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照圖提供單位: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臺灣各個林場集材作業所及範圍即是該山區紅檜、台灣扁柏原始森林分布區域。
水源是否充沛是蒸汽集材機和聚落首要考慮的選項,沒有足夠水量蒸汽集材機就無法運轉,聚落更無法生活。晴峰位置接近山頂,缺水嚴重,集材作業無法持續進行,勢必改裝為大型柴油集材機。
大型柴油集材機有五輪捲筒和蒸汽集材機七輪捲筒略微不同,只是無法控制纜線的緊鬆。
九號蒸汽集材機約民國48年至晴峰作業,由徐昭文任組頭。民國48年發生鍋爐大火,整座蒸汽集材機毀壞無法運作,加以蒸汽集材機需要充沛水源,晴峰作業已接近山頂,乾旱季節枯水嚴重,於是改為柴油發動機取代蒸汽集材機,九號蒸汽集材機成為第一部改換柴油發動機的集材機組。
七號蒸汽集材機約民國47年至太平山路附近山區作業,溪水乾涸嚴重,經常無法運作,成為大元山林場第二部換為柴油集材機的集材機組。
五號蒸汽集材機約民國49年於晴峰埤仔大聚落附近作業時換為柴油集材機。
至民國50年,大元山林場最後僅存的僅有沿著翠峰山地運材鐵路線深遠山區作業的二號蒸汽集材機。
民國46~58年大元山林場最鼎盛時期,每年可達8萬立方公尺,是台灣所有林場之冠,將太平山林場(新太平山林場)遠遠拋之於後。即使是民國63年大元山林場裁撤時,整個蘭陽林區管理處總產量只剩4萬5千立方公尺,太平山僅1萬5千立方公尺,大元山比太平山林場還多5千立方公尺,仍達2萬立方公尺,太平山林場產量只是大元山林場的75%。
民國50年之前翠峰湖周邊山區還未開發,還是未受塵世喧囂的處女地。
大小各型蒸汽集材機,其構造皆可分開而獨立負擔集材或裝載之工作,其各重要項目的數字如表所示;
各型蒸氣集材機之主要性能 | ||||
項目 | 單位 | 大型機 | 中型機 | 小型機 |
可能集材之徑間 | 公尺 | 750 | 500 | 350 |
轉動1次可能蒐集之材積 | 立方公尺 | 7 | 5 | 4 |
集材1次所需時間 | mm | 25 | 20 | l8 |
集材用引擎馬力 | HP | 120 | 80 | 40 |
集材用汽缸徑X行程 | mm | 305X305 | 254X254 | 200X250 |
集材拉上軸軸體上可容納之鋼索量 | 公尺 | 800 | 600 | 400 |
可能裝載之木材材積 | 立方公尺 | 7 | 5 | 4 |
裝載用引擎馬力 | HP | 80 | 35 | 30 |
裝載用汽缸徑X行程 | mm | 254X305 | 228X257 | 180X250 |
裝載用軸體上可容之的鋼索量 | m | 120 | 100 | 80 |
汽鍋之傳熱面積 | 立方公尺 | 70.0 | 60.0 | 48.0 |
機器總重量 | t | 33 | 28 | 12 |
資料來源:陳文濤,《臺灣林業季刊》,1966年 |
蒸汽集材機鍋爐(boiler)所需之薪柴,其計算單位為棚。所謂1棚,乃直徑5寸左右之木材,截作1.5尺長後,堆成6尺X6尺的一堆,設其間空隙為35%,則其容積為6尺x6尺x1.5尺/0.35= 35.1立方尺,即約為1立方公尺。放置1棚之薪材,約當於1立方公尺的原料材。1個汽鍋於1日約用薪材7~8棚,設1年之工作日數為320日,則用作薪材之原料材,應為(7~8)X320=2,240~2,560立方公尺,平均為2,400立方公尺。
蒸汽集材機構造簡單,保養容易,能力大,可集較大、較遠之木材,但需要薪材多,移動需時費力,而安置地點亦頗費周章,必須水源充
蒸汽或柴油主機搭配其他小型汽油機作業:
A、直接集材:即在集材機與集材支柱距離為半徑範圍內集材,此法最大距離為600公尺。
B、中繼集材:因地形限制或距離過遠,一部集材機之力量不足時,在集材線中途增加一或二部集材機,分成數段以聯絡集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