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治桂 2011/08/15
藝術的價值,在開啟視野,發現美;是啟迪悟性,接近智慧,更是鼓舞感性,昇華性靈。
而繪畫以形象,以色彩,豐富雙眼的記憶,更以真情誠意,感動人心。
面對一張畫,難道不是在繽紛悅目的形色中,探觸到人心的內在,看見真情?陳東元的繪畫,彷彿教人俯見鄉情濃厚的土地上,自在躑躅的雄雞,又教人昂首仰望崇山之顛,翱翔穹蒼的巨鷹,交迭出現在巨大的風景或是熟悉的角落中,散放人與自然依存的信息
陳東元是1970~80年代師大水彩黃金年代的領頭羊,他是台灣最早一代運用照片表現寫實技巧的畫家。
他從照片入手,借鏡美國懷鄉寫實大師魏斯(Andrew Wyeth)的表現,經由後來者影響了台灣超過三十年,到今天仍具有強大影響力的照相繪畫(Photographic painting)現象。
陳東元善用照片為工具,但他的繪畫並不在於描繪逼真,卻在傳達真實情感;他的畫源早自個人的成長經驗,從一開始便注入了內在的情感。
偏好以「照片寫實」的觀點和技巧層面來解讀他作品的人們,總是忽略他繪畫中從懷鄉寫實繪畫中引發共鳴的個人情懷。
他的水彩,早在師大時期成名作《年貨》(1975)中的寫實豐盛,已帶著濃厚的情感色彩,而並非一般人從效果著眼的攝影炫技。
《牧牛老翁》(1981)中人牛之間的和諧相映,《舐犢情深》(1989)羊兒的單純溫馨,兒童與《百牛戲水》(1987)的鄉間情調,總是在單純的背景中傳遞質樸的情感。
他講究俐落用筆與直率個性的水彩風格,在簡單的意象中,既遠離刻劃,也不雕琢細節。
一直到二、三十年後,他在新疆《克孜里亞紅岩山》(2001)裏巨岩峽谷的神祕幽光中,仍是關注著人與土地的生活氣味,他的畫,自覺地不讓形式凌駕內容,而技巧也始終服膺情感,直接而單純。
繪畫本是意象的創造,非僅視覺的逼真效果的再現。
誰能想像陳東元十餘年前淡出水彩畫壇,正是有感於自己的風格,無心影響了一個世代抄襲照片而蔚成藝匠風氣的深沉反省?繪畫熱情熾熱的他,懷著和畫照片的繪畫風氣切割的決心,在極富盛名的當年,淡出水彩畫壇。
如此深沉思索,與沉雄的決心,又將蘊蓄多大的能量?
陳東元在淡出水彩畫壇後的1991年1995年之間,開啟了「禪靜」系列的油畫創作,他沉澱鄉土的情感,更深一層地浸入生命的思索。
看他的《落英》(1991)與白鴿相映,在偶然中映出艷麗與純潔的色相;《聚散》(1991)的偶然與萬物相諧,則令人聯想生命的開落與生長,各有燦爛與可喜的那一刻。
禪的思索觸及空與相,《虛空落地》(1992)的冷漠秩序中,秋葉在最黃艷時飄落,生命回到原點,一切歸於空虛,一如《夢幻空花》(1992)的花葉飄謝在最燦爛的時光,落在人世冷硬的象限中,但終究曾經染過絢麗的色彩。
《一葦》(1992)的極簡意象與禪意新詮,空冷清淨而不食人間煙火,《絕世》(1995)的冷峻硬邊甚至注入極強的設計風格了。
懷鄉的溫情開始抽離,生活的繽紛調子轉寒,他的意象,也開始從台灣的鄉土影像拓展到大陸的重山大水。
陳東元在畫裡尋找寧靜的角落,和諧的生命互不相擾,甚至孤獨寂靜。
這是他的異鄉之夢,他曾在細小生命中看見天真純潔,在生命轉換的剎那思索無常與有數,在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心境中,看見他的夢鄉浮現在畫布上。
《無塵》(1993)的純靜敻遠,與《靜謐》(1995)的清冷,映出生命的孤獨而自在,那巨大寧靜包容了孤寂與和諧,彷彿萬物世界須於極靜之處才得照見自身。
從「禪靜」開始,二十年的油畫創作,累積了四、五十件大幅的油畫連作(120號,190x130cm)。
他追喚著故鄉的記憶,也嚮往著翱翔的蒼鷹,神遊他鄉的遼闊天地,他壯遊天山、帕米爾高原與珠峰的大山水,挪移著峽谷與山峰的大塊文章,他回憶著家鄉《蔗田收割》(2007)和稻米的《豐收》(2007)的季節景象,也描繪著塔吉克的《婚禮盛會》(2009),柯爾克孜的《策馬縱鷹》(2010),和哈薩克的《叼羊》(2010)等豪壯的異鄉景像。
他在帕米爾高原上賦予巨大風景濃艷的色彩與簡單的畫面結構,陳東元的油畫效果逼真,而技巧卻簡單扼要;照片在他眼裡是可取可捨,可以摘要但從未照單全收,可以誇飾強調但從不直接抄襲;美感的自由心證,全憑創作意念與美學的堅持。
我們因此在他的畫中會看見境由心造的豪壯意象《大霸尖山》(2005,)、《翠峰湖》(2007),他愛表現雪景,然而他從未真正拍攝過這些大山的雲海雪景,陳東元用高山夏日的照片,將奇景經營出皓然高寒的雪景意境。
陳東元的大幅油畫內容飽滿而空間廣浩,色彩濃鬱而質地密實,是大塊文章與細膩情感的融合,它們流露著沉鬱穩重的氣味,卻迎面而來一股不可迴避的霸氣。
他可以在庫車河谷的大片《克孜里亞紅岩山》(1996)中佈置比手指頭還要小的牧羊人,孤獨的在這自然奇艷的色彩中安然而過,以熱情的語調讚美這比火焰山還美的色彩「真的就是那麼紅」!或是在《大霸尖山》(2005, 2008)的雪景中,把孤峰的奇俏與巨大意象迎面推來,這讓人覺得,陳東元的大幅油畫帶著一股霸氣,大異於從前他在水彩作品中的俐落與透明氣息。
他談到帕米爾高原上最美的湖泊,在日出之前的紫光照著卡拉庫魯湖的《曦光清明》(2011)時,那紫光比顏料「還要更紫」!令他思索著半透明與不透明的油彩技法,和黃金比例的分割剪影。
「黃金分割」是陳東元沉潛思索念茲在茲的構圖原則,這從希臘流傳至今的神祕與完美的分割比例,是達文西,米開朗基羅等巨匠,無不將這美學上不可思議的完美比例加以運用。而陳東元以數萬字記錄他對於二十世紀以前西方的繪畫大師們傑作的分析。
並將他對古典理想美的鑽研實踐於創作中,貫串理論與創作。從1981年鄉土色彩的《牧牛老翁》和《百牛戲水》(1987),到2011年大油畫創作,如曦光清明的《帕米爾高原慕士塔格峰》(2011),早就與「畫照片」的藝匠手法明確區隔。 現代的他,追求永恆的美感結構,從一個寫實的畫家,成了一個古典畫家。
十餘年來他遊歷大陸奇山大水,深入崇山深谿,穿越荒川大湖。帕米爾高原鼓舞他意氣豪壯,如《晨曦微露》(1995)的豔麗,《光華金頂》(2000)的光輝般,驚爍他的雙目;珠穆朗瑪峰遙遙啟示他神聖的嚮往,新疆天山的紅岩更燃燒他蘊蓄已久的濃烈熱情。
他眺望高遠的天空,縱騎敻遼草原,山水壯大胸襟,但異鄉所見,亦不脫人情物語。
他的畫總牽繫著人倫親情與土地的情感,景致雖有大陸山川與海島風物之別,卻從不囿於島嶼的視野,總偏好注目大自然與人的關係。
靜觀其畫境氣息,沉鬱而不粗豪,看畫裏奇峰矗立霸氣逼人,卻無暴烈驕氣,甚至在大山水中,別有能量蘊蓄,幽光曖曖含藏,而內斂溫情。
畫格常見於人格,畫家秉性堅毅,總是寧狷介而毋狂傲,手筆果決明朗而不誇飾,寧簡單毋雕琢,寧非畫格。
自然人倫蘊藏畫理,畫者但憑秉性感受,或是學而領略,也終需頓悟,進而得見山川有靈浩大而莊嚴,退知凡俗生活卑之而無高,一念轉而見奇;無非順應自然,守柔而不爭,畫理何獨不然?
學長陳東元是台i彎師大水彩黃金年代的領頭羊,他曾在水彩畫業日正當中的顛峰,驟然息筆,如退隱般地完全「退出」台灣水彩畫壇的活動。
十幾年後,他受邀於創價學會,提出十五年來沉潛深耕的收穫一一近四十件大幅風景油畫,作為期一整年的全省巡迴畫展「心繫台i彎,胸·懷大地」。從2011年的元月到2012年的12月,在一年六站的巡迴展即將結束的此時,又將在桃園縣藝文中,必,更加一場展覽(1各3八0,讓他十餘年來的將近四十件大幅油畫以更完整的面貌展出。
東元學長耿直正派,平日向不應酬,不作虛語,囑我撰述畫冊序文,敢不謹慎構文?竟達7000宇。畫冊短序限於篇幅,從全文節繹出的1200宇,僅敘觀點,而審思畫作的原文3000字,則呈給東元學長,放上他的網頁。
鄭治桂 2011/08/26 再校
臺灣是藝術家的墳場,從事藝術創作是條不歸路,要有守貧的準備。臺灣沒有讓藝術家生存的環境,藝術創作只能當興趣,不能當職業。
藝術的真諦在色彩中求生命的深度與厚度,藝術的過程在技法中求藏巧守拙鋒芒不露,藝術的生命在創作中求真善美與返璞歸真。
每個人頭上各有一片天,各有自己的世界;每個人各有不同的人生,各有自己的道路;每個人經歷不同,各有許多說不完的故事。從自己累積的生活經驗中去尋找靈感,這便是創作之源。
生命在決心死去的一刻點燃,藝術家的事業,是在閉上眼睛之後才開始的,走入歷史後得到的聲名,才是真正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