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國小位於宜蘭縣大同鄉非常偏僻的深山,想進入必須從羅東竹林搭林場交通車,約1小時到古魯,再搭二段運材索道,還需搭乘四公里山地運材鐵路的客車,共約耗時4小時。
位置偏遠,學童上學情況與平地學校相較,簡直是天地之遙,那是一般社會非常陌生的。除了一般校內的學術科目外,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元化的發展,一般家長都會為子女安排不同類別的課餘活動。課餘活動,顧名思義就是課餘時間進行的活動,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們有多方面發展,培養自己的興趣,繼而建立良好而健康的學習生活。但是大元山的林工家庭,三餐都很勉強,哪有餘力及金錢安排提供孩子不同的課餘活動?課外活動可分為兩大類:動態和靜態。活潑好動的同學可選擇體育運動類,從中訓練反應能力、建立強健體魄。較文靜的學生則可參與棋藝類,訓練思維能力及判斷能力。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性格和長處來選擇課外活動,發掘自己的潛能,發揮所長。運動是孩子們常見的課外活動選項之一,然而學校操場僅三至四個籃球場大,玩躲避球只要一次長拋球,搞不好就落到深谷草叢裡,就此失去蹤影;籃球、棒球是從未看過,操場的角落邊緣只有供低年級使用的一個小鞦韆、一塊簡單可以旋轉的翹翹板和單槓;另一邊是爬杆,爬杆前有一個沙坑,可以跳高和跳遠,這是體育課最常使用的。單槓和爬杆好像是處罰頑皮學生的器材,體育課沒有用此上過相關課程。小學六年是學童最愛玩的階段,由於活動受到侷限,大元國小學生課餘活動的方式就有其拘限性,很具獨特性。
鞦韆、翹翹板、爬杆設備簡單,容易移動,經常變換位置。
山區沒有販賣糖果,孩童嘴饞只好摘取野生植物充當,學童家貧沒有玩具只能抓昆蟲當寵物。如此的覓尋採摘野果、抓昆蟲當寵物都成了學生的課餘活動。
一年一次的郊遊遠足,是每位大元國小學生無法忘懷的美好記憶。
地點就在學校操場裝置爬竿的角落可以鳥瞰的一道很深的溪谷,為南澳北溪的源頭, 也是南澳毛蟹的家鄉,南澳北溪的兩條上游支流在在谷底交會,並在此沖積成一片寬廣的石礫灘,溪流迤邐蜿蜒,淙淙競響陪伴大元國小的琅琅讀書聲。
對許多大元國小學生生長在美如仙境素有「薄霧中的少女」的翠峰湖, 覽盡數丈高懸崖峭壁、瀑布垂掛的七號坑景區,南澳北溪溪谷的景色實在不足一哂,一點也無法與翠峰湖、七號坑景區比美, 無論湖光山色,山巒滴翠都遜色許多,選擇南澳北溪溪谷做為郊遊遠足地點, 實在是學校附近再也找不到更適合地點。
為何一年一次的郊遊遠足如此讓大元國小學生如此回味,實在耐人尋味,可能是這天不需再念煩悶的書,大元國小的老師很盡責,在當年需考試升學的初中時代, 升學率是100%的喔,如此高的升學率,責罵聲藤條聲鐵定逼著學生喘不過氣,這天大家都可以放下這惱人的書本,全校師生一塊兒沉溺在歡樂中。
也有可能是受到書本裡的描述,種種描述郊外踏青快樂氣氛影響了每位學生的心裡。
但追根究底這趟遠足真正快樂的是一年一次的美食大餐,山區生活條件差,收入又低, 難得能吃上像樣的一餐,住在工作站事務所及四公里機關庫的走讀生,這天最期待的莫過於媽媽們準備的午餐,便當盒裡有著那顆金黃色芳香荷包蛋;學校住宿生平日伙食奇差, 午餐與晚餐根本聞不到肉味,少油水,餐餐只有一道菜,每人只有一小碟、一小口就吃完的青菜或醃菜,但遠足這天掌理伙食的林嬤與陳嬤會特別地為住校生滷上一大鍋的雞蛋與三層肉,住校生帶著難得的美食, 每人一顆滷蛋、一片三層肉、一碗白飯或饅頭,大家喜孜孜地拎著遠足去。
不過有時會有狀況發生,人算不如天算,如果前幾天下雨,溪水湍急黃濁,只好延期,但也不能太多天, 學校宿舍為住校生準備的遠足便當一顆滷蛋、一片三層肉如果放上幾天終究會腐壞,那時山區沒有冰箱,雖然氣溫比平地低,食物幾日後變得不新鮮,會發生食物中毒,何況家長收入微薄,無法再次負擔遠足的午餐費用, 延期超過三日,只有取消,明年再計劃進行。
有時候在想,學校操場邊有一條經菜圃的山路,不到幾分鐘就可以直接下到溪底,為什麼要繞一大圈,走鐵路到四公里機關庫,再走步道下去呢?這樣要多花幾小時,也會弄得大家精疲力盡。等到長大當教師才體察其中原因,原來是學校耍詐,故意拖延到達溪底時間以免照顧困難造成意外,學校估算繞這段遠路,抵達遠足地點,約略近中午時分正好可以吃午餐,吃完飯活動至二點多,整理隊伍回學校剛好是平日放學時間。
南澳北溪湍急的溪水,稍微不小心便容易釀成意外,溪裡雖然有蝌蚪、毛蟹、溪哥、苦花......可以撈取玩耍,但畢竟是老師擔憂的危險區域,因此禁止靠近,郊遊活動地點限定在寬廣的石礫灘或苗圃。
這就是大元國小學生一年一次的郊遊遠足, 與平地學校相較,真的是與眾不同,平地學校去的地方是兒童樂園或動物園,而大元國小的學生只能就地並就近遠足。儘管是如此的遠足,但對大元國小的學童,一年才盼得一次的遠足,尤其是一顆滷蛋、一片三層肉的便當,至今都是念念難忘的回憶
大元國小的校友,回想當時的遠足是否有許多美好記憶呢?
大元國小學校操場的角落邊緣只有供低年級使用的一個小鞦韆和一塊簡單可以旋轉的翹翹板,中、高年級若貪玩爬上去,老師抓到不是罰站就是挨板子;沙坑只是用木板圍起來放些細砂,單槓和爬杆上體育課似乎沒有使用過;走廊上體操雙環,老早擱置在樑上,或許有些同學從來不知道學校裡有這項體育器材;學校操場才三至四個籃球場大,玩躲避球只要一次長拋球,搞不好就落到深谷草叢裡,就此失去蹤影;籃球、棒球是從未看過,何談玩過。只好玩羽毛球或排球,但老師嚴格管理,不輕易出借,那玩騎馬打仗吧,地面卻是利如刀刃的頁岩,沒幾分鐘就有同學掛彩受傷,逃不了被禁止。
騎馬打仗的玩法是兩人一組,一人騎在另一人肩膀上,在上面的人是「戰士」,負責與另一組拉扯搏鬥,一直到對方或自己「落馬」分出輸贏。 在下面的人是馬,負責背好在上面的「戰士」,還要與上面的人配合,雙方默契好才能占得上風。
地面利如刀頁岩的學校操場,場地又小,根本無法從事球類及田徑運動,有時幾場大雨,也會使操場外沿塌陷,曾有好多年學校整片操場崩坍,學童無法在危險的操場活動。
因此學生下課最好的活動就是玩跑馬路、跳房子、彈橡皮筋、尪仔標、摺紙飛機或是盪鞦韆、翹翹板、吊單槓。男生最常玩“殺手刀”遊戲(以手代刀追逐遊戲),當時政府厲行「反共抗俄」政策,反攻大陸掛在嘴上,同學受到感染,時常玩“殺手刀”遊戲,分兩組或數組,口中高喊“殺!殺!殺!,然後以自己靈活矯健的身體,或高跳、或低閃、或左右擺動,用伸直的手掌,只要碰觸到對方身體任何部位就算勝利。
有時同學會找來鐵罐,玩“踢鐵罐”遊戲,一群孩子在地上畫一大圈,中間放置一個空罐,接下來就是「人鬼交戰」的重要時刻了!當玩伴將空罐踢出並快速閃人時,當鬼的人必須先拾回空罐才能開始捉人,找人期間,其他人可趁機進場再度踢出鐵罐,或是拯救被捉的人喔!雖然只是簡單「踢罐」與「捉人」的追逐戰,但是卻可以讓孩子們盡情的跑,盡情的笑!
玩法:先在地上畫一個大圓圈,中間放一個空罐頭。大家圍在圈外,一起猜拳,輸的人當鬼。鬼以外的任一人進入圓圈內,將鐵罐踢出(最好是又高又遠),然後大家立即快速閃躲。鬼的人必須趕快把罐子撿回原位放置,並且數數10下。其他的人則趁機趕快找一個地方躲藏。鬼數數結束後開始找人,找到躲藏者就大喊其名字,而且快跑回圈內,踩住罐子,這樣就是捉到人了,被抓到者必須被限制待在圓圈內。但是如果被喊到名字的人,先跑回圈把罐子踢掉,便不算被捉到,遊戲重新開始。在繼續找人的過程中,其他躲藏的玩者可以趁鬼沒看到時,趁機跑進場內,將鐵罐再次踢出。此時,那些原先被逮的人就算是被救出,可重新躲藏,進行遊戲。當所有的人都被鬼發現捉到,遊戲便算結束,輪到由第一個被捉到的人當鬼。
大元國小學童參與遊戲人數眾多且草叢樹叢密佈,演化與“捉迷藏”揉合成自創遊戲:玩時猜拳輸的同學當“鬼”,其他同學踢掉鐵罐後,各自找地方躲藏,當“鬼”的同學必須一一找到躲藏同學,如果在尋覓過程離開鐵罐太遠,沒有被找到的同學可以伺機而動踢掉鐵罐,那時所有被找到的同學又可以再次躲起來,當“鬼”的同學又得從頭尋找躲藏同學。
山區到處是樹木草叢,天色已晚,又是全部住校生不分年級、性別都可以玩的遊戲,有時當“鬼”的同學實在分不出那些是參加的,有些很聰明的同學根本不躲藏就坐在當“鬼”同學的旁邊,或大剌剌走來向當“鬼”的同學打招呼,在只剩下幾位同學就要找到換“鬼”的時候趁機踢開鐵罐,害得當“鬼”的同學又得繼續當“鬼”。
“踢鐵罐”遊戲時常玩下來,當“鬼”的同學永遠都是同一位同學擔任。筆者當年時常扮演“很聰明的同學”。
尋不到鐵罐則改玩“捉迷藏”。開始的時候,所有人會聚集在一個中心點。其中一個人會當捉人者,其他人要在指定時間內找到藏身之處,時間到了,捉人者便會四處找出其他參加者。遊戲的最終目標便是要躲過捉人者。
當其他人在找尋遮蔽點時,捉人者需要保證他不會看見這個過程。通常他會被蒙著雙眼,或背對其他參加者,然後倒數(時間由玩家決定,大概由10秒至1分鐘左右) 。倒數結束後,捉人者會通知其他參加者(如「我來了!」,「開始!」......),遊戲便開始。在捉人者找尋的過程中,參加者可乘他不注意時轉換位置,躲得最久的,便算是贏家。
女學生比較文靜,時常聚在一起玩 “小沙包”,一邊唸童謠一邊拋接小沙包。有時玩“跳橡皮筋”,也是一邊唸童謠一邊跳橡皮筋。木造主體教室走廊上時常看到“跳房子”的遊戲。
早期的沙包都是用布包沙,不過隨著時代的演進,內容不侷限在裝沙子,米、紅豆、綠豆、等等都可以用來當作做沙包的材料。只要找一塊適當大小的布,將填充物置於其中,最後用針線縫合即可。
沙包較受到小女孩的喜愛。通常是五個一組,有的選擇五個光滑的小石子,現在則是用小方塊的布縫成五個小口袋,裡面裝上米或豆子、沙子,再把袋口縫死。
遊戲方法:將五個沙包全撒在地上,把其中一個往上拋,抓起地上的任何一個後,接住空中落下的那一個,然後再把一個往上拋,再抓起地上的一個.......,依次把其餘的沙包抓起後,接著一次抓兩個、三個到一次四個全部抓起為止,就要算分數了:將所有的沙包往上拋,用手背去接,接穩後,手用力往上一抬,拋起接到的沙包,用同手手心向下抓,全部抓到才算分數。如此分數一直累積,最高的就是贏家。
一邊玩一邊唸謠:
「一放雞」放下一粒沙包。
「二放鴨」放下另一粒沙包,緊靠一起。
「三分開」將緊靠的沙包分開。
「四相疊」將分開的沙包靠緊。
「五搭胸」用拋沙包的手拍胸膛一下。
「六拍手」雙手互拍。
「七圍牆」雙手圍在胸前如一道牆。
「八摸鼻」用拋沙包的手摸鼻子。
「九揪耳」用拋沙包的手揪另一邊的耳朵。
「十拾起」拾起雞鴨兩粒沙包,並抓住拋擲上下的第三粒沙包,恢復原狀。
這個遊戲只須三個沙包就夠了,可以一人獨玩,也可以兩人或更多人相邀競賽。
早在希臘羅馬時期,西方人就已經用羊距骨作類似拋沙包這樣的遊戲,從古至今,玩擲距 骨的遊戲就像水波漣漪,廣傳到世界各地。
美國巴爾提摩美術館(Baltimore Museum of Art) 收 藏了一張法國畫家 夏丹(JeanBaptiste-Siméon Chardin, 1699-1779)〈玩距骨遊戲的女子〉(A Girl Playing Knucklebones) 的風俗畫。夏丹是十八世紀的人,一 家子住在巴黎塞納河左岸,他一生幾乎沒有離開過這座城市,他兢兢業業地畫畫,國王路易十五(1710-1774)很欣賞他,後來成為「皇室首席畫家」。這張畫是1734 年畫的。
“跳橡皮筋”主要以跳躍為主,其間還有挑、跨、碰、踢、絆、繞、盤、踩、頂、轉等十幾種方式可以變化玩法。
玩法A:
由兩人拉著橡筋繩, 輪流跳過橡筋繩 ,腰以下不可碰到橡筋繩。
橡筋繩的高度隨著玩家的完成度逐漸向上提升,首先是腳底,然後為腳踝、小腿中央、膝蓋、胯下、腰間、胳肢窩、肩膀、耳頂和頭頂的位置。
過了頭頂的高度後,還有頭頂的高度再加上單掌手指散開時,拇指與尾指間的距離及將手向上伸至最高時的位置這兩個階段。
跳最高的高度時,可邊跑邊按下繩跳過去。
玩法B:
站在繩旁邊,腳從橡筋繩下繞上前,纏橡筋繩,順時針轉動,再逆時針繞動,一邊唱:「小皮球、香蕉油;哪兒開花一十一,一五六、一五七、一八一九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跳房子”又有人叫做跳格子。跳房子不僅是個古老的、也是個世界性的遊戲。遠在羅馬帝國時,跳房子的圖案就曾被鑲嵌入方場的地面,而流傳到今天。至於圖案的形狀,組合及遊戲的規則可多了。
跳房子是競爭的遊戲,可以個人為單位來玩,也可以分組來進行比賽。開始時,先將小瓦片或小扁鐵盒等,投進第一格內,然後一腳提起單腳跳進,並以單腳將瓦片踢入第二格內,人也單腳跟進,如果繼續推進下去,直到依序跳到最後一格為止,如此就算贏了一局。
在比賽進行中,如果瓦片未能依序跳進下格或超越,或壓在線上,以及跳時踩線等等,都認為是犯規,必須停跳,讓給下一個人,等到又輪到自己時,必須再從犯規的一格重新開始。
遊戲方式:玩跳房子時,先把小瓦片、石塊等擲向第一格內,然後單腳把它踢入第二格內,人也跟著單腳前進,直到犯規為止。如果全部方格都順序跳完,就算是贏了一局。
另一種玩法是必須用稍微有一點弧度的碎片,碎片著地時,突的那一面必須朝上,否則不算數。
其他如:打瓶蓋或取榛果插上小火柴棒當小陀螺玩。也有拿褐綠色小果實的波葉山螞蝗,彼此互丟,粘黏到衣服上取鬧為樂。女生則在水泥地上畫幾個圈圈玩跳房子、踢毽子、丟擲耍玩掌中沙袋,或把地瓜葉輕剝外皮,做成一公分長短,若斷若連狀的項鍊,戴在脖子上。或將開了花的地瓜藤,編成花冠,戴在頭上,假想自己是公主出巡。我們運用自己的「小雷達」找尋同伴,選擇遊戲形態和活動場所,跑步、玩耍、運動。遇到下雨天,則在教室或走廊用撲克牌,玩“十點半”,賭注為橄欖籽或龍眼種子。山上的我們平時鮮有玩具,因環境的關係,所以特別富有創意,所有玩的東西,都是就地取材,媽媽車製衣服用完的空線軸車,用削鉛筆刀刻成齒輪狀,再用幾條橡皮筋、竹筷子、一塊小蠟燭、就可作出一個能行走的“線軸車”小玩具,比賽看看誰的馬力好,爬坡力強,誰就是贏家。利用家裡食用後的空鐵罐製作的鐵罐車也玩得盡興。玩玻璃彈珠、尪仔標、彈橡皮筋這些東西需花錢買,擁有的同學視如珍寶。我們的寶貝,不外乎是橡皮筋的數量,瓶蓋的多寡,樣式的不同。七月半拜拜時吃完龍眼的龍眼子,當時我們視這些東西為寶貝,睡覺時也會一起帶到被窩裡,深怕一覺醒來寶貝不見了。龍眼籽、橄欖籽成為我們人手一把的“彈珠”,每天愛不釋手,贏了一些,如擁財寶,心裡非常高興與滿足。
每逢冬季下雪,幾乎從起床到晚上上床,整天老是冷的發抖,下課時我們就玩“擠油”的遊戲,大家倚著牆壁你擠我、我推你,彼此取暖。也因為環境關係,喜歡學著大人們玩起“流籠”,遊戲。此遊戲首先必須先尋找較粗的鐵絲,架於兩端兩棵砍伐後留下樹根的樹頭上,再將竹籃子懸掛在鐵絲上,即能作為“流籠”來來回回滑動玩耍。校長把修改衣服剩下的碎布,縫製成布偶、洋娃娃、香包及掌中丟擲耍玩的沙袋,住宿生所繳的成綑木柴,取下綑木柴的鐵箍,整理成滾輪圈,再製作滾鐵圈的把兒,都成了大家課餘後的遊戲玩具。
還有另外一種遊戲,同學們利用裝菜的竹籃子,取其較寬的竹片,到操場邊往菜園的路上並澆些水,利用濕滑的斜坡,大玩「滑竹片」,但是很多同學跌得頭破血流,老師知道後便嚴加禁止。 這「滑竹片」的遊戲總是在禁止一陣子之後又死灰復燃,如此周而復始,不時出現在操場邊往菜園的斜坡上。「滑竹片」的遊戲又稱「溜冰」。
「紙飛機」也是同學玩的遊戲,在巧手折疊下,各式紙飛機一一出現。
當年紙張是奢侈品,學校難有足夠的紙張,有些同學將上完課的課本折成紙飛機,只是第三次月考後再也不能讀書了,因為所有的課本已全數變成紙飛機飛走了。
作業簿老師要檢查,根本不敢動此歪腦筋。
在教室裡,在操場上,時常看到同學在玩紙飛機,有些紙飛機隨著上昇的氣流還可以飛越高高的山崗,直到消失看不見,可能有些同學的心思會隨著紙飛機般地翱翔,想脫離貧困的環境吧!
操場雖然不大,但是在操場上仍有許多值得我們回憶的事情,留下了我們的歡聲笑語。
孩童時生長在山區,就讀小學也是在山區,遠離平地都市,交通非常不方便,物資運輸困難,根本沒有糖果或餅乾可吃。
但孩子嘴饞加以學校宿舍伙食奇差,因此必須想盡辦法從生活周遭的森林裡取得補充,當時看到獼猴或鳥類可食的植物,想著人類應該也可以吃,就會試著去淺嘗一下,待數分鐘身體無恙,才敢大量取食,每個人經驗累積傳承,加以口耳相傳,竟然發現山區有著數不完的野生美食與天然藥材。這種異於平地孩童的零嘴趣味變成無法忘懷的記憶。但當時資訊不發達,學校裡沒有課外書籍,加以山區的人都是社會低層的勞工,知識水準較低,又沒有生物專家指導,因此有許多的美味被忽略,只敢玩卻不敢吃,如:鮮艷紅紫色果實的普刺特草(山區稱老鼠拖秤錘)鳳蝶等蝴蝶喜歡採食的冇骨消.......,到平地以後查圖書資料才知道竟然可以製成果醬。
記憶中的:山桃(台灣野生獼猴桃)、刺波(懸鉤子、野草莓)、鹽酸(野生秋海棠、東方肉穗野牡丹)、山葡萄(水麻)、甘蔗-赤菶藤(火炭母草)、愛玉子、百香果、薄荷、蜂窩、菅包、豬肝(鐵線蓮)、甜樹葉。
這些山上孩童的零嘴,且是異於平地孩童,有著自行覓尋零嘴的趣味,成為至今無法忘懷的課餘活動回憶。
大元國小位於崇山峻嶺的深山裡,家庭非常貧窮沒有玩具,愛玩是學童天性,總會想出點子當玩具當寵物,開書包、打開鉛筆盒,不得了,那真是每個同學各有自己的世界,金龜子、鍬形蟲、獨角仙、天牛、蜜蜂、青蛙.......,各有自己飼養的寵物。但嚴格講,那根本不是飼養寵物而是虐待動物,因為沒有任何圖書介紹或專家指導,無法得知這些動物的習性或食物,加以山上食物奇缺,自己都沒得吃,那裡有剩餘餵食寵物,但每位同學都自認專家,摘些樹葉讓牠們吃,每天早上拿出來餵些露水不就可以了,沒有幾天,這些寵物一隻隻死掉,沒有關係,反正來源太多不必花錢,再去抓一隻就可以,死了拿到螞蟻窩旁,看螞蟻的搬運能力,順便看看螞蟻的種類。
漂亮的鳳蝶、長尾水青蛾實在捨不得拿去餵螞蟻,只好試著製成標本吧!但沒有昆蟲專家指導,學校也沒有書籍介紹標本如何製作,只能夾在書本或作業簿裡,幾天後,翻開一看,書本、作業簿全被體液及翅膀的鱗粉弄得髒兮兮的,翅膀也斷裂了,最後的結局還是餵螞蟻。
大元山是昆蟲世界,在遍山遍野的冇骨消開花時,各類蝴蝶飛舞其上採蜜,翩翩起舞真好看,偶爾飛來一隻比較不同的,還不知道那是即將絕跡的曙鳳蝶。
不相信吧!有沒搞錯?你的驚訝就像是跟人說:大元山晴峰一帶山區的山櫻花是白色的,馬上有人說你是白癡,台灣野生櫻花向來都是紅色的,只好閉嘴,遇到以前住晴峰的同學再一起分享經驗。消炎消腫功效奇佳勝過西藥消炎藥品的紅葉鋸仔草,自離開大元山晴峰山區,尤其是樹母林後,再也不見其蹤影,與人談及此草療效,鐵定會被嘲諷,譏為天方夜譚。
有時在腐爛的枯倒木或樹洞裡、菜園裡看到整窩「雞母蟲」,還不知道那是時下盛行寵物金龜子(附錄二 1、金龜子)、鍬形蟲(附錄二 2、鍬形蟲)、獨角仙(附錄二 3、獨角仙)的幼蟲,旁邊大人馬上跑過來說:那是吃菜的害蟲,統統弄死。
色彩斑斕的金龜子是是同學最愛玩的昆蟲,玩金龜子是將縫衣服的細棉線繫在後腿上,然後讓牠繞圈子不規則地飛,或將玻璃窗戶關上,讓金龜子在教室內橫衝直撞地飛,直到精疲力盡沒有力氣再放到草叢裡。
鍬形蟲的前翅鞘像鏟土的圓鍬,不太喜歡飛,看起來很像雄糾糾,氣昂昂的鐵甲武士,生來像是好鬥的樣子,那就讓牠摔角吧,或是拿支細棍子逗逗讓牠們夾擊,有時同學不小心手指被夾住,痛得哇哇叫,怎麼弄都無法弄開,即使把頭部擰下,還是無法脫手,旁邊有人幸災樂禍地說:要等雷公打雷時才會鬆開,已經痛得要命那能等到雷聲響,最後手段就是將手指放在石塊旁,拿石頭將鍬形蟲的頭部擊碎。
記得吧!每年夏、秋陽光普照,突然要下雨時,數不盡的蜻蜓(附錄二 9、蜻蜓)在廣場上空盤旋飛舞的場面。記得吧!每晚燈下飛來的各類飛蛾,還有學校菜園附近山坡,會寫字的蜘蛛!
除寒冷的冬天,每天夜晚教室後面山坡草叢裡,不停咯咯叫,陪伴住校生晚自習的莫氏樹蛙,有時也會被同學在課餘抓來玩或飼養昵?四腳蛇也沒被放過。
至今仍記憶猶新歷歷在目的,上課鐘聲響起,忽然五年級教室一陣騷動,大家爭先恐後衝出教室。
一個書包裡一條青竹絲正在往外溜出。
老師揪著一位學生的耳朵。
老師:你怎麼把蛇放在書包裡。
學生:蛇很漂亮,我想養牠當寵物。
老師:養獨角仙、養金龜子、鍬形蟲,我不反對,怎麼想養蛇。
學生:這條蛇身體綠綠的,眼睛很紅,尾巴也紅紅的,很好看,才想養。
老師:這條蛇是毒蛇,被咬到會死的。
學生:我不知道。
老師:山上沒有血清,被青竹絲咬到,從學校到羅東醫院需兩小時以上,會死人的,你知不知道?蛇是冷血動物,必須靠暖和的氣溫讓血液升溫才能活動,還好山上氣溫低,現在太陽還未上升,蛇的動作遲緩,等陽光出現氣溫上升,蛇的行動變得靈活,你的性命就危險了。
學生:我以後再也不敢養蛇了。
老師用木棍將青竹絲趕到草叢裡。
陪伴住宿生晚自習的莫氏樹蛙 兩棲類 樹蛙科 中型綠色樹蛙,眼球瞳孔外側的虹膜為鮮紅或橙紅色。眼後皮褶為淡黃色或不明 顯。後肢外側及蹼膜為橙紅色,並有塊狀黑斑。體表光滑。分佈於中低海拔山區的潮溼樹叢,草叢下層。 保育等級:珍貴稀有 英文名:Moltrecht’s Treefrog 學 名:Rhacophorus moltrechti 體長(公分):4.0-5.5 最大體長(公分):5.5 指尖:具吸盤 上顎齒:有 棲地類型:林地 微棲地類型:中、低海拔闊葉林 族群狀況:廣泛分佈,無危險種 生殖季節(月);依區域而異 卵塊性質:泡沬狀 產卵數:300-400粒 莫氏樹蛙 《圖片來源:臺灣生命大百科》莫氏樹蛙 《圖片來源:台灣地區兩棲類物種描述資料》四腳蛇-斯文豪氏攀蜥 斯文豪氏攀蜥我們常稱它做「攀木蜥蝪」,是台灣特有種,常見於中、低海拔。如果樹幹上瞧見有蜥蜴在點頭或做伏地挺身的動作,別懷疑,牠就是斯文豪氏攀蜥! 雄性最大的特徵是背部兩側各有一寬大鮮明的黃色縱帶,喉部有大且明顯的白斑。具有強烈的領域感,通常一棵樹只容得下一隻雄蜥,警告的代表性動作便是伏地挺身。雌性的背部縱帶則較不明顯,雖不如雄蜥美麗,但卻是很好的保護色! 別看斯文豪氏攀蜥兇惡的外貌,牠可是溫柔的母親呢!將卵產在洞中後,蜥蜴媽媽會用洞邊的沙土掩埋剛生下的卵,並小心地把土散佈在卵和卵之間,將縫隙填起來,免得卵的味道引來掠食者,甚至還會壓土,利用周圍的落葉或小石子掩飾產卵的洞,為的就是讓蜥蜴寶寶有安全又舒適的生長環境,真是偉大的母親啊! 斯文豪氏攀蜥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青竹絲(赤尾鮐) 赤尾青竹絲(學名:Viridovipera stejnegeri)又名福建竹葉青蛇、福建綠蝮、中國竹葉青蛇,俗稱赤尾鮐(「鮐」有時亦誤作「呆」)、青竹蛇或青竹鏢,是一種分佈於印度、尼泊爾、緬甸、泰國、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等地的蝮亞科竹葉青屬毒蛇,有三個亞種,在台灣為六大毒蛇之一。 描述 中小型蛇類,最大體長約90公分,體型瘦長,頭部呈三角形,頸部細長,眼睛為紅色,眼睛和鼻孔間有可感熱的頰窩。身體背部為翠綠色或深綠色,腹側有一條白色細縱線,雄性在白線下還有一條紅縱線,但不是絕對,有時亦有無縱線的個體,或是只有白色縱線的雄性,腹部為淡黃綠色,尾部為磚紅色。 習性 白天夜晚均會活動,但以夜間活動較為頻繁。通常以蛙類、蜥蜴、鳥類、老鼠及鼩鼱為食,其中又以蛙類為主。以卵胎生方式繁殖,一般於秋季交配,隔年的夏季生產。每窩可產2~15條幼蛇,初生幼蛇長約26公分,一年半左右即可達到性成熟。 雖然毒性較弱,但因為體色與植物相近會攻擊棲地裡採集植物的人,是台灣咬人紀錄最多的蛇類。毒液中含有出血性毒素,被咬的傷口會腫痛、發癢、瘀血或起水泡。 棲地 棲地形態極為廣泛,由低海拔次生林到2,000多公尺山區的各類型環境皆能發現到牠的蹤跡。 青竹絲(赤尾鮐)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因物質缺乏,加上能輕易接近山林野地,因此有更多機會在山林中玩樂,課餘捕捉寵物,不畏也不知種種的危險。山區的童年獨特的生活經驗,造就與平地學童無法親身體驗的自然學習環境。
「山」的認識,讓我能縱橫遼闊的大地;故鄉的薰陶,讓我藝術創作有更深入的內涵;「根」的呼喚,讓我義無反顧重整真實的文史;生長的過程,讓我活得很精彩。
心靈深處的影響尤其深遠,在童年孤獨的世界體會到終究必須回歸單純的本質,眼前的野花、野草是最平凡不起眼的,但自然孕育著它,賦予無窮的生機,在風吹,雨打,曝曬摧殘下,依然活潑生長著,使我得到了生命的啟示,吸收了它的力量。
與眾不同的人生經歷,對生命深一層思考之後,終能體認歲月周流,所有流汗淌淚的日子都已過去,當種種苦澀已化成唇邊雲淡風輕的一朵微笑時,那是收成生命秋實的時候 !苦澀之可以回甘,苦澀之中,苦澀之後, 所以不乏甜美的感覺,那是因為我們曾盡力生活,那是因為對於人生,我們已俯仰無愧的緣故。
人生苦海,慾望無窮,十之八九在名利追求,若能看淡,行有餘力嘗試興趣所趨,便能活得精彩。我在貧寒艱困中生長,自然環境的瞬息無常,無法預測變化若何,體會名利非我所求,知曉遠離有礙己身的人與事,切記不涉入,因此可以將人生之夢諸多完成,了無遺憾,心中可謂一片愉悅喜樂,很自在!
我思!我想!山區童年給了我多少思想的養分,造就了我多少創作上思考的泉源,刻苦、不爭、冥思、孤獨、寧靜、知恩、惜福、善良、節儉、樸素、討厭交際應酬、內斂、視野、雄偉、震撼.......,無一不是,很艱辛卻很幸運!很貧苦卻很豐富!
課外活動有別於課堂教學的自身所具有的特點,在整個教育活動中,它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可以把在課堂上獲得的知識運用於實際,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已獲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實際操作,並能不斷地發現新的知識,掌握新的技能。大元國小因受限於地形、資源、教學環境等,也由於先天的缺憾而發展出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種多樣的課餘活動,還可以激發孩童的學習動機,可以幫助塑造孩童的個性,幫助孩童提高注意力、觀察力和推理能力,推動不斷地去探求知識。因為從小就接觸、學習不同事物,所以能增加孩子們的知識,而且更可從小訓練他們的膽量,在日後面對新事物、新挑戰的應對能力都可相應提升。
人生本是場冒險的旅程,大自然有緩解壓力的功效,山上的孩子出門探險,頁岩、斷層、咬人貓、虎頭蜂、青竹絲等,說不完的物種,我們都有機會在森林裡相遇,是否比課本圖鑑更有意思呢?能學到的將會超過一般的想像;學習如何冷靜分析當下困境,並思考如何尋找解決問題方式。山中的路絕對不是一帆風順的,每次的挫折、跌倒、軟弱,對於孩子來說都是很棒的反面教育機會,藉著戶外課餘活動的學習,能為孩子帶來強大的勇氣,獨立自主,且凡事為自己負責,勇敢的在雜亂芒草中,砍出屬於自己的人生山徑。
笑話七則住在大元山的人都很純樸憨厚,有人從出生到長大從未下山到羅東,所以曾經鬧過許多笑話。 第一則:其中有則流傳的笑話是,某小朋友初次到羅東,看到路邊有人在小攤子吃豆漿油條,一邊喝豆漿一邊用油條在碗裡攪動,他不知道油條也是食物,回到山上即到處告訴人說,山下的平地人真奇怪,為什麼一大早就喝一種白色的濃湯,還用一根不知是什麼的古怪木棒攪拌來喝,而且不可思議還還吃著木棒。 第二則:有個小朋友在平地望見田野裡的水牛,回到山上便四處形容,平地人養的豬都是好大一隻,頭上還長了兩隻角。 第三則:還有更誇張的,有個小朋友回到山上,跟左鄰右舍說,奇怪!平地的動物除長了兩隻角外,腳還穿著“撻米鞋 ”(音譯 說明)。 第四則:有個小朋友回到山上,跟左鄰右舍說,奇怪!山上的蛇移動時,必須身軀左右擺動,平地的蛇怎麼直直地走,原來他看到的是火車。 第五則:平地是在炎炎夏日吃冰,山上的孩童卻是在天寒地凍的下雪日子才可以吃冰,有個小朋友在平地,姐姐買枝冰棒給他吃,他看到冰棒在冒煙,趕緊用嘴去吹,姐姐問他做什麼,他說冰棒很燙,吹涼以後才能吃。 第六則:山上平時每戶人家都會種植蔬菜以備不時之需,因此山區孩童看過韭菜及韭菜花,有個小 女孩回到山上到處跟人說,山上的韭菜及韭菜花怎麼長得一簇一簇的,高矮不平,稀稀疏疏,但平地卻是一望無際,長得密密的而且一樣高,原來她看到的是稻田。 第七則:甚至還有小朋友回到山上告知大家,平地的人家好奇怪,那麼大片的地為什麼不種菜卻種菅芒。
筆者說明: 這是一種大姆指與其他四腳趾分開穿進的工作鞋,大姆指與其他四腳趾及鞋底用黑色生橡膠為材質,腳踝及腳面則用黑色帆布為材質,山區的工人都是以此“撻米鞋 ”(音譯)做工作鞋,不僅便宜又能止滑。 |
山桃(山區俗稱)
學名台灣野生獼猴桃,形與奇異果同一模樣,稍小,傳聞奇異果是台灣野生獼猴桃改良的,台灣獼猴桃生長在中海拔約1000-2000公尺左右,大元山翠峰沿線山區最廣,尤其晴峰索道附近更是茂密,就讀小學時每兩週放三天假,當時晴峰索道太長,無法解決拉力問題,因此沒有流放載人的客車,要回去晴峰家,只能爬山路,一路爬,一路採食路旁台灣獼猴桃,疲累倒是可以減少許多,只是當時大都未成熟,味道酸澀。父親最後幾年被分派到晴峰索道著點工作,有一次,回山區探望父親,沿著鐵路往上散步,在大崩山前,橋下有個清澈溪水的瀑布,在那附近聞到一陣陣香味,循香味前進,只見岩石上散落數顆熟透落地的台灣野生獼猴桃,好奇心使然,拿起一顆試吃,竟然好甜好甜,這種又香又甜的台灣野生獼猴桃美味至今仍難忘記。可健胃,清熱,治消化不良,嘔吐,腹瀉。
刺波(音譯)
野生草莓,種類繁多,從地上匍匐生長的金黃色玉山懸鉤子、紅色腺萼懸鉤子到挺立生長的台灣懸鉤子、鬼懸鉤子、台灣草莓、紅莓消、刺莓、或高度不到十公分的蛇莓,我們一概稱為刺波,從每年四月開始至十月都是採食季節,四、五月開花時,採花吸食花蜜,果實成熟時,拿個便當盒,一下子就收穫豐盛。
鹽酸(音譯)
這絕不是工業或洗滌用的鹽酸,而是小時同伴對吃起來有酸味植物的統稱,像酢醬草我們也稱鹽酸。
主要有兩種,一是海拔較低,分佈在四公里山區及翠峰山區的台灣原生秋海棠科植物,學名為水鴉腳和巒大秋海棠、銹毛秋海棠,將莖的外皮剝下便可食用,味很酸帶微苦澀。另一是東方肉穗野牡丹,海拔較高,分佈在翠峰及晴峰山區,高不到10公分,花粉紫,莖呈菱狀淺綠半透明,莖與葉皆可食,味酸無苦。
山葡萄(山區俗稱)
學名水麻,分佈在四公里山區及翠峰山區,果實小而密,沿樹枝結實,金黃色,味酸甜,每到果實成熟時,鳥類或其他動物喜歡啄食。可清熱,活血,利濕。
甘蔗-赤菶藤(音譯)
學名 火炭母草,整個山區都有分佈,莖呈節狀,將一節一節嫩莖的外皮剝下便可食用,味酸微帶苦澀,果實味甜帶微酸。莖細微酸,但果實黑色,微透明,味甜帶微酸。可清熱,涼血解毒,治瀉。
另一種虎杖,甚少摘食,可利尿,治風濕筋骨疼痛。
愛玉子
分佈在四公里山區及翠峰山區,採接近成熟的隱花果實,剖開取小瘦果,以紗布包裹揉搓在冷水中,待數分鐘即可成愛玉凍,加糖及冰塊,便是消暑良品。亦可晒乾,數月不變質。可利水,行血,消腫。
百香果
記得在七號坑索道著點有一棵百香果,夏天等流籠無聊時同學常會去拔幾粒來吃,不過沒有成熟,味道酸澀。四公里鐵路沿線也有好多棵分佈。
薄荷
分佈在翠峰山地運材鐵路線十號聚落的橋下,大元山區高溫很少超過攝氏25度,適合薄荷生長環境,因此非常茂盛。這裡是機關車庫,是司機的住處,每次兩周放假三天回家探望父母親,到達該地已經接近中午時分,司機都在此休息回家吃午飯,等候時間返家同學只能拔橋下的薄荷充飢。
蜂窩
築窩在樹洞或岩縫裡的採蜜蜜蜂,雖然毒性較弱但會數千隻成群,蜂蜜雖然誘人卻不敢招惹,成群的虎頭蜂更不敢靠近,反而比較喜歡摘取數量稀少的蜂類,最常見的是身體黃黑條紋相間的黃蜂,採下後取其幼蜂食用,味甜。另一種是築巢在土裡的暗咖啡色土蜂,體大但毒性比虎頭蜂強,摘食需靠智慧,不小心可能喪命。
菅包(山區俗稱)
是一種寄生蜂,將卵產在高度約腰際的菅草,形似筊白筍,蟲蘡食草汁因此味甜,但幼蟲呈黑色時便不敢貪食。
豬肝(山區俗稱)
學名薄單葉鐵線蓮 亨利氏鐵線蓮 田村氏鐵線蓮 毛柱鐵線蓮,因其嫩葉暗紅且形如肝狀,故小時稱其為豬肝,可食,味淡酸澀。
甜樹葉
此種樹木印象已經模糊,只知葉子翠綠稍圓邊緣有鋸齒,奇甜但易膩,味濃,三、五片葉後便不想再摘食。學名待查。
《台灣是昆蟲王國,台灣只有36000平方公里,已知昆蟲已超過15000種,根據昆蟲專家推估應有50000種。族繁無法備載,又非昆蟲專家,若有謬誤,尚祈見諒。》
1、金龜子
金豔騷金龜 金豔綠騷金龜 台灣綠騷金龜 台灣黑騷金龜 曹德褐騷金龜 褐豔騷金龜 細腳騷金龜 台灣扇角金龜(橙褐色個體) 台灣扇角金龜 小台灣扇角金龜 黑斑陷紋金龜 巴蘭陷紋金龜 北埔陷紋金龜 台灣長臂金龜 細微黑花金龜 細微黑花金龜 艷邊花金龜 台灣小綠花金龜 綠豔白點花金龜 綠豔白點花金龜(褐色型) 綠豔白點花金龜(綠色型) 綠豔白點花金龜 銅豔白點花金龜 銅點花金龜 灰白點花金龜 藍豔點花金龜 東方白點花金龜 灰斑擬黑花金龜 大衛細花金龜 黑斑陷紋金龜 巴蘭陷紋金龜 黑豔陷紋金龜 台灣青銅金龜 小青銅金龜 紅腹青銅金龜 綠豔青銅金龜 海田青銅金龜 藍帶條金龜 台灣微條金龜 條金龜 台灣白條金龜 台灣琉璃豆金龜 藍豆金龜 台灣豆金龜 台北白金龜 絨毛金龜 台灣角金龜 黃腹黑金龜 長毛豔金龜 純綠豔金龜 豔金龜 黃豔金龜 台灣長臂金龜 大黑糞金龜 推糞金龜 三犄衍附糞渫蜣 台灣角金龜 台灣吹粉大金龜 台灣粉吹金龜 台灣微條金龜 長臂金龜 黃肩長腳花金龜 台灣青銅金龜 台灣琉璃豆金龜 藍帶條金龜 黑腳金龜
2、鍬形蟲
鬼豔鍬形蟲(長齒型) 鬼豔鍬形蟲(短齒型 ) 長角大鍬形蟲 台灣大鍬形蟲 平頭大鍬形蟲 細角大鍬形蟲 條背大鍬形蟲 刀鍬形蟲 扁鍬形蟲 深山扁鍬形蟲 望月鍬形蟲 條紋鍬形蟲 二點鋸鍬形蟲 高砂鋸鍬形蟲 雙鉤鋸鍬形蟲 台灣深山鍬形蟲 黑腳深山鍬形蟲 栗色深山鍬形蟲 黑澤深山鍬形蟲 黃腳深山鍬形蟲 高砂深山鍬形蟲 姬深山鍬形蟲 漆黑鹿角鍬形蟲 鹿角鍬形蟲 圓翅鋸鍬形蟲 細身赤鍬形蟲(大型) 細身赤鍬形蟲(小型) 雞冠細身赤鍬形蟲 豔細身翅鍬形蟲 台灣圓翅鍬形蟲 小圓翅鍬形蟲 大圓翅鍬形蟲 紅圓翅鍬形蟲 泥圓翅鍬形蟲 台灣肥角鍬 高山肥角鍬形蟲 台灣肥角鍬形蟲 南洋肥角鍬形蟲 姬肥角鍬形蟲 台灣鬼鍬形蟲 碧綠鬼鍬形蟲 金鬼鍬形蟲 矮鍬形蟲 平頭大鍬形蟲 深山扁鍬形蟲 扁鍬形蟲(大型) 扁鍬形蟲(小型) 刀鍬形蟲 豆鍬形蟲 台灣角葫蘆鍬形蟲 角葫蘆鍬形蟲 姬角葫蘆鍬形蟲 葫蘆鍬形蟲 灣鏽鍬形蟲
3、獨角仙
獨角仙 姬獨角仙 微獨角仙 犀獨角仙
4、蝴蝶
大鳳蝶 台灣鳳蝶 大紅紋鳳蝶 黃裳鳳蝶 曙鳳蝶 紅紋鳳蝶 升天鳳蝶 青斑鳳蝶 青帶鳳蝶 寬青帶鳳蝶 無尾鳳蝶 無尾白紋鳳蝶 台灣烏鴉鳳蝶 烏鴉鳳蝶 白紋鳳蝶 台灣白紋鳳蝶 玉帶鳳蝶 黑鳳蝶 柑桔鳳蝶 台灣琉璃紋鳳蝶 大琉璃紋鳳蝶 深山粉蝶 黑脈粉蝶 淡紫粉蝶 尖翅粉蝶 台灣粉蝶 雲紋粉蝶 銀紋淡黃蝶 淡黃蝶 水青粉蝶 紅紋粉蝶 韋氏麻斑粉蝶 紅肩粉蝶 斑粉蝶 台灣黃蝶 荷氏黃蝶 紅點粉蝶 台灣紋白蝶 黑點粉蝶 端紅蝶 紅邊黃小灰蝶 紫小灰蝶 白底青小灰蝶 高砂小灰蝶 綠底小灰蝶 渡氏烏小灰蝶 台灣雙尾燕蝶 三星雙尾燕蝶 姬波紋小灰蝶 白波紋小灰蝶 白波紋小灰蝶 台灣小灰蝶 台灣黑燕蝶 台灣黑星小灰蝶 台灣琉璃小灰蝶 白紋琉璃小灰蝶 蘇鐵小灰蝶 曲波小灰蝶 樺斑蝶 黑脈樺斑蝶 大白斑蝶 姬小紋青斑蝶 青斑蝶 圓翅紫斑蝶 大波紋蛇目蝶 台灣波紋蛇目蝶 樹蔭蝶 白條斑蔭蝶 細蝶 台灣黃斑蝶 枯葉蝶 黃帶枯葉蝶 孔雀青蛺蝶 紅蛺蝶 白鎌紋蛺蝶 琉璃蛺蝶 雄紅三線蝶 長鬚蝶
5、蛾
長尾水青蛾 台灣長尾水青蛾 姬長尾水青蛾 乳白斑燈蛾 燈蛾 灰白燈蛾 黑條灰燈蛾 姬白污燈蛾 巨網燈蛾 雙紋污燈蛾 紅腹鹿子蛾
6、天牛
馬庫白星天牛 長角絨毛天牛 狹胸長角天牛 臺灣麝香天牛 台條天牛 梭德氏薄翅天牛 斜條巨天牛 深山巨天牛 胸條山天牛 瘦軀姬天牛 胸條紙翅紅天牛 曙虎天牛 褐翅星斑天牛
7、叩頭蟲
虹彩叩頭蟲 瘦吉丁蟲 高砂細長吉丁蟲 紹德細長吉丁蟲 大黑叩頭蟲 黑豔叩頭蟲 大長身叩頭蟲 大青叩頭蟲 黑緣紅胸叩頭蟲 高砂鏽叩頭蟲
8、蟬
熊蟬 台灣熊蟬 草蟬 蟪蛄 小蟪蛄 台灣騷蟬 薄翅蟬
9、蜻蜓
紫紅蜻蜓 猩紅蜻蜓 焰紅蜻蜓 善變蜻蜓 琥珀蜻蜓 黃紉蜻蜓 樂仙蜻蜓 薄翅蜻蜓 大華蜻蜓 細鉤春蜓 粗鉤春蜓 綠胸晏蜓 廣腹蜻蜓 白刃蜻蜓 金黃蜻蜓 灰黑蜻蜓 霜白蜻蜓 杜松蜻蜓 鼎脈蜻蜓
10、螳螂
南方姬螳螂 寬腹螳螂 小螳螂 大螳螂 大薄翅螳螂
11、椿象
黃盾背椿象 黃斑椿象 杜萊氏寬盾椿
12、象鼻蟲
棕長頸捲葉象鼻蟲 黃紋三錐象鼻蟲 台灣大象鼻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