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廁

 

大元山的員工宿舍及工寮分為兩種,以大元山工作站為界。

以下屬定居方式,員工及職員甚少搬遷,因此房舍建築比較美觀堅牢,以水泥鋪地,然後在上面搭建檜木建材,有水泥做的大灶。

大元山工作站以上則隨林木砍伐而逐步搬遷,山區林場工寮用鐵皮搭建,四周亦是簡陋木材圍繞,夏天時熱得像烤爐,冬天時變成冰箱,遇到颱風來襲,屋頂極易掀掉,鐵皮到處亂飛。工寮依工作地點改變而遷移,通常每年需遷一次,砍伐集材地點每搬遷一次,海拔也越高,天氣越寒冷。這些工寮都是暫時住處,設備非常簡陋。

現在如果想尋找舊時住家位置,大元山工作站以下很容易找到,因有水泥地基可以找尋,大元山工作站以上則無法尋覓,根本沒有任何遺跡可以依循尋找。

大元山的廁所也以大元山工作站為界。

以下是居方式,每戶都建有廁所,肥水不落外人田,種植蔬菜都以自家大糞施肥。

大元山工作站以上則在住家旁邊搭建簡易的小木屋,這聚落的人家上大號全部都是在此小木屋解決,方便的地方是用木板釘成,中間挖洞,下方則以木板釘成長方形大木桶,由於中間沒有任何隔絕的設施,時常讓如廁的人,濺得屁股滿是尿屎。小號則是在自家旁擺尿桶盛之,這尿桶及公廁的尿屎,當年可說相當受到重視,因為每戶人家種植的蔬菜可都要靠它們來施肥,有些聚落還編排輪值表,各戶得按表挖取尿屎並負責清潔工作。

大元山工作站以上如廁清潔方法是使用小木片,小木片山區俗稱“屎椑”(音譯),山區人家貧窮,沒有多餘的錢買衛生紙,只好就地取材,用的是木片,山區有取之不盡的木材,選擇直紋的木頭,用開山刀劈成長約15CM ,寬約2CM 的小木片,以此小木片充當如廁清潔的工具。

大元山工作站以下要取得此種直紋的木頭非常不容易,因此都使用衛生紙,只是此種衛生紙非常粗糙,咖啡色的,還可以折紙飛機玩呢!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大元國小馮致中老師在晴峰家庭訪問時與學生在工寮住家旁的千年紅檜巨木下合影。 《大元國小老師馮致中提供圖片》

火爐

大元山的炊食生火都是使用火爐,火爐是用裝汽油、柴油的大鐵筒切割,或厚鐵片敲打抝成的,中間挖個長方形的洞,並做個小鐵門方便控制火勢及填木材,另一端接上一節一結鐵片敲成直徑寬約10公分的小圓筒直達屋頂當排放廢氣用,上邊覆蓋用厚鐵片敲打抝成的大小寬窄不同的鐵圈,視煮飯或炒菜的鍋子來使用不同的鐵圈,這火爐山區的人稱為「希多父」或「火龜仔」(音譯)。這是每戶人家必備的家當,山上氣溫低,夏天晚間最高僅攝氏16度以下,冬天則是每晚攝氏0度左右,因此必須生火爐取暖,雨天烘乾衣物也必須靠它,海拔較高地區煮飯或炒菜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器具,海拔較低的地區可以使用水泥做的大灶。

只是生火的材料大不相同,海拔較高地區火爐充當燃料的是遍山遍野,取之不盡的林場伐木後剩餘的廢枝幹,都是易燃的紅檜或扁柏,這兩種樹木富油脂,燃燒時香味四溢可說是“滿庭香”。

海拔較低的地區只能使用闊葉樹,木質比較堅硬,紋路扭曲,不方便劈開也不容易生火。

在大元山工作站的食堂及住家還有使用煤球。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火龜仔』,山區俗稱,這種用大油桶切開或用厚鐵片敲打成圓筒形,然後腹部再切割做一鐵門,可以開關加添燃料或控制火勢的火爐,是山區家家戶戶必備的家具。天寒時可以取暖,又可以烘乾衣服,在沒有灶的遷移員工工寮,煮飯、燒開水、炒菜都得靠它。 2008年5月1日攝於棲蘭山。


Back to top

本網站專屬藝術家 陳東元 ‧ 所有網頁自行製作並架設網站

藝術家 陳東元為台灣水彩黃金時期領頭羊 ‧ 後專司雄偉遼闊油畫創作 ‧ 晚年全心重建童年經歷的林業史

藝術家 陳東元 專屬 E-mail 郵件信箱 》 taiwanland.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