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季敖
大元山有幾樣古早味的美食,讓人回味無窮,排名第一當屬「鍋粑」。雖然市面上有賣鍋粑,似乎是直接用飯炸成鍋粑,但吃起來和大元國小 的鍋粑,不論口感或味道都差很多,一點也不香。大元國小的鍋粑,是把 米在鍋中經過大火翻滾煮的半熟,再用慢火烘悶,當上層的米熟透後,盛 起來成為寄宿生的米飯,而鍋底自然結成一層焦黃的鍋粑,是煮飯的剩餘物,但這層鍋粑,吸收了所有米的精華,所以特別有米的香甜。伙房負責煮飯的陳媽或林媽,會用好大的鏟子,一片片的將鍋粑鏟起,然後分給圍繞在身邊的孩子們,但因鍋粑份量有限,不是每人每次都能分到,所以當分到鍋粑時,心中的喜悅難以形容。小小的一塊鍋粑,捧在手中,熱呼呼的,香氣十足,使整個人,由裏到外都暖和起來,一口咬下硬中帶脆的 鍋粑時,整個口腔立刻充滿了飯香味,而且越嚼越香,都捨不得吞下肚。有些同學喜歡洒一些糖,吃甜的,我沒試過,不知加了糖的鍋粑是否仍保 有飯香味?或是有另一番風味?
另一項是「脫脂牛奶」,每當第二節下課,值日生就要到辦公室將沖 泡好的牛奶抬到教室,每個同學都要喝一杯,因為那時沒有即溶奶粉,所以每次沖泡都會有一大堆未溶解的疙瘩飄在上頭,或沈在桶底,每個 疙瘩吃起來口感不一樣。小的疙瘩吃起來軟軟的,大一點的中間還有奶粉,一咬奶粉散開,口中的味道立即改變。我最喜歡吃這種大塊疙瘩,每次都期待嚼時口腔霎那間充滿奶粉的芬芳味。如今要泡出有這許多不同疙瘩的牛奶可得要有特別技術吧!
再就是大元山滿山遍野的「地瓜葉」,尤其是颱風過後長的特別茂盛,一年四季都有,是山上居民的主要蔬菜。女同學們應該都有玩過把地瓜葉的莖輕剝外皮做成一公分長短若斷若連狀的項鍊,戴在脖子上,或將開了花的地瓜藤編成花冠戴在頭上,假想自己是公主,戴著華麗的珠寶出巡。冬天時,每個教室都有火爐,同學們常將地瓜切片放在火爐邊或火爐上烤或將整顆的地瓜放進爐內埋進爐灰裏烤,地瓜是非常好吃,但吃後所排的氣也令人印像深刻。當有督學或朋友上山時,媽媽就會炒盤地瓜葉,並做道拔絲地瓜的甜點招待客人,大家都讚不絕口。山上的猴子也很聰明,每次都會把最大的地瓜挖走,。有一次,猴子挖了地瓜,還當著我和小哥(司繼焯)的面前吃得津津有味,我們氣得拿石頭擲他,他竟吱吱叫了幾聲,似乎告訴我們「美味同享」,理也不理我們的兀自繼續大啖著,這下這隻猴兄,可在山上享受著沒人和你爭食上等地瓜的日子。
而「香瓜心」(即龍鬚菜)不僅是我懷念的菜,也是我懷念的童年玩具,小時玩家家酒都會用香瓜葉當盤子,大大小小的葉子上,放著不同的菜,如:香瓜鬚當麵條,香瓜切成小方塊、大方塊、薄片或細絲,做成不 同的菜餚。在大元山時常吃的炒香瓜心和香瓜水餃,現在也是每次我回台灣,姊姊總會炒一大盤香瓜心(至少二把)讓我解饞兼回味,而我每次都吃個精光,腦中總會浮現像倒帶機一幕幕的呈現出大元山兒時的畫面,心中充滿了對大元山的懷念。我想同學們也會和我一樣,不在菜餚的味美而是童時的回憶!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季敖學姊您好:
很高興看到您的文章,淡忘的記憶又接上了,小時候生活困苦,要不 是有『李有權』校長的努力爭取,想喝牛奶,談何容易,妹妹還是奶娃娃 時,媽媽遠在﹝二百多階﹞的苗圃上工,我記得那台階非常陡,每天我必 須要揹妹妹走二趟去喝媽媽的奶,現常調侃長不高,是被妹妹壓的;那鍋 粑小家庭要吃的機會不多,【因我是走讀生】要等媽媽做醬菜時,會煮大鍋的飯,才有鍋粑吃,﹝飯用胡瓜葉蓋著,發酵後會長,長長的毛那就成 了煙製食物的材料﹞。
山上肉類不易取得,猴子愛偷吃爸爸種的地瓜,自然的牠就變成我們補 充蛋白質的食材,為了捕抓,設下的陷阱,還害死自家養的貓,姐妹們不捨好久,至今還會憶起此事。
校友會學姊能回國參加嗎?期待相會的到來。
祝安康
游麗珠於2008/03/21 09: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麗珠同學妳好:
我當然會回臺灣參加同學會。東元及編緝的同學們將blog上的文章和 回憶拚成一幅美麗的圖畫,而畫需要有框才能完整,就讓我們一起在8月3 日將畫裱成一幅永遠難忘永留心中的美畫。
季敖於2008/03/25 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