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露營注意蛇出沒 尤其是這六大毒蛇

http://health.chinatimes.com/登山露營注意蛇出沒尤其是這六大毒蛇(上)-News-247987.html

http://health.chinatimes.com/登山露營注意蛇出沒尤其是這六大毒蛇(下)-News-247988.html

清明過後,氣候漸漸開始轉為暖熱,山區樹林的蟲蛇也紛紛出沒,無論是家居鄉林田埂的民眾或假日喜好爬山、露營的民眾,除了防止蚊蟲叮咬,也要注意各種蛇類現形,尤其是國內統計毒蛇咬傷比例排名的六大毒蛇!

NO.1赤尾鮐(31.7%)

又稱赤尾青竹絲、竹葉青或青竹蛇,屬蝮蛇科,是臺灣地區最常見、數量最多的中小型毒蛇,毒性為出血性。赤尾鮐的頭部為三角形,身體顏色為翠綠色或草綠色,尾巴末端則為磚紅色,擁有良好的保護色,但生性凶猛、攻擊性強,咬人的機率非常高,不過由於毒性較弱,致死率約1-2%。

NO.2龜殼花(23.3%)

俗稱烙鐵頭,屬蝮蛇科,台灣總共有三種龜殼花(龜殼花、阿里山龜殼花、菊池氏龜殼花),毒性為出血性,為台灣蛇類中毒牙最長、毒液量最大的蛇,攻擊性強,被咬後致死率為8%。龜殼花頭呈三角形,身體為黃棕色,上有大型黑色斑塊,斑塊邊緣有黃色細紋,眼後則有一細長的黑褐色棕帶。主要棲息於山區與開墾地,也會在能夠捕捉到老鼠的廢棄房舍、農舍附近活動。

NO.3飯匙倩(13.2%)

即眼鏡蛇、飯鏟頭,屬蝙蝠蛇科,為中、大型毒蛇,毒性為神經性,身體顏色為褐色或黑褐色,頭部為橢圓形,興奮或憤怒的時候頸部會昂揚擴張成扁平狀,且會發出噴氣聲,是十分好辨認的蛇種。飯匙倩的毒性僅次於雨傘節,會造成神經麻痺,但通常不會主動攻擊人。

NO.4雨傘節(5.5%)

又名稱台灣克雷特、百節蛇、簸箕甲,屬蝙蝠蛇科,毒性為神經性,是台灣毒蛇中毒性最強的。雨傘節頭呈橢圓形,頭頸部為黑色,身體為黑白相間的條紋;雨傘節的性情溫馴、行動緩慢,並不太會主動攻擊人類,不過因為毒性強大,一旦被咬就相當嚴重。

NO.5百步蛇(1.4%)

又稱五步蛇、百花蛇、蝮蛇,為百步蛇科,棲息在山區或叢林帶,頭部呈三角形,身體背部由頸至尾由黃褐色黑邊圍成的菱形斑紋構成,黑邊在身體兩側又形成黃褐色三角形圖紋。百步蛇是台灣體型最大的毒蛇,具可自由伸縮的毒牙,能夠釋放大量毒液,毒性為出血性,是致死率第一名的毒蛇。

NO.6鎖鏈蛇(0.5%)

又稱鎖蛇、七步蛇、七步紅,屬蝮蛇科,頭部為三角形,背面為淡灰褐色,有三條縱列暗色或深褐色橢圓形斑紋,全身有圓形相接的環紋,看起來像鎖鏈,常被誤認為龜殼花。鎖鏈蛇僅分布在台灣南部與花蓮局部低海拔地區,毒性為出血及神經混和性,會跟眼鏡蛇一樣發出噴氣聲,行動迅速、易受驚嚇而攻擊人。

不過,以上六大毒蛇幾乎都是保育類動物,數量正因為人類濫殺而縮減中;因此,在面對毒蛇的時候,我們應秉持互相尊重的原則,你不犯我、我不犯你,保護自己也保護生態環境。

 

揭秘! 一窩毒蛇和一群馬 每年救千名台灣人

42019/06/08 中時電子報 徐秀娥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90608001845-260405?chdtv


雨傘節為歐亞大陸第一毒蛇,但牠的頭形是圓的;蛇的頭部為圓形或三角形,絕不可當作判斷有毒或無毒的依據。(資料照片 沈揮勝攝)

炎夏將至,又是蛇類活動的季節。台灣每年超過千人遭蛇吻,由於蛇毒致死機率高,得在救治黃金時間內施打血清才能救命。然而,外界很少人知道,血清是如何取得的?疾管署日前揭開採集血清的神秘面紗,其功臣竟是一窩台灣毒蛇和血清馬。衛福部在台北屏東兩地飼養約200隻台灣6大品種毒蛇及66匹血清馬,牠們忍受痛苦,才能讓每年約千人免於劇烈蛇毒而喪命。

中央社報導,台灣每年約有1400人毒蛇咬傷,若沒有血清救援,致死率達6%。台灣較常見的毒蛇分別為出血性毒的龜殼花、赤尾鮐(俗稱赤尾青竹絲)與百步蛇;神經性毒的飯匙倩(俗稱眼鏡蛇)與雨傘節,以及兼具出血和神經毒的鎖鏈蛇。

遭毒蛇咬傷易致命,注射蛇毒血清是唯一救命的方法,疾管署是台灣目前唯一生產供應抗蛇毒血清機構。製作抗蛇毒血清的最大功臣,是衛福部養在台北市南港區約200隻的台灣6大品種毒蛇,以及養在屏東國家免疫馬匹畜牧場的66匹血清馬。

疾管署檢驗及疫苗研製中心科長鄭雅芬日前受訪表示,蛇毒成分各不相同,製作血清必須採本土蛇種。採毒時,為確保蛇毒品質,採毒罐要放在冰桶上,蛇必須忍受低溫採毒的痛苦,每次採完毒都會變得比較虛弱。

採完蛇毒後,要真空凍結乾燥成粉末,存放待用。使用前再將粉末回溶,過濾去除細菌雜質,留下蛇毒抗原,打到血清馬身上。但有些蛇毒毒性太強,打到馬匹前得先經減毒處理,才能減輕馬的負擔。施打時也要逐漸增加劑量,不能貿然一次打入,以免馬中毒太深。

當馬身上的蛇毒抗體足夠時,就會採血,每次約收4到5公斤血量。採完血後,血液靜置隔夜,分離出血漿和血球,再把血球輸回馬身上,讓馬休息1個月,給予營養品。每匹血清馬每次的培養抗體過程約4個月,每年每匹馬約可採2到3次血。

考量台灣民眾容易被咬的毒蛇種類,蛇毒血清又分成雙價和單價。雙價血清如抗龜殼花及赤尾鮐蛇毒血清及抗雨傘節及飯匙倩蛇毒血清;百步蛇和鎖鍊蛇則是單價血清。

謝文欽說,製作雙價血清除了要將2種蛇毒打到馬匹身上,還必須加上佐劑,但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馬可能會產生較嚴重的免疫反應,皮膚會潰爛流膿、出血。

本身也是獸醫師的鄭雅芬說,為了拯救人命,毒蛇忍受採毒之苦,血清馬也要對抗在身體中流竄的蛇毒,忍受皮肉創傷的痛苦,才能生產出一劑劑救命的抗蛇毒血清。她呼籲民眾應做好防蛇工作,減少被咬的機會,也能幫忙減少動物受苦。

 

被毒蛇咬傷怎麼辦?謹記保命6大招!把蛇毒吸出、壓緊傷口都是大忌

宇宙浪人工作室 2020-10-31 08:30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3149450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

提到蛇,大家腦海裡可能都會浮現這句話。不過如果要在臺灣爬山,那麼千萬不能怕草繩……哦不!我是說千萬要學習如何避免被蛇咬,或者說,如何與蛇和平共處。

從小到大,教育總是告訴我們蛇有毒,很可怕,然而在蛇的眼裡,人類何嘗不是可怕的動物呢?事實上,蛇是非常可愛並且害羞的動物,我們聽到蛇攻擊人的事件,大多是因為人類侵犯到牠們的生活領域,迫不得已才反擊的。所以,當我們進入大自然,進入山林裡頭,也應該要尊重蛇的存在,學習避免正面衝突以及遭遇時的應對方式,若是不慎被咬,處置的方式有時可是性命攸關呀!
且看以下由我們與莫名共同為大家整理出來的重點摘要:

行進時如何注意蛇的蹤影

比起人怕蛇,其實蛇更怕人,一般蛇類聽見人走路的動靜就會逃跑,距離過近時才會擺出警戒的姿態。

夏秋兩季為較多蛇類繁殖的季節,此時上山,建議攜帶登山杖或木棍等工具打草驚蛇,並多留意路徑上是否有蛇的蹤影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登山的時候被毒蛇咬該怎麼辦?(圖/宇宙浪人工作室提供)

如果遇到蛇該如何應對

臺灣蛇類幾乎不會主動攻擊人,遇到擋在山徑中央的蛇,可以保持數公尺距離等牠自行離開,若蛇無攻擊行為且持續擋住路徑,則可使用登山杖從旁輕微干擾驅離。

另外,過去常聽到三角形頭的蛇有毒,其實並非絕對,例如雨傘節與眼鏡蛇都是圓頭。最重要的是不管遇上有毒或是無毒的蛇,我們都應該抱持尊重與冷靜的態度,而不是慌亂地攻擊牠。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龜殼花是台灣六大毒蛇之一。(圖/宇宙浪人工作室提供)

若被毒蛇咬該怎麼處置

 綁止血帶阻止血液流動。

 割開傷口吸血。

 砍斷患部避免全身中毒。

以上這些處置方式都是錯的

正確的處置方式應為:

 儘速離開蛇的攻擊範圍。

 拍照或記下蛇的特徵以利醫師判斷治療方式。

O 冷靜呼叫求救。

 判斷是否能自行撤退或靜待救援。

 如環境允許,可用清水稍微沖洗傷口。

 交由專業醫生處置傷口與施打血清

貼心小提醒

 上山攜帶登山杖。

 在草長的營地附近移動建議穿著登山鞋。

 移動隔夜放於帳外的物品前,先用登山杖檢查是否藏有蛇。

雖然有許多人聞蛇色變,但其實每年在臺灣因蛇致死的平均人數甚至不到一位,希望大家都能更認識蛇,不要看到蛇就想打死他 QQ

 

野外遭毒蛇咬傷? 這些處理方法要清楚

2022/06/04 10:05 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948942

食藥署提醒,在野外碰到毒蛇咬傷,正確的處理步驟仍是儘速送醫,並將患肢固定​,保持傷口低於心臟,避免毒液擴散​;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有些民眾喜歡在假日爬山,體驗大自然的感覺,不過有些山區會有毒蛇出沒,食藥署對此在臉書粉專「藥博士 正藥說」發文提醒,處理蛇咬傷的治療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就是抗蛇毒血清,並分享若不慎遭毒蛇咬傷,後續正確的處理步驟。

食藥署表示,台灣有6種毒蛇,依據民眾被咬傷頻率依序為青竹絲、龜殼花、雨傘節、眼鏡蛇、百步蛇與鎖鏈蛇,牠們的蛇毒會造成不同類型的傷害。

​食藥署指出​,青竹絲,龜殼花與百步蛇的出血性蛇毒,雨傘節的神經毒與心臟毒,鎖鏈蛇的混合性蛇毒與眼鏡蛇的細胞毒,針對不同蛇種的毒素使用的血清也不一樣。目前台灣備有的血清有4種,抗出血性蛇毒血清,抗神經性蛇毒血清,抗百步蛇毒血清與抗鎖鏈蛇毒血清,這些血清中有種專一性針對蛇毒的抗體,這些抗體就是背後的大功臣。

​食藥署提到,抗蛇毒血清的製作依賴馬匹,蛇毒在被採集後,會注射至馬的皮膚,而馬的免疫系統就會針對這些注射進來的蛇毒,產生中和性的抗體,隨後再把這些抗體從馬的血液中分離出來並純化,就得到了的蛇毒血清,而注射的蛇毒量也不會造成馬匹的傷亡。

​食藥署提醒,在野外碰到毒蛇咬傷,正確的處理步驟仍是儘速送醫,並將患肢固定​,保持傷口低於心臟,避免毒液擴散​。此外,最好是能記住蛇的樣貌,以供送醫需要使用血清時能選用到正確的品項,防止進一步蛇毒的傷害。

 

健康網》出遊人變多被蛇咬也增 急診醫:4大NG行為毋通做

2022/08/19 11:47 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030388


近期出遊民眾變多,不少人可能會選擇往戶外跑,享受大自然。急診醫師翁梓華表示,相對地,收到的被蛇咬患者也變多。圖僅示意,與本文無關。(資料照)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近期出遊民眾變多,不少人可能會選擇往戶外跑,享受大自然。急診醫師翁梓華於臉書粉專「急診柯南.翁梓華醫師」發文指出,相對地,收到的被蛇咬患者也變多,並藉機分享「急診的野外醫學」,若不幸被咬,有4個常見錯誤不要犯。

翁梓華表示,大多數的蛇怕人,見到人就先逃跑,除非一直受到刺激才較易進入緊戒狀態,如果被蛇咬不要驚慌,毒蛇的毒液常用於對付獵物,人不是蛇的獵物,有時咬你也不見得會噴毒汁,醫學上稱為「乾咬」,但以下重點須留意:

不要打蛇

打蛇可能反而會讓蛇想發動二次攻擊,建議可拍照錄影紀錄蛇的外觀,由受過專業訓練的急診醫師協助判定蛇的種類。

不要吸吮、不要切開傷口

吸吮、切開傷口可能會增加感染機率,此外,應先解開戒指、手鐲等束縛物,避免真的中毒時,組織腫脹反而不好取下。

不要綑綁患肢

台灣相較於美國,若被蛇咬通常在30分鐘以內可送抵醫院,因此不建議綑綁患肢。

不要塗抹精油或草藥、也不要火烤或冰浴傷口

根據研究指出,擦精油、草藥或火烤、冰浴傷口無法有效止痛,還可能導致血管收縮讓組織更容易壞死,「蛇毒血清治療」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同時也要及早叫救護車。

被蛇咬傷若無大礙,要在急診留觀多久時間,翁梓華以毒蛇種類劃分:

● 神經性毒蛇:如雨傘節、眼鏡蛇。咬傷後中毒現象多會在0.5-6小時內發生,若症狀輕微、局部麻痛,未於6-8小時惡化,醫學研究指出可安排出院門診追蹤。

● 出血性毒蛇:如赤尾青竹絲、龜殼花。症狀有時會出現在咬傷後的12小時,可觀察久一點再回家。

● 綜合性毒蛇:如鎖鏈蛇。綜合上述2種毒蛇特性,也是會觀察稍微久一點,時間拉長至12小時以上。

翁梓華說,臨床上為了保險起見,他通常會幫輕症者打破傷風,也會把人留下觀察1天再讓對方回家,尤其是傍晚求診的,晚上容易疏於照顧,他也不會讓患者在這段時間回家。


Back to top

本網站專屬藝術家 陳東元 ‧ 所有網頁自行製作並架設網站

藝術家 陳東元為台灣水彩黃金時期領頭羊 ‧ 後專司雄偉遼闊油畫創作 ‧ 晚年全心重建童年經歷的林業史

藝術家 陳東元 專屬 E-mail 郵件信箱 》 taiwanland.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