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山林場的自然環境

撰文:羅元佑

 

大元山林場與太平山林場同為宜蘭縣著名林場。在自然環境關係下,山區的伐木作業皆在 2500 公尺以下,林場聚落位於 2000 公尺以下,正好是台灣中級山大南澳山區範圍內。

宜蘭有著全台最勇猛頑強的泰雅族盤據山頭,森林對原住民來說是世代居住的家園;對拓墾者來說卻是無盡的寶藏,雙方為了享受山林資源與捍衛家園下,彼此得進行一次次的流血戰鬥,互相角力。歷史隨時間層層堆疊,在森林中留下遺跡,從平原驅步往千米高的霧林帶前進,林業開發歷程在眼前上演。

大元山林場伐木結束荒廢後,除了研究泰雅族舊部落調查研究人員、當地打獵的泰雅族人和健腳山友曾經路過此地之外,極少人到達。因此本章先以自然環境條件來解釋林場的坐落,以及說明林場所在範圍與位置;後敘述林場未開發前,此地的歷史背景,與近山地區林業相關建築設施。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大元山林場運材路線圖。

圖片說明:圓圈處即為索道設施與聚落,依海拔高度由高而低分別為 1 翠峰湖及翠峰湖索道聚落、2 晴峰索道聚落、3 翠峰索道聚落、4 大元山工作站聚落、5 四公里聚落、6 中間索道聚落、7 古魯索道聚落。

底圖資料來源:近藤勇,太平山運材路線檢討,「林產通訊」,第 1 卷第 8 期,頁 19,1947。

一、區位

太平山事業地,位於台灣東北,是北台灣最大針一級木產地。範圍在東經 120 度 10 分至 121 度 40 分,北緯 24 度 20 分至 41 分之間。範圍橫跨數個行政區,分屬於新竹縣尖石鄉、桃園縣復興鄉、宜蘭縣大同鄉和台北縣四縣,而與台中花蓮相鄰。北接文山事業區、宜蘭事業區,東接羅東事業區、南接南澳事業區,西接大溪事業區、大甲溪事業區。(如圖 2-1)背面有中央山脈及次高山脈,自牛鬥以下接蘭陽平原。全區面積東西長約 49 公里,南北長約 34.5 公里,林務局為了經營管理,將本區分為 3 個施業區,大致為第一區是新舊太平山與大元山作業地共 2 萬 6 千公頃,第二區棲蘭山等地區 1 萬 1 千公頃,與新竹境內共 2 萬 6 千公頃,總面積為 6 萬 5 千公頃,655 平方公里。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資料來源: 農林航空測量隊調查報告,《太平山事業區森林資源》,1950。

二、水文地勢

宜蘭位於台灣東北,三面環山,北臨雪山山脈、南接中央山脈,東邊面臨太平洋,全縣山地多於平地,山勢陡峭,環山圍抱的是蘭陽平原。宜蘭地形起伏與縣界相同,南有超過 3700 公尺的南湖大山向東延伸接馬比杉山(3211 公尺)與武那志山(1942 公尺)沒入太平洋,西有多加屯山(2670 公尺)、羅葉尾山(2717 公尺)連接邊吉岩山(2824 公尺)一路經拳頭母山(1551 公尺)至阿玉山(1420 公尺),自空中俯瞰猶如一個畚箕,開口在東北邊向著太平洋。

太平山林區之主要山脈,可分為中央山脈與雪山山脈(次高山脈)兩山系,沿中央山脈有銅山(1918 公尺)、大元山(1489 公尺)、十六分山(1810 公尺)、三星山(2351 公尺)、多加屯山(2670 公尺)、嘉羅山(2319 公尺)、給里洛山(2490公尺)、南湖大山(3535 公尺)等高山。

沿雪山山脈有大霸尖山(3573 公尺)、西丘斯山(2425 公尺)、棲蘭山(1924公尺)、泰矢生山(2443 公尺)、品田山(3529 公尺)、池有山(3301 公尺)、桃山(3324 公尺)(如圖 2-2)。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圖 2-2 太平山事業區地勢水系示意圖 太平山事業區地勢水系示意圖。

圖片說明:右邊為大元山林場,林場內主要山脈 ,林場內主要山脈:大元山、16 份山。

資料來源:農林航空測量隊調查報告,《太平山事業區森林資源》,1950。

林場為眾多高山所形塑之地勢,西南高而東北低,山勢高峻危險,斷崖峭壁甚多,尤其遇有溪流,沿溪兩岸吋草不生無土覆蓋,岩石參差露出有如刀削,危巌聳俊。山腹與嶺線則平緩寬闊,而有太平山之稱。南湖大山為林場內主脈,南湖北山向東北延伸,經三星山與大元山沒入太平洋。

南澳溪與蘭陽溪為本區最大兩河流。北以蘭陽溪為主,是蘭陽平原命脈,源頭處常有大崩山,故水多含泥砂時常混濁,又稱濁水溪,向北直瀉而下。蘭陽溪西側為棲蘭山作業地,西岸有梵梵溪、排骨溪、卑南溪、美默唐溪等。蘭陽溪東岸為新舊太平山,海拔高度自 300 公尺至 3500 公尺。東岸主要支流有(由南而北,由舊太平山至大元山)實古富溪、四重溪、發源於嘉羅山和太平山的多望溪(多聞溪)、緊鄰多望溪的天狗溪(田古爾溪)、碼崙溪、源於 16 份山與大元山的清水溪,和源於大元山和烏帽山的蕃社坑溪。蕃社坑溪下游又稱寒溪與羅東溪,溪水流量不多,但流量多寡差異很大。蘭陽溪兩岸溪流高差皆相當懸殊,溪水流程短,形成峽谷瀑布景色。

大元山(林場)南以南澳溪流域為主,南澳南溪源頭為南湖東山,南澳北溪(如圖 2-3,2-4)源頭為南湖北山,另有數小支流源於銅山。由上述可知此區域溪水眾多,因此林場聚落用水終年不竭,還可供苗圃灌溉之用。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圖 2-3「大元山」工作站聚落下的南澳北溪河床 」工作站聚落下的南澳北溪河床。

資料來源:筆者攝於南澳北溪(2009/03/22)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圖 2-4 南澳北溪支流,溪流湍急,河道兩側往往崩 ,河道兩側往往崩塌形成峽谷。

資料來源:筆者攝於南澳北溪河床(2009/03/22)

三、氣候特徵

因為本區西南方地勢高,而東方接臨太平洋暖氣可以順山谷而入,氣候潮濕,雨量豐富,長年雲霧密佈,年內並無明顯乾季雨季之分。氣溫則隨海拔高度而異,1000 公尺以上地帶,冬季可見冰霜,2000 至 2500 公尺冬季常有積雪,不過雪量不多,暴風多來自東北、東南,秋夏颱風來襲,樹木倒塌,溪水氾濫,土石流失時常可見,損害巨大。每年降雨日數為全年一半以上,是全台雨量最多之處。

根據太平山測候站資料,全年降雨量達 4050mm,每年 3 月、4 月、5 月晴天較多,但是夏季常伴隨季風與颱風來襲,全年之降雨均甚多。大元山與太平山兩間氣象測候站,一年所測得數值(如圖 2-5),可以顯示出兩林場在濕度溫度和雨量的些微差異。首先因為太平山工作站聚落在 2000 公尺上下,大元山工作站聚落為 1100公尺上下,高度關係溫度差大概為 5 度至 8 度。就濕度而言兩工作站聚落皆在 85%以上,只有七月溼度在 85%以下,11 月溼度甚至超過 90%,整體來說大元山林場溫度比太平山高,而濕度略低。但降雨量差異就相對大的多,9 月、10 月裡大元山降雨量超過太平山 250mm左右,達到 700mm 以上。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圖 2-5 大元山與太平山濕度雨量表 大元山與太平山濕度雨量表。

圖片說明:元山測候所(短虛線表示)與太平山測候所(實線表示)所測得資料,呈現出一年裡溫度雨量與濕度。皆與生長植物息息相關。

資料來源:農林航空測量隊調查報告第 29 號,《南澳事業區森林資源》,1968。

四、植物與土壤

台灣雖然是亞熱帶氣候,卻因為在百萬年間地殼的造山運動,造就出合適地形,加上東北季風與西南季風交互影響,季風夾帶海洋溼氣,順著地形吹至山上,因為山上溫度低,水氣凝結而產生霧氣,此霧氣駐留於林間,成為所謂「霧林帶」。檜木就生長在霧林帶之間,台灣霧林帶幾乎從南到北遍佈林場,皆因此樹種而開發(如圖 2-6 台灣霧林帶分布與台灣各林場位置比較)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圖 2-6 檜木分布與各林場位置圖。

圖片說明:台灣檜木分布位置圖。北中南依序為太平山、八仙山和阿里山林場。

資料來源:林玉如、陳淑華,《台灣檜木》,2007,p121。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圖 2-6 檜木分布與各林場位置圖。

圖片說明:台灣各林場位置圖 灣各林場位置圖。北中南依序為太平山、八仙山和阿里山林場。

資料來源:林玉如、陳淑華,《台灣檜木》,2007,p121。

全球有七種柏科扁柏屬樹種,「False cypress」為英文俗名,分別在美國 3 種、日本 2 種與台灣 2 種,因為具高經濟價值,分布區域皆設置林場砍伐。台灣有兩種:台灣檜木 Taiwan Red False cypress 學名為 Chamaecyparis formosensis 與台灣扁柏 Taiwan Yellow False cypress 學名為 Chamaecyparis obtuse Sieb.&Zucc.var.for-mosana(Haayata)Rehder。

樹木隨海拔高度不同而異,在台灣可分為闊葉林帶(1800 公尺以下)、檜木林帶(2400 公尺以下)、鐵杉林帶(3000 公尺以下)、冷杉林帶(3500 公尺以下)、亞高山矮盤灌叢林帶(3850 公尺以下)、高山草本植物帶(3850 公尺以上)。雖然皆生長在霧林帶,但台灣紅檜、扁柏生長高度略有不同,台灣紅檜生長在 1300 公尺至 2500 公尺之間。台灣扁柏生長在 1500 公尺至 2500 公尺,但無法在秀姑巒溪以南生存。在同一座山,生長區域也不同,台灣扁柏大都生長在靠近嶺線附近,台灣紅檜則生長在山坡溪谷裡。

因為宜蘭具有的特殊地形,自南湖大山而下的蘭陽溪與蘭陽平原,剛好迎接東北季風進入內陸,這讓此地扁柏與檜木生長高度往下蔓延,使檜木原生林的海拔降至 1000 公尺左右,見左圖(圖 2-6)可知大元山林場附近區域具有的經濟樹種。在大元山與 16份山(大元山林場主要山脈)烏心石、台灣杉、香杉、紅檜、扁柏皆能砍伐。而更高海拔的鐵杉與冷杉林帶,在加羅山(舊太平山)、三星山、給里洛山出現,如此解釋了為何大元山林場聚落出現在海拔 1000 公尺之間。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圖 2-7 林場重要樹種垂直分布圖。

資料來源:農林航空測量隊調查報告,《太平山事業區森林資源》,1950。

由於太平山開發較大元山早,從民國 49 年森林資源的調查報告,屬於原生林的面積,大元山林場蓄積量已比太平山多。而森林之分布,可 以分為三大林型,針葉樹林型、闊葉樹林型、針闊葉混合 林 型。 針葉樹林型、針闊葉混合林型大多分布於社坑溪上游與清水溪上游大約在 900 到1600公尺處,常與檜木林混生。闊葉樹林型則分布於全區。至於人工林中,松木林分布在蕃社坑溪與清水溪兩岸,海拔在 100 至900 公尺間,而柳杉林,分布在 300 公尺至 1650 公尺間。

林場諸林班地質屬於第三紀粘板岩系,由頁岩及火成岩構成。特徵為灰黑色板岩,含有頁岩層,頁岩較薄而且脆弱,受風力易崩落,加上該區雨量大,經雨水不斷沖刷,故在山區常可見明顯的崩壞地(如圖 2-8、2-9),林道上隨處可見自山壁上崩下的頁岩,岩石邊緣利如刀刃。也因為岩石容易崩解,因此在聚落內也有利用作為檔土牆。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圖 2-8 大元山山腳下,古魯林道。

資料來源:筆者攝於古魯林道(2008/03/15)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圖 2-9 在翠峰湖旁的平元林道。

資料來源:筆者攝於翠峰湖(2006/08/03)

土質除了蘭陽溪沿岸有些許之礫質土壤,其餘皆是腐質土,由粘板岩之基岩,受風化後形成。林地腐質土壤所占面積為 77%、礫質土壤所占面積為 17%、砂質土壤所占面積為 2%,其餘為黏土及岩石地。總體來說,地勢險峻者,土壤深度較淺,地勢稍緩之坡地者,土壤深厚肥沃適合樹木生長,由於濕度大,多呈現濕潤狀態。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圖 2-10 大元山工作站以北之運材路線圖。

資料來源:農林航空測量隊調查報告,《羅東事業區森林資源》,1949。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圖 2-11 大元山工作站以南之運材路線圖。

資料來源:農林航空測量隊調查報告第 29 號,《南澳事業區森林資源》,1968。

上面兩張路線圖,除了鐵道、索道、和表示人行路徑的虛線,其餘林道指卡車路(Truck road),卡車運材多使用 6 輪或者 10 輪卡車,高底盤配有加力檔和多輪傳動的卡車方便於山林間行駛。還有屬於作業線的臨時林道,在自然地表條件許可,略施土方,即成林道,作業完畢即荒廢(不施維護)。因此呈現出地圖上雖有路可走,確因為年久失修,因此狀況不一,實際資訊得詢問岳界山友才可得知。

現在到大元山路徑有二,乘車到太平山,過翠峰林道到翠峰湖(圖 2-12 細線),下切南澳北溪接古魯林道,可到大元山。最短路徑是從寒溪入山,從寒溪走古魯林道(圖 2-12右上粗線)至南澳北溪河床,再從大元山山腳往上爬,可到位於山腰的工作站。欲 到舊太平工作站走中橫宜蘭支線,於四季進四季林道,從四季走太加縱走路線(東西向)接回太平山工作站(遊客中心)。四季林道可接嘉平林道(南北向),可接獨立山線到獨立山伐木聚落,越過莫很溪可接茂興線,再回到太平山工作站。以上是林場範圍內登山路徑。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圖 2-12 路徑示意圖,粗線和虛線是行走路徑,細線是車道。

資料來源:裁切自伍元和,〈全台 14 個中級山區大探索〉,《台灣山岳》,2008,第 78 期,頁 69。


Back to top

本網站專屬藝術家 陳東元 ‧ 所有網頁自行製作並架設網站

藝術家 陳東元為台灣水彩黃金時期領頭羊 ‧ 後專司雄偉遼闊油畫創作 ‧ 晚年全心重建童年經歷的林業史

藝術家 陳東元 專屬 E-mail 郵件信箱 》 taiwanland.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