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山林場的林業生產程序

口述:大元山林場退休監工 游杉期        整理‧撰文:童年生長於大元山林場 陳東元

 

六、運材作業:

將木材運出林場有兩種搬運(作業)模式,各有不同操作人員。

集材作業是將砍伐下來的原木,集中堆放在靠近運輸路線上,以利搬運。

運材作業就是把山上的原木,透過各種運材工具,搬運下山堆放,以便利銷售。

大元山林場運材使用多種運材工具,平面道路使用卡車運材,山地平面道路鋪設鐵道,供蹦蹦車行走運材,至於高低差的垂直運輸使用索道運材。

台灣東部山區山勢陡峭,無法沿用阿里山的山林鐵路運材方式,只能因地制宜,蹦蹦車軌道運材與架空索道遂因應產生,宜蘭縣大元山林場、太平山林場與花蓮縣木瓜山林場、林田山林場都是採用如此運材方式。

大元山林場的運材,以古魯為轉運站,在此分為山地線與平地線,各自發揮不同的運材功能。

山地線運材:大元山林場山地軌道,索道次第建設完成,所有原木利用軌道台車由機關車拖運行駛山地軌道,再經索道接運 ,如此經數道蹦蹦車軌道運材與架空索道的過程,將在高海拔砍伐的原木運送至 古魯卸材。

平地線運材:由平地運材卡車自古魯接運至羅東貯木場,

1、軌道運材──蹦蹦車

山上運送木材的蹦蹦車,其名為軌道運材車。

蹦蹦車,那是因為路軌誧設時沒有精密儀器檢測,只靠鐵路維修員目測,誧設得 不平整,每根鐵軌長度短加上銜接鐵軌的間隙,以及拖掛的車廂均為木材釘製,機關車行駛起來會發出很有規律的「蹦蹦、蹦蹦」聲,因而得名。

大元山設有四公里、翠峰、晴峰、埤仔(官方名稱:下晴峰線,目前闢建為山毛櫸步道)等四線。

軌道依山勢蜿蜒鋪設,各軌道均用18磅鋼軌,軌距762公匣。

遇有懸崖處或運材鐵路線末端,則架設索道與下方運材鐵路線銜接。

山地線運材鐵路的鋪設並非一般社會的認知,山區的鐵路線及索道運材輸送系統全部完成後再進行砍伐、集材、運材的作業。

實際的情況是木材砍伐從低海拔開始,隨著砍伐次第增高,為著集材、運材的需要,運材鐵路及索道也跟隨鋪軌架設,因此低海拔的運材鐵路線及索道的建設比高海拔早約20年以上。

大元山運材鐵路線及索道的建設大約如下:

日據時期已經完成四公里運材鐵路,七號坑(翠峰)、古魯、暗霧(鞍部)兩座索道,只是當時不是由機關車拖拉,而是採人力放送至低處的暗霧(鞍部),然後再用牛隻拖回高處的七號坑(翠峰)索道發送點。

翠峰運材鐵路約在台灣光復後開始鋪設。

晴峰索道約在民國44年架設。

晴峰運材鐵路約在民國44年開始鋪軌,翠峰湖以上的部份(當時山區的員工稱為“路尾”)在民國55年開始鋪軌,民國62年與太平山林場三星線接軌。

埤仔運材鐵路(官方名稱:下晴峰線,目前闢建為山毛櫸步道)、埤仔索道約在民國55年開始鋪軌架設。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正在下雪的埤ㄚ線蹦蹦車鐵路《大元山退休員工 黃清河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晴峰線蹦蹦車《大元國小老師 黃建智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木材裝載妥當的材車,運至埤仔(翠峰湖)索道下端,準備拖拉至上端晴峰鐵路線。《大元國小校友陳麗鳳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大元山四公里蹦蹦車線靠近七號坑索道(翠峰索道)附近大坍方,山壁全面坍塌,每年颱風季節坍了就修,修了又塌,可以說是大元山最痛處,若無法搶修,木材無法下運,索道無法運轉,山區面臨斷糧,學校便得停課。《大元國小校友程鈺娟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大元山林場與太平山林場早期都以人工流放方式至下端索道發送點然後在由水牛拖引回起點。《 圖片來源 舊太平山林場日籍員工後代松本良一》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林場早期以人工流放方式由水牛拖引回起點,此圖為起點裝滿原木與牽引回起點的空車交會情形。 《圖片來源 舊太平山林場日籍員工後代松本良一》

機關車平常拖運材聯車通常5─7台為一列車,有時遇到繁忙或上級催促出材數量及進度,技術高超的司機會拖拉超過10台以上,每台車的材積約達25至30立方公尺,由各裝載地點牽引至索道發送點,然後再分開運材聯車,依次發送至索道著點,再經下段軌道牽引至另一索道。

當時建造軌道的原則是維持一定坡度,坡度2%左右,由山腳沿著山腰闢路緩緩而上升。因此在施工上,為求坡度不至過大,在懸崖峭壁或溪谷之間,建造木橋通過,有時則需開鑿山洞而過。

機關車可以使下坡的材車,利用本身的重量化為動力下行,不需過於耗費汽油便能拖拉下行,機關車司機只需注意煞車控制安全。而上坡車則花費一點汽油,便可帶動空車上山。

機關車的馬力無法將裝滿原木的運材車往上坡拖拉。

民國62年大元山運材蹦蹦車晴峰線與太平山運材蹦蹦車三星線於中興崗接軌,兩線接軌也註定大元山林業結束,民國63年工作站裁撤的命運,主因是運材的交通工具蹦蹦車與索道人員編制龐大以及機具老舊維修不易,大元山許多員工被安置至太平山工作站、和平工作站或花蓮木瓜山工作站 ,但絕大多數員工並未獲得妥善安置。

大元山林場內的翠峰湖、望洋山、銅山等未砍伐開發的林班殘餘林木採取外包廠商投標的方式,改用10輪大卡車運送,行走路線經南澳北溪的平坦開闊溪谷、中間、古魯、寒溪、羅東,此一10輪大卡車行走路線為古魯林道。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鐵路維修員在懸崖峭壁上忙著搶修工作,險象環生。《圖片來源    花蓮林區管理處》

鐵路維修員又稱「苦夫」,其意是工作辛苦的人。鐵路維修員必須具備木匠的技藝和察覺平衡的能力,蹦蹦車運材的鐵道有無數的木橋,每座木橋都必須非常牢靠堅固,也必須憑目測判定鐵軌的斜度和轉彎時的傾斜度,鐵路維修員每日必須比一般員工早起兩個鐘頭,拿著手電茼或電石燈巡視道班責任區內的鐵軌和橋樑,所有都安全無慮才能讓蹦蹦車行駛。

山區冬季降雪,颱風豪雨常坍方塌陷,毒蛇、野獸出沒,加以常有魑魅盤踞傳聞,沒有膽大心細及責任感的實難勝任。

鐵路維修員「苦夫」,是山區傷亡僅次伐木工排行次多的從業林工,是前進深山未開發地區除伐木工外第二批人員,「苦夫」必須先鋪設軌道才能讓集材機組人員前進方便集材作業。

往昔沒有機械化的工具,鋪設軌道純用人力,一剷一鋤慢慢開鑿,如遇堅硬的石塊或山壁就必須使用炸藥,山區潮濕多雨,炸藥及引線容易受潮變質,加以引線長短不易拿捏,以及躲藏位置是否隱蔽安全,再再都威脅著「苦夫」的生命。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中興崗是大元山運材磞磞車晴峰線與太平山運材磞磞車三星線接軌處,民國62年接軌典禮後全體與會人員合影,兩線接軌也註定大元山林業結束,民國63年工作站裁撤的命運,主因是運材的交通工具磞磞車與索道人員編制龐大以及機具老舊維修不易,大元山許多磞磞車與索道員工被安置至太平山 工作站、和平工作站或花蓮木瓜山工作站。《大元山工作站退休監工游杉期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當年行駛在學校前面谷底南澳北溪的10輪大卡車,照片中的卡車司機是校友張平東,大元山工作站裁撤後,他往返翠峰湖山區運載木材,空閒時常與鴛鴦水鴨戲水。

《大元國小校友張平東提供圖片》

※軌道設備(資料來源沒有正確數據僅能參考 詳細資料請至羅東林區管理處查詢)

線    名
起    迄    站
長度

最大坡度

最小半徑

單位:公尺

橋樑數

(總長)

隧道數

(總長)

機關車

臺數

大元山線(四公里線) 鞍部索道(暗霧索道)發送點翠峰索道著點 7.86 km 6.3% 20 88 (570 m) 1 3
翠峰線 翠峰索道發送點望洋山腰 15.0 km 2.5%   97 (570 m) 0 2
晴峰線 晴峰索道發送點中興崗 15.1 km 2.0%   127(625 m) 0 3
埤仔線 (闢建為山毛櫸步道) 望洋山─下端吊掛點(翠峰湖邊) 4 km  2.0%   30(225 m) 0 1

2.架空索道──流籠 

架空索道一般人稱為「流籠」或「纜車」。

供人乘座的客廂沒有避震器且重量不足,滑行在纜線上的輪子也沒有裝設彈簧,在空中滑走時,常受風勢影響,搖搖晃晃而上下,狀如一個雞籠仔,所以取其「籠」稱為「流籠」 。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台灣早期竹編的雞籠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由鞍部(暗霧)流籠頭鳥瞰中間員工宿舍聚落、古魯溪。《大元國小校友陳明提供圖片》

索道都建造在山地軌道無法銜接的溪谷或兩山之間,海拔高低差約在300─450公尺之間,架設二組長約1,000公尺的鋼索,分由「發送點」與「著點」來控制 。

架空索道不需添加燃料耗損任何能源即可達到運送效果,係利用「發送點」下滑的木材重量,帶動山腳「著點」的空車上山。

運材滑走時間約需5─7分鐘。

制動機為控制曳索之機器,可以控制運轉 速度,設置於機房裡。

機房在發送架索道正後方,依照當地情況與發送點索道架距離10─40 公尺的高臺上,一般設置於後方自然高坡上,若無高坡則需自行填土築建高臺。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制動機房,位於發送點索道架正後方山坡上。 資料來源:大元山國小校友 陳阿月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舊太平山熞木平索道 資料來源:林清池,《太平山開發史》,頁 95。

大元山索道採用堀田式索道,該型索道由曰籍技師堀田蘇彌太氏精心設計改良,取其姓稱之為「堀田式」索道。

堀田式索道首開先例於1930無(昭和5年,民國19年)先在舊太平山熞木平索道使用,後又推廣達至全島各林場相繼使用。

堀田式索道的詳細介紹可瀏覽本網站的《大元山林場的堀田氏索道機構與建設

架設堀田式索道耗費木料頗鉅,但與架設運材鐵道相較,可以省許多經費,以八仙山十文溪第一索道為例,可以觀察索道與火車軌道長度的差異。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架設堀田式索道耗費木料頗鉅,但與架設運材鐵道相較,可以省許多經費。 《圖片來源 舊太平山林場日籍員工後代松本良一》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八仙山十文溪第一索道,索道與火車軌道長度比較圖。

資料來源: 近藤勇著,白迺義譯,<堀田氏索道之機構與建設>,《林產月刊》,1950,頁 3。

大元山建有古魯、暗霧(鞍部)、七號坑(翠峰)、晴峰等四座堀田式索道,另在翠峰湖邊架設使用集材機當動力的埤仔索道 及銅山索道等兩座。

運材的索道幾乎沒有安全設施,花蓮木瓜山林場在民國六十多年發生載運員工的索道客車因滑行的粗纜線斷掉摔落溪谷,造成客車內的員工體無完膚,破碎屍塊散滿溪谷的慘案。

大元山林場也曾在民國五十六年發生古魯索道上行客車滑行中途發生滑輪出軌的意外,客車吊在空中搖擺,驚險駭人,還好有索道員工冒險使用汽油桶將搭乘客車的員工及眷屬逐一垂吊至地面,因此沒有人員傷亡。

※索道設備(資料來源沒有正確數據僅能參考 詳細資料請至羅東林區管理處查詢)

索  道  名 起    迄    站

斜距

單位:公尺

平距

單位:公尺

仰角

高低差

單位:公尺

古魯堀田氏/大元堀田氏 古魯中間 737 657 27 343
鞍部堀田氏/暗霧堀田氏 中間索道發送點(四公里鐵路) 467 420 26 210
翠峰堀田氏/七號坑堀田氏 索道著點(四公里鐵路)索道發送點(翠峰鐵路) 767 701 24 343
晴峰堀田氏 索道著點(翠峰鐵路)索道發送點(晴峰鐵路) 817 757   333
埤仔懸吊式/翠峰湖懸吊式 下端吊掛點(翠峰湖邊)─上端裝車點(晴峰鐵路) 380 360   203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在流籠頭(索道發送點)等待上客車的情景《陳阿月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索道發送點流籠頭作業情況《圖片來源:花蓮林區管理處》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由鞍部(暗霧)索道客車上鳥瞰鞍部(暗霧)索道著點、中間員工宿舍聚落、古魯索道流籠頭。《大元國小校友陳阿月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古魯索道滿載木材的材車往下運送至著點作業情形。 《大元國小校友陳阿月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3.運材卡車

古魯至羅東間使用運材六輪卡車運送原木,沿途經寒溪、四方林、大進、廣興。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民國58年古魯大水災後集材場裝運情形,左邊土堆是水災形成。 《大元國小校友陳美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大元山林場自古魯使用卡車運送木材經寒溪至羅東竹林


Back to top

本網站專屬藝術家 陳東元 ‧ 所有網頁自行製作並架設網站

藝術家 陳東元為台灣水彩黃金時期領頭羊 ‧ 後專司雄偉遼闊油畫創作 ‧ 晚年全心重建童年經歷的林業史

藝術家 陳東元 專屬 E-mail 郵件信箱 》 taiwanland.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