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山林場讓人莞薾的地名

 

大元山林場有很多奇怪又讓人會心微笑的地名,諸如:坑、四公里、10號、9號、暗霧、樹母林,又有曾經是大聚落卻沒有地名,何以如此。

這些地名讓外地的人士摸不著頭緒,有時也會讓山區的林工迷糊。

大元山林場有很多「坑」的地名,如:2號坑、7號坑、7號坑大崩山、9號坑、10號坑。林場裡真有那麼多坑洞嗎?

其實,此「坑」並非坑洞,實際是「溪」的意思。

大元山林場開發大致沿著南澳北溪上游的兩條支流之一的北側支流前進,此支流水質清澈且密佈品質優越的紅檜、扁柏、台灣杉、鐵杉……等針葉林及其他闊葉林,每株植株都直挺挺甚少扭曲變形,且低海拔約800公尺就是密佈區。

原本南澳北溪北側支流(河床沒有受到重金屬染紅的支流)上游的小支流都沒有名稱,因此開發就按順序賦予名稱。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大元山林場開發時南澳北溪北側支流(河床沒有受到重金屬染紅的支流)上游的小支流都沒有名稱,因此就按順序賦予名稱。

「溪」的台語發音是 Ke (ㄎㄟ),「坑」的台語發音也是 Ke (ㄎㄟ),時間久了官方在往來公文上就改以「坑」取代「溪」,因此「坑」就是「溪」的意思。

如大元山工作站位於2號溪和3號溪之間,時間久了,官方在往來公文上就改以2號坑和3號坑。

翠峰索道又稱7號坑索道,其意就是位於第7小支溪上。沿南澳北溪溯溪而上過第5小支溪後有一大片崩塌的山壁,因為即將到達翠峰索道(七號坑索道),因此命名為7號坑大崩山。

2號坑(溪)位於大元山工作站與四公里之間,是四公里聚落的取水溪,水源充沛,南澳螃蟹棲息的上游地方。

9號坑(溪)是大元山林場於民國40年開始移入蒸汽集材機,以機械取代人力開採的重要地標。

10號坑(溪)曾經是大元山林場三組蒸氣集材機和伐木組集聚的大聚落,有合作社,是翠峰運材鐵路的機關庫。

「四公里」,又是一處很怪異且令人好奇的地名,究竟在那裡,到目前大元山林業已經結束40多年,至今仍莫衷一是,問起「四公里」,曾經居住在大元山區的林工或眷屬給的答案或許不一樣。

「四公里」的來源是因為距離暗霧索道四公里的地方有一株千年的紅檜,位在工作站事務所和製材所(鋸木場)之間。「四公里」是工作站事務所或是製材所,各有意見各有解讀,只有在「四公里」是兩地點的統稱時才不會有爭端。

如果跟山上人說「我想到四公里找朋友」,那就會給人不相同的解讀,所以以前住在山區的都會稍微加一點註腳「我想到四公里事務所辦事」或「我想到四公里合作社買米」「我想到四公里製材所找朋友」,如此才不會混淆。

和平工作站的員工和監工幾乎是大元山林場裁撤後安置的,大元山林場以距離位地方命名的習性也延伸至和平工作站,如48公里是第一座安置集材機的地點,52公里是最後一座安置集材機的地點。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距離暗霧索道4公里的千年神木《大元國小校友 司仲敖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早期未發生火災的四公里事務所《大元國小校友 張平東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四公里鋸木廠《大元國小校友 程鈺娟提供圖片》

10號是位於10號坑(溪)前約500公尺而命名,曾經是民國40至44年大元山林場三組蒸氣集材機和伐木組集聚的大聚落,繁榮時設有合作社,一直是翠峰運材鐵路的機關庫位置。

9號則是以集材機的番號命名,曾經是民國44至46年大元山林場兩組蒸氣集材機和一組小型汽油集材機集聚的大聚落,位於晴峰索道著點對面的山區鐵路上。 當時由2號蒸氣集材機負責翠峰線鐵道以上的林地集材,9號蒸氣集材機負責翠峰線鐵道下面的林地集材,其中9號蒸氣集材機作業範圍較廣人數較多,故以9號蒸氣集材機的番號為地名。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翠峰段蹦蹦車員工在10號機關車庫房舍前合影。 《大元國小校友 陳麗鳳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運材的索道,下段俗稱著點。照片為晴峰索道著點,遠山痕跡曾經是大元山砍伐集材未達晴峰時的最大9號聚落,以及通往大元山最後蒸汽集材機2號機組的蹦蹦車鐵路。 《大元國小校友 黃慧敏提供圖片》

鞍部(saddle)為山脊上兩山間的低淺處,形似馬鞍,故稱之。來往被山相隔的地方,最短的路徑一般都是經過鞍部,因而形成山的重要通道,故又稱之為山口(mountain pass)或埡口。

大元山林場有一處索道─鞍部索道,其位置根本不在上述的山區位置,反而是在地勢高聳的向陽面,那為什麼命名為鞍部索道,這又是官方在往來公文上造成的。

鞍部索道的原名是暗霧索道,其意是大元山區每逢下午都會起濃霧,天色暗沉像傍晚一般。

暗霧索道可能筆劃太多,公文時常寫糊了,久而久之就變成鞍部索道。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鞍部索道發送點(暗霧流籠頭)雪景。 《大元國小校友陳中山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圖正中央所示,兩山之間呈V狀山谷即是山口。攝於巴基斯坦開伯爾山口。《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大元山林場還有一處奇怪的地點─樹母林。

「樹母」就是植株健壯適合育種的母樹,「樹母林」就是大面積茂密的育種母樹森林之意,是林場保留育種的原始森林,面積約百公頃,很可惜平元林道闢建後百公頃的 「樹母林」林地就此消失。

民國50至55年,距離翠峰湖前約1公里的地點是一處集聚5號及9號集材機以及伐木組的大聚落,還設有合作社,但始終沒有地名。如果對外通信,只能寫上「晴峰5號發動機」、「晴峰9號發動機」、「晴峰伐木組」的工作番號。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翠峰湖冬景,銀裝素裹的世界真是美極了。《大元國小校友 邱文智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翠峰湖素有“薄霧中的少女”之稱。 《大元國小校友 陳東元提供圖片》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翠峰湖 《大元國小黃建智老師‧校友黃慧敏提供圖片》

其實「翠峰湖」的命名過程也是數番波折。

民國50年,一顆璀璨的翡翠終於和世人碰面,當時沒有文人雅士在場,這聚落裡的工人大多數是目不識丁的文盲,大家議論紛紛,有人提議就叫“埤ㄚ”。

“埤ㄚ”這名稱無法讓人知道位置地點,於是後來又冠上地名,稱之為“晴峰埤ㄚ”。

在林木溪先生擔任大元山工作站主任時,為公文及工作需要,當時員工也覺得“埤ㄚ”名稱欠雅,而且該湖泊不應該只是小池塘而已,又改名稱為“晴峰湖”。

林清池先生擔任大元山工作最後站一任主任時,又改名稱為“翠峰湖”,該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Back to top

本網站專屬藝術家 陳東元 ‧ 所有網頁自行製作並架設網站

藝術家 陳東元為台灣水彩黃金時期領頭羊 ‧ 後專司雄偉遼闊油畫創作 ‧ 晚年全心重建童年經歷的林業史

藝術家 陳東元 專屬 E-mail 郵件信箱 》 taiwanland.tw@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