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家駿老師

 

于家駿老師民國四十四年花蓮師範學校畢業,分發至大隱國小任教,後至寒溪國小。民國四十五年二月志願前往更偏遠的大元國小。民國五十年任教導主任。民國五十六年李校長榮調,校長懸缺,代理校務。民國五十七年暑假曾瑋校長到任,辦完交接後離開大元國小,在大元國小執教前後十三年。離開大元國小後,調大溪國小任大里分校主任,大里國小獨立後回大溪國小本校任教。民國六十五年調羅東國小訓導主任,民國八十五年退休。

于家駿老師在其〈大元情‧一世情〉文中回憶起:「在四十多年的教師生涯裡,讓我印象最深刻,一世難忘的就是在大元國小的十三年時間,很難想像在如此偏遠地區,竟然有著這麼一所克難學校,物質那麼缺乏,學生學習情緒卻十分高昂,每位學生天真無邪,活潑可愛,或許是這種感覺,讓我一待就是10多年,是大元國小所有教師裡任職最長的,也在大元山結婚生子。……記憶裡,大元國小師生幾乎整天二十四小時相處在一起,除少數幾位住工作站及四公里的走讀生,其餘絕大多數是住宿生,可以說學生就讀大元國小期間,在學校與老師相處的時間遠比父母還多,因此每位老師都將學生視為己子,這種濃密的愛也是其他學校無法看到的。」讓于老師印象最深刻,一世難忘的就是在大元國小的十三年時間。

于家駿老師民國四十五年二月初到大元國小,輔佐李有權校長處理校務,工作認真,不到三十歲被校長推薦升為全宜蘭縣最年輕的教導主任。當時並沒有偏遠地區特別補助經費,學校經費是依學生人數計算,整個學校學生總人數才百餘人,教學資源極度匱乏拮据,一筆一紙都得節省使用,身為學校教導主任的他,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有感難以伸展抱負,他回憶起學校當時「沒有聚會場地,重要慶典只能在操場舉行,炙熱的陽光晒得師生都頭昏眼花,有時只有借用上課教室,狹窄的空間直讓人感覺窒息,畢業典禮舉行就是如此,畢業謝師宴也只能請工作站食堂的師傅,將學生家長所送自己飼養的雞鴨代為烹調,然後拿到教室,借用學生的桌椅用餐。」但他很慶幸地「還好師生都能體諒,無論教學或學習都非常認真,成果並不輸給平地的學校。」

大元國小幾乎每位學生家庭都很貧困,常常繳不出學費,但每位家長對教育都很支持,學生對學習也很認真,這種不服輸的精神讓于老師印象深刻。令他至今不忘的是在教學時「有位品學兼優的學生黃寶桂,她的父親工作受傷,必須請假回去照顧,她拿著書本回家自己讀書,10多天後返回學校,考試時還是班級第一名」這種學習態度,每每憶起就讚譽連連。于老師對於當時環境艱困,生活貧窮,加以家長重男輕女的觀念,讓很多成績優秀的女學生無法繼續升學,覺得遺憾。當他得知這些成績優秀的女學生並沒有被命運擊垮,各自憑著努力,奮鬥出各有自己的一片天,頗感欣慰。

小學教師是高密度與學生互動相關的工作,當時于老師才出校門很年輕,只覺得這群可憐的學生,如果要脫離貧困環境,讀書是最佳的捷徑,加以當時家長因自身未能有機會求學,所以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莫不要求老師:「孩子如果成績不好不用功,或者頑皮胡鬧,就狠狠地打,狠狠地罵。」中國古代的學塾,盛行打罵教育。輕的打手心,重的打屁股。更有「不打不成器」、「棒下出孝子」的說法,西方諺語亦有「免除棍子,寵壞孩子」。就讀大元國小的學生,記憶中印象深刻之一就是常挨板子。的確,在當時的環境,恨鐵不成鋼的教育方式,學生被老師打得躲到草叢裡,不敢回教室上課是常有的事。其實,每一位老師對學生都是愛護備至的,打在孩子手心,痛在老師內心。于老師是師範學校畢業,知道木板或藤條的體罰,會造成學生身心受創,因此從未拿過木板或藤條。不要以為年輕的他就可以很放任的上課,于老師可是有一項特別的規矩的,對犯錯的學生最常用的懲處是抄課文及彈學生耳朵、刮學生鼻子。于老師最常用彈學生耳朵方法來懲罰學生,大概深知此法,乃清代相傳活到89歲的長壽皇帝乾隆每天清晨藉助「耳常彈」,來活絡全身經脈的養生法之一,既對學生達到懲處而又有益學生吧﹖懲處抄課文也是于老師慣用的方法之一,記得有一次,教室同學因為下課時的比賽結果雙方不服,爭執喧嘩不休,忽然一聲:「你們去抄篇課文,這篇!」于老師以手用力地指了指那篇課文,因為不問緣由,大家十分氣憤,氣沖沖地回到座位上,打開本子,拿出筆,開始抄了起來。我們抄完后,把抄的課文一起交給了他,于老師卻和藹地說:「這次給了你們一個教訓,也給了你們一個受益終身的啟示,好好想想吧﹗」于老師原來的嚴肅沒有了,呈現出的是那慈祥的笑容。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于家駿老師擔任教導主任時在校門口留影。《大元國小于家駿老師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于家駿老師擔任教導主任時在辦公室前留影。《大元國小于家駿老師提供圖片》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以老師、書本和課堂為中心的「三中心」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下,學生一直處於被動接收的局面。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常常是通過一、教師講,學生聽的「滿堂灌模式」,二、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模式。三、教師板演,學生模仿的模式。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往往形成了老師單向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處於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地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被忽視,甚至被壓抑。很顯然,這與現代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所以于老師喜歡帶學生到戶外教學,隨機地透過日常所見、所發生、為大眾所熟悉的生活事例,進行互動式的教育。

記得有次低年級校外教學,參觀大元工作站,于老師拿著一個破舊書包,說著:「我是個破舊的書包,我的主人好不愛惜我,總是把我的臉畫得髒兮兮,還用美工刀把我的身體割得好疼好疼,看看我的朋友們,各各都乾乾淨淨,我好羨慕他們都有一位好主人。我希望我的主人可以對我好一點,可以好好的愛惜我,讓我像我的朋友一樣,也可以享受相同的待遇。」于老師喜歡隨機地透過日常所發生的生活事例,通過這樣自問自答,一問一答,反問,被反問,進行互動討論式的教育,對學生循循善誘。摒棄了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將課堂教學的自主權交還學生,發揮學生的能動性,換位思考,從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出發,讓學生有足夠時間在老師啟發下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能最大限度深化教育內容,真正實現教育效果最大化。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低年級學生校外教學參觀大元山工作站,于家駿老師拿著一位學生破舊書包,語調詼諧,惹得校長、老師、學生大笑。 《大元國小于家駿老師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教導主任于家駿老師專題演講。 《大元國小于家駿老師提供圖片》

「一支火柴足以毀掉一片森林,一張處方足以決定一個人的生死。」可想而知,缺乏了一點點責任感,便會製造一些不必要的錯誤。所以于老師藉由現實生活中,學生不愛惜自身之物,隨手丟置書包的事例,說明什麼是責任與責任感:「責任是指對任務的一種負責和承擔,這是一個行為過程。而責任感則是一個人對待某件事物所持有的態度。」他認為有責任感的人,會為自己所做的事負上責任,履行許下之承諾,完成自己擔任的工作,並勇於承擔責任。學生的責任感是生活中一點一點地培養,從具體的小事做起,責任感是學生前進的動力。只有學生懂得自己行為將會產生甚麼後果,他才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且一個自身的書包都不知愛惜,隨手丟置,怎對得起辛苦的父母﹖節儉是對用血汗錢為自己購買物品的父母的尊敬,所以在召開家長會時,他總是會對學生的家長說:「父母對孩子的愛,不是讓孩子擁有最好的物質享受。因為受教育是窮困家庭脫離貧窮最好也幾乎是唯一的途徑,所以『再窮,也不能窮教育。』不應剝奪掉小孩受教育的權利與機會,但是我們東方家庭『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做法,有糾正的必要。孩子是上天給我們暫時的禮物,何以說暫時的禮物﹖因為,作為父母的終究無法一生一世陪伴他們,照顧他們,如果從小我們就讓他們失去學習照顧自己的能力,不懂得與天地學習競爭與存活﹖那他們將無所適從,無能為力的存活於天地之間。中國人有句俗話:『棒頭上出孝子,筷頭上出逆子』,就是說,嚴格管教,子女才能成為有用之才,如果一味在“筷頭”上溺愛,勢必成不了才,甚至大逆不道。」

教育的確就是給孩子「機會」,因為有機會才會有「舞台」,從學校教育的觀點來看,從教學的歷程中,給孩子與同儕「合作的機會」;給孩子「自我表現的機會」;給孩子「學習解決問題的機會」;給孩子「探索潛能發展優勢智慧的機會」;給孩子「學會感恩和包容的機會」;給孩子「學會為人服務的機會」;給孩子「自主學習和選擇的機會」…,讓孩子在很多的機會中,培養不同的能力和品行,讓孩子可以在未來打造屬於「自己的舞台」。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學生認識富有與貧窮。告訴學生,只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實現自身命運的改變,變成一個物質和精神都富有的人!于老師使用激勵性語言給予學生信心,巧妙地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展開新一輪挑戰的決心。這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學生戰勝困難的信心和恆心。在他的〈大元情   一世情〉文中談到:「最近與畢業校友接觸比較頻繁,知道許多校友辛苦奮鬥四十多年,過程雖然有許多辛酸,起伏坎坷不斷,終究有亮麗的成績,值得驕傲的成就。也知道畢業校友對社會沒有造成任何傷害,這真的非常不簡單。貧窮的角落,往往是犯罪的溫床,大元國小的學生如此窮困,卻能憑藉堅韌的毅力,緩步向前,縱使比其他人需努力數倍,得飽受強風暴雨的考驗,掉過不少淚水,終於還是抵達巔峰,站在高處。追根究底,大元國小當年的教育理念,當年的學習環境是值得鼓掌喝采。」大元國小當年的教育理念,是信任學生的潛力,放開手腳讓學生在實踐中鍛鍊,在鍛鍊中成長,在成長中日趨完美。言談中他露出了「教育而得天下英才」之得意。

于老師常說:「教學不是想像得那麼容易,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更不會以你的意志為轉移。老師不是萬能的,一廂情願往往會使你的滿腔熱情遇到一盆冷水。老師的教學遇到困難是不可預測的,「教書育人」字字艱辛。此外,可能還要遇到付出和收穫不成正比例的情況,遇到職業困惑和倦怠時時來襲的糾結。所以,當老師除了有知識、有熱情,還需要有悟性有韌勁,教師的愛要全面、公正,老師的關愛是播種在學生心底愛的種子,它會慢慢長大,枝繁葉茂。教師要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不要利用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和權力,任性批評甚至侮辱學生。一個獲得學生的信賴和尊重的教師是幸福的,教學也是最快樂輕鬆的。學生信任你崇敬您,就會自覺快樂地接受教育,教學才收到良好的效果。

他回憶起每天看著太陽從山頂慢慢升起,教室裡書聲琅琅,大元國小的孩子和老師,有著最初的淳樸。老師皆認真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朝五晚九」的生活日復一日,雖然平淡,但自有它的意義。享受站在講台上的每一分鐘,守得雲開見月明,當今日桃李芬芳,他享受成為一名「幸福」老師的喜悅。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李有權校長與貴賓在校門口合影,左一為于家駿老師 《大元國小校友司仲敖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李有權校長與教師合影,左二為于家駿老師《大元國小于家駿老師提供圖片》


Back to top

本網站專屬藝術家 陳東元 ‧ 所有網頁自行製作並架設網站

藝術家 陳東元為台灣水彩黃金時期領頭羊 ‧ 後專司雄偉遼闊油畫創作 ‧ 晚年全心重建童年經歷的林業史

藝術家 陳東元 專屬 E-mail 郵件信箱 》 taiwanland.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