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峰鐵路線八號坑(溪)聚落

※ 航照圖提供單位: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此聚落約民國40年大元山林場機械化之前的工寮位置,作業都以人力為主,因此聚落僅有前後兩排工寮遺跡。

網站版主的父親在民國39年初達大元山林場居住此聚落,擔任的是拖拉「木馬」的工作,民國40年大元山林場開始從太平山林場移入蒸汽集材機和拖拉運材車的汽油機關車,開始進入大規模機械化開採林業,版主父親隨之進入九號蒸汽集材機組擔任伐木工。

網站版主民國41年歲末出生在聚落第一排右邊第二間工寮裡,名字為九號蒸汽集材機組組頭徐昭文所取,原為「東源」,民國42年報戶口時戶政人員寫為「東元」。

網站版主的三位姐姐都在阿里山林場出生,阿里山林場眠月線林業結束後,便遷至宜蘭縣大元山林場繼續從事林業工作。三姐的名字裡有台語諧音“足”的字, 那是古老傳統重男輕女觀念影響,父母虔誠祈禱蒼天,在連續出生三位女兒後,祝願已經足夠,希望能再生一麟兒延續香火。

上天被善心的父母感動, 終於在這家徒四壁的窮苦人家降生了自己。

父親是宜蘭縣大元山林場的伐木工人《相關資料按此文字進入瀏覽》,家無恆產,居無定所,衣無法暖身,食無法溫飽,是那般清貧,是那般無助。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左起 版主本人 大姐陳英 三姐陳祝 二姐陳美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版主童年時在大元山林場員工所住的工寮就是這種屋子,用鐵片覆蓋在屋頂及牆面,冬天寒徹骨,夏季熱如烤爐,遇颱風則屋頂掀掉,鐵片亂飛。

《10/06/2005攝自棲蘭山退輔會宜蘭森林開發處員工工寮》

猶記得父親在世時經常提及,在連生三位女兒之後,喜獲麟兒,歡欣異常,特地趕到羅東購買雞隻為母親坐月子,但誤了下午林場的交通車,只得改搭運材卡車,到山腳後挑著雞籠徒步登山順著索道山路、蹦蹦車鐵道回家,到最後一道索道(七號坑索道)時,天已全黑,山路無法前行,只好將肩上的扁擔放下待天亮再走,突然雞籠裡的雞隻騷動呱呱驚叫,父親警覺有異樣發生,不是野獸侵近就是魑魅(魔神仔)出沒,馬上挑起雞籠,用口袋裡僅存的火柴盒,一根一根的引燃,以晦暗的點點火光摸黑回家。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台灣早期竹編的雞籠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火柴盒

但這個麟兒卻沒有為家裡帶來喜悅,反而是愁雲籠罩,雖然頭滿大的,但身體卻異常孱弱,不僅瘦小且皮膚黝黑,嚴重營養不良,縱使採集山區各種滋補藥材熬煮進補,依然無法改善,活像隨時要斷命的病秧兒,林場的員工及眷屬給取了個非常難聽的綽號─「黑鬼」,意思是見了這個孩子就像見到鬼似的。當時家境非常清寒,根本沒有錢去醫院檢查,不明的病因,時常發高燒。直到年近50才知道其原因是遺傳性心臟二尖瓣嚴重閉鎖不全,血液無法完全順暢輸送到身體各部位,導致時常不自覺地昏眩、嘔吐、發高燒。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木馬拖運工 圖片來自太平山開發史 林清池著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巨大原木藉由人力拖拉在簡易的木馬道上 圖片來自:八仙山林場史話

木馬,臺灣運材所用載具,狀如雪橇,前端有木轅,馬架繫有背帶,木馬工肩搭背帶而行,以轅控制木馬前進方向。木馬路寬2─3尺,每隔2尺許橫鋪一枕木,望之如軌道而無鐵軌。因均係迴環下行,少有逆坡,一人之力約可載運1立方米以上,力大且有技巧者能運2立方米以上。拖運距離通常為2─3公里,如為檜木亦有拖運10─20公里。

裝載木材以麻繩牢繫於木馬架上,起運時人立木馬前方,肩搭背帶用力拖拉前進。木馬行動時木馬兀可手握木轅控制方向,任木馬下滑而勿須使用過多拉力(或後隨一人推行相助),木馬基部龍骨則須時時加油,以利滑行,不揮發性油類如桐仔油、菜仔油、花生油等均可使用;油置竹筒內,用時以雞鴨翎毛塗敷之。

後期改用牛油。

木馬的材質必須質地堅硬的木料,以赤皮為主。「赤皮」質地堅硬不浮於水面,連鐵釘都難敲入,通常製作木馬或斧、開山刀、拄櫓(以人力移動或調整原木的工具)、鋤、.......的把柄。

由於木馬道上鋪設的木料塗滿油脂,木馬又沒有可以固定走向的軌道,容易滑動不易控制方向,萬一木馬拖運工踩在塗滿油脂的木料上不小心滑倒,從上坡滑下的木馬會將拖運工輾斃,或者木馬拖運工摔倒讓木馬失去應走的方向造成翻覆,順勢將木馬帶向陡坡,整座木馬及拖運工勢必滾落山坡造成傷亡。

如果下雨,路滑加上濕滑,木馬拖運工傷亡更是以倍數增加。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木流籠”即木滑道 圖片來自太平山開發史 林清池著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木頭止檔場 圖片來自太平山開發史 林清池著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大元山在沒有使用蹦蹦車拖拉材車之前,都是利用稍有斜度的鐵軌使用人力將材車運送至目的地。圖片來自太平山開發史 林清池著

當時伐木、集材、運材作業都是完全使用人力。

森林砍伐至翠峰線8號坑,當時架設“木流籠”即木滑道,作業方式是由三至五根原木緊密接合成凹型溝的滑梯,接縫與街合處必須密實不能有太大縫隙,砍伐後的原木順著凹型溝的滑梯而下,如果遇到原木堵塞那就必須以橇桿(拄櫓)冒險克服,原木滑溜至7號坑因碰撞會造成許多損毀,7號坑是原木改裝運鐵路材車的地方,必須使用原始簡單的橇桿(拄櫓)工具,以人力方式約需五至六人將原木裝上材車,裝運 好原木的材車約20多車左右時,便一起出發,材車以人力放送至四公里,再交給另一組人員放送至暗霧(鞍部)。

 

木馬運材

資料來源:陳文濤,玉山林區之木材生產,《臺灣林業季刊》 ,1966年

木馬路係在山坡上開一適當坡度之路面,每隔0.4~0.6公尺距離,以小圓木一根,橫置路面,宛如枕木,此謂之盤木,通常為長1.0~1.5公尺,直裡6~9公分之圓材,兩端打入小杙以固定之,木馬裝載木材運行其上,木馬路最適當之坡度為6~10%,若急坡度達18%或緩坡度至4%,在10公尺以內之距離,尚無大礙,過長則不適於運輸,蓋斜度超過12%,則於雨濕時,因滑降力過大,於拖曳時,易生危險,反之,斜度在4%以下,滑降力隨之減少,拖曳需大力,以致易於疲勞。木馬路之築造,必須極力避免鑿山,但有時因地勢關係,須進行鑿山架橋等龐大工事,約可分為路面工、半橋工、橋樑工者,利用山坡原形以架橋也,一端架於山坡,他端豎立橋腳,其上架以橋桁,再以盤木橫置山坡與橋桁之間而成。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木馬與木馬路構成圖。 資料來源:陳文濤,玉山林區之木材生產,《臺灣林業季刊》 ,1966年

木馬之構造,隨積載量裝貨方式,與使用地點而稍異,惟大體上成同一形態,如圖11,即以二支硬木之滑走板為主骨,上置楞木4~5支,再為裝積木材方便起見,加裝兩塊台木,以一端作成船底形,俾便於滑走,在拖拉時,用帶狀之「袈裟」,結在楞木上,而木馬工人,以手和肩拖引其一端,主骨之硬木,長2.0~2.7m,厚4cm,寬12~18cm,大抵均用櫧樹木材充作之,惟要光滑,二根主骨間之距離,前端較後端為狹,木馬路之坡度不大者,前端之距離,較後端狹3cm,路之坡度急大,前端之距離愈縮小,坡度高至16%時,前端距離較後端狹小14cm。惟前端多較後端狹6~9m,二主骨之後端距離,大抵為36~40cm,搬運距離如在10公里以上,則積載量減少,因木馬工人將木馬背負至土場, 故木馬之重量須減輕,主骨之長度減至2·0m,寬度減為12cm,主骨間之距離,改成為30cm,使其全部重量減至30kg以下,俾便搬運,主骨與盤木接觸處,務求平滑,要以油或蠟浸透。木馬工人將裝載木材,以繩索緊繫於木馬上,然後曳引沿木馬道運行,路面之盤木,與木馬主骨底面,須充份塗油,使易滑行,嗣後僅在搬木上於木馬通過部份塗油少許即可,如此在適當坡度之路面,無需多大牽力,僅可巧妙地操縱,即能順利前進(如照片6)。木馬每台裝載量約0·5~1·6公尺,但因路而狀況運輸距離而大不同,木馬裝積功程,如以3人或4人為一組,每台裝載1立方公尺,平均每小時可裝5~6台,每日可裝40台,其每日運材量,則視距離而定。其例如下表:

木馬之運材量
運材距離 (公尺) 裝載量(立方公尺) 一日搬運次數 一日運輸量(立方公尺)
400 0.5 8 4.0
730 0.5 6 3.0
1,000 0.5 4 2.0
1,600 0.5 3 1.5
2,000 0.5 2 1.0
4,000 0.5 1 0.5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木馬運材。 資料來源:陳文濤,玉山林區之木材生產,《臺灣林業季刊》 ,1966年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晴峰索道著點、翠峰招待所、翠峰鐵路十號聚落、八號坑(溪)聚落位置圖、七號坑(翠峰)索道發送點、七號坑(翠峰)索道著點、七號坑大崩山、工作站位置圖。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台灣林業開發技術源於日本,下列圖檔載自日本多處森林管理局網站,台日兩相對照是否極為相似。

https://www.pref.yamagata.jp/110001/sangyo/sangyoushinkou/him_top/him_maincat3/him_23.html

https://www.rinya.maff.go.jp/chubu/photo/monokuro-ringyoukikou.html

https://www.rinya.maff.go.jp/chubu/kiso/morigatari/unzaihou.html

https://www.rinya.maff.go.jp/chubu/photo/dezitaru-sirokuro.html

https://sikokumori.exblog.jp/19957812/

https://sikokumori.exblog.jp/19958482/

https://sikokumori.exblog.jp/19958933/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魚梁瀬杉の伐倒 巨大な魚梁瀬杉を二人がかりで伐り倒す。

傷まないように、狙った方向に倒す技術が求められる。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魚梁瀬森林鉄道 最奥山の軌道です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木流籠作業現場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昭和30年代初頭、 王滝営林署管内での 収穫調査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川上村と吉野林業|奈良県川上村の吉野かわかみ社中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昭和初期頃、岐阜県小坂町の運材夫達
(現在の岐阜森林管理署管内)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トロ道から現場まで急斜面に木馬道を作る。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道つくりは危険の多い作業だ。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木馬を肩に行く運搬夫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完成した木馬道。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木馬道弁甲搬出の實況)『南日向大観』昭和10年所収  右端に担ぎたるは即ち樫材製の木馬にして下に油を塗り勾配を利用し巨大なる弁甲を人力を以て滑走運搬せしむ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神宮伐6御神木木馬運搬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魚梁瀬森林鉄道 奥山の軌道のトロッコ、修羅(しゅら)です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魚梁瀬森林鉄道 奥山の軌道のトロッコ、修羅(しゅら)です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木馬(きんま)で引っ張ります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掘田(ほった)式制動機 ブレーキを操る危険なことが回避されるようになった。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魚梁瀬森林鉄道 最奥山の軌道です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魚梁瀬森林鉄道 最奥山の軌道です


Back to top

本網站專屬藝術家 陳東元 ‧ 所有網頁自行製作並架設網站

藝術家 陳東元為台灣水彩黃金時期領頭羊 ‧ 後專司雄偉遼闊油畫創作 ‧ 晚年全心重建童年經歷的林業史

藝術家 陳東元 專屬 E-mail 郵件信箱 》 taiwanland.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