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真的情境 至善的心境 至美的意境

曾經在台灣的角落,是個窮鄉僻壤、人跡罕至的地方,那裡是個終年雲霧繚繞的崇山峻嶺,當時住著一群散居在各個山頭的林場伐木工人、集材工人及其眷屬。

山區工作的低層林場員工及其眷屬貧困狀況讓人無法想像,民國六十年左右台灣普查證實全國最貧窮是翠峰湖山區的林場員工,生活水準與居住條件遠遠不如居住山腳的原住民,加以在山巔工作,從未有官員或民意代表前往探詢關切,從未得到社會任何眷顧重視,這群工人及其眷屬離群索居無人瞭解關心,只有聽天由命、自生自滅。

山區林場工寮用鐵皮搭建,四周亦是鐵皮圍繞,夏天時熱得像烤爐,冬天時變成冰箱,遇到颱風來襲,屋頂極易掀掉,鐵皮到處亂飛。工寮依工作地點改變而遷移,通常每年需遷一次,砍伐集材地點每搬遷一次,海拔也越高,天氣越寒冷。這些工寮都是暫時住處,設備非常簡陋。筆者自嘲:這是台灣僅見的遊牧民族,居無定所,沒有住址、門牌號碼。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童年時在翠峰湖的林場員工所住的工寮就是這種屋子,用鐵片覆蓋在屋頂及牆面,冬天寒徹骨,夏季熱如烤爐,遇颱風則屋頂掀掉,鐵片亂飛。《10/06/2005攝自棲蘭山退輔會宜蘭森林開發處員工工寮》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當年在翠峰湖山區裝載巨木的情形。《 大元國小校友陳麗鳳提供圖片》

山區醫療設備可以說是零,生病只能依賴藥商放置在山區的藥袋,內放一包包的成藥,諸如明通治痛丹、虎標萬金油.......,這些成藥由患病者自行看藥包上的說明來服藥,幼嬰及孩童患病也是服此成藥;孕婦生產都是左鄰右舍婦女相互幫忙,如果遇到難產沒有醫生護士或助產士照料,只能聽天由命,大都母子俱危,枉送性命;至於工作時受傷更沒有任何急救藥物或繃帶,林務局及所屬蘭陽林區管理處從未在工作地點提供基本急救醫藥,萬一受傷只能自己撕下沾滿泥垢髒兮兮的褲管充當硼帶紗布止血包紥,且山區工作地點距離平地醫療處所甚遠,往往需四小時以上的時間才能獲得急救,一旦不小心重傷只有聽天由命,十之八、九會死亡。所謂「伐木工是死了還沒埋;當礦工的,則是活著就已先埋」這樣的順口溜,山上的工人最能體會。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山區購買蔬菜不便,如果採購後運送至山頂也會造成損壞腐爛,因此每戶人家都有自己開發的幾畦菜園,依季節更迭種植各類青菜,其中以高麗菜及刈菜為主,這兩樣青菜吃不完可以用鹽巴浸漬,曬成菜乾。保存方法是將菜乾擠壓塞入玻璃瓶內,等到要煮食時,再將鐵線頭敲打成勾,用鐵線慢慢勾出。蘿蔔葉比較粗硬一般不會拿去食用,但山區食物實在缺乏也是如此處理。

另一種食材是醃製的鹹瓜,山區食物取得非常不方便,因此必須有應急的物質,以備不時之需。醃瓜就是每家都有的食材。每年大黃瓜盛產季節,山區家庭主婦都會購買大量的大黃瓜,然後剖開刮掉瓜籽,用鹽浸泡曝晒,再加上黑豆豉、米豉醃製。

在山區,為了取得蛋白質來源,幾乎每戶人家都會把剩飯剩菜飼養家禽,尤其是雞,除可以當司晨啼叫外,便是當牲禮祭拜神明祖先,不過食物取得不易數量不多。

不管生活條件如何不如意,住在山上的林場員工,彼此間的感情仍親密如一家人,相互照顧、彼此信任,真可謂「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這個地方不僅人性善良,風景更美得讓人讚嘆,是以清麗脫俗的翡翠珍珠面貌讓人驚豔的宜蘭縣翠峰湖山區。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從運材鐵道木橋鳥瞰翠峰湖。《大元國小 老師黃建智 校友黃慧敏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深山運材鐵道

翠峰湖風光明媚、氣象萬千,每當雲霧在湖面翻滾飄渺時就像如詩如夢般的幻境,總是讓人迷戀留連。翠峰湖有“薄霧中的少女”之稱,是台灣最大的高山湖泊,也是筆者童年生長嬉戲的地方。

翠峰湖山區也是台灣雨量最豐沛的地區,年降雨量超過5000毫米,又是高山地區,溼冷的氣候必須長年穿著外套。

翠峰湖的湖光山色,吸引無數遊客佇足徘徊,終年雲霧繚繞造成視線誤差模糊時常 釀成不少登山客及山林調查人員迷路遇難。

每當遇難者敲門求援時,山區的善良人總是敞開胸襟,熱情地伸出援手,他們知道在這山窮溼冷的地區,遇難者如果沒有足夠的脂肪、蛋白質不足以禦寒, 每日食不下嚥的鹹菜、醃瓜鐵定無法補充已經散失的體溫, 因此都會毫不遲疑地抓隻平日捨不得吃過年節才會宰殺的雞及雞蛋讓遇難者食用;夜間則會用家裡最潔白最溫暖的棉被讓遇難者有個舒適的美夢,自已則瑟瑟發抖度過漫長的寒夜。

這群山區的善良人在遇難者離去時絕不會收取任何饋贈謝金,反而給予滿滿的祝福。這舉措有時會帶給外人種種誤解,讓人覺得山區的工人日子過得比平地人好,不僅豐衣足食,每日還有鮮美的雞與蛋可以食用,富裕得連謝金都不要。他們絕不會想到殺了雞及煎了雞蛋,這工人過年節時便沒有牲禮祭拜神明祖先,捉襟見 肘的日子更不好過。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山區的工人衣服襤褸與居住平地前往視察官員筆挺西裝的穿著形成強烈對比。《大元國小校友 陳阿月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山區的林工滿臉淒苦與無奈。《大元國小校友 陳麗鳳提供圖片》

筆者生長在如此真、如此善、如此美的環境裡,為人行事也都以此為標的,雖然自己能力不足,經濟更是寅食卯糧,學費阮囊羞澀,必須靠三位姐姐提供,但總會在許可範圍之內盡量協助他人,在繪畫方面更希望別人能夠畫得比自己好,會將所知盡情傳授朋友,鼓勵朋友,或許這樣才會被公認是台灣水彩黃金時期的啟動領頭者,至今仍被楊恩生、洪東標、黃銘祝、……一夥朋友尊崇為“台灣水彩的領頭羊”,雖然已近20餘年甚少水彩創作,至今仍未被忘懷甚至受到台灣水彩黃金時期同儕的感戴。

楊恩生外貌粗曠狂傲,唯獨對筆者輕聲謙恭。有一次在輕鬆茶敘中,他突然莊重嚴肅地說:「東元學長,這輩子受你影響甚鉅,萬分感恩!謝謝當年贈書得以打開視野。」。這段話不僅在筆者當面提到,他更時常跟收藏家談及,也常在教學時提及藉以鼓勵學生,曾有多位收藏家及其學生數度向我提及此事,有些甚至已經聽了10餘次。

楊恩生在大學時期與我既是好友又是競爭對手,記得他在就讀師大美術研究所時到寒舍拜訪,言談中得知他創作遇到瓶頸陷於低潮,希望我能予一些建議,當時筆者感覺國內繪畫藝術因戒嚴關係,視野不夠寬廣,於是略為考慮,從書架上抽出一本“英國水彩簡史”交給他,這本英文書是昔日“以畫易書”方式得到的原文書,想不到竟打通他的“任”“督”二脈,從此開啟他創作心靈,也開展了台灣水彩史上最輝煌最興盛的黃金時期 。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楊恩生的感謝簽名(一)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楊恩生的感謝簽名(二)

筆者以前有個心願,絕不讓大元山的林業開發就此消失讓人遺忘,於2007年底開始著手整理,由於在濃厚情感裡孕育的善念,彼此信任,知道訊息的大元山林場叔叔伯伯們及大元國小同學憑著感恩的心,大家紛紛撰寫文章並提共非常珍貴的照片共襄盛舉,這就是順利編輯“雲的故鄉─大元國小專刊”的動力。這是一本政府機構必須動輒編數百萬預算的浩大工作,竟然能在不到一年時間,沒有任何經費贊助下2008年八月圓滿出版。

台灣林務局及蘭陽林區管理處(現為羅東林區管理處)至今仍未將大元山林場相關的文獻資料整理呈現,若不是大元國小校友集合群力輯成雲的故鄉〈大元國小專刊〉,整個大元山林業開發恐永遠湮沒在荒山野草裡,終將被後世遺忘。 宜蘭縣文史館已根據雲的故鄉〈大元國小專刊〉將大元山林場相關史料列入研究,或許會在蘭陽博物館展出。《按文字進入瞭解 大元山林業開發史暨雲的故鄉─大元國小專刊的內容

童年山區的生活,是那般貧困艱辛,是那般無助無奈,這種深埋的苦楚不是一般人所能體會,高中畢業後亟欲離開令我傷心的蘭陽平原,過去種種是刻骨銘心,百味雜陳,大學時連同鄉會都沒參與聚會,只想逃避,大學畢業分發時志願欄上宜蘭兩字連想都不曾出現,尤其父母臨終前囑咐遺骸遠離蘭陽平原,更讓我決心離去。

台灣森林對筆者創作而言是夢魘,搞不好會讓自己陷入瘋狂躁鬱,只想逃避,因此早期選擇以善良純樸的鄉土氣息為描繪對象,才得以恢復平靜,遨遊在理想的自在世界裡 。

羅東鎮是台灣最小的鄉鎮,在當時最熱鬧的街道中正路、公正路、中山路的長度只不過800至1000公尺左右,走路穿越市區不需15分鐘,周圍郊區舉目可見全是稻田,與前輩水彩畫家藍蔭鼎描繪的景況一模一樣,竹林、農人農婦、牛隻、農舍、稻草堆、鴨群......,這些全都是生活裡耳熟能詳的熟悉景物。

由於自幼生長在貧苦的環境,父母的微薄收入無法提供求學所需,必須犧牲三位姊姊的學業,小學畢業便得就業,將薪水寄回家,因此辛勤耕耘之後的甜美收穫,美滿和諧的追求,善良純樸的人性,便是小時追求的目標,在藝術理念與創作方面,更秉持此一態度,寧可去描繪農夫農婦的辛勤耕作,效法“牛”的默默奉獻精神,刻劃家禽家畜的生態。

按文字進入瞭解 牧牛老翁的繪製過程及作品賞析說明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1981   水彩作品  111X91CM 牧牛老農

與眾不同的生長環境,體認自然也和一般人 極大差異,人人都會前往旅遊勝地,筆者卻喜歡去窮鄉僻壤的地域,深深知道只有在現代科技尚未進入才有潔淨無比的空氣水土,遠離文明喧囂不曾名利污染的天涯海角才有良善見底的人性,如此時空、景致與人性絕對是至真、至善、至美的「人間淨土」。

情境 心境 意境 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寫實畫家通常都需借景來述說內心的意境,借物來述說內心的心境,借事來述說內心的情境。有時動念至完成作品可能需10餘年的時間,有時此景此物此事並非生活周遭發生或能見,必須至他處尋覓探索。

考慮自己的財力與體力,翻遍資料研判新疆是心中理想的地點,值得前往一探究竟。海峽兩岸開放可以直接往來,有幸能夠徜徉豪邁遼闊的新疆大地,剛接觸便被這一望無際的天地,豪邁的人情所震懾住,覺得一景一物都是絕佳的畫面,新疆的遊牧民族毫無修飾的豪情,只要露出微笑、伸出雙手,不需介紹便能成為朋友,人與人之間根本沒有距離,內心的良善不需要教育、宗教感化,是天成。

豪邁熱情的新疆遊牧民族一如當年山區的善良工人,自尊心甚重, 絕不會收受任何饋贈,若接受熱情款待後想以金錢回報,就會被認為是對主人的污辱,反而傷了和氣, 他們重視的是友誼而非金錢,唯一能表示感激的方法只有將拍攝的照片儘速寄去給他們。

這種在艱苦環境裡表現出的善良人性,彷彿是小時的景象童年的感受,周遭氛圍感覺既親切又熟悉,繪製時湧出美好的憧憬,深埋在深處的感動萌發,自此一直想畫下這美麗大地與無邪無垢人心構成的「人間淨土」境界。

1993年隻身前往新疆帕米爾高原,首站天險的「蓋孜峽谷」,在邊防檢查哨查驗證件時得知蓋孜村有兩頂全柯爾克孜族非常特殊的新娘帽,新娘帽具有古西域及中原文化相互影響的蒙古韃靼後裔特質,由手藝靈巧的少女年輕時便一針一線慢慢縫繡,直待婚禮時才穿戴,非常特別,非常美麗。認為機會非常難得,但必須到上蓋孜夏牧場由女主人戴著才可以拍攝。興奮之餘,卻忘了詳問路途狀況及海拔高度,只帶了輕便的禦寒衣物,便由當地嚮導趕著毛驢往自己以為在鄰近山區的牧場。這一判斷錯誤,幾乎命喪在帕米爾高原海拔近六千公尺的公格爾山區。

步行登山至深夜時分,一片漆黑,沒有電筒照明,伸手不見五指。海拔已超過五千公尺,天空開始飄著雪花,冷得直發抖,雙腳受不了劇烈運動而發抖抽筋,寸步難行,體力透支得每走幾分鐘便需休息適應高地氣壓,冷透的狂風呼嘯吹著,雪花灑在身上竟不融化,用手拈起,突然恐懼感湧上,生平第一次感覺生命已逐漸離開軀體,不禁淌下眼淚,淚水將視線弄得模糊不清,咬著牙撐著,雖多次滑倒,將腳磨破流血不止,仍拖著極度疲乏的腳步,一拐拐往更高更深處攀爬。在黑暗中,毫無知覺的終於到達上蓋孜夏牧場,這段艱困的路途花了近八小時,從海拔二千五百公尺攀爬至六千公尺。進入柯爾克孜氈房裡,當晚實在太累,任何食物都吃不下,只喝了兩碗雪水,就去睡覺。還好,女主人和善體貼,為防我受凍受寒,將三層厚厚的棉被蓋上,並將身體四周塞實,不讓一絲寒風透入 ,女主人沒有棉被只好穿著厚外套坐在筆者旁邊照料,深怕受涼。就在倍感溫馨充滿感激及戰勝生平最險惡挑戰的淚水中,迷迷糊糊地進入夢鄉。

女主人清晨擠完牦牛奶後,便進入氈房裡,為筆者準備早餐,她將珍藏在深處的麵粉倒入水盆中,以非常熟練的巧手和麵,再將麵壓成薄薄一層,折疊起來,用刀飛速切著,做成的麵條比市售的還柔細。將麵條下在煮沸的熱水裡,耐不住多時的饑餓,肚子已咕咕做響,口水也不停湧出,但卻不見撈起,眼看麵條逐漸變成麵糊。沒關係!女主人的溫馨,令我感動,我一定要吃得撐飽來感謝她。海拔高,沸點低,麵條當然要熟透才可以食用,不然吃了鬧肚子,女主人的美意泡湯,那才不划算呢?氈房裡的小孩這時也醒了,她忙著為核子們穿衣整理;過了不久,從外邊捧著一盆白色黏稠的酸奶倒入麵糊裡,天啊 ! 這怎麼吃呢?整個食慾就在這瞬間消失殆盡。

女主人微笑著端過一大碗又酸又濃的酸奶麵糊,內心想著不能辜負她的一番美意,便以最快速食不知味的方式,臉上帶著笑容,呼嚕呼嚕響著喝下肚子,一口氣吞了大半碗,女主人看著稀客吃得津津有味,臉上露出更開心的笑容。望著她的喜悅笑意,正想再次以同樣方式吞食剩下的半碗,忽然瞥見角落裡的男孩,看著我的吃相,口水從嘴角滴下,隨機一變,馬上將手中的半碗推過去,男孩高興地接受,沒一會兒功夫便吃完,幫我解決這一尷尬的場面。

又酸又濃的酸奶麵糊雖然不合胃口, 但從男孩嘴角滴下的口水知道這是平日無法嚐到的美味,是女主人特別為筆者準備的珍饈佳餚, 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帕米爾高原上蓋孜柯爾克孜夏牧場歷險之後便一直想畫幅充分表現柯爾克孜族特色的作品,這幅作品筆者深受感動當然也將自己畫入其中,融入柯爾克孜溫馨善良的氛圍。

按文字進入瞭解 柯爾克孜婚禮的繪製過程及作品賞析說明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2010油畫作品 策馬縱鷹 (柯爾克孜的慶典活動) 193.9X130.3CM

帕米爾高原塔吉克人是我在新疆所見最豪邁、最美麗、最善良的民族。

塔吉克人有一特殊風俗,在路上發現遺物,會將遺物放在路旁,並用小石子圍上一圈,表示「物歸原主,讓主人來取」。若是路旁有任何物件,上面壓著一塊石頭,則是塔吉克人的「物品臨時寄存處」,若好奇翻看,定被視為不規矩而加以責罵,真可謂「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縣裡監獄五十多年空空蕩蕩的,從未關過任何罪犯,這都是人性極致善良純潔的最好寫照。

我一向喜歡“靜”,這幅畫是第一次畫“動”的畫面,而且是極其喧鬧,人聲沸騰,畫面裡有塔吉克彪悍的勇士騎著幾10頭牦牛(台灣稱犛牛)相互競逐的天搖地動場面,也將自己也畫入其中,實在是好喜歡塔吉克人的善良豪爽,樂於加入其中一起共樂。

按文字進入瞭解 塔吉克的繪製過程及作品賞析說明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2010 帕米爾高原塔吉克的婚禮盛會 193.9X130.3CM

天山山脈及阿爾泰山山脈的哈薩克有句俗諺「祖先的遺產中一部分是留給客人的」,所以哈薩克可以說世界上最豪邁好客的民族,有位旅行家曾說,要是每隔一至二公里有著一座哈薩克氈房,他便可以不花一分錢或帶一粒糧旅行全世界。平時,哈薩克氈房是不關門或上鎖的,隨時為路過的牧人或族人敞開,任何時問,你推門進入都不會引起主人的驚懼而加以排斥,主人一定會以最熱情的方式接待客人。當你最需幫幫忙時,只要看到哈薩克氈房,一定會有人前來協助。唯一忌諱的是,氈房裡要是只有女人家時,千萬不要進入,這是禮貌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按文字進入瞭解 哈薩克刁羊的繪製過程及作品賞析說明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2010 風 (哈薩克鷹獵 叼羊) 193.9X130.3CM

遊牧民族如此良善見底的人性,的確讓人感動,撼動著筆者心靈,隱隱約約呼喚著提筆的衝動,其所居住的環境更是美得讓人心醉,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見證了“天人合一”的崇高理想。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新疆哈薩克逐水草而居,因此每次停留的時間不會太長,粗大的木材無法馬上乾透生火,因此都撿取枯萎的樹枝,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充分表現“天人合一”的理想。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新疆帕米爾高原成堆的牦牛糞便是塔吉克人生活所需,是物盡其用,絕不會浪費天然資源。

壯麗潔淨的大地孕育善良純樸的人性,在未有曾污染的新疆大地,潔淨的空氣可以讓視力達50公里以外,數千公尺的高空白雲彷彿在眼前,伸手便可抓住放入口中;在碧如海,花如霞的草原上,蜂來蝶去,綻蕊舒芳,雪白的羊群在蠕動,微風攪動金草,翻起陣陣的漣漪。在潔淨無比的湖泊裡,恬靜地輕盪著微波,溫存地拂動著花浪,清澈得能映照天上飛霞及頂頂雪峰的身影。在花草瀰谷的森林中,勁風捲起的林濤聲,時而像金戈鐵馬的塵戰,時而如蕭笙笛的合鳴,時而像一瀉千里的巨川怒吼,時而如纏綿悅耳的燕語鶯聲。在沉寂無垠的沙海裡,一派輝煌的金紅,涼風款款地吹拂著紅柳,在光芒收蓄的日落及灰藍無盡的蒼穹下,彷彿隱約可聞在遠處的陣陣駝鈴。 這樣的美景值得讚嘆!值得繪製!

為了要畫出更雄偉!更險奇!更蒼茫!更孤寂!更撼人!......的感覺,往越荒涼、越偏僻、海拔越高、視野越遼闊、......的地區探險體驗,堅信唯有如此越能敞開寬廣的心胸,因此數次前往新疆天山南麓庫車河克孜里亞紅岩山及帕米爾高原體驗,讓情境 心境 意境更臻創作必須具備的境界。

按此文字進入瀏覽 新疆天山山脈庫車河谷克孜里亞紅岩山的構圖方法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1996 油畫作品 新疆天山山脈庫車河谷克孜里亞紅岩山 193.9X130.3CM

按此文字進入瀏覽金嶺輝日─帕米爾高原轉移牧場的創作意念及演變過程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2004金嶺輝日 193.9*130.3cm A Golden Peak Shining in the Sun

佔中國六分之一土地的新疆,有武士的魁梧粗獷,有姑娘的纖細靦腆,有詩人的多情豪放,使人感受到的已不僅是驚奇,而是生活的啟迪和深邃的哲理。新疆的山具有陽剛之美,這是山的故鄉、山的世界、山的舞台。橫空出世的崑崙山,冰河垂懸的天山,高峰入雲的喀喇崑崙山,峭壁千仞的阿爾泰山,雲嶺綿亙的萬山之祖帕米爾高原,以繽紛的或猙獰的姿態顯現出地殼擠壓突起時的扭曲和斷裂,它們傲視一切世俗的習氣,直面任何天上的風雨,泱泱大度,強勁剛峻。

「那裡的人性最善良,那裡的笑容最持久,那裡的握手最有力」,新疆子民的豪爽、酣暢、骨氣,民淳俗美的古風,更令人難以忘懷。處處存在的大自然的豐厚賜與和嚴峻苛酷,造就了新疆遊牧民族的性格:像大山一樣寬厚、沉穩,而又強悍、高亢、奔放,強大而苛酷的大自然造就他們具有對大自然的重負不容猶豫的承擔和不甘被壓垮的不屈的氣質。

“山”是油畫創作的原動力,守柔不爭是創作的理念。

割捨在台灣水彩界舉足輕重的的影響力,拋棄已經站穩的繪畫市場,耳邊可能再也聽不到讚美掌聲,一切從頭開始,這必須經過長時間掙扎,這是何等難以抉擇的困局。

油畫創作的原動力除先前在諸多文章提及「人間淨土」的理念,「人間淨土」的境界包含美麗的大地及無邪無垢的人心,最重要是勾起童年時期對“山”深植的深層感受,是幼時常枯坐在運輸木材鐵路的木橋上遠眺俯瞰蘭陽平原的再現。

表現磅薄雄偉的山勢,除優於常人的親身體驗,更必須面對“山”,瞭解“山”,接觸“山”。

每日登山好友─台灣文學界巨擘張騰蛟先生言道:

山是一部豐厚的捲冊,怎樣讀也讀不完它,讀了巉岩再讀山林,還有那些挺聳的峰呢? 還有那些深幽的谷呢?

遠遠的讀其蒼茫,近近的讀其清幽;粗讀其豪放,細讀其深沉。讀青,讀綠,讀和諧,讀靜謐。

面對“山”,覺得自己是那般渺小。水彩畫家林毓修在觀賞油畫作品後談及,在踏遍了大山大水的國度之後,才驚覺人類肉身的脆弱與渺小;因此謙卑,怎能不嚴謹以對!也在歷經窮山惡水的考驗之後,才察覺生命的無常與可敬;因此內斂,怎能不虛心以求道!更有一種懾服於當下的卑微。

瞭解“山”,山是至剛的,是不動的,想瞭解必須有至柔且流動的心態,守柔曰強。“至柔”是水,天下沒有比水更柔弱,而攻堅攻強的只有水能勝任。滴水足以穿石,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柔能勝強,守柔乃為真強,所以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因此江河之所以能為百谷之王。

接觸“山”,曾登臨壯麗黃山各峰其間,觀雲海之茫然,拂萬壑之松煙,懾人心魄;青峰透出仙風道骨,崢嶸如削,在雲煙中若隱若現,靜觀著無心出岫的流雲;曾身處帕米爾高原腹地遭沙暴侵襲,狂風挾帶石粒迎面吹來,只聽到石粒撞擊車體的沙沙聲,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短短數分鐘,便被這恐怖至極的景象嚇得七魂六魄都散了,車體迎風處被石粒吹得精光,像極了不銹鋼打造的車體,透明玻璃更是變成模糊不清的毛玻璃;曾於寒冬在攝氏零下20~30度低溫在帕米爾高原,裝底片不小心便斷裂,塑膠袋放在手中輕揉便成粉狀;曾於天山遭“蚊魔”“蠅魔”侵襲;曾於阿爾泰山遭“泥魔”蹂躪;曾在帕米爾高原公格爾峰面臨生死搏命的難關,還喝下終身難忘的救命酸奶麵糊;曾在一望無際的戈壁沙漠奔馳數天,見不到任何生物,當看到糞便時感動得掉下眼淚,有了糞便表示見到生機,生命可以獲救;曾在廣袤無垠的草海裡,草比人高,看到的是狼群或其他野獸的行蹤,正感覺生命時時刻刻受到威脅時,看到糞便可以興奮得無以復加,可以聞到它散發出來的芬香,這種感受是否很奇妙,此時糞便的意義該如何形容呢?糞便是生命的徵候,有生命必會產生糞便;曾在天山為了拜訪哈薩克朋友瞭解民情,翻山越嶺,由於不擅騎馬,到晚上腳痛得無法站立,內褲甚至流滿血水,苦不堪言;曾……。對自己生長的故鄉─翠峰湖更是深刻瞭解,曾幾次好友相約前往,行前再三交代,翠峰湖當天是大雨或豪雨,攝影或旅遊必須做好準備,甚至相勸改日再去,但好友們總是不相信,“台北艷陽高照,翠峰湖怎會下大雨”,結果弄得狼狽不堪。

只要山勢磅薄雄偉勝於童年山區,只要景物美於翠峰湖,人性善良如山裡居民,都會奮不顧身前往體驗,毫不猶豫繪製成畫。

曾經有許多藝術界的朋友和收藏家都認為筆者瘋了, 怎麼會割捨得了在台灣水彩界舉足輕重的的影響力, 拋棄已經站穩的繪畫市場。

也有更多關切,質疑筆者是否犯傻 , 怎麼會去描繪距離台灣那麼遙遠又那麼陌生的題材內容。

其實自己何嘗沒有猶豫過,這麼做值得嗎?畢竟以前曾經那麼努力過!

有時感慨人一輩子汲汲營營,九成以上最後只能在“神主牌”上留下短短幾個名字的字,時間一長,搞不好子孫還不知道曾經有個人是什麼模樣?怎麼活在世上呢?人生在世只是臭皮囊,辛苦一世究竟所為何事?身為藝術家應該畢其一生繪製幾幅作品讓後世深思。“凡走過的必留下足跡”,如果作品能夠受到肯定,能夠流芳百世,留下可以看到、摸到的心血,豈不是比一般人 只是留下家產與金錢數字,更顯得有價值有意義。

臺灣是海島,資源比較缺乏,應該是以開闊胸襟縱橫四海,不應該封閉退縮趨於保守,五十年長期戒嚴抑或教育使然是否造成面對寬廣的世界卻畏首畏尾的現象,也造成藝術家的視野無法拓展,“無國界”觀念始終無法獲得認同,“地球村”理念仍舊束之高閣,一直狹隘地認為描繪本島才是唯一選項,看到的只是希冀可以賣得好價錢,聽到的只是希望博取掌聲讚美。

海島型的國家以英國和日本最具代表性,英國的無敵艦隊促成“日不落國”的海上強權,強大的實力稱霸世界數世紀,現在各屬地雖然紛紛獨立無法與往昔相比,但經濟實力仍不容小覷,其中最讓筆者印象深刻的是BBC拍攝的大自然系列讓世人大開眼界。日本自明治維新後稱霸亞洲海權,撼動周遭國家,後來雖然戰敗,但憑其開疆拓土的決心,冒險犯難的精神,很短時間便重新挺立,其經濟實力足以讓舉世刮目相看,世界各地都有其生產的優異產品,即使在最艱困的地區, 如極地、沙漠都可以看到日產汽車,世界各角落都可以發現日本的學者、探險隊、觀光旅客,2009年8月7日登陸台灣的莫拉克颱風挾帶大量豪雨,「八八水災」造成全台人民生命財產極大損失,小林村慘遭沒頂沖走,日本40多位專家學者數次前來勘查,做出的調查報告及研究分析比台灣精闢數倍,台灣政府負責相關機構及專家學者不知是否感到汗顏。台灣也是海島型國家,但看到的只是內鬥內耗,國家前途茫然,意識形態嚴重對立相互傾軋,影響所及,藝術家若不以本土為表現內容便很輕易被貼上不愛國不愛鄉的標籤。

躑躅許久,如此決定也曾讓自己陷入矛盾兩難的困局,但藝術家老是在掌聲圍繞的環境裡創作,老是在畫作銷售量去衡量藝術家的價值地位,心胸未免不夠寬廣,將自己侷限在狹隘的空間,能夠悠遊在隨意隨心、自由自在的藝術長空中,或許才是藝術家創作的目的。

三十年前臺灣處處可見的農村景致,感人的畫面隨處可見,對土地付出的愛心關注,豈是畫筆所能表達;在匱乏艱苦的物質環境裡,再再掙脫羈絆努力奮進的鬥志勇氣,應該得到禮讚記載。但是翻遍所有以此為創作的題材,不論詩歌、文學、音樂、繪畫都很貧乏,以繪畫而論,那些前輩們或許都出身仕紳、地主,從未體會貧農的苦處,所以從未有感動,自然不會以此為體材;也或許當時這些遍地到處都可以看到的庸俗場面,不值得入畫。臺灣農村那份質樸純潔的心靈保留的竟是那麼匱乏,臺灣鄉土連影像取得及資料記錄都那般困難缺乏,台灣土地或許再也沒有人能聞到祂的芬芳,孕育的所有一切再也沒有人能嘗到祂的甘甜,什麼時候才能喚醒人們對這土地的愛心。

毫不猶豫去描繪深埋在心靈的鄉土情,喚起多少人開始關注臺灣這塊土地,其中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將台灣牛刻苦耐勞、質樸愚駑、犧牲奉獻的精神刻劃得淋漓盡致,是台灣平民百姓數百年來只能默默耕耘卻無法享受、面對無情剝削只能無言承受、面對未來只能任人擺佈卻無法自己掌控的最佳寫照。

每每回想往昔展覽時,佝僂老婦攜帶兒孫在畫前述說昔日情況,全家浸染快樂歲月;遠從苗栗前來的客家婦女,擰著手帕頻頻拭淚,躑躅展場;滿臉歲月刻劃皺紋的老漢,比手畫腳向兒女表演趕牛的技術……,自己表現的不正是要獲得這些買不起畫作的人認同共鳴嗎?

心繫自己生長的這塊土地,曾經在戒嚴時期的七十年代開始用和平、隱喻、移情的方式藉著彩筆喚醒以台灣為中心的台灣精神與台灣價值,希望能挺起胸膛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昂首於國際社會。

但現在台灣彷彿都變了,農村擁有土地的全變成暴發戶,純樸的美德已逐漸消失,辛勤耕作已不多見,機械化讓農民視為家庭份子的“牛”最終的歸宿竟是屠宰場,豢養的唯一目的是圈在牧場內供給肉品。往昔踏入農家便有親切的問候寒喧“喝杯水”“吃飽沒?一起吃!”,現在是以警戒 敵視的眼光取代,沉思之餘,農村已不再是藝術鍾情的目標。

按文字進入瞭解百牛戲水的創作意念及構圖方法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1987 水彩作品 百牛戲水 210X112.5CM

按文字進入瞭解 豐收的構圖及作品賞析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2007 油畫作品 豐收(台灣精神系列之六) 193.9X130.3CM

不僅農村已變,整個台灣都變了,檢視這幾十年的變化:

在“台灣成為復興基地, 是反共抗俄的跳板”時代, 多少高官不是雙重國籍就是拿綠卡;

在退出聯合國呼喊“投筆從戎, 報效國家”口號時, 多少權貴子弟透過修法逃避兵役,連當時短期的大專集訓班都有名冊列入保護,是去度假;

在與美國斷交“莊敬自強,處變不驚”時, 多少高官巨富攜家帶眷撤離台灣;

以前是“漢賊不兩立”,現在是國共一家親;

以前是“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現在是國共合作 ,大膽西進,產業資金外流;

以前是“台灣錢淹腳目”,現在是經濟衰敗, 年輕人大量失業;

國旗是國家象徵是榮譽,現在是只要大陸官員訪台的場合拿國旗是犯法馬上取締。

最近更是荒腔走板,讓人哭笑不得:

“一級貧戶”出身的領導者,人人寄以厚望, 希望能以其經歷厚待子民,竟然貪賄深陷牢獄,遺臭萬年;

出身農家,深諳農家艱苦的縣長,竟然圈地逼死農民,毫無人性的政治惡勢力低估人民對土地的感情以致大肆圈地,不僅造成良田日漸縮小,更引發民怨;

高倡“節能減碳”,竟然不顧民意執意興建超級污染排放巨量二氧化碳的石化業,讓台灣減碳成績為世界倒數幾名,讓濁水溪乾涸沙塵瀰漫飛揚,讓著名的“濁水米”即將消失,讓農民超抽地下水灌溉,地層逐年嚴重下陷,讓白海豚要自行轉彎,否則自尋死路。

退休將領到中國「交流」,並向對方交心,說「不分國軍、共軍,都是中國軍」,這些將軍長期以來在軍中教導部屬要「反共抗俄」、「光復大陸國土」、「漢賊不兩立」、「要有敵我之分」,慷慨激昂的言行依然歷歷在目斑斑可考,如今看來都是謊言,解放軍少將羅援不就說,「兩岸軍人就是打斷骨頭還連著筋啊!」。在服兵役時,就覺得自己土生土長在台灣,為什麼要反攻大陸?為什麼要光復大陸國土?這與自己有何關係。這些退休將領把台灣子弟當白痴,反正“死的是別人的孩子”,台灣囝仔才真該死, 台灣人民才真「心痛」!

“愛台灣”成為政客的口頭禪,是裹著糖衣的劇毒,每當有人喊出“愛台灣”時總不免讓人心驚膽顫,不知道又要使出啥花招傷害這塊無助的土地,對政治領導者的不信任,對國家前途感到茫然,意識形態嚴重對立相互傾軋,連帶影響到社會不安定,舉凡財富集中在少數權貴財閥貧富差距擴大形成“M”型社會,黑道猖獗,治安敗壞……,教育亦然,升學壓力讓學生喘不過氣,師範體系崩潰讓各大學培育出的年輕教師找不到教職,讓年輕教師在學校無法適應,讓師生關係陷入前所未有的緊張關係,家長對表面分數的苛求讓孩子沒有童年,“不要輸在起跑點”的錯誤觀念造成“揠苗助長”的後果……,家庭倫理淪喪,骨肉相殘,血親互毆,連與世無爭的自己也無法逃脫被威脅恐嚇的夢魘……,哎!

筆者也試圖發掘台灣最美好的一面,繼續描繪故鄉情懷,但總是沮喪不已,一般人口中的美麗的台灣,在“生長於山林”的筆者眼中看到的是整形之後無數的刀疤,刻劃在不住哀嚎的台灣身軀上,千瘡百孔,何時潰爛釀成重大災害,只能聽天由命。

只注重外表的光鮮亮麗,內在涵養反而疏於提昇;物質的需求遠勝精神的修煉;生態環境的破壞、水土空氣的污染變成生活品質惡劣;吵雜擁擠的空間,讓人窒息而變得神經質;追名逐利使得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人與人之間的猜忌,讓人覺得孤立無助;空洞的宣傳廣告、膚淺的明星秀變成青少年織夢的偶像,這種種一切都深深厭惡。

臺灣工業發達使得週遭生活非常便利,商業經營縝密使得家居空前富庶,但富裕的環境讓人們不知道去尊重自然,只知去剝削去毀滅祂,山林巨木砍伐殆盡,土壤嚴重流失,光禿禿的山丘已不復見童年時的參天翠綠;石化、化工、紙漿、食品……等夕陽工業造成臺灣地下水、河川、空氣空前污染,所見、所聞、所聽、所食都不是潔淨,此禍害將延續子孫數代;狂熱的宗教活動已不再是淨化心靈,反而看到心靈無限空虛及對人生的迷茫;推廣精緻農業,造成抗生素、賀爾蒙、農藥的濫用,將是臺灣面臨另一場眼睛無法看到的大浩劫;謊言競飆的政治秀,蠱惑人心,造成是非善惡不分,投機者佔盡便宜,價值觀面臨嚴重挑戰;特權氾濫,不知檢點自我約束,資源分配享有不均,貧富差距加大,更是社會動盪的根源……。眼前種種情境,值得去歌頌去描繪?

受過多年藝術教育,看過多少美展,知道自己所創作繪製的是那麼保守,難道不知前衛藝術、後現代藝術、包裹藝術、裝置藝術……,欣賞這些現在藝術家追求創作的現代藝術,雖有感受,但卻沒有感動,自始至終喜歡寫實風格,此生不渝。

其實自己滿幸運的, 教師生涯都在不需為學生行為煩惱的天堂裡,每周只需上課三至四個半天,年紀不到30歲便成為臺灣水彩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被公認是台灣水彩黃金時期的啟動領頭者,至今仍被楊恩生、洪東標、黃銘祝、……一夥朋友尊崇為“台灣水彩的領頭羊”。

名與利對我而言是負擔絕非善果,能夠隨心創作自由自在遨翔,活在這世間已經很知足。

作品是藝術家的生命,畫在心中,畫為“情”繪,圖為“心”繪,創作者如果動了真心真情,作品必定感動人心。

藝術家的筆需耕“心”,耘出“心田”才有穗實纍纍,惟有“心路”始得由之,惟有“心舟”方能登臨彼岸。

至真的情境、至善的心境、至美的意境,這是畢生追求的終極目標,或許這是“畫境”或許是“化境”,已非“實境”;更或許是曲高和寡,或許是睥睨長嘯,但更有可能是孤芳自賞,所有作品有可能是一介不值的廢物,幾10年努力可能全部化為泡影全是白費功夫,一線之隔的境遇端看以後情勢及潮流認知如何,連自己半點都無法掌握。

名與利是空象是假象,只是過眼雲煙,爭取徒增煩惱,得到是負擔,以「無爭」、「無求」的態度去達到生活單純,滌盡塵垢雜念,沉溺在「不食人間煙火」的心靈世界,遨遊在桃花源的藝術文化氛圍裡。

現在創作都是為實踐自己的理想與呈現情境、心境、意境而畫,所繪都是往日以生命、血汗換來的創作靈感,絕不是為了想出頭爭虛名或博得掌聲讚譽,甚至賣好價錢而畫,因此沒有展覽的計畫,更沒有賣畫的念頭。

現在突然間發現似乎逐漸步入夕陽晚景,在璀璨餘暉之後,人生好像慢慢接近盡頭,不是怕死戀棧,反而覺得坦然虛懷,也想利用人生的最後光錦,好好專心畫幾幅不虛此生的作品。

...........................................................。

其他!隨它去。

 

2011/1/6 (週四) 為文於青藤小書屋


「國軍共軍都是中國軍」退役將領敵我不分

2011-06-09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499155

失言失格 朝野譁然同譴責

〔記者羅添斌/台北報導〕廿一位國軍退役將領到中國與共軍將領舉行論壇時,傳出有國軍高階退役將領口出「今後不要再分什麼國軍、共軍,我們都是中國軍隊」的失格談話,引起朝野譁然、同聲譴責。

綠批叛國 憑什麼領終身俸

台聯黨主席黃昆輝痛批,因為馬總統承認一個中國,以及推動「親共」、「容共」、「納共」政策,才導致這些退役將領「敵我不分」,和共軍唱和,與台灣人民為敵。民進黨立委痛斥,這種說法形同叛國,憑什麼領台灣的終身俸?國民黨立委也痛責,退役將領此舉重創國家尊嚴。

馬總統昨兩度強調,如果確有這樣的發言,「對台灣人民是一種背叛!」國防部則指出,從未授權任何單位或個人與中共討論、交流或代表發言,近期多名退役將領到中國大陸地區訪問,均屬個人行為,對於部分退役將領言論引發社會誤解與關切,深表遺憾。

據了解,此一消息最早是中國中新社在六日晚間報導,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羅援在「中山.黃埔.兩岸情」座談會中說,在五日晚間舉辦的一個聯誼活動上,一位台灣退役高級將領說,「今後不要再分什麼國軍、共軍,我們都是中國軍隊」,羅援並說,聽了這番話,他深深感到,「兩岸軍人就是打斷骨頭還連著筋啊!」

中國官媒大肆轉載、報導

其後,包括人民日報海外版在內的中國官媒大肆轉載、引述這項報導,塑造兩岸退役將領唱和的氣氛。中評社也在七日上午轉載,內文並提到,這篇報導來自中國國台辦的中國台灣網。

中新社報導中,並未指名是哪一名退役將領說出上述的話,昨有國內媒體點名,指上述談話出自前副參謀總長、退役空軍上將夏瀛洲。夏昨在北京得知後急忙喊冤,指他根本沒有做這種發言,對此消息感到相當遺憾,並保留法律追訴權。

由於媒體報導這項訊息是引述自解放軍少將羅援的說法,夏瀛洲說,他昨向羅援查證,究竟是誰放出這種不實消息?羅則向他表示,沒說過媒體報導的那些話,不知道記者是聽誰講的?

但羅援在中央社駐北京記者查詢時,以中國軍人受訪須獲得授權為由,拒絕接受訪問。

國防部昨也進行全面清查,並與夏瀛洲取得聯繫,他向國防部表示,媒體報導內容並非事實。

台灣有廿一位退役將領參與此次北京黃埔論壇活動;先於本月五日在北京出席歡迎酒會,並在六日出席第二屆黃埔論壇,舉行地點則是在中國統戰機構全國政協常委會議廳,中國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周鐵農、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僑聯主席林軍等三百餘人出席。

馬政府事前早已得知有多位退役將領計畫在五月底、六月初,分別赴四川成都與共軍現役及退役將領等人進行高爾夫球敘、到北京參加黃埔論壇,中國方面在兩項活動的主辦單位都是中國黃埔同學會,幕後則是中共中央軍委會。為免退役將領登陸遭到中共當局統戰利用,馬政府動用多個管道勸阻,但仍有廿餘位退役將領前往。

據指出,參加四川成都球敘的包括前副參謀總長兼執行官黃幸強上將和夏瀛洲等人,中方由前副總參謀長錢樹根上將接待。

成都球敘及參訪活動結束後,夏瀛洲等人轉往北京,與前國防部副部長王文燮上將等人組成的論壇參訪團會合,參加六月六日舉行的第二屆黃埔論壇,在湖北探親的前總政戰部主任許歷農上將則是從湖北飛到北京會合,參與論壇的國軍退役將領共計二十一位。黃幸強則未出席北京黃埔論壇活動。

第一屆黃埔論壇去年在台北召開,當時是由許歷農主導,此次的北京黃埔論壇,台灣出席的退役將領中,也以許歷農系統的退役政戰將領人數最多。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藝術感言:

將藝術創作鐫入骨髓刻進生命之中,將繪畫視為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月落日出赫赫光輝耀照天地氤氳靈氣,胸懷高山大川之魄巍巍巨嶽自顯崢嶸。

冷冽寒風呼嘯明澈天空晴亮雪嶺雲海滔湧陽光輝映;我欲縱馬馳騁我將展翅翱翔我追逐疾風並擁抱藍天。隱密森林呢喃巖峻巉岩聳矗廣袤湖潭深邃雲霧輕飄我曾聆聽傳說我正緊握美夢我吟嚎長歌與蒼鷹齊飛。

一日之求 毀譽不計 心安理得 安然入眠,一生所願 遨遊天地 了無虧欠 無忝所生。


Back to top

本網站專屬藝術家 陳東元 ‧ 所有網頁自行製作並架設網站

藝術家 陳東元為台灣水彩黃金時期領頭羊 ‧ 後專司雄偉遼闊油畫創作 ‧ 晚年全心重建童年經歷的林業史

藝術家 陳東元 專屬 E-mail 郵件信箱 》 taiwanland.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