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美術史其他時期的黃金分割實例

《本篇文章 西洋美術史其他時期的黃金分割實例 內容以著名藝術家的代表作品舉例做構圖分析,屬於理性範疇稍顯枯燥乏味,為提高閱讀興趣,作品稍做解說,其中多處摘錄於視覺素養學習網。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htm#painter-wt

黃金比例在文藝復興及以後的繪畫幾乎都在使用,文藝復興時期以後,黃金分割的使用更是普遍,而且運用自如。雖然十九世紀有些藝術家逐漸以√2:1的比例代之,但是在二十世紀又在許多抽象藝術家的作品中大量使用。

√2:1的來源是十九世紀工業革命紙張大規模機械生產需有紙張尺寸規格,發現√2:1很合乎需求,於是便以此做為紙張的規格,生產時依此為準繩依據,此即全開、對開、四開、八開、十六開、........的由來。十九世紀有一些藝術家喜歡以√2:1的比例分割畫面。

巴比松派的巨匠柯洛(Jean Bapt Camille Corot 1796-1875)的畫面構成法帶給巴比松的畫家很大的影響,而他的畫面秩序多採用√2:1的比例來分割,如「讀書的少女」。

√2:1的比例分割法與黃金分割相同,只是比例的數字略微不同,因此不加以贅述。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巴比松派的巨匠柯洛所繪「讀書的少女」採√2:1的比例分割。

著作權法內明文規定,藝術家過世滿50年作品才成為公共財,法令通過實施後,深怕違反智慧財產權招惹禍端,二十世紀以後的作品不分析,敬請諒解。

另台灣藝術家的作品為取得授權必須耗費許多時間,所以也不想加以分析。

黃金比例的特質為均衡,也是人性的具體表現,藝術家在構圖時都會不知不覺使用黃金比例,中國水墨創作往昔從未有黃金比例的理論,筆者深深好奇中國水墨畫家所創作的畫作是否合乎黃金比例的的原則,曾經以西方美學奉為圭臬的黃金比例去研究分析范寬《谿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李唐《 萬壑松風圖》,這三幅山水畫的構圖方式,發現東西雙方的美學觀念非常契合。

黃金比例是“神賜的比例”,是繪畫的寶典,認識了黃金比例,知道黃金比例的運用,其它形式上的構圖法,如三角形構圖、十字形構圖、S形構圖、平行構圖、……,都可以迎刃而解。黃金比例是骨架,不是外形肌膚,結構如果嚴密,呈現出來的作品定能經得起考驗。
逐步慢慢將以前作品的黃金比例構圖方式整理出來。


Generic placeholder image

藝術感言:

臺灣是藝術家的墳場,從事藝術創作是條不歸路,要有守貧的準備。臺灣沒有讓藝術家生存的環境,藝術創作只能當興趣,不能當職業。

藝術的真諦在色彩中求生命的深度與厚度,藝術的過程在技法中求藏巧守拙鋒芒不露,藝術的生命在創作中求真善美與返璞歸真。

每個人頭上各有一片天,各有自己的世界;每個人各有不同的人生,各有自己的道路;每個人經歷不同,各有許多說不完的故事。從自己累積的生活經驗中去尋找靈感,這便是創作之源。

生命在決心死去的一刻點燃,藝術家的事業,是在閉上眼睛之後才開始的,走入歷史後得到的聲名,才是真正的榮耀。


Back to top

本網站專屬藝術家 陳東元 ‧ 所有網頁自行製作並架設網站

藝術家 陳東元為台灣水彩黃金時期領頭羊 ‧ 後專司雄偉遼闊油畫創作 ‧ 晚年全心重建童年經歷的林業史

藝術家 陳東元 專屬 E-mail 郵件信箱 》 taiwanland.tw@gmail.com