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大元山林場退休監工 游杉期 整理‧撰文:童年生長於大元山林場 陳東元
二、每木調查:
日據時期為了便於管理,早將台灣全部林地分別劃分為林班,並進行編碼。 林班區劃是以林場為單位,為了便於森林資源統計和經營管理,將林地劃分為許多個面積大小比較一致的基本單位。 日據時期大元山林場和太平山林場的林班位置如下圖。 每木調查為林班計劃砍伐以前,對預定砍伐的每一株樹,都必須加以丈量登記並做成紀錄,作為日後砍伐或外包投標的依據。 每一林班每木調查結算所得材積,作為將來該林班伐木造材數量的憑藉,因此每木調查的正確直接影響生產計劃,訂有各種規定做為調查依據。
進行每木調查大多在深山茂林中,山中芒草、劍竹密佈沒有途徑,荊棘遍山遍地,工作十分危險,況且巉巖聳矗,峭壁高懸,山澗阻道,溪流湍急,加以海拔1000至2000公尺茂密森林的「霧林帶」經常煙雨迷濛,視野渺茫,稍微疏忽就可能鑄成干古餘恨。 調查前準備攜帶的物品相當多,睡具、廚具、 便當盒、水壺、雨衣、手套、救急藥品等,更需準備妥當調查用的儀器:如羅盤儀、測繩、測桿、輪尺、計算尺、縮尺、分度儀、水平距離換算表、材積表、野帳、方格紙、鉛筆、印泥、油漆、查印、界印、刻樹刀等。 每木調查分為測量組與每木調查組,每組人員的配置需視調查面積的大小而定,通常一組四人。 測量組則為測量員、測桿手、測線清除工、界木員各一員。 調查組亦為四人,即測定員〔測立木直徑〕,記錄員〔記帳兼測樹高〕,協助工〔擔任削樹皮,砍除障礙物、協助測定樹高等工作〕二員。 調查工作進行中,難免受地形阻礙、立木疏密度影響,時常發生疏漏,各組調查人員均需呼應連絡。 調查工作完畢,整理野帳,計算材積,並繪製砍伐區域圖,擬訂集材路線。
過去每木調查靠徒步前往現場,極易耗損體力,每日實際從事調查時間短暫,調查效率欠佳。現在交通發達,有車代步,大幅提高調查效率,縮短調查時曰。尤其航空測量發達,可利用空照圖來進行檢視,並配合地面調查工作的最新儀器探測技術 ,使得每木調查更顯得準確。 林場藏汙納垢,從每木調查的調查員開始便是有意染指的包商刻意籠絡賄路的對象,只要更改等級木的株數、徑數、材積數便有數百萬的差距(當時一般公務員月薪不到千元,林場員工更低),投標過程每一環節每一階段更是弊端叢生,送禮和喝花酒是普遍現象,造成當年羅東酒家、茶室林立,生意興隆。
資料來自:太平山開發史 林清池著
以上編制資料來自:太平山開發史 林清池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