生,必須接受罰站或勞動服務的懲罰。 在如此有效率的管理下,寢室內整齊乾淨,一塵不染,只是每逢天晴,曬衣場難免有幾床尿濕棉被需晒乾。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寢室內務管理就像軍人一樣,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將棉被折疊成像豆腐般的方塊,當年棉被是李有權校長向鄉公所爭取的。《圖片來源:軍事訓練役,究竟在裏頭做什麼?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洗完臉刷完牙將盥洗用具擺放整齊,當年學校宿舍使用的臉盆是家長自備的塑膠材質。《大元國小老師 于家駿提供圖片》《圖片來源:號角響起

       寢室裡最熟悉難以忘記的是常散發著尿騷味 ,學童剛入學的小一、小二新生,年紀幼小,加以山區晴雨不定,雲霧瀰漫,每有種種神奇鬼怪發生,難免有人心生畏懼,加以天氣寒冷,想在溫暖的被窩裡起床摸黑上廁所,那是多困難的事,所以常有學生尿床。

       這20公尺的漆黑道路,樹上有貓頭鷹低嘯、有不知名的昆蟲或野獸低鳴、有蛇類和蛙類竄出,對幼小學童而言似乎是驚心動魄的驚險路途。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莫氏樹蛙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螽蟴(紡織娘)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青竹絲(赤尾鮐)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貓頭鷹

       住宿舍的學生每天六時準時起床,打掃環境區域或晨間活動至七時吃早餐,晚間放學後吃完晚飯,活動至六時便得參加晚自習,約九時左右上床就寢。

       宿舍分男女分開兩部份,是大通舖,姐妹或兄弟相鄰,便於相互照顧,宿舍有管理老師全權負責。

       宿舍的管理採自治式,由住宿學生推選二至三位同學輪值,每週一次,以哨子為交接憑證,起床、睡眠、用餐、清點人數均由值星學生掌控,只是當時沒有手錶,作息時間就由管理老師處理,值星學生必須服從管理老師的意思行事,絕對不能擅自作主。我的能力在同儕眼裡應很不錯,獲得肯定,小學四年級就被選出擔任此職。

       雖然地處偏僻,幾乎沒有上級長官或督學前來視察,但每位教師都非常認真,很有愛心,從不懈怠,都按教育部規定進行教學活動,學校教學活動是早上七時三十分開始早自習或晨間打掃 ,八時升旗典禮後開始上課,午間是營養午餐或午睡,下午一時哆開始上課,四時左右打掃降旗完畢,放學回家,這段學校上課時間,按正常教學活動進行,只是學校白天沒有供電,上下課採用手敲鐘方式。 百分之八、九十的學生無法返家,放學後需住宿舍,這時便由宿舍管理老師和住校值星學生接手掌控。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大元國小上下課採用手敲鐘方式。

      住宿生印記深刻的三餐

       由於家長收入微薄,由員工消費合作社負責採購的宿舍伙食非常差,經辦不是瞭解營養人員,食材單一缺少變化,根本不會考慮學童發育所需。

       每位宿舍生每年必須繳交24綑直徑約3台尺長4台尺的木柴做為烹煮飯菜的燃料。宿舍伙食由大元山工作站派兩位歐巴桑(林嬤和陳嬤)負責料理三餐。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照顧學校宿舍生伙食10餘年的陳嬤。《大元國小校友 陳金成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照顧學校宿舍生伙食10餘年的林嬤。《大元國小校友 程鈺娟提供圖片》

       早餐是稀飯配品質低劣的黑豆豉10餘粒、蘿蔔乾4至6小段或含有霉味的一塊豆腐乳選一樣。林嬤和陳嬤為了快速及方便,稀飯是用隔夜飯加水煮成名符其實的「清湯稀飯 」。

       午餐與晚餐根本聞不到肉味,看不到一絲浮油,清淡至極,每餐只有一道菜,餐餐是每人只有一小碟、一小口就吃完的青菜或醃菜,其中高麗菜最頻繁,即使偶而有豬肉,那也是那小碟子裡小小的一片,且都是母豬肚子乳頭部分的肥肉,瘦肉是少到幾乎看不到,如果吃魚,每人僅只有一、二條像食指般大小的小魚。

       山區沒有電冰箱,食物通常每隔一個月時間運補,只能是容易腐敗的葉菜最先食用,肉類和魚類則塗以鹽巴醃製,處理過程若稍有疏忽,或鹽巴使用不夠就會產生腐敗現象,這些不新鮮的食材,因學童家庭普遍貧窮捨不得丟棄,仍然讓學生食用,食材很不新鮮,常發生食物中毒。山區醫療設備欠缺,一旦食物中毒,只能嘔吐狂瀉不止,虛脫得無法上課,集體躺臥宿舍靜待身體康復恢復正常。

       如遇天候或其他狀況運補不及,就以醃製或曬乾的菜乾為食,這種情況經常發生。

       每餐學生最期待的是老師們吃完飯後的剩菜殘湯,這些殘留湯羹聞起來特別香,吃起來更是美味,可以讓分配到的學生多吃幾碗飯。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住宿舍學生迎著寒冬的晨曦吃早餐,可以看到身體矮小的低年級學生正在從鐵桶裡打稀飯,盛好飯的學生不能先吃,必須等宿舍管理老師或值星學生喊“開動”才能吃飯。照片中可以看到學生前面桌上放的只有一碗稀飯及小碟子一塊上含有霉味的豆腐乳。《大元國小校友 陳明來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學校宿舍曾經有好多年沒有餐廳,只好在宿舍窗戶前搭建小木板為桌,吃飯時只能站立,在沒有任何照明設備下,只有透過窗戶微弱的陽光才能看見飯菜。窗戶上掛的是盥洗的毛巾,桌上鋁製的小碟子上只盛著幾片沒有油脂,沒有鹹味的青菜。《大元國小老師 于家駿提供圖片》

       學校大約每一學期會自羅東市場購買非常便宜的油渣,這油渣是炸完豬油後剩下的廢料,油渣拌佐著學生栽種的佛手瓜做餡包成大包子(大約是現在市面常見包子四倍大),久未聞到肉味嘗到油味的學生竟然可以吃10多個,直到肚子撐不下要吐出為止。

       為了改善住宿生的伙食,校長想出開墾荒地成菜圃,分組種菜比賽,補充住校生部分蔬菜的來源。又兼具全校學生自然課認識青菜、美術課寫生的多功能性菜圃。校長絞盡心思,除了種菜,又養兔子、鴨子。等到鴨子成熟,宰殺後用油豆腐、紅蘿蔔、馬鈴薯或佛手瓜一起紅燒,是住宿生最奢侈的加菜,兔子、鴨子也成了住宿生的肉食來源之一。校長連鴨毛都不放過,鴨毛洗淨曬乾後,教女生做成鍵子。校長還會撥時間用脫脂奶粉、牛油、砂糖及少許酵母粉偶爾奢侈的放兩個雞蛋,做成餅乾,切成菱形,放在大鍋中以小火烘烤,烤得兩面淡黃,酥脆而帶奶蛋香,成為獎勵住宿生的零食,每位學生吃在口中,滿臉洋溢著幸福的畫面,至今仍清晰如在眼前,也是住宿生難以忘懷的美味。

       父母為了讓我們吃得下飯,通常都會準備一瓶醬油膏或者一便當盒的醃瓜炒肉片帶在身邊,以便在菜太淡吃不下飯時使用。

       山區時常發生颱風或豪雨成災,交通中斷,無法取得食物,因此必須有應急的物質,以備不時之需。醃瓜就是每家都有的食材。

       每年胡瓜盛產季節,山區家庭主婦都會透過員工消費合作社魚菜部代為購買大量胡瓜,然後剖開刮掉瓜籽,用鹽浸泡曝晒,再加上黑豆豉、米豉加以醃製,經二、三個月便可取用。

        學生在每次放假返校時,都會拿出醃瓜切成薄片,然後炒少量的“三層肉”,用便當盒裝上滿滿一盒,這就是未來兩星期促進食慾的良方。每日早上,宿舍生將便當盒拿到廚房蒸籠裡,宿舍照顧學生伙食的兩位阿嬤會將這些便當盒蒸熱,每餐每人只能挾一片薄醃瓜,在清淡至極的青菜無法吞下時,啃上小小一口鹹瓜,至於盒裡的湯汁則能拌飯用。吃完飯再以2臺尺方形的布巾緊緊包裹成「包袱」,避免螞蟻或蟑螂侵入,然後放入宿舍裡的儲物櫃。沒有自家醃漬的醬瓜之類就攜帶醬油膏用來拌飯。

       學校裡每位宿舍生必須每年必須繳交24綑直徑約3台尺長4台尺的木柴做為烹煮飯菜的燃料。

       學校裡住宿舍學生,久離父母懷抱,渴望父母的疼愛是教人無法想像的;同樣地父母對自己的小孩的思念也是牽腸掛肚。

       記得每次父母親到羅東辦事,下山時總會利用蹦蹦車在工作站事務所短暫停留數分鐘的時間,將盛滿醃瓜炒三層肉片的便當及少許零用錢託付在總機程林綉英嬸嬸(校友程鈺娟的母親)那邊,待放學時再前往拿取。

       羅東辦完事情回山上,只在食堂稍微用餐便急忙走下坡道趕到住宿舍學生用餐的地方─中山堂去會見自己朝思暮想的孩子,除千囑萬咐要好好用功外,還把從羅東購買的糖果放入孩子口袋內,直等聽到四公里轉彎處蹦蹦車的喇叭聲,才依依不捨用衣袖擦著淚水趕緊爬坡搭車回家。

       這幕令人鼻酸的場景,現在想起來還是讓人掉淚。在當年也幾乎每天都在上演,只是劇中人物不同而已。

       住宿舍的校友,現在回想當時的場面,必定記憶猶新,有許多感觸吧!

      念念不忘的營養午餐

       大元國小由於家長收入微薄,學校宿舍伙食奇差。

       筆者直到五年級有了營養午餐,才獲得改善,也才有比較營養的食物可吃。

       營養午餐是李有權校長極力爭取的,她出身山東蓬萊望族,家室顯赫,擁有北京輔仁大學社會經濟學系的高學歷,是虔誠天主教徒,以當時環境是足夠擔任平地大型學校的校長,但她充滿愛心,將畢生黃金歲月奉獻給窮鄉僻壤的大元國小,時間長達13年,她看到這群可憐的學童,物資如此窮困匱乏,想盡辦法,運用關係,爭取聯合國組織美國援助的營養午餐,以及羅東北城天主教堂及其他單位提供的食用油脂,學生至此可以嘗到有營養的食物。

       筆者從事教育數10年,曾多次探訪山區其他偏遠學校是否也有類似營養午餐,答案是寥寥無幾,連同樣是蘭陽林區管理處轄內的太平國小、土場國小也沒有此類營養午餐。只有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專門為榮民子女設立就讀的小學才有營養午餐的福利。

       聯合國組織美國援助的營養午餐以麵粉、脫脂奶粉、酵母粉、健素粉、麥角為主,至於食用油脂則是透過其他單位提供。

       這些營養午餐的物資從提供單位裝上卡車,到古魯改由台車裝載,經索道、蹦蹦車載運,到大元山工作站卸貨搬運,繁瑣複雜的運送過程,若非李有權校長居間協調以及豐厚的人脈關係,恐怕難以達成。

       學校的每位學生每月繳交15元的費用及柴火,如果沒有辦法繳交費用或柴火,可以從多繳柴火或費用來抵銷,這些費用是購買蔬菜水果等副食品,柴火則是烹煮食物用。

       印象最深的是營養午餐每餐都提供摻入脫脂奶粉的香噴噴饅頭,有摻入脫脂奶粉、健素粉、麥角以及蔬菜的濃湯。用餐完畢還有可口的水果,至今想起還垂涎欲滴。

       提起營養午餐,也必須感謝韓盛鑾老師、曾文定先生以及林聖興和陳添明兩位同班同學。

       韓盛鑾老師祖籍山東,很擅於麵食,每日營養午餐的白饅頭都是他製作的;曾文定先生每日一大早必須燒開水將學校升旗台前的開水桶裝滿,第二節下課又必須煮牛奶讓學校的每位學生喝,還得到廚房內蒸饅頭、煮蔬菜濃湯,下午也無法休息,要再提供開水以及打掃環境,晚上又必須和麵發酵,好像三頭六臂的超人,還好有兩位助手,那就是林聖興和陳添明兩位同班同學。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韓盛鑾老師上課情景。 《大元國小老師韓盛鑾夫人陳月霞師母提供圖片》

       營養午餐的工作地點是鋼筋混凝土教室第一間教室,林聖興和陳添明兩位同班同學幫工友曾文定先生的忙,營養午餐需和麵、發麵,都是他們的事,不過,他們有一項同學沒有的特權,營養午餐準備教室內儲藏的健素粉、奶粉、麥角,可是讓他們盡量拿著吃,在當時沒有零嘴可以吃的年代,不知羨煞多少同學,他們每晚也樂此不疲。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水泥教室民國五十三年之後是低年級使用教室,第一間做為聯合國援助營養午餐食材儲藏教室。

       曾文定先生後來娶同班同學呂芳映為妻,兒女個個成就非凡,是科技新貴,只是遺憾妻子呂芳映辛勞疏忽健康早逝,曾文定先生目前在家含飴弄孫,幸福美滿。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營養午餐負責做饅頭、煮營養湯的曾文定先生與妻子鶼鰈情深。妻子呂芳映是大元國小第11屆畢業校友。《曾文定提供圖片》

       大元國小的營養午餐很有特色,但留下來的照片只有一張做歷史記錄見證,是美中不足的遺憾。

       當然有豐盛的營養午餐,第一個最感激的應該是李有權校長,她老人家對學生猶如慈母般地呵護,遠離父母住在學校宿舍的學生,也將她視為母親,可以窩在溫暖的胸懷裡撒嬌,同時校長也積極向教會募集衣物,讓學童足以禦寒,至今許多住學校宿舍的校友仍能感受到寒冬的半夜,一盞微弱電石燈,一隻溫暖的手幫他們蓋好棉被的溫馨畫面。校長的恩情,點滴在心頭,

       有時來賓到學校參觀學生吃營養午餐後,覺得這些食材不錯,下山時還想順便帶些麵粉、奶粉、麥角回去,完全沒有想到這些食物是給貧窮學生的,校長看不慣只有忍。當她離開她心愛的學生及辛苦耕耘10多年的大元國小,不知是否是對這些惡言惡行來賓的無言抗議?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吃完營養午餐,大家樂得開懷大笑,有些同學桌上還擺著饅頭和裝麥芽粥的塑膠碗。《大元國小校友 陳秀枝提供圖片》

      救苦救難的活菩薩

       住宿在大元國小宿舍的住校生家長幾乎都是薪資微薄的基層勞工,生活困苦,學童衣服無法禦寒,食物沒有營養,連鞋子都欠缺只能踩在尖如刀刃的頁岩上.......,種種無助無奈的苦楚豈是一般所能想像。

       李有權校長以無比的愛心撫慰這些無助的孩童,深夜以白淨麵粉袋做的尿片去換掉尿床學童濕透的內褲,溫暖的雙手餘溫,至今仍讓住校生無法忘懷。

       透過羅東北城天主堂教會募集來的美援衣服,因太大,拆卸後,挑燈下將舊報紙鋪在地板上一一畫樣,再將剪成的舊報紙紙樣放在拆卸後的衣服上,深怕剪壞,定先以大頭針固定後再裁剪,然後用手工縫製。為了更有效率,向大同鄉公所要了兩台報廢的縫紉機,深夜中答答的老爺縫紉機聲,在靜謐夜空中特別響亮,我們聽到了,知道又是校長在熬夜趕工,讓學童撐過厚雪結冰的寒冬。修改衣服剩下的碎布則縫製成布偶、洋娃娃、香包及掌中丟擲耍玩的沙袋,讓我們有玩具可玩。住宿生所繳的成綑木柴,取下綑木柴的鐵箍,整理成滾輪圈,再製作滾鐵圈的把兒,也成了大家的玩具。向鄉公所爭取棉被,讓學童度過嚴冬的夜晚。爭取聯合國補助的營養午餐,讓學童有足夠營養促進身體發育......., 颱風天吹走了屋頂,麵粉、米等皆泡了水,溼了的麵粉,加些發粉直接攤在鍋上烤成發麵餅(因為沒有乾麵粉會沾手),或做成麵疙瘩。米濕了煮成飯,一連幾天就得吃炒飯、麵疙瘩湯。發麵餅較能放久最後吃,李有權校長彷彿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降臨山頂貧困孩童就讀的學校,普降甘霖,每位大元國小的學生,至今無法忘記恩情,永遠感激她老人家當年的付出,感念她無比的愛心關懷。

       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其實價值來自於「你願意給出什麼」,簡單來說就是「付出」,當你看見他人真正的需求,願意付出你的時間、金錢、專業、精力等去滿足對方的需求時,你在對方眼裡就會是有價值的!只要我們願意「給」,就能為他人、社會付出和貢獻!人的生命雖然有限,但人用生命所創造的價值,卻可以與世長存。對於校長來說,生命的意義在于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她的人生像蠟燭,從頂燃到底,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窮盡所能爭取各種福利或社會資源運用在苦難山區校園,以「愛」去撫慰學童,努力達成她每個階段目標及期望。

       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校長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她的歷史。夜半靜思,「人」該留下什麼才能讓人感受懷念,是名是利?是萬貫家財?是功業彪炳?由李有權校長為學生所做,連住在隔壁的趙小姐常怪李有權校長不要命,自己的孩子已夠要照料的了,難道「學生的事,妳不管,別人就不能管嗎?」可知校長為大元國小的付出,也由此證實唯有「愛」才能長駐心靈深處,令人永難忘懷。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畢業典禮,李有權校長致詞。 《大元國小于家駿老師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李有權校長榮調平地校長時與班級代表合影。 《大元國小校友朱秀薇提供圖片》


Back to top

本網站專屬藝術家 陳東元 ‧ 所有網頁自行製作並架設網站

藝術家 陳東元為台灣水彩黃金時期領頭羊 ‧ 後專司雄偉遼闊油畫創作 ‧ 晚年全心重建童年經歷的林業史

藝術家 陳東元 專屬 E-mail 郵件信箱 》 taiwanland.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